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电视连续剧《特赦1959》

作者:梁长江  更新时间:2020-06-23 13:59:08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人民的选择,是新世界的灵魂,一切的可能和不可能最终都归结于人民的选择

  喜欢有鬼世界的人被鬼折磨是正常的

  现在有人正在重复当年功德林战犯的历史轮回,旧世界的宿命是不可抗拒的

  39集电视连续剧《特赦1959》是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制作认真,真实可信,其思想水平比较高,给人以启发。

  首先的感觉是这部电视剧制作很认真,从一些细节上就能看得出。比如,剧中人物的服装有时是棉衣,有时是单衣,体现了季节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剧中的55式军服的布料用的是“人字”呢,和实际的完全一样。能在服装上做到如此仔细,说明该剧的制作是很正规的,很认真的。相比之下电视剧《亮剑》就显得很“业余”了,经历了八年的抗战,李云龙头上的单帽和丁伟头上的棉帽就一直就没有换过。另一个细节就是,护士梁冬芳行军礼的动作恨标准,很有力度,这说明演员是下了功夫的。还有其它的一些细节,比如注射器针头,饭馆里的“丰俭由人、节约粮食”的标语等等。能在细节上做到如此认真,说明该剧是一部严肃的作品,不是娱乐产品。这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其信度是比较高的。

  再一个感觉是,该剧对毛主席、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敬之情,是近几十年来的影视剧中是极为少见的,尤其是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非常突出。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在表现历史关键人物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偏见。比如在电影《大决战》中,过多地突出周恩来,“抢了毛主席的戏”;过多地突出罗荣桓,“抢了林彪的戏”。可是在表现邓小平和粟裕时又不这样了,十分突出个人,没有人抢戏。历史是这样的吗?比较严肃的电影尚且如此,其它的相关影视剧就更不用说了,让人不可信。《特赦1959》就没有这样,实事求是地再现了毛主席的形象,讴歌了毛主席改造战犯的伟大思想。剧中毛主席和罗瑞卿的对话属于艺术创造,但不失真,很有意思。全剧始终洋溢着对毛主席的崇拜之情,感恩之情。

  第三个感觉是该剧的思想水平比较高,体现了当代人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深层次的思考。剧中的有些对话可以说是惊天动地,比如王英光与宋希濂对话时说道:“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中体现出来的高度智慧和顽强斗争意志,使一切军事集团望尘莫及!”这种说法是近些年出现的,这反映出当代的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的理解程度在加深,甚至超过了毛泽东时代。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反思肯定比直接认知更深刻,问题是人们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反思。

  剧中特别强调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对战犯思想转变的巨大促进作用,整个过程刻画得很细致。当美军登陆朝鲜时,功德林的战犯们有点幸灾乐祸和心存幻想,希望蒋介石重返大陆;当知道中国有可能出兵时,他们又表现出担忧,担心中美对抗;志愿军刚入朝鲜时,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美军必胜,志愿军必败;当志愿军取得巨大的胜利时,他们从惊叹、困惑、服气、最后被感动;当他们能为抗美援朝做点事情时,便欢欣鼓舞,尤其是当他们撰写的关于美军的资料得到毛主席的肯定时,激动得不行,齐声高唱志愿军军歌。整个过程合情合理,流畅自然。

