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良:防范资本操纵舆论的关键是实行媒体国有化

作者:张宏良  更新时间:2020-11-21 17:45:18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看到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关于“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的讲话,如同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完全讲到了当今舆论问题的根子上。当今官员中如此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并不多见。资本控制舆论特别是外资控制舆论,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实力急剧下降,越来越面临四面楚歌的一个重要原因。

  多年来我们就一直讲,21世纪的大国较量,胜负已经不在战场,而是在媒体,在网络,在舆论,在道义,在人心。谁控制了网络,控制了舆论,控制了道义,控制了人心,谁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否则必然会被淘汰。无论拥有多么先进的武器也改变不了被淘汰的命运。这就是多年来我们一直反对媒体私有化、市场化,特别是反对外资化的根本原因。后来当媒体私有化大潮已经不可阻挡时,我们迫不得已只能退而求其次,呼吁中国媒体无论如何不能外资化,守住国家安全的最后底线。

  只可惜中国左翼爱国力量没有形成守住国家安全底线的足够力量,在上届温总理退休前最后一击之下,中国媒体私有化和外资化闸门彻底打开,中国媒体特别是各大网络媒体绝大部分落入了外资手中。中国9亿网民几乎完全落入了外资媒体的管辖之中,中国公民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完全由新浪、腾讯为代表的外资媒体平台所决定,变成了外资舆论管制的对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一个国家在没有被军事占领的情况下,公民言论完全由外资媒体来管理。网络时代最强大的战略力量网军,就此完全落入了西方垄断资本手中。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讲,网络时代最强大的力量不是陆海空三军,也不是超过陆海空三军的天军,而是比陆海空天四大军种更加强大的网军。如同拿破仑时代的炮兵起决定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军起决定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军起决定作用一样,21世纪大国之间较量起决定作用的将是网军。谁拥有了更强大的网军,谁就拥有了更强大的民心民意,谁就占领了世界道义的制高点,谁就不仅拥有自身的陆海空天等军事力量,同时还会拥有对方的陆海空天等军事力量,甚至连对方的民众都会站在自己一边。

  理解了网络媒体这种关乎生死存亡的极端重要性,也就理解了上届温总理为什么会在退休前拼力一博要实现媒体的私有化和市场化,为什么美国会把五项大奖同时授于温总理一个人,为什么温总理在完成了这最后一搏后会轻松地对一位香港富豪说:再过几天我就要退休了,但是制度已经安排好了,无论谁上台都改变不了。的确如此,一个国家的媒体如果被控制,这个国家的喉咙也就被扼住,生死存亡也就只能由他人来决定,谁也改变不了。这些年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这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不断强大,可是在中美关系中却越来越被动,主权和领土越来越受到威胁,甚至连台湾都转守为攻,彻底放弃了一个中国立场,转而摆出了“武力拒统”的强硬姿态。美国则干脆把中国钓鱼岛划给了日本,把中国南海划成了国际水域,把台湾香港西藏新疆等中国省份纳入了美国法律的长臂管辖范围。其他西方国家在美国的带动下也是蠢蠢欲动,逐渐在中国面前恢复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为什么在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越来越强起来的同时,包括战争危险在内的各种危险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不断增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看到了中国各大网络媒体已经完全被外资控制,一旦发生对外冲突,中国在舆论战方面将不会有获胜希望,所以便越来越没有了任何顾忌。

  那么,如何防范资本对舆论的控制,避免重演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的悲剧,在舆论上失去道义和人心,出现东北老百姓“箪食壶浆,以迎日师”,北京老百姓主动为八国联军带路那种痛心场面?现在来看,最根本最重要最迫切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直接控制公共舆论的网络媒体收归国有,实行本土化管理,禁止外资参与和控制。特别是那些全国性乃至世界性重大媒体平台,必须100%收归国有或者实行本土化管理。比如将目前的微博微信,从新浪腾讯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媒体机构,由国家直接管理,由民众直接监督。把媒体置于国家和民众的双重管理之下。把国家安全建立在众志成城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外资媒体平台的基础上。

  将微博微信等公共舆论平台收归国有,还有一个涉及到国家合法性的根本问题。国家国家,国和家的道理一样,就是必须以本国国民为主,不能以外国人为主,让外国人来管理本国民众,否则就不再成其为国家。无论是民主还是专制的国家,国民都只能接受国家的管理,不能接受外国的管理。如果让外国人来管理本国国民,就是把外国人放在了本国国民之上,就等于是宣布了这个国家不再是属于全体国民,而是属于管理者和外国人;不再是国民自己的家园,而是管理者和外国人的共同家园。如此一来,这个国家也就失去了历史合法性,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非法”国家。这就是历史上中国老百姓对亡国大难总是袖手旁观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要把媒体平台收归国有的根本原因。

  2020-11-21

  关联阅读:

中宣部副部长徐麟: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

人民日报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19日,在长沙举行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致辞谈及始终坚守正确方向导向时,如是说。

  他强调,“坚决防止借融合发展之名淡化党的领导,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的风险”。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

