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当天下读书人都负了心,也就覆了天下

作者:今日平说  更新时间:2020-09-26 19:36:09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导读:朱由检拔除了大明帝国身上那台体外呼吸机,却没能重塑自体机能。大明的读书人遍骂魏氏,却唯独忘记了催生出这个怪物的人,恰恰是负了心的读书人自己。负了心的人总会有报应,而魏氏或许正是那个报应。

  每当盛世来临的时候,人们总会说如今世道不错。而每当光景不好的时候,人们又总会说世道不好。那么究竟到底什么是世道?笔者认为:世道其实就是读书人的心,读书人的心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道的好坏。

  大明天启年间,是一个好世道吗?恐怕很少有人会这样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最重要的是制度和公平,一旦维持国家运转的机器失灵,那么往往预示着不祥。关于天启帝朱由校抛开文官系统,启用魏氏揽政而引发一系列问题,有人说是他昏庸,但在笔者看来,说是他昏庸倒不如说是他无奈。

  天启帝的无奈在于:在世道逐渐崩坏的情况下,他已经无法从正常的公务员体系里遴选任用人才了。正常的公务员体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好比身体机能对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性一样。对于这一点,天启帝不是不知道,而是没办法。天启帝启用魏氏,就预示着大明帝国的运转体系已经崩坏,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推进工作,只能采用非常手段来勉强维系国家机器的运转。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的身体机能彻底坏死了,于是只能使用“体外呼吸机”来吊着最后一口气一样。这种情况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危险且不祥的。

  但这种情况的出现,到底要怪谁呢?千百年来,一直不缺人大骂朱由校昏庸或者大骂魏氏奸滑的读书人,但我想读书人或许应该以史为鉴反思自己。魏的出现,恰恰就是负了心的读书人自己一手造成的。

  换句话说,在明末时期之所以出现太监揽政,主要是因为世道不好,人心崩坏。但这不好的世道和坏了的人心又是谁造出来的呢?是年仅20岁身居高墙深宫的朱由校一个人搞出来的吗?恐怕不是吧。他哪有这个能力?这不好的世道,就是大明帝国晚期的读书人们,自己抱团搞出来的。

  到了明末时期,腐败早已成为官场第一潜规则,甚至是明规则。腐败早已不是藏着掖着的陋习,而是彼此攀比和拉帮结派的工具。他们早已忘记了身为读书人的社会使命,学而优则仕的他们学会了天下文章,却唯独忘记了守住公平和正义。谁不让这些负了心的读书人腐败捞钱,他们就打击谁。谁阻拦他们为一己私欲掏空国家,他们就抱团攻击谁。久而久之,大明的官场在这种长期的反向淘汰之下,变得腐烂不堪,乌烟瘴气。

  实际上,从负了心的读书人们为一己私利而不惜通过自己手里掌握的官场规则漏洞搞臭中兴之臣张居正、贬黜民族英雄戚继光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此后魏氏的登场。读书人的心一旦全面崩坏,历史就会用更恶毒的手段来报应这些负了心的读书人。

  ——为什么读书人负了心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和反弹力?其关键原因在于:无论任何朝代,为家国社稷设计规则和维持公正的主要群体,都是读书人。读书人里烂一点,天下就烂一片。读书人要是都烂了,天下也就全烂了。中国很早以来就不是血统制的国家,历朝历代广开科举之路,无论身份出身均可学而优则仕,这套人才遴选机制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非常完善,成为了中华文明里非常有价值的一套社会运转体系。

  科举制度打破了血统或世家门阀世袭造成的封闭和死循环,成为了联通底层和统治阶级之间的桥梁,保证了国家机器运转零件的新陈代谢。古人说的仕,就是指仕途,也就是指从政和为官。因此读书人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当一个帝国的制度设计、运转规则以及度量公平砝码都掌握在读书人手里的时候,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捍卫制度和公平的化身。

  换句话说,读书人的心好,则制度运转良好,社会公平得以彰显,国家将进入繁荣盛世。而一旦读书人的心坏了,则制度立马运转不良,社会公平荡然无存。等待这个国家的,只能是天崩地裂般的覆灭,没有任何人能逃脱。

  明末时期的读书人少有不恨魏氏的,但他们却忘了,造就这种情况的恰恰是他们自己。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当初万历时期的张居正和戚继光都是真正的大明帝国“黄金搭档”。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利国利民,不极端也不偏颇,只是将朝廷维持国家机器运转所应收缴的税款收了上来而已,谁也挑不出毛病来。戚继光不管是抵御倭寇也好,还是抗击游牧骑兵也好,不仅军功显赫,其人也从不骄纵更无拥兵自重的迹象。然而“一条鞭法”仍得罪了贪腐世家门阀的利益,朝廷应征的税款在这些人眼里变成了难以容忍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所以,他们始终在暗中积蓄力量。而这些贪腐世家门阀采用的办法,就是污染读书人的心。贪腐世家手中既得利益很多,有大量白花花的银子和一手遮天的人脉以及资源。凭借这些资源和金钱,贪腐世家开始拼命培养栽培那些肯替自己卖命而不顾天下存亡的读书人,或者通过种种舞弊手段往读书人行列里拼命加塞自己的族人。