  抗美援朝胜利之后,功德林的战犯们积极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和马列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有了深刻的认识,尤其是他们参观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后,心情十分激动,从内心深处敬佩中国共产党,敬佩毛主席。他们说:“看到新中国建设得这么好,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年轻时的理想不就是这些吗?”“这些我们都没有做到,共产党做到了”。他们希望自己能成为新社会的一份子,成为人民的一员,从而他们在思想上实现了彻底的转变,从旧世界来到了新世界,旧人变成了新人。毛主席的这一大手笔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这一过程中,有困惑,有反思,有思想交锋。困扰战犯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取胜的秘诀到底是什么,用剧中黄维的话说,为什么共产党总能借到东风呢?强大的国民党军事集团在解放军面前迅速土崩瓦解,这似乎比较容易理解。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腐败不堪,“早已是一堆烂泥”,而共产党、解放军这方面,人人有信仰,战斗意志坚定,又能得到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但是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志愿军面对的是最强大的敌人,后方支援几乎断绝,两军之间的力量悬殊超过了极限,但志愿军还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对此,功德林的战犯们十分困惑,总想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王英光告诉他们,这个答案早就有了,就是毛主席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中的一段阐述: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叶立三认为这只是一个政治答案,不是军事上的答案,王英光说他这是单纯的军事观点。其实,叶立三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毛主席的这段话是从根本上说的,理解人民军队不能停留于此,更不能对这段话作抽象、片面的理解。否则的话,就容易陷入精神万能的泥潭。人民军队既克服了单纯军事的观点,同时也克服了单纯政治的观点,政治和军事是高度统一的。否者的话,毛主席不会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些年有一种倾向,对于三年的解放战争,过多地渲染策反、统战方面,而淡化残酷的军事斗争的事实,如一部闹剧式的电影《建国大业》就是这种倾向的极端。统一战线、敌军工作在我党历史上确实发挥过重要的工作,但不能过于夸大,否则,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还是十分反动的。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军队千辛万苦打出来的,决不是什么社会贤达杜撰出来的。

  在第23集,志愿军某部梁政委来功德林作报告,他讲到志愿军胜利的秘密时说:“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对运动战思想的贯彻和运用达到了如火纯情的地步,运动战的思想已经达到了每一个普通的战士!”这句话很有启发性,它揭示了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军事方面的原因。运动战是人民解放军最重要的战略战术,是毛主席将唯物辩证法在军事领域里的成功运用,具有划时代性。

  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既是认识论又是本体论,实体即主体,主体即实体,这就意味着自我和对象、主体和实体都是运动着的。而运动着的对立双方所呈现的态势,与静止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在运动中,空间和时间是可以互换的(这一点在现代物理学中可以用公式表示)。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倘若当年爱因斯坦和玻尔对黑格尔的思想有所理解,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诠释可能会更进一步。比如,玻尔如果懂得黑格尔的“具体概念”的思想,他的互补性原理会达到更深的层次。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古典思想认识水平的巅峰,同时它也宣告了古典世界的终结。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了进一步的改造,将其唯心主义的颠倒再颠倒过来,恢复到本来的本质,于是创立了新的世界观和认识论。这种世界观和认识论揭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认为这个世界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是静止不动、等待人们去认识的对象,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人类在这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世界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同时也实现着人类自身的改造和升华。而古典世界观则与此完全不同,他们要么把世界看成是上帝的创造,要么把世界看成是人的主观任意的产物,即或有人承认在人之外有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也认为这个世界是有其终极原因、被规定了的世界。因而古典世界的人们看不到事物本身的运动变化,自然就不会真正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他们看来,自我就是自我、对象就是对象,二者是截然二分的,要么是自我决定对象,要么是对象决定自我,前者导致不着边际的狂妄,后者导致庸碌无为。新的世界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人的能动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具体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区分出主体和客体,由于人类世界的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物质创造性的活动,人民群众自然就是世界的主体。因此,新的世界观,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且科学地揭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指出了主观能动性的普遍性。这是古典世界里一切思想观念都做不到的,具备这种新的世界观的人们,其视野、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都达到了一个全新境界,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与古典世界的人们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

  运动战就是这一新的思想观念在具体运用中所形成的战略战术,它精髓就是“在运动中形成有利于我的态势,制造歼敌的良机”,主动权完全在我,四渡赤水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战例(不能在一般的兵法上理解这次战役,必须上升到新的思想观念的层面去理解)。运动中两军的态势和对垒中两军态势完全不同,其军力对比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用最简单的思维理解:E=MC2表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其能量与质量相等,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其能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同时,新的世界观中有一个中心范畴——实践,通过实践,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此岸与彼岸是相通的,这样精神的力量随时都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最为重要的是,新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掌握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旦人民群众的力量被动员出来,其威力是难以想象的。在朝鲜战场上,就武器装备而言,志愿军比美军落后了一个世纪,而就战略战术和战略战术所依赖的思想基础而言,志愿军则比美军先进了一个世界(古典世界与新世界的差异)。因此真正说来,具有绝对优势的是志愿军而不是美军,这就是志愿军能够打败美军的军事原因。