  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的致辞文字实录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由中国记协和湖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我谨代表中央宣传部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信息化趋势,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中央政治局以“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媒体融合发展重大任务,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9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9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舆论热词、业界显学,充分表明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媒体融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给我们以鼓舞、给我们以指引、给我们以鞭策。

  几年来,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媒体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新闻舆论阵地不断拓展,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比如,大家把客户端建设作为重点,同步做大做强商业平台官方账号,着力打造移动传播矩阵。不仅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等中央媒体的“大端大号”,还涌现出芒果TV、澎湃新闻、时刻新闻、荔枝新闻、封面新闻、南方+等一批各具特色、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媒体融合发展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最初的转观念、做产品、建平台,到由表及里、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现在要进入全面发力、构建体系的新阶段。这也是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可以说,媒体融合前期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初显成效。下一步深度融合、提质增效的改革任重道远。这既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块硬骨头。下面,我从6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理念、路径和方法。

  第一,加快构建全媒传播体系。这是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标。在内涵上,这个体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改革创新为抓手,实现资源集约、结构优化、差异发展、协同高效。在格局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交融并存,但互联网作为主战场、新兴媒体日益成为主阵地和移动化、视频化的趋势愈加凸显。在结构上,这个体系纵向覆盖中央、省、市、县4级媒体,横向包括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其中,商业平台主要是发挥渠道、技术等优势助力主流舆论传播。

  我们要顺应全媒体趋势、增强全媒体意识、把握全媒体规律,既要延续发挥传统平台和渠道作用,更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阵地,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要规划好布局、统筹好资源,着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避免各自为战、简单相加。

  第二,始终坚守正确方向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目的是不断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决不能将这一重大战略低层次、片面化理解为吸粉引流、增加收入,使媒体融合丧失灵魂、迷失方向。

  融合发展可能带来媒体形态的变化,但无论什么样的媒体,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商业平台,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在导向上都是一个标准,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我们要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坚决防止借融合发展之名淡化党的领导,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的风险。

  第三,着力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我们现在既面对海量信息泛滥,更感到优质内容稀缺。能否吸引受众、留住用户,能否引领舆论、凝聚共识,最终要看内容做得好不好。不管什么时候,好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主流媒体的看家本领,体现在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上,要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不断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内容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强化自身内容生产优势。要把正能量和大流量结合起来,用心用情制作有品质、有格调的内容,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

  要把媒体的专业专长和网民的创新创造结合起来,吸引广大网民参与内容生产传播,提供更多观点鲜明的言论评论,不断丰富优质信息内容。要把受众“需要什么”与媒体“生产什么”结合起来,增强内容供给的精准性、契合度,提供更多个性化、特色化新闻信息产品。我们讲打造“内容+政务服务商务”的生态平台,必须明确内容是核心,不可本末倒置。

  第四,积极抢占传播技术高地。媒体融合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随着5G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内容和技术相互驱动、高度融合。我们要始终保持技术敏感,对新技术要有了解的兴趣、接纳的态度、运用的能力、管理的本领,战略上占据主动,战术上更趋精准,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加强对新闻传播领域有关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决不能观望等待、被动应对。

  要充分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大胆将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融入新闻信息生成、传播、服务全过程,驱动传统媒体加快转型升级,引领和带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统筹各方面技术资源和力量,建好用好媒体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实现传媒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共享,抢占全媒体时代技术高地。要坚持技术为内容服务,适用管用、安全可靠,避免片面追求最新、最尖端技术。

  第五,大刀阔斧推进深化改革。现在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必须以深化改革推动深度融合,以改革的胆识、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向改革要办法、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要出路。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地增设一两个部门,也不是物理上的组合拼装,既要做好相关机构融合,也要做好新闻业务、资源要素融合。我们曾说过,媒体领导班子里如果还有一位专管新媒体的,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如果还是两拨人,说明仍是“两张皮”。现在看来,这个现象还比较普遍存在。

  要准确把握媒体发展规律,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用好增量、激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整体发展效能。要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壁垒,深化内部组织架构和采编流程改革,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媒体融合项目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不断提高自身造血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实现融合发展关键在人才、在队伍。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各单位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稀缺、跟不上的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立足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把他们放到媒体融合这个大平台上来历练、来提高,通过学习新技术来练就新本领,通过运用新媒体来驾驭新媒体,同时要吸引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入。

  要创新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晋级制度、薪酬分配办法,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让想留的留得住、想引进的引得进,想淘汰的淘汰得了。要加强采编播管、技术开发、产品运营的人才建设,促进科技人才与传媒人才融合发展,补齐媒体融合专业人才短板。要加快培养后备人才队伍,用好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为媒体融合源源不断地输送全媒人才。

  以上6个方面的思考,简而言之就是全媒为本、导向为先、内容为王、技术为要、改革为重、人才为宝,这是我们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的基本问题、重要环节。

  同志们、朋友们,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希望各媒体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各地各相关部门加强政策指导和资源保障,共同支持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国记协要充分发挥团结服务作用,把中国新媒体大会越办越好、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多为大家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和机会。

  最后,祝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系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 2020年11月19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的致辞文字实录,来源于大会官网。)

  内容来源: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官网

  张宏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l010

  张宏良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