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串连”和“徒步长征”的故事
【破土编者按】“大串联”特指1966年下半年到1967年初,以大中学生红卫兵组织或个人为主体,在全国范围内免费乘车(或步行)、接待(食宿),互相串联、交流和宣传造反的活动,是文革期间群众运动的形式之一。它起源于文革初期一些外地学生自发到北京“上访”或参观、学习“造反经验”和中央信息的行动。后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发现,这是一种充分发动群众、推进文化革命的办法,所以鼓励各地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进行“大串联”。对此,各地政府机关、全国运输系统和社会各界都给予了便利。本文作者从自己收藏的历史材料着手,简要介绍了“大串联”的始终。附录部分展示了“大串联”的票据,我们也可以从中收获更多历史细节。
革命大串连,是无产阶级专政下大民主的新经验、新形式,是群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新创举,是充分发动亿万群众的有效形式。不坐火车、汽车,长征式全程步行串连,更是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新事物。
“大串联”的缘起
文革初期,一些外地学生到北京,或因受工作组迫害找党中央、毛主席“上访”,或参观、学习、取经、探听中央信息,形成了初期的大串连。
大串连一出现,就得到毛泽东的支持。1966年6月10日在杭州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各地学生要到北京,应该赞成,应该免费,到北京大闹一场才高兴呀!”1966年8月4日,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在八届十一中全会华东组会议上表示,最近每天都有上千学生,上百批来中南海接待室反映“文化大革命”情况。【资料来源:江沛著《红卫兵狂飙》,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2月版,“史无前例的大串联”一节】其中一些学生从外地来京,这实际上就是串连。毛泽东支持青年学生充当急先锋,到全国各地去煽文化大革命之风,点文化大革命之火,并且主张把这种群众的革命行动大大推广。【资料来源:席宣、金春明著《“文化大革命”简史》,2006年1月中共党史出版社,第103、105页】
刚开始来京串连的外地学生,大都住在各大专院校的同学处。他们四处活动,观看或抄写大字报,多方联络,以取得“造反”经验。8月16日,中央文革小组筹备举行了“外地来京学生群众大会”。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在会上作了题为《在大风大浪里成长》的讲话。陈伯达说:“你们这回到北京来,将会在一生保存很深的印象,将会永远在你们心中激起革命的波浪,将会永远鼓励你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资料来源:《红旗》杂志一九六六年第十一期】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接见首都红卫兵和外地来京师生。这不仅是对红卫兵造反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大串连的肯定。
196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通知》中说:外地高校学生除了有病的、已经来过的或有其他原因不能来的以外,都可以组织来北京参观;高校的教职工可按每50名学生选出教职工代表1人参加;外地中等学校按每10名学生选出代表1人、教职工按每100名学生选出教职工代表1人参加。来京参观一律免费乘坐火车;到京后的伙食、住宿由北京市负责安排;在京时的费用,由国家财政开支。全国性的大串连开始后,四面八方的青年学生涌向北京,成了“毛主席请来的客人”。北京各大、中学校由于停课和串连而空出的校舍,首先被开放为接待站。随着人流骤增,机关、工厂各单位都纷纷腾出房子开设接待站。为了落实中央《通知》精神,北京市新市委负责人吴德1966年9月13日在首都工人体育馆就接待外地革命师生问题发表讲话:
“自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展以来,各地革命师生都非常盼望毛主席,听到中央首长的声音,因此纷纷要求来北京起来革命串联,为了更高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中央决定组织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师生和中等专业学校分期分批来北京革命串联以便交流经验,参观访问……我北京新市委坚决执行中央这一决定。热烈欢迎各地革命师生来京,这是我们北京的一项政治任务。……据中央有关人员估计,国庆前外地来京串联的革命师生人数可达到100万以上,可能达到150万人。这充分表示了一种大革命的形势,北京市区人口150万人,加上近郊区共380万人,平时流动人口1~20万,59年国庆10周年时最多达20万人,今年要达到100万人,北京市区各家要合上2~3人,接待工作很重,吃饭、看病、交通都会发生困难,我们一定要克服这个困难。