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作者:记者王昊魁 王琎 任欢  更新时间:2021-09-23 08:58:46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劳模精神述评

时代领跑者(布面油画) 何红舟 封治国 尹骅

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钻井工人在野外钻井平台作业。新华社发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领域,在平凡中创造非凡;他们铸就的精神,是我们极为富贵的精神财富。赵占魁、王崇伦、时传祥、王进喜、袁隆平、钟南山、郭明义、贾立群、孙泽洲……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烛照民族复兴伟大征程。

  工厂、医院、乡间、社区,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广大劳动模范与亿万劳动者一起,胼手胝足、挥汗如雨地辛勤劳作,托举起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

  在这次大会上,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和80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代表千万劳动者接受党和国家的最高礼赞。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评选表彰劳动模范,1950年至今先后召开16次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3万人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以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在新征程中融入大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爱岗敬业 争创一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不顾身患渐冻症的情况,带领全院600多名白衣卫士冲锋在抗疫最前线,与死神竞速,带领医护团队累计救治2800余名患者;武汉供电设计院有限公司冯艳,接到为雷神山医院供电的紧急命令后,与团队连夜奋战,第二天下午就完成了全部设计图纸的出样,以最快速度确保可靠供电……

  张定宇和冯艳,虽来自不同行业,但有着相同的行动:坚守岗位、冲锋在前,以一流业绩守护人民生命安全。他们也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全国劳动模范。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一大批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不断涌现,人们敬重、热爱这些勤于创造、勇于奋斗的平凡英雄。

  坐落在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市百货大楼,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在这座极具象征意义的建筑前,一座半身铜像静静伫立。铜像不是富商巨贾,而是一位普通售货员——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基石上,陈云同志的题词引人注目:“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1955年,36岁的张秉贵来到这里当售货员。他把小小的柜台视作展示北京乃至中国形象的“大舞台”,钻研练就了售货“一抓准”和算账“一口清”技艺,30多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跟人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

  对岗位热爱敬重、对工作着迷痴情、对事业执着坚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精神特质一脉相承,有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恒久价值与独特魅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一穷二白的局面: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是少数纺织业……“铁人”王进喜发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呐喊,打响大庆石油会战,把贫油国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劳动模范以对事业的坚守与奉献、对梦想的拼搏与进取,带领人们用汗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铁路小巨人”巨晓林,怀揣“学好技术,建设祖国”的信念,用一天天的坚持、一步步的跨越,在我国铁路建设大潮中一路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努力为铁路电气化运营维管作出自己的贡献”。

  “不服输”的许振超,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熟练掌握了各类桥吊的技术数据和机械性能。“是时代催着我学,催着我进步!”他感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进入新时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已然形成,奋斗的足迹遍布神州。

  全国劳动模范、贵州钢绳(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技术员、高级技师周家荣30多年干了一件事,在生产钢丝绳上“做文章”。而今,相关产品不仅用在了世界最高桥梁北盘江特大桥、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上,还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有一个梦想:“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生产出更多优质的钢丝绳产品!”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洪家光,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发出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他心中,“时间是奋斗的沉淀剂,只有沉淀和坚持,才能最终获得幸福”。

  鲜花因汗水而绽放,事业因奋斗而勃兴。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广大劳动者用丹心热血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每个行业、各条战线都活跃着劳动者拼搏的身影。

  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

  在艰苦奋斗中展现别样风采,在勇于创新中书写时代华章。

  “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1938年参加新四军。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因陋就简,想方设法带领职工自制土原料、土设备,为前方部队制造枪炮弹药。一次在修复前方急需的炮弹时,雷管发生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指头,左腿膝盖被炸开,左眼几近失明。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天。”

  “铁人”王进喜,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1960年春,从甘肃玉门率队赴黑龙江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在水管线没接通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破冰取水,用脸盆一盆盆端了50多吨水,保证萨55井正式开钻,凭着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仅用5天时间,就打出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口油井。他还创造出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记录。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几十年来,头顶烈日、脚踩泥土,奔波在田间地头是他的工作日常。从三系杂交稻到超高产两系杂交稻,从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到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亩产新纪录,攻克诸多育种技术“卡脖子”难题,用一粒粒种子造福中国、改变世界。

  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故事。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奋斗和创新,构筑起社会的坚实脊梁;用苦干、实干、巧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如果真有来生的话,还叫我再选择,我仍然再选择敦煌,再选择莫高窟。”“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舍半生入茫茫荒漠、投全情传承文明薪火,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

  在创业中艰苦奋斗,在创新中自强不息,在创造中开拓进取,一位位劳模和普通劳动者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绽放出最美的芳华,迸发出一道道迷人光彩。

