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澄 :评新华社将“解放前(后)”列为禁用词

作者:胡澄  更新时间:2022-05-18 08:10:06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新华社公布的《在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竟然在第77条规定——不用“解放前(后)”或“新中囯成立前(后)”提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或“一九四九年前(后) ”提法。

  这是赤裸裸地对新华社光荣历史的背叛!这是赤裸裸地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背叛!如果别的媒体作这些规定,我们还不气愤,但恰恰是诞生于人民解放事业当中,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并与新中国共同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华社却作出了如此荒唐的规定!这是对于自己成长道路的自我否定;这是对所谓“文化自信”的一种嘲讽;这是现实中活生生的历史虚无主义!新华社将自己光荣的历史列为禁用词,是不是怕用了这些词儿刺激了谁?说白了,就是怕“解放前(后)”或“新中囯成立前(后)”的提法会让某些社会势力不舒服。这表现出了该社内心的虚弱。这种虚弱来源于对革命历史的虚无;这是对“解放前”某些残存势力的投降;这是对“旧中国”的投名状;这是对红色文化的“褪红”;这是对“新中国”的切割!因为“解放”与“新中国”是革命胜利与红色文化的标志。

  诞生于人民革命高潮当中的新华社,其历史是红彤彤的,谁也不能褪去那壮丽的红色。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诞生于人民大众第一次当家做主人的1931年11月7日。那时,在红色瑞金中华苏维埃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苏区610位红军与工农代表出席。“红中社”报道了这次大会的盛况。李一氓同志、瞿秋白同志曾担任过红色中华通讯社的领导。

(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年成立时在江西瑞金叶坪的旧址,胡澄供稿)

  “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是在与全民抗战前夕的1937年1月。向忠华同志、廖承志同志、博古同志曾担任过领导。

 (新华社在延安清凉山上的旧址,这个旧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差点被以经济开发的名义拆掉,多亏时任延安市委副书记的忽培元同志力争保存下来。胡澄供稿)

  在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中,新华社的记者们战斗在各地前线,有许多同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文字与镜头见证了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事业的历程与“新中国”的成立。新华社的成长道路紧紧地附丽于“解放”与“新中国”。这段历史值得自豪、自信!

(新华社在西柏坡的旧址,胡澄供稿)

  毛主席曾多次为新华社撰写评论,如著名的《五评白皮书》;毛主席也多次为新华社撰写消息,如著名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这些激扬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豪迈的文化自信——就是宣告旧中国的灭亡与新中国的成立!

(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我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胡澄供稿)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新华社社长胡乔木同志以新华社社论的名义写下了著名文章《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新中国开国大典,胡澄供稿)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时至今日,在我们强调各种“自信”的时候,新华社却将“解放前(后)””与“新中国成立前(后)”列为禁用词!那么,照此下去将来总会有一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被禁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被改名;写有“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将被推到。这样,我们离亡党亡国还远吗?!

(新华社老社长胡乔木写的新华社社论《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胡澄供稿)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教导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做为党的喉舌的新华社却在用“文化转基因”切割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这怎不令人气愤!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使用了“新中国成立”这个词,而新华社发通稿的时候为什么不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呢?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同志在同一篇讲话中着重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而新华社却用实用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来对待历史、对待新闻报道。我劝新华社的同志们在致力于“新闻”采编的时候,还要多学习学习“旧闻”,多学习学习你们的社史,以增强自身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这其中有一种很宝贵的资料就是《新华社社史资料汇编》。我这里有,愿意免费送给你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