我们要求:1、全党动员全民动员,大家都来做好接待工作。2、北京市内除工业、农业、财贸、生产必须用房不动外,各机关、各单位都要把办公用房,集体宿舍腾出一部分或大部分,做为接待用,已经占用的要继续用,同时天然空地及各校各地塔席棚,所有单位必须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3、加强领导。中央指定以国务院周荣鑫秘书长为首组成了一个领导小组。市委也组织了一个领导小组,在中央和市委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要做到五包:包住、包吃、包交通、包医疗、包宣传解释。这是首都人民的光荣政治任务,实际上也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党全民动员起来,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热烈地欢迎外地革命师生来京革命串联,学习交流经验,参观访问。”【资料来源:吴德关于接待外地来京串联师生的讲话(1966年9月13日),《中共重要历史文献资料汇编》第十三辑第二分册】
毛泽东与“大串联”
1966年8月8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把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用中共中央《决定》(十六条)的形式确定下来,在组织上也作了重大调整。毛泽东接着考虑,怎样采取果断有力的行动,更大规模地发动群众,形成席卷全国的风暴,猛烈地冲击一切在他看来可能导致资本主义复辟的东西,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依靠什么力量来实现这种急风暴雨式的政治运动?毛泽东这时把主要希望寄托在青年学生、特别是那些高唱“革命造反精神”的红卫兵身上。这不仅因为毛泽东认为他们年轻、受旧思想影响少、朝气蓬勃、有一股不可阻挡的闯劲,而且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文革中这些群众主要是年轻人、学生,正是杜勒斯们寄托和平演变希望的最年轻的一代。让他们亲身体验斗争的严重性,让他们把自己取得的经验和认识再告诉他们将来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传下去,也可能使杜勒斯的预言在中国难以实现。”“我考虑发动群众。我把批判的武器交给群众,让群众在运动中受到教育,锻炼他们的本领,让他们知道什么道路可以走,什么道路是不能走的。我想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我也准备它失败。现在看来群众是发动起来了,我很高兴,他们是同意我的作法的。”
8月16日晚,中共中央决定要在北京召开百万人规模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参加大会的主要是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毛泽东表示将出席这次大会,要求为他出席这次大会准备一套绿军装。这将是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穿上军装。8月18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结束后第6天,百万群众庆祝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次大会的群众规模和热烈场面是建国以来所罕见的。当天的新华社通讯报道:“今天清晨五时,太阳刚从东方地平线上射出万丈光芒,毛主席便来到了人群如海、红旗如林的天安门广场,会见了早已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的革命群众。毛主席穿一套草绿色的布军装。主席的军帽上一颗红星闪闪发光。毛主席走过天安门前金水桥,一直走进群众的队伍当中,同周围的许多人紧紧握手,并且向全场革命群众招手致意。这时,广场上沸腾起来,人人双手高举过顶,向着毛主席跳跃着,欢呼着,拍着手。许多人把手掌心都拍红了,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他们欢喜地说:‘毛主席来了!毛主席到我们中间来了!’”【资料来源:《毛泽东传》(1949-1976)第1433页“支持红卫兵运动”一节,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这就是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的始末。
外地来京师生最强烈的愿望是见到领袖毛泽东。为了满足师生的愿望,毛泽东主席从1966年8月18日到1966年11月26日的前后三个多月中,先后8次接见全国各地来京串连的红卫兵1300万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共和国领袖同这样多的群众见面,而且活动虽然庞大,但安全、有序,这在中国革命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创举。毛泽东之所以一次又一次接见青年学生,就是希望通过红卫兵的全国“大串连”,打破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充分发动群众,以达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
