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兵团 筑梦边疆

作者:记者李蕾 通讯员刘慎  更新时间:2019-05-13 17:59:31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建校70年来,新疆石河子大学为兵团输送各类人才近20万人

  “外公曾告诉我,当年他们住地窝子、喝碱水,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没有动摇过,只想一心一意把边疆建设好。兵团有句话叫做‘献了青春献子孙’,当我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时,忍不住哭了……”正在分享故事的,是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2011届毕业生任彦东。在与共和国同龄的母校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他应邀回到玛纳斯河畔,和学弟学妹们进行了一场关于青春和梦想的对话。

  留下来!留在新疆!70年光阴流转,90后大学生与60年前那群在亘古荒原、沙漠边缘艰苦奋斗的青年学子作出了同样的选择。

  是怎样一种力量,让这所位于沙漠边缘的学府吸引万千学子扎根边疆?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夏文斌说:“石河子大学诞生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新疆的进军途中。从诞生第一天起,这所大学就和兵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校始终秉承兵团特色,汲取着兵团宝贵的精神营养,伴随着兵团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壮大!”

  时针拨回1999年的夏天。当同学们还在谈论毕业去向时,农学院的邓豫东却收拾行李回到八师一三六团的家。此后4年,他累计向团场交售籽棉42万公斤,产值达140万元,纯盈利近50万元。邓豫东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在石河子大学,每年都有一批像邓豫东这样选择扎根新疆、建功兵团的毕业生。

  “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是我们的办学特色。”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卿涛告诉记者,“石河子大学依存于兵团,兵团精神也融入学校发展、融入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新生入学,要通过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参观军垦博物馆等活动,了解新疆、了解兵团。学习期间,学校通过开设大量的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把兵团精神与学生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毕业前夕,学校邀请兵团的老校友,特别是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优秀毕业生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发学生热爱兵团、献身兵团的热情。

  石河子大学秉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奋进”的兵团精神,深深影响了学子们。通过4年的学习和生活,许多内地学生爱上了这片热土,作出扎根西部、建设边疆的选择,还有不少人选择到兵团基层建功立业。

  数字最有说服力。建校70年以来,石河子大学先后为兵团培养培训各级各类人才近20万人,留疆率平均达到64%。兵团水利建筑领域50%、医疗卫生领域70%、中小学校75%、机械领域86%的从业人员,是石河子大学的毕业生或在校接受过培训。

  不只是学生,石河子大学还积极搭建平台,吸引大量内地高学历人才,为兵团发展建设贡献力量。2018年8月,秦新燕博士和爱人放弃内地稳定的工作,来到石河子大学。同他们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10余名高学历人才。他们说:“这里有爱才惜才的心,这里有足够广阔的平台。”

  在石河子大学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和他的团队研发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机具,大大提高了新疆农业生产的效率,为促成新疆棉花产量两次飞跃立下汗马功劳。不久前,他们又突破了地膜植棉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克了膜下滴灌精密播种大规模应用技术装备难题。

  国家级教学名师曹连莆教授,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自愿来到石河子大学,专心教学科研工作40年,先后引育成功21个麦类作物品种,累计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5亿多元。

  随着国家和内地援建的力度不断加大,学校的整体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先后建成国家级、省级合作基地7个,各种工程中心4个,以及多个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当之无愧成为兵团的人才“高地”。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即将来临,又有一批学子将从石河子大学走向新疆的各行各业,为祖国边疆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