  运动战虽然威力无穷,“但不是人人都能打的”(剧中王耀武语)。作为运动战的思想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不是谁都能掌握和运用的,哪些沉溺于古典世界的人们,因总是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为少数人服务,无论他们翻来覆去折腾多少遍,都总是不明就里的。辩证唯物主义不是一门简单的知识学问,它是无产价级的世界观,只有真正代表无产价级利益的人们才能够理解它、掌握它、运用它。而其他阶级的人们由于立场的局限,和受着各种利益的钳制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它的,因而自然不会懂得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思想基础的运动战。只有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才能掌握和运用运动战。人民军队对美军也好、对国民党军也好,实际上是新的世界观对旧的世界观的斗争,是新世界的人们对旧世界(古典世界)人们的斗争,因而人民军队具有绝对的优势,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昨天还被一些人视为文明之灯塔的西方国家,一夜之间似乎比中国落后了一百年。面对疫情,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的生命安全,不计成本地全力展开防治;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危险,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很多地方和企业显示出大公无私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量的志愿者积极参与抗疫行动,显示出群防群治威力;广大的老百姓也表现出了极强的大局意识,保证了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几个月的封闭隔离的防治疫情过程中,一切井然有序,众志成城!相形之下,西方国家则显示出了巨大的差距。面对疫情,洋相尽出,先是搬出了百年以前群体免疫的观念;再就是医疗资源的选择性配置,“硬性拔管”;最后就是 “甩锅”、嫁祸于人,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索赔闹剧。此外,西方人的那种自由任性、原子式个体的刚愎愚昧在这次疫情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目前美国新冠病毒性肺炎感染者二百多万,死亡十二万多,这些无辜的生命让人叹息!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后续的经济问题更要命,这次疫情在经济上造成损失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危机。从这点上说,他们嫁祸于人也好、索赔也好,还真不是某些人的人品的问题,而是他们在危机中唯一的、本能的表现,可见一百多年来他们没有什么进步。

  如果这样的疫情发生在民国或者大清帝国,情况也会和他们一样,甚至还不如他们。在抗击疫情中,当代中国与比西方国家强很多,也比旧中国强很多,其根本原因就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就是因为她有全新的世界观这一思想基础,而这个思想基础的要点就是人民立场,也正是因为这一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世界的一面旗帜,使得旧世界中的一切势力都不能与之抗衡。

  既然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跨入了这个新世界,就不可能再跨回去,这是必然的、绝对的。但是旧的世界还存在,很容易诱发一些人的私欲,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恢复那“少数人优先”的旧秩序,开历史的倒车。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世界之所以能够产生,就在于旧世界已达到了极限,通往旧世界的每一条道路都是死胡同。一些企图恢复旧秩序的人终将一无所获,尽管他们聚集了巨额财富和窃取了很大的权力,但这些随时都可以清零,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既然那么喜欢有鬼的世界,被鬼折磨也是正常的),这就是旧世界难以挣脱的宿命。只有当这些人彻底归零之后,他们才会重新认识这个新的世界。就像功德林的那些战犯一样,他们之所以成功地被改造,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过去的历史归了零,相当于走完了一个历史轮回。毛主席的伟大就在于让这些人重新活过来,他们一旦活过来,就是新人。今天的那些竭力恢复旧秩序的人,也是在重复他们的轮回。

  “当战争来临时,人民已经做出了选择,共产党必然胜利。”剧中王耀武的这句话很深刻。人民的选择,是新世界的灵魂,一切的可能和不可能最终都归结于人民的选择。当年,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人民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共产党,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将来的某一天,人民也必将选择共产党。选择意味着区别,到时候人民会在区别中选择共产党。执政党和共产党是不同的,执政的可以是共产党,也可以是民主党、社会党、甚至国民党之类,但共产党就是共产党,共产党永远不是也不会成为民主党、社会党、国民党,反过来,民主党、社会党、国民党也不会成为共产党。在共产党内部,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其中也许还有机会党、黑手党、拆白党之类。对此,人民自然会有区别,做重新的选择。

  总而言之,《特赦1959》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它传递了一些真实的信息,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