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进厂 果子触网 “富民兴疆”在路上

作者:记者王瑟  更新时间:2020-12-15 10:11:22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新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摄/光明图片新疆塔里木盆地周围成为新疆红枣基地,丰收的红枣让农民增收致富。本报记者王瑟

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建起了服装加工厂,艾斯玛·木沙成为一名产业工人。本报记者王瑟摄/光明图片

  【脱贫攻坚·新疆篇】

  11月14日,喀什地区莎车县、叶城县、伽师县、英吉沙县,和田地区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新疆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2020年以来,新疆各级党政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核心任务,锐利出战、精准施策,在确保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1.转移就业让更多村民成为产业工人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塔格艾日克村村民阿塔乌拉·麦麦提以前在外地靠打馕挣钱,2020年疫情期间,他回到村里办起打馕合作社,生活变得忙碌起来。

  阿塔乌拉·麦麦提之所以愿意在村里办合作社,有驻村工作队的功劳。2020年年初,工作队从培育“致富带头人+本地贫困户”的能人引领脱贫模式着手,帮助阿塔乌拉·麦麦提成立了合作社,并协调一处面积较大的闲置房屋,筹措资金购置和面机、厨具等必要生产物资,优先吸纳了4名贫困户就业。

  “馕的销量增加还会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合作社红红火火,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阿塔乌拉·麦麦提说。

  如今,馕产业园已成为新疆各地集馕文化展示、生产加工、产品销售、游客体验于一体的服务型旅游休闲场所,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帮助民众就业增收。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永宁说:“2020年6月,我们首次向哈萨克斯坦出口馕产品1.5万个。近期我们还计划向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出口馕和列巴10万个。”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工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馕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建林说:“加快馕产业园建设是促进脱贫攻坚、推动产业兴旺、拓宽贫困民众增收的重要抓手。”

  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乡托格拉克艾格勒村阿依古扎力·麦麦提明夫妇俩近来笑声不断,他们获得了“私人定制”般的脱贫计划。

  阿依古扎力·麦麦提明家有5口人,原本经济来源仅有一些耕地和13只羊。2019年,在村委会和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们夫妇俩在策勒县昆仑绿源羊管家牧业有限公司找到工作,家里的羊也在该公司进行托管,他们家的脱贫计划逐渐明朗。

  “我们把13只羊放在公司托管,9只母羊产崽收入预计达1700元,我们两口子每月有5000元收入。”阿依古扎力·麦麦提明和丈夫算了一笔经济账,再加上家里的耕地,她家每个月收入可达7000元。

  策勒县昆仑绿源羊管家牧业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朱现国说,公司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式,并为其免费提供饲料、技术跟踪、定期培训等。

  阿依吐汗·吾普尔是喀什地区莎车县恰热克镇巴扎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全家4口人仅靠种植几亩地维持生计。2018年5月,看到新疆雅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招工消息后,阿依吐汗·吾普尔积极报名到厂里务工。在技术人员耐心指导和手把手传授下,她很快掌握了产品制造技术,现在每月工资有1500多元。

  “在政府扶持性政策的帮扶下,公司的效益日渐增长,我们正加足马力生产,争取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在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对发往内地的干果分拣打包。

  受疫情冲击,喀什地区聚焦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积极稳妥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多举措扎实推进29项73条扶持性政策,促进地区经济逆势增长。

  2.网上带货成“新农民”的新职业

  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村民阿西木·纳麦提自从2020年年初把家里的土蜂蜜挂到电商销售平台后,订单不断增加,感觉生活像蜜一样甜。“上线第一天,就有20多个订单,两天就销售了160公斤,我现在平均每月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阿西木·纳麦提说。

  在上海援疆干部的帮助下,喀什地区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近百款产品入驻“京东中国特产·上海援疆扶贫馆”。“京东云电商扶贫直播节”活动2个小时,直播在线观看人数就达14.6万人。互联网不仅为喀什地区农民增收脱贫带来更多红利,还将喀什的特色农副产品送到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上。

  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淘乡甜数字农场英吉沙杏标准示范基地”是个智慧农场。基地有摄像头、气象监测仪、土壤墒情仪等多种智能设备。通过数据分析就可知道杏树是否缺水、缺肥。说起自己的智慧农场,负责人库尔班·托米尔说:“把控好英吉沙杏品质关,就要有科学的生产管理。”

