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体力量烧旺教育炉火

作者:孙庆果  更新时间:2020-07-06 09:59:40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④

  一个官兵就是一座教育宝库,用好主体力量才能用好教育资源。

  南部战区陆军某旅举办“军营演说家”活动,让官兵上讲台做教育的主角;“硬骨头”六连要求每名官兵都成为连史讲解员,让官兵在熟悉红色历史中开展自我教育;火箭军某部坚持“兵王”说兵事,让新时代官兵读懂老兵身上的故事……很多单位注重发挥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教育中唱主角,赋予教育“一张可亲可近的脸”,既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也烧旺了教育炉火。

  教育是什么?形象地说,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每名官兵都是“一棵大树”“一朵祥云”,都具有唤醒灵魂的功能。让官兵在教育中担重任、当主角,必定能激活教育的一池春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聂荣臻元帅曾讲,用群众的力量来教育群众自己,是最有效果的。教育工作本质上也是群众工作。教育的过程,就是官兵从受教育者成为教育参与者,进而成为教育者的过程。军队是所大学校、大熔炉,在这个大学校、大熔炉里,我军历来倡导官教兵、兵教官,通过互教互学来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官兵是教育的主体力量,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多让教育主体唱主角,永远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所在。

  在我军历史上,一直有注重发挥官兵教育主体力量的优良传统。1947年,以诉苦为主要方式的阶级教育在东北民主联军中开展起来。当时的《东北日报》在社论《部队教育的方向》中指出:诉苦运动是部队教育工作一个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创造。这一创造,就是由基层官兵发起的。后来,毛泽东同志亲自批转东北民主联军的诉苦经验。正是诉苦运动,极大激发了官兵的战斗意志,为打败国民党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强大的思想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开展的“学雷锋”活动之所以几十年经久不衰,靠的也是广大官兵的自觉参与。

  一名教育者水平再高,也超越不了集体的智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你来我往、思想碰撞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双向发力的过程。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光靠教育者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官兵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内在积极性的调动。如果跳不出教育的圈子和范式,仅靠宣传部门和政治干部包打天下,就会越搞离官兵越远,路子也会越走越窄。

  现实生活中,少数单位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官兵缺少温度实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很好地让官兵唱主角。有的认为教育就是宣传部门和政治干部的事,结果教育者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形势,产生了“飞速跑”与“被动跟”的矛盾;有的教育者一厢情愿,不善于发动官兵找准活思想,导致“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教育者多创造条件,让广大官兵从后台走向前台,从配角变为主角,真正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砥砺、自我改变、自我升华的目的。

  发挥主体力量的示范效应。吸引人才能教育人,打动人才能说服人。有时候让官兵深受教育的,不一定是教育者的一堂大课,而恰恰是身边典型的现身说法、老兵班长的军旅故事。这就需要充分挖掘精武标兵、爱兵模范、道德楷模、时代先锋等榜样身上的教育资源,让这些人讲讲从军的感悟、成功的经验、感人的故事。如此,定能让广大官兵可触可感,收获满满的正能量,从而自觉校对航向、向上向好。

  发挥主体力量的创新效应。官兵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力量和资源,我军许多教育的创新创造都来源于官兵。特别是“90后”“00后”官兵,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时代变了,对象变了,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从这个意义上说,让“网生一代”官兵唱主角,就抓住了教育的时代性、创新性。很多部队注重让官兵创新教育形式,一些单位军营故事会、军营红歌赛、微课微动漫、多维课堂、车厢文化等开展得如火如荼,达到了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

  当然,让官兵在教育中唱主角,离不开教育者的组织和引导。教育者始终具有主导性,虽然由主讲变成主持,由“一人包打”变成助力“全体上阵”,但自身的责任不是小了而是大了,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教育者只有时刻关注教育对象,加大对官兵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充分掌握官兵的思想需求、心理渴求、成长要求,有的放矢组织官兵开展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官兵主体性作用,才能让教育别开生面,真正富有真理魅力、情感力量、时代气息。

  (作者单位:火箭军某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