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英雄致敬!

作者:记者罗铮  更新时间:2019-07-24 10:45:33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第二届中国青年干部代表团祭扫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侧记

1.jpg

7月23日,代表团成员向毛岸英烈士的半身雕像敬礼默哀,表达崇高敬意。

  7月的桧仓,山峦青翠,薄雾缭绕。

  在这个盛夏的时节,在绵密的峰峦间,第二届中国青年干部代表团前往位于平壤以东约100公里的平安南道桧仓郡,祭扫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23日上午10时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后,代表团一行来到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门前。作为朝鲜面积最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桧仓烈士陵园由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在1957年共同建成。这里安葬着毛岸英等134位志愿军烈士,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旧址所在地。

  陵园大门后,是一段240级的青石台阶,象征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240万志愿军将士。代表团成员拾级而上,一步步走近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

  在陵园的第一层,一座中式牌楼迎风挺立。穿过陵门,一座六角碑亭映入眼帘。在碑亭内梁上,绘有6幅讲述英雄故事的图画。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代表团成员的目光,久久停留在这些英雄的面庞上。

  在陵园第二层的广场中心,一座14米高的志愿军铜像巍峨矗立。花岗岩基座的正面,镌刻着一段朝文:“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下用鲜血凝成的朝中人民友谊万古长青!”

  这座大多数中国人未曾谋面的铜像,却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形象。他手握钢枪凝望远方,无畏的笑容绽放在眼眸深处。这座铜像所表现的就是一名最普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他或许刚刚参军,还没有被朝鲜的烈风吹皱面庞;又或许刚刚成年,就要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背负起国家使命。

  11时许,在这座高大的铜像下,代表团全体成员集合列队举行祭扫仪式。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代表团秘书长程可凡代表全体团员郑重承诺:我们要永远缅怀志愿军先烈,赓续先烈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守望志愿军先烈,发扬先烈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学习志愿军先烈,传承舍生忘死、守护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铜像身后,即是安葬着134位烈士的墓园。在毛岸英烈士的半身雕像前,代表团解放军分团成员列队敬礼,向先烈表达崇高敬意。随后,他们还为烈士敬上来自祖国的佳酿。

  那一定是陈年的酒,一杯沁入地面,香味立即飘满整片山林。而在此长眠的志愿军烈士恰如这老酒,愈经岁月,愈成珍宝。

  其他烈士的墓冢,如队列般分为13行,整齐排于墓园之内。这就是他们长眠了半个多世纪的家——灰白色的水泥筑成半圆形的墓,两尺高的墓碑上刻着鲜红的名字。每座墓冢一侧,都有一棵当年修建陵园时从中国东北移植过来的黑松。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小树已然参天。

  缓行、驻足、凝望……代表团成员穿行于一座座墓冢间,为每位烈士献上一朵寄托哀思的鲜花。在祭扫的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来自志愿军英雄部队的青年军官。

  “刘喜民、吕有和……”陆军某旅指导员张国奇在墓地中寻找着自己所在连队先烈的名字。张国奇所在连队曾被授予“突破临津江英雄连”荣誉称号。

  轻抚着烈士墓碑,张国奇说:“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先烈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从碑文中我看到,他们中很多人是入伍才一两年的新同志。尽管军旅生涯短暂,可他们却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最绚烂的光芒。”

  与张国奇一样,陈亮也是一名指导员,他所在连队曾打响抗美援朝战争东线战场的第一枪,被授予“黄草岭英雄连”荣誉称号。他说:“今天,我们要传承的就是先烈们每逢国家危难之时必然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就是先烈们每逢国家命运多舛之刻必然扬眉亮剑的豪情胆气,就是先烈们为了胜利勇往直前的胜战精神。”

  在无尽的思念中,时间静静流淌。返程时刻到了,来自志愿军英雄部队的青年军官却久久不忍离去。上车前,他们回望陵园,将所有情绪化作一个军礼,再次向英雄致敬!

  (本报平壤7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