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纵览历史、审视现实,阐释规律、展望前景,应对变局、传承精神,落脚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一励志、走心、感人的中国话语,精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成就光辉事业的根本经验、基本遵循和客观规律,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将带领人民接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勇气和精神。八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意蕴丰富,要求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对其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一个方面讲到:“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这对于我们从最本质层面上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该如何来把握?归根结底,它其实就是“民心”,即为民之心,为人民服务的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套用《道德经》中的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来理解,中国共产党就是以百姓心为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初心的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伊始,历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实践,其存在和行动的价值意义始终不离开“为民”二字,贯穿的主线就是使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在今天,这份初心有可见的物质载体,《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份初心还有生动的表达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不忘初心,说到底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重申,“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对不忘初心、不忘为民之心的表述。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三层意思:其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其二,相信并依靠人民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人民,党就失去了根基,就失去了力量。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其三,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扶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初心虽好,但须历经锤炼,才能“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实践中,执政党的美好初心总要与客观现实对接,有时,党在表达人民群众诉求、满足人民群众利益等方面可能离人们的期望会有差距,从而造成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的反差。今天为什么要着重强调不忘初心?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出现了偏离初心的可能和危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警醒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我们也会观察到,有个别党员干部认识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以主体自居、以己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看作毫无实质力量的边缘群体,满脑子想得是如何利用群众、欺骗群众、掌控群众。少数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观念、意识淡薄,服务能力不到位,甚至拿出“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对待老百姓,无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物质利益、正常情感。甚至极少数党员干部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干了不少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将党置于人民群众的对立面,破坏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影响了党与人民的关系。这些困难和问题,不能回避、不容忽视。不忘初心,无疑是对这些党员干部的棒喝和鞭策。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执政党,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取决于民心所向。在建党95周年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重申不忘初心、继续奋进,这是警醒和呼吁,是宣誓和动员,是新时代的“共产党宣言”。现实也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党员干部做到不忘初心,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是需要勇气和智慧迎接的现实挑战。只有采取切实有力的方式,通过强化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将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结合起来,才能让不忘初心的宣言转化成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对此,我们还需要持续的努力。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