在外地师生进京串连的同时,首都大中学校红卫兵走出北京,到全国各地煽风点火,开始了“南下、北上、西进、东征”的全国性“革命大串连”。
红卫兵免费乘车大串连,带来了罕见的客流量高峰,长途汽车、海运轮船、和火车的超载都达到了极限。因此,一些红卫兵开始进行徒步串联。1966年8月25日,大连海运学院15名红卫兵打着“大连——北京长征红卫队”的旗子出发,徒步“长征”到北京去。他们说: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一定要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谁要想“舒舒服服地干革命”,谁就可能“舒舒服服地和平演变”,滑到修正主义的泥坑中去。他们以红军为榜样,跋山涉水,经过辽宁、河北的四个市、十七个县,行程两千余里,历时一个月,终于从大连走到北京。两千多里的行军,虽然腿关节还有些酸痛,脚脖还有些红肿,但一个月徒步行军的见闻,成为他们欢欣的回忆。
1966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红卫兵不怕远征难》。中央领导林彪、周恩来等都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徒步长征串连。
徒步长征虽然省去了车船费,但串连学生的住宿费、伙食费仍由各地政府承担。在通往北京、南京、延安、井冈山、韶山等地的路上,每隔三、五十里就有当地政府组织的“接待站”,负责安排南来北往“长征”学生的食宿。据一份署名“河南省省会革命师生徒步串联接待站”的传单《告全市人民书》中披露:截至1967年元月10日,郑州市“各工厂、企业、机关;学校、医院集中了大批的干部和服务人员,建立了260多个接待站。先后接待外地红卫兵革命师生210多万人,其中徒步长征红卫兵27万4千100多人,现在每天长征到我市串连和休整的红卫兵有5万多人”。
“大串联”逐渐停止
1967年2月3日,中央发出《关于革命师生和红卫兵进行步行串连问题的通知》,要求停止徒步串连。《通知》说:几个月来,广大革命师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进行徒步串连,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促进了文化大革命运动更加深入、广阔的发展。当前文化大革命已经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向走资派夺权阶段,外出步行串连学生应当回到本学校去,参加这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决战。目前北京、韶山、延安等革命圣地以及大寨,由于前去的革命师生过多,天气寒冷,食宿、交通安排极为困难,也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这些问题也急需得到解决。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一、长途步行串连在全国都停止。已到达目的地的长征队,凡停留时间超过三到五天的,请迅速返回原地。北京、韶山、井冈山、瑞金、遵义、泸定桥等革命圣地及大寨,一律停止前往串连和参观;二、步行串连队返回的时候,原则上应当步行。远离本地500公里以外的师生,在15天内也可以免费领取直达票乘火车和轮船。不靠铁路线的,应当步行到邻近的铁路线上乘坐火车;三、为了响应毛主席节约闹革命的号召,步行串连的师生,在串连和回程期间的伙食费、市内交通费,一般应当自理。粮食定量可适当增加。宣传费、医药费只在必要时给以少量补贴;四、来北京的师生凡是吃饭尚未交费的,自2月8日起一律交费,不再免费。1967年3月19日,中央再次发出“关于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自此,“大串连”活动逐渐停止。
附录:作者收藏的徒步“长征”介绍信、有关单据选登
以上“单据”,有借款人所在学校、姓名、人数以及借用物品、现金、伙食欠粮、款清单等。借出单位有“河南省会外地革命师生徒步串联接待站”、“河南省公安厅食堂”、“郑州市大同路饭店”等,说明:
1、党政部门成立“革命师生接待站”,供徒步串联学生的食宿安排,解决困难。
2、社会各界给徒步串联学生提供方便。
3、经济上井然有序、毫不含糊,甚至一角钱、七分钱也有单据。
4、徒步长征的时间集中在1966年11月至1967年1月。
5、学生南来北往,北上学生衣服单薄,接待站给他们棉衣、绒裤御寒。
6、从单据编号可以推算当天借出棉衣数量。如66年12月25日,同一天内,编号相差36号。
上表显示的信息:长征人卢金改;填报时间:1967年5月20日;长征时间: 1966年12月23日出发, 1967年2月8日返回,实际天数48天;长征人数:1人;自带粮票:21斤;应补钱粮:粮票36.4斤、现金9.6元;实借粮款:粮票40斤,现金60元;应再补现金3.6元,应退回粮票1.6斤。经办单位:太康县经济小组;经办人:王华俊
来源: 破土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