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基层带兵人,都应走进一线、走近官兵,带着温度和感情去带兵,多解官兵之所难、多急官兵之所急、多帮官兵之所困,积极创造拴心留人、建功创业的好环境
“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古往今来,为将者真诚地关爱官兵,让官兵切身感受到军队的温暖,催生的是满腔赤诚,凝聚的是强大战斗力。战国名将吴起,见有士兵患恶性毒疮,他不顾毒疮又脏又臭,亲自用嘴巴吮吸毒疮,士兵感动得热泪盈眶,军心得以凝聚、士气得以大振,后来吴起率领魏军连连击败秦军。南宋名将岳飞,士兵生病时亲自为他们熬药,士兵远赴疆场为他们写家书,士兵战死沙场为他们抚养孩子,带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精锐之师。红军长征经过天全县时,周恩来不顾大病初愈,坚持把自己的马让给一名负伤的战士,与大家一起蹚冷水过河,战士说:“我伤好后,一定要奋勇杀敌!”这种真诚的爱兵情怀和带兵之道,凝聚起“勠力向前”“与之俱死”的巨大力量。
“不爱征戎儿,岂可执帅印”。为将者若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盯着马儿跑”却不关心“马儿能不能吃上草”,终将带来恶果。“士者,将之肢体也”。平时不注重关心官兵的冷暖,官兵就会心寒气馁,军队岂有战斗力可言。一支军队只有让官兵充分体验到关爱,体会到温暖,官兵才会有归属感,才能激发出潜能与斗志,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关爱官兵切不可只说在嘴上,要把爱兵举措一条条列得清清楚楚,落实起来不打折扣;更不可走形式做样子,“动作”“活动”搞了不少,官兵却不“买账”。不可否认,有的单位关爱官兵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或者不深入官兵内心,不了解官兵真实需求,或者缺乏应有的关心爱护,在官兵眼里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长此以往,带兵的威信就会慢慢被销蚀,官兵的热情就会逐渐变冷,部队内部关系也会出现问题,军心就容易涣散。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话一针见血,说到了问题的实质。几个世纪前,滑铁卢大败后的拿破仑反思原因时,发出了这样的喟叹:“好久没有和前线的战士一起喝汤了!”可见,官兵相离者必败。当年在红军队伍里,官兵们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同穿粗布衣,同吃红米饭,同住茅草房,官兵关系非常融洽,不但没有被敌人打垮,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队伍,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粟裕同志曾风趣地说,那时对于白军最有号召力的宣传就是“红军官兵平等”。淮海战役打完,面对数量庞大的俘虏兵,解放军把他们放到各个班,规定班里不能歧视虐待他们,行军的时候班长替他们扛枪,宿营的时候班长给烧洗脚水,很多俘虏兵主动投诚,解放军队伍不断壮大。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带兵人应当问问自己:有多久没有和一线士兵一起吃饭了?作为士兵的“主心骨”“老大哥”,应当不摆“官架子”,多掏“心窝子”,始终把士兵装在心中,与他们同甘共苦,用实际行动温暖他们。
让人感到温暖,集体才有力量。关爱士兵重在保持“平时和点滴”的常态。朱德元帅每次行军打仗前,总要抽空打好几双草鞋,看到哪个士兵的鞋磨破了,就取出给他换上,诚如他所说:“给战士站岗、盖被子,这些不起眼的事情包含着中国革命的成功。”小事不可小视,心想得越细,事办得越体贴周到,官兵越会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基层有这样一句话:“吃得好、牢骚少,玩得好、违纪少,住得好、矛盾少。”作为带兵人,应该像朱德元帅那样,从点滴做起,从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事事为士兵着想,生活中多和他们聊聊天,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困难需求,及时帮助他们理顺情绪,切实将关心关爱落到实处。给予官兵更多真诚关怀,集体就会凝聚无穷力量。
《孙子兵法》中讲:“上下同欲者胜。”这是提高部队战斗力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用兵之要,贵得人和。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基层带兵人,都应走进一线、走近官兵,带着温度和感情去带兵,多解官兵之所难、多急官兵之所急、多帮官兵之所困,积极创造拴心留人、建功创业的好环境,真正做到深知兵、真爱兵、诚为兵,让官兵充分感受到部队的温暖,感受到大家庭的呵护,感受到亲如兄弟的战友情谊。唯有如此,方可心心相印、上下同欲,更好地激发和催生官兵报国的热情与斗志,凝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武警青海总队政治工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