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子弟兵,我们共同的乳名

作者:伍正华  更新时间:2017-08-01 08:57:14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不论战争形态如何改变,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永远是我们这支军队最鲜亮的政治底色,也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一切困难所压倒的力量之源、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一切敌人所战胜的制胜之本。

  (一)

  前不久,香港市民为驻港官兵雨中撑伞的镜头,在网上获得了超高人气。

  “你站着、我也站着,你为国家、我为你,尽管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我有个名字叫中国百姓,你有个名字叫中国军人。”读着这些滚烫的跟帖留言,不禁让人感叹:中国百姓和中国军人之间,到底有着怎样一种难以言喻的特殊感情?到底隐藏着怎样一种难以破解的核心密码?

  其实,军旗猎猎90年,更深层的探寻和追问一直没有停止过。从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侵略者,再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还有“气多”打败“钢多”的朝鲜战争……究竟是什么“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屡屡使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出现惊天逆转?……

  答案或许只在一首熟悉的歌声里:“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二)

  戎冠秀,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拥军13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1949年10月1日,她受邀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毛泽东握着她的手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戎冠秀既激动又紧张:“我叫戎冠秀。”毛泽东闻之笑呵呵地说:“喔,这个名字,我记得,子弟兵的母亲啊!”戎冠秀再也说不出话来,当时就哭了。

  是啊,子弟兵的母亲,领袖记得,子弟兵焉能不记得?!每一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乳名,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乳名——人民子弟兵。

  什么叫来自人民?不就是来自母亲的腹中,不就是娘喊孩儿一声乳名吗!

  所以,沂蒙红嫂当年给八路军伤员喂的乳汁,与给襁褓中的婴儿喂的乳汁又有什么分别?所以,双手双脚被敌人砍断也不肯透露琼崖纵队丝毫消息的村民王会生,与舍命保护自己的孩子又有什么分别?……

  人民与子弟兵之间,永远连着一段割不断的脐带,血脉相连、命运与共。

  (三)

  “子弟兵”的称谓古已有之,但“人民子弟兵”的称谓亘古未有。

  1939年5月,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发布通令,嘉奖平山团是“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这是“子弟兵”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

  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中称颂:“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坚决打鬼子的抗日部队的兄弟,是在晋察冀生了根儿的抗日军。”从此,“人民子弟兵”的称呼传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

  “人民子弟兵”之所以成为我军的专属称谓,是因为最能彰显我军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天然亲情,最能反映老百姓的肺腑心声。90年前的南昌起义,我军在诞生之日就把“实现平民利益”的革命初心庄严地写在自己的“出生证”里。

  许多时候我在想,人民与子弟兵到底有什么分别呢?子弟兵不过是多穿了一身军装,很多时候你根本很难分清。1929年8月,朱德带领队伍来到广东丰顺县马图镇,当地百姓受反动派的蒙蔽,刚开始有点惧怕,后来得知每天带头给百姓家担水的老兵就是朱德时,纷纷传开了,“红军真是咱穷人的队伍。”

  是啊,这样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最深刻地诠释了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最深刻地印证了党旗上的“镰刀和锤头”,它胜过了多少空洞苍白的大道理。

  (四)

  2015年4月,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被国人刷屏。一名海军女兵牵着5岁小女孩上军舰,背景是战火硝烟弥漫的也门亚丁港。但照片中穿着凯蒂猫背心的小女孩轻松得像是去参加春游。

  2016年7月,一架载有71名中国人的包机从朱巴机场平稳起飞。自南苏丹首都冲突发生后,朱巴机场所有商业航班在冲突爆发后都已停航,只有一些货机、少量包机和军用飞机起降……

  从利比亚撤侨,到也门撤侨,再到苏丹撤侨,一位网友的留言道出了亿万国人的心声:“祖国实力的强大不在于免签多少国家,而在于危险的时候能把你带回家。”

