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生产力还是解放劳动者?

作者:士心  更新时间:2021-10-22 22:48:14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社会主义目标是解放劳动力还是解放生产劳动者?生产力争论焦点其实在此。前者可以找出领袖的依据,经典论述的依据,依据苏联哲学灌输的体系进行反驳。这些人把劳动者解放派斥责为‘极左’,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唯物主义代言人,实际上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是一丘之貉。【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1818年公历5月5日生于德意志邦联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现属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洛宾·列维(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Heinrich Marx)(1817年2月改信基督教路德教派)。按照传承,只有信奉犹太教者,才能称为犹太人。马克思出生前,其父亲叛离犹太教,不能把马克思称为犹太人。】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确认的哲学论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他们是劳动者解放派。他们共同著述的《共产党宣言》明白无误的阐明了共产主义的最高宗旨,解放无产阶级劳动者乃至解放全人类。马克思依照该宗旨,1850年后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经济运行方式、意识形态等进行了解剖。他活到1883年,而1859年那个‘经典论述’只是他解剖的初始,而且是对西欧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历史的特殊环境的解析。他晚年否定自己是生产力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且否定这样的研究结论具有普遍真理的意义。《资本论》如何解读,需要依据马恩共同确认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进行解读,而不是按照某些人的意愿断章取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二节(1995版《马恩选集》第一卷82-83页)

  “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但是,如果这种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和现存的关系发生矛盾,那么,这仅仅是因为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但是,意识本身究竟采取什么形式,这是完全无关紧要的。我们从这一大堆赘述中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

  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以人具有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为前提。也就是说他们认可人具有双重本质,第一重的物质劳动,虽然是人的特殊活动,来源于物质自然。而第二重本质来源于人的特殊活动:生活物质的创造。依据这个概念和原理,我们才能解析原始社会因何解体,私有制社会为何是异化的继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是生活物质的劳动与创造,而不是‘物质’的发展和运动。

  马克思的历史主义超越了唯物论的物质本体论,超越了唯心论的精神意识本源论,而又是二者真理部分的凝结。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唯物主义,局限于物质本体论,没有看到马克思哲学的基点是人类发展历史,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质,不可或缺的劳动创造‘生活物质’的过程。马克思又把哲学的视觉范围重新聚焦在人的活动历史,精神活动基础于物质活动,恰如其分的解释清楚了人的来源,人的精神与物质活动的关系。马克思给出解决矛盾的办法:“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同上84页)“其实,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共产党宣言》把共产主义者的主张概括成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与消灭根本分工是一个意思,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劳动者,使得他们成为物质与精神健全的‘人’。斗争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人的本质健全合一,是全人类的本质健全合一,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

  生产力是人的物质活动力的外在表现。按照马克思哲学原理,这里边还包括人的思维意识。只从物质的变化,那怕从生活物质的变化,也不足说明人的本质活动。有人说:“人是物质的,思维意识是后天的。”这种片面的解析脱离人的社会历史性,没有说明:人的思维意识来自社会的传承,这种传承是人类上百万年的积累。这种论断看似前后合顺序,其实是抽象的个人分析,独立于社会群体的个人。这样的个体是无法成活的,无法成为有‘类’意识的个人。也许是印度狼孩,只具有人的形体,不具有人的意识,人的行为。那种先后论,是旧哲学一元论的理性思辨,还没有过渡到人的历史哲学,还不如黑格尔的客观唯心论,远不具有人性,更没有马克思哲学的‘人之道’。

  人类的发展就是物质劳动于精神劳动的自由结合与创造。原始社会解体来自人的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离,私有制以人类异化的方式推动了一段人类历史。而今天的异化,推动性越来越少,反动性蜕化性越来越多。生产力,科学等工具性越来越呈现反人类性。人类已经来到历史新阶段:必须制止人类异化的继续,要求人的二重本质合一,自由结合产生新的创造力,符合人类本质的创造力。解放生产力是资产阶级呼声,读读《共产党宣言》,人们就明白了。解放劳动者才是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命题。

  “最后,分工立即给我们提供了第一个例证,说明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这是迄今为止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因为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个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关于这种力量的起源和发展趋向,他们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他们不再能驾驭这种力量,相反地,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着一系列独特的、不仅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同上85页)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同上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