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侧记
和平鸽图案已经暗淡,“和平万岁”4个字依旧醒目——这是1953年10月,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赠送给志愿军的纪念章。这枚历经炮火硝烟洗礼的纪念章,如今静静摆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柜中。
为了和平,290万志愿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了和平,19万英雄儿女浴血奋战,牺牲在异国他乡。当年之所以能够在与敌方物资、装备差距悬殊的情况下赢得这场胜利,正是因为在志愿军将士的身后,有着亿万民众的支持。
展板上,有这样一组数字:“1951年6月,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全国人民开展武器捐献活动……截至次年5月底,共收到捐款55650亿余元(旧币),折合3710架飞机,尚余人民币6230万余元(旧币)。”
一根旧竹筒,便是历史的见证。湖南省湘潭县的勤杂工谭楚云老人,把挑水挣来的零钱存在竹筒里,悉数捐献给志愿军。
“那时候是一穷二白。”展览现场,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感叹,“但是为了保家卫国,我们砸锅卖铁也要支持!”
展柜中的一双乌拉鞋,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黑龙江省支前模范田富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穿过的这双鞋尺码很大,一位老者向参观者解释说,这是因为要在鞋底垫上乌拉草、还要穿上毡袜再穿进去。“冬天气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就靠这个保暖。”
朝鲜的冬天再冷,也冻不灭志愿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祖国人民对前线将士的深情。
战争打响后,国内掀起了踊跃支前的热潮。成千上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医务工作者和民工,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医疗队,志愿开赴前线。截至1951年10月,志愿赴朝的医疗队达50余个、约6000人;全国铁路系统报名志愿赴朝的职工达总数的80%以上,东北农民志愿组织骡马车队、担架队、民工队,人数多达70余万人。
在当年的《参军情况通报》前,趁休假特意赶来观展的第80集团军某旅指导员冯雪涛,仔细辨认着纸张上的繁体字,一脸自豪地说:“当年我老家山东莱阳,有很多人志愿去支前……”
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就在这补了又补的衣衫鞋袜、密密麻麻的志愿签名中。正如毛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指出:“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
70年砥砺奋进,70年鱼水情深。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来自军队和全国各地的346支医疗队、4.2万余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16个市州及县级市;各地群众纷纷送去各种物资;仅10天时间建成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有15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新建17座方舱医院、新增万余张床位……全国军民团结在一起,汇聚成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
“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历史一再证明:只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军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