  于是,帝国的癫痫病根开始在明帝国的国家机器里缓慢而坚定地感染和渗透着,随时可能突然病发。万历十年(1582年)6月20日,张居正病逝,然而仅仅在他去世后的第四天,潜伏已久的帝国癫痫病就发作了。御史雷士帧等七名知名言官,一齐上奏弹劾张居正生前举荐的继任者潘晟,随后潘晟被弹劾,见事有可为,言官们又群起而攻之,控诉张居正“十大罪”,要求夺其谥号,开棺鞭尸,挫骨扬灰。张居正一瞬间,从中兴之臣被打为国之巨奸,其学生和得力干将均遭迫害或腰斩弃市。罪名,信手拈来。法制和公正,完全被抛到了一边。

  张居正被扳倒,随后戚继光也遭了弹劾和贬黜。贪腐集团的反扑来得如此迅猛和暴烈,令人震惊。本该维持法制和公正的读书人心坏了,也就影响到了全天下。此事之后,天下人心尽皆崩坏。因为就连瞎子都看出来了,谁得罪贪腐集团,谁就会被抄家灭族。从此,再无人相信法制和公正,朝野上下唯剩利益争夺和阴谋算计。而一些看不惯这种世道,不屑于与这些人为伍的读书人,则要么主动离开归隐避世,要么遭到排挤和迫害。明帝国的官场,劣币全面压倒性地驱逐了良币。

  一个坏的世道,就要来了。到了天启年时,朱由校所面临的局势就是如此。面对一个全面崩坏过的秩序和时代,他所能做的选择又有多少?此时明帝国的满朝读书人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劣币逐良币之后,只剩下了一些鼠目寸光的利益争夺之辈和代言贪腐世家利益的阴谋家。他们有一千种办法把朝廷的正事搞坏,却没有一点心思管理好这个国家,履行一丝一毫自己应尽的职责。朱由校目光如炬,他洞悉了这个王朝的黄昏之后,只能使用了最后的手段,启用太监揽政。他当然知道这是不对的,但却又不得不亲手为摇摇欲坠的明帝国残躯,插上了这台体外呼吸机。

  魏氏揽政的出现,的确是大明帝国之不祥,这种不祥带来的只能是一时的回光返照。面对世道的崩坏,魏氏只能采用本不可取的方式不择手段地达成目的。在达成目的的同时,也彻底的摧毁了大明王朝的正常制度和秩序。其实,魏氏不是一个脸谱化的人物,他的出现不过是一种必然。在通过非常手段达到目的之后,大明朝廷财政的确得到了缓解,北方正在应对危急入侵战况的守将毛文龙也在充沛的经费支持下,稳住了战争局面。但非常之态,必终结于非常之势。年仅23岁的朱由校,据说是在某次午后游览御花园时受伤,随后暴亡。真相如何?种种历史迷雾已经无法揭开面纱。

  朱由校驾崩后,崇祯皇帝朱由检临朝,随后魏氏党羽被剪除,朱由检打算大力支持读书人重振制度,再造盛世。然而他却没想到,此时自己身边的这些读书人却是经由了数轮劣币逐良币淘汰下来的沉渣,他们的心早就坏了,只能把事情变得更糟糕。在魏氏党羽被剪除之后不久,各地门阀原先被征的财税或资源统统被判依法返还,毕竟魏氏此前的征收行为,本来就是不合法度的。可是这一返还,朝廷就没钱了。魏氏倒台仅八个月后,辽东士兵哗变。在此之前巡抚毕自肃连续九次上疏,请求拨付买马款、买军械款、赏金、月饷,但户部却没有下拨任何资金。随后被拖欠薪水数月的士兵们愤怒地冲进辽东巡抚衙门,将毕自肃、总兵朱梅等捆绑起来索要粮饷,但是打开库房却空无一银,毕自肃无力解决,悲愤中上吊自杀。

  一年后由于经费中断,各地重要的信息传递驿站竟然也遭裁撤,一个叫李自成的公务员走投无路了。朱由检拔除了朱由校为大明帝国插上的那台体外呼吸机,却没能重塑自体机能。王朝,进入了最后的快速崩溃阶段。

  魏氏党羽被剪除,广受各界好评。毕竟不祥之兆被拔除,有谁不高兴?然而在此之后呢?取而代之的人又如何?我们且看被当时各大门阀世家举荐和栽培的读书人袁崇焕之所作所为就知道了。袁是当时声名俱旺的读书人,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