  这种精神是什么?是为实现“人进沙退”,40年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的义无反顾与持之以恒;是在“马班邮路”上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走就是30多年的为人民忠于职守的赤胆忠心;是“工人发明家”包起帆与同事完成130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3项获国家发明奖、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0项获国家和国际专利的勇于进取和创新自信。这种精神,在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深潜、天问探火等重大科技成就中彰显,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时代洪流中升华……

  这种精神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接力传承。受“老英雄”孟泰、“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当代雷锋”郭明义等的感召和激励,鞍钢恢复生产70多年来,涌现出各级劳动模范5000多人。以罗健夫、余梦伦、高凤林等为榜样,一代代航天系统劳动模范发扬优良传统,在逐梦征程中创造辉煌业绩,仅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就有6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这种精神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吉林通化东宝药业的冷春生刻苦钻研,主持完成3000公斤重组人胰岛素项目,形成年7000万支的制剂生产能力,使中国自主创新人胰岛素跻身世界三大品牌。袁隆平曾多次为印度、越南,以及非洲多个国家传授杂交水稻技术,帮助他们解决粮食短缺问题。2018年,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的海水稻试验种植取得阶段性成功。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

  饱含深情的话语,寄托着殷切期望,鼓舞着千千万万劳动者奋发有为,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淡泊名利 甘于奉献

  2021年6月29日,人民大会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隆重举行。受表彰的29名党员中,包括11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艾爱国名列其中。

  聚光灯下的艾爱国,衣着朴素,脚蹬工作皮鞋,身穿多年前购置但一直舍不得穿的西服——由于缺一条西裤,领奖前,他揣着西服到商店里比对着配颜色,却舍不得买套新的。“一定要保持工人本色,当工人就要当一个好工人!”艾爱国说。

  永葆本色,在艾爱国心里,就是“安心从事自己的岗位”。在湘钢工作50多年,他的最高职务就是焊接班班长。20世纪80年代,领导想提拔他,他婉言谢绝。退休后,女儿想接他过去享清福,他不答应:“如果想让我多活几年,就让我继续工作,工作对我来说就是休息!”

  不愿休息的,还有原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工会副主席黄宝妹。早在1986年,她就退休了,但30多年来却始终发光发热:协助新疆石河子市筹建棉纺厂、创建“劳模公司”帮助有困难的老劳模……耄耋之年,她加入了“百老德育讲师团”,宣传劳模精神、讲述党的历史,线上线下向年轻人传播正能量。

  “党员是不退休的,如果我们党员都能奋斗终身,国家能不繁荣富强吗?”黄宝妹的话深刻又朴实。这位曾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老党员坚信:“幸福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却总有相似的星光交相辉映。共和国的每位劳动模范虽留下了不同的人生印记,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无疑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符号。

  为了祖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和科研条件,在漫漫戈壁泼洒青春热血的邓稼先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销声匿迹。直到因病临终前,他长达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公之于众。

  我国石化技术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几十年如一日,实践着奉献与索取的辩证法:“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暗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当听说单位按照相关政策给他预留了一套180平方米的安置房时,他坚辞不受。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在坚守中传承,于传承中升华。

  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员工孙志宝,把“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前辈时传祥视为榜样,20多年来坚守环卫一线,开着抽粪车穿行于首都的大街小巷,并利用工余时间给同事们讲解车辆构造和保养维修知识,以实际行动“把无私奉献的品质传承下去”。2015年,孙志宝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生在油田,长在油田,听着铁人“跳泥浆池压井喷”故事长大的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刘丽,27年间从采油工成长为专家型人才。她舍小家顾大家,倾其所学帮助员工提升技能,累计培训1.5万多人次,其中65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2020年,刘丽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淡泊名利是本分,甘于奉献是承诺。在“当代雷锋”郭明义心中,劳模精神是一道“集贤令”,鲜活生动又有号召力。自他牵头成立爱心团队以来,截至2019年11月,共发起2000多次爱心捐款、无偿献血,团队也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遍布全国的1400多个分队、230多万名志愿者。

  这些劳动模范,之所以平凡而伟大,在于面临人生选择时,他们避开了利禄之途,立志以小我成就大我。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因应和着民族复兴的时代节拍而浑然有力;他们不求索取、不为名利的崇高品质,则因汇聚成鼓舞全体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强大动力而魅力永恒。

  薪火相传书写新篇章,锐意进取奋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奉献热血和生命、青春和才智,脚踏实地把每一件事做好,新时代的每一位劳动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踏上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本报记者 王昊魁 王琎 任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