  “触网”第一年,20吨英吉沙鲜杏第一次走出新疆。由于鲜果品质胜过市面上的大部分杏果,上网走出英吉沙县的英吉沙杏顿时身价倍增,相比原先鲜果每公斤1元至2元的价格,最高价能高出15倍。

  和田地区皮山县桑株镇托格热塔孜滚村的新疆财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佰食果”电商平台上,订单不断,公司负责人木塔力甫·买买提正加紧处理线上线下产品的订单,从下单到产品打包装箱出货,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2020年,他们积极运用电商扶贫模式,整合资源在第三方线上平台交易,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复购率等措施积极销售和田农产品。

  新疆财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了破解村里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局限性,以“佰食果”为品牌,生产出了混合果仁系列产品,除了线下销往乌鲁木齐各大连锁超市以及连锁药店外,线上销售也很火爆。公司职工努尔比亚·阿不都卡地尔说:“今年我们准备收购村民的核桃、红枣、杏子等产品,解决村民销路问题,希望让村民受益更多。”

  县级领导纷纷走上平台,主播带货,助力和田特色农产品销售成为一种流行常态。5月1日,和田县委副书记杨志在电商平台带货的镜头,被很多围观的网民记录下来。和田地区现有电商企业173家,其中32家电商企业入驻县市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141家企业在园区外经营;已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8个,通过招投标确定8家企业分别承接8个县市的电商运营;全地区共建成乡镇服务站85个、村级网点816个,电商在助力脱贫攻坚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3.“家门口的工厂”开遍乡村

  每天早晨,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苏乡拜什塔木村贫困户尼萨古丽·卜塔就忙活起来,不仅要管理自家的土地,还要去村里的彩砖厂上班。“工资高,机会好,大伙儿都抢着去。”说起自己的工作,尼萨古丽·卜塔满心欢喜。

  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伽师县各驻村工作队根据村情实际,建起了彩砖厂、水泥制品厂、打馕合作社、养殖合作社等,让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2020年3月,村里的致富能手艾克木江·吐尔逊和其他几位村民共同出资,成立了彩砖厂,不仅生产彩砖,还加工路沿石、装饰花砖等,投产一个月就见到效益。

  在去彩砖厂上班之前,尼萨古丽·卜塔也曾犹豫过,自己既不懂技术也没有手艺,怕不能胜任这份工作,驻村工作队干部打消了她的顾虑。工作队干部给她算了一笔账:每块彩砖售价2.5元,每生产出一块砖就会有相应提成,最高每人每月能拿到2000元。

  尼萨古丽·卜塔渴望一份工作,更渴望脱贫,她鼓起勇气去彩砖厂应聘。到彩砖厂上班后,她的生活忙碌起来,人也变得越来越开朗。目前,全村已有25人在彩砖厂工作。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丝路佳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20年9月建成投产的新疆中印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组装手机耳机。从阿克陶县恰尔隆乡喀依孜村搬迁到这里的布帕太木·穆兰家有5口人,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全家的生计都落在她的肩上。现在,她全家住上了新楼房,布帕太木·穆兰进入产业园务工。

  厂长谢从德说:“我们解决了附近130多名农牧民就业的问题,公司还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手机耳机、蓝牙耳机等电子产品,带动1000余人就业。”

  买买提努尔·阿不力米提如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每天忙碌到天黑,丝毫不减他对养殖的热情。他是和田地区于田县斯也克乡斯也克村村民,一年前还不懂养殖技术,一度为养殖的家禽存活率偏低感到苦恼。2019年夏天,当他得知于田县稻田鹅业养殖有限公司在招聘工人,第一时间便报了名。仅半年时间,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他就可以独自完成消毒、家禽管理等工作,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收入。

  “现在我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自己养殖也不用愁没有钱,同时还可以参与养殖分红,这样我每个月就有双份收入了!”买买提努尔·阿不力米提说。

  “公司还投资了2.4亿元,选址新建了1200亩种鹅养殖基地,建成后将形成孵化、脱温、育雏、屠宰、产品加工、饲料厂一体化产业运营模式,全部项目今年7月底完工。”于田县稻田鹅业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斌说,这些项目完工后能够直接带动500人就业,并发放鹅苗200万只,能保证2000户农民的创业增收问题。

  数据显示,2020年,和田地区计划完成发展鸡3500万只、鹅1800万只、鸽子1500万羽、鸭子1200万只的养殖规模。在传统养殖业的基础上,一项项特色产业正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一系列数据无不在证明:农牧民正在脱贫致富的路上稳步前进。

  (本报记者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