  天启二年(1622年),他被御史侯恂破格提拔,然后在兵部任职。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后,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袁得以重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他对朱由检夸下海口:“五年内,可平定辽东。”惹得崇祯很高兴。但随后他却私自定下了“杀死守将毛文龙显诚意,以向后金议和。”的愚蠢昏招。很快,辽东名将、抵御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毛文龙被袁擅自斩杀。请注意,这次斩杀没有经过任何正当程序,没有任何审理,也没有任何罪名。

  很难想象作为一个高中进士,广受朝廷名儒大臣推举的读书人,竟然会干出这种事来。很难想象,一个成天把制度和规则挂在嘴边,一个极其痛恨“破坏制度”的人,自己干得却比魏氏还要离谱。这让周小平想起了宁浩监制的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里的一段台词。“如果为了扳倒魏就可以不择手段的话,那么你和魏又有什么分别?!” ——这句质问恐怕是当年所有有良心的读书人所共同发出过的,而被诘问人的回答则令人叹息。他说:“这世道坏了,谁也救不了。” 是啊,大明的世道坏了,大厦将倾无人能支。什么五年平辽?!在毛文龙被杀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后金就杀到了京城。什么必不令蛮夷越蓟西一步?!后金未损一兵一卒就越过了蓟州防线,一路上百姓惨遭屠戮,血流成河。

  袁不择手段、私斩守将、私通敌首、目无法度。这样知名读书人的所作所为,令人瞠目结舌。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饱读圣贤书的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来。毕竟就算是当年抹黑张居正、弹劾贬黜戚继光的那伙人,就算是做做样子,人家也起码还是走完了正常程序才将其打倒、弹劾和罢黜,但到了袁这一代,则干脆连过场都懒得走,程序都不需要,直接私底下就将民族英雄、戍边名将,一杀了之。读书人的心坏到了这种程度,世道也就真没救了。

  据史书记载,朱由检在自杀之前看着满朝读书人在大敌当前时却仍在自己面前装穷演戏、互相攻讦时的样子感到极度的心灰意冷。他招呼过身边的太监,沾着水在桌上写下一行字:“ 言 官 皆 可 杀。”——朱由检此时所谓的言官,所指的其实是台下那些坏了良心的读书人。读书人本应该是维护社稷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到了此时却已完全变质。天下之大幸,莫过于读书人的本心向上向善;而天下之大不幸,莫过于读书人的精神堕落。

  ——其实,无论是在山河危难时,还是在国家民族危机面前,只要读书人的心是好的,那么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再险的危局也能够力挽狂澜。读书人的心好,世道就好,国和家就都得以兴盛,读书人也能名留青史。而读书人的心一旦坏了,那么世道也就坏了。

  世道崩坏,修罗地狱降临,谁也不能幸免。袁自己最后也被凌迟活剐3600刀。闯王进京后,内阁首辅魏藻德被酷刑折磨七日,手指根根碎裂,最后被打得脑浆迸裂而亡。大明重臣陈演,被抄家之后斩首示众。国丈周奎被烙铁烫脸,铜锅煮手,哀嚎着交出了几十万两白银和几牛车珍宝之后凄惨死去,一时间京城上下,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达官贵人们的惨嚎,以及他们的妻女被人淫辱和屠杀时发出的绝望而凄厉的呼救之声。这修罗地狱一般的世道,究竟是谁造成的呢?是魏氏,还是朱由检,又或者是负了心读书人自己?

  所以在笔者看来,读书人的心是社稷制度和公平的最后防线,读书人的心是好是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道的黑白优劣和公平与否,关于这一点,历史留下的启迪和反思已经太多,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的教育究竟会培养出怎样的读书人。

  比如最近某高校“优秀学生”公开恨国事件在网络爆发,网友细数其经历惊讶的发现,这个满口“支X那”、“傻X国”、“粉X猪”的人,这个论文抄袭、学分弄虚作假的人,竟然在读期间连续被评为优秀学生,担任班干部,混得风生水起。这样的读书人的良心是好是坏,一目了然。如果不是因为网络的力量发现了这样的人存在,那么可以想象若干年后其就会顶着名校毕业生、先进学生的身份,进入仕途。那么到时候,国家的前途命运若是被这种人影响的话,恐怕“帝国的癫痫”又会再度发作。

  所谓世道,其实就是读书人的心,当天下读书人都负了心,也就覆了天下。因此无论如何在读书人这个群体里,我们绝对不要允许或纵容再有劣币逐良币的事情发生,因为这决定中国未来世道是好还是坏。最后愿天下所有读书人,都能不忘初心,守住底线,秉承公平和正义,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为国,为家,为自己,为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