  今年7月,全国多地暴雨倾盆、洪涝成灾,湘江水位突破1998年的历史最高水位达39.18米,被江水贯穿的橘子洲头变成“航母”。一则不起眼的新闻同样润湿了许多人的双眸:《一身汗水两腿泥,这场“毕业典礼”持续了10个小时》。

  “军人能打多少分,老百姓说了算!”国防科技大学150名应届毕业学员,就这样在抗洪一线完成了军校的“成人礼”。

  “最后一粒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军人又何尝不是呢?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故事感人至深,“半袋干粮”的故事鲜为人知。当红军战士谢益先遇到快要饿死的母子三人时,毫不犹豫地把“保命袋”交给了她们。当母子三人成功走出草地时,谢益先却因饥饿倒在长征路上!

  不论是半条被子,还是半袋干粮,都见证着党和人民军队最质朴灼热的初心。

  (五)

  “人民对我们付出的太多,要求的却很少。”

  湖南桑植,贺龙纪念馆,工作人员深情讲述了一件轶事。有一年,时任海军副司令的贺鹏飞回乡祭祖。一位大娘想见贺鹏飞,被警卫人员拦住了。大娘十分生气地说:“当年贺胡子回来拉队伍,哪个不是一声不吭跟着走了。如今他儿子当了大官,我们想见个面都不行了!”

  大娘的这番牢骚贺鹏飞恰巧听到。他缓缓走到屋外,朝着众乡亲“扑通”一声跪下了:“乡亲们,我们贺家欠你们的情永远还不完,我代表贺龙给你们赔个罪!”

  其时,大雨瓢泼。贺鹏飞的脸上分不清泪水还是雨水。

  “孩子都这样了,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当初闹革命他们是心甘情愿跟着走的,又不是贺帅的错!”什么叫原谅?就像母亲对孩子!什么叫无私?就像母亲对孩子!

  10万桑植人,5万投身革命,没有几个能活着回来。

  贺捷生回忆,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自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有回到家乡,一个重要原因,是无法面对那么多失去亲人的父老乡亲。这是他心里永远的结、永远的痛。

  其实,军人的牺牲岂止在战时,人民对子弟兵的大爱又岂止在战时。

  去年夏天,我两次参加维和烈士回国迎接仪式。工作人员对烈士母亲说,祖国接英雄回家是最高荣誉,仪式现场请控制好情绪。结果,没有一个母亲不坚强,哪怕身体瘫软需要人搀扶,也强忍着悲痛不哭出声。

  这就是“子弟兵的母亲”,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他们付出那么多,却要求那么少!

  “你那百年老屋/有没有挂新泥/你吃的粗茶饭/是否碾成细米/我来的时候/你倾其所有/你盼的时候/我在哪里……”对于人民,我们既要怀有一颗感恩心,更要永怀一种愧疚感,有些“欠条”永远无法还清。

  (六)

  历史从不容穿凿附会,但往往有暗合之处。

  2014年金秋,古田,正是菊香稻黄时。在古田会议旧址和纪念馆现场,习近平边看边沉思,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我们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在这片人民军队的涅槃重生之地,他每次都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许多思考而走。

  1936年,同样是一个秋天,宝塔山下的延河水欢快流淌。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深邃的目光投向远方,缓缓地说,“长征后,我们党像小孩生了一场大病一样,是陕北的小米、延河的水滋养我们党恢复了元气。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百姓,是他们支援了革命。”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那么,又是什么在两位领袖的心中重千钧?

  人民,人民,还是人民!

  不论战争形态如何改变,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永远是我们这支军队最鲜亮的政治底色,也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一切困难所压倒的力量之源、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一切敌人所战胜的制胜之本。

  (七)

  “你是谁,为了谁?”

  90年筚路蓝缕、壮歌天下,这个问题一直叩问着人民军队的初心。普天之下,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儿子,又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我们脱胎于人民的母腹,靠人民的乳汁喂养。

  当年,母亲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今天,我们为母亲撑起一片天。当年,母亲把我们搂在怀里,今天我们把使命扛在肩上。

  人民子弟兵,我们共同的乳名!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母亲,请喊儿一声乳名,我们随时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