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作者:重楼  更新时间:2022-12-07 10:48:44  来源:红歌会网    责任编辑:石头

  又是一年返乡季。

  面对疫情的复杂形势,多个中心城市开始实施“疏解”策略:一是希望外来务工者可以早一些平安回家过年,这典型如广州,前几天的南站密密麻麻都是等待返乡的人;二是高校或者压缩教学周期提前考试,或者干脆缓考,让学生们提前回家——有的高校还贴心的提醒学生,做好晚回就回不去的准备,也做好回去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的准备。

  这么一来,压力完全传递到了人口流出为主的中西部县市。可以想见,伴随返乡的是人员从疫区向非疫区的流动,在大的环境没有出现根本变化的时候(即依然乙类甲管),本就财政、医疗等资源都紧张的小地方,面对复杂的防控形势及几乎是必然的多点传播直到陆续被染上,一定是会焦头烂额、甚至发生医疗挤兑的。

  从降低风险的角度,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发布公开信,倡议本地老乡“非必要不返乡”了。

  典型的比如云南昭通永善、山西长治黎城等。

  说句实在话,永善的这封公开信写得还是情真意切的,在信中充分体谅到了外出工作的辛苦及为家乡所做的贡献,也考虑到了乡亲们盼回乡的心情,并且当地驻上海闵行、浙江嘉兴、昆明等地的驻外就业服务工作站都在发挥着作用,包括政策咨询、转岗、维权等。

  难就难在永善周边的昭通下辖数县区近日相继发生疫情,用公开信的话来说“家乡防疫面临巨大考验”,所以,建议“乡亲们积极主动留在务工地和务工企业留工稳岗,非必要不返乡”。当然如果真要回,那就算好时间账、经济账、风险账,提前报备,做好防护,返乡后配合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

  本来一篇情真意切的公开信,就一句“非必要不返乡”,实在是让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们看了不知道是何滋味。

  说句实在话,如果老人孩子不在身边,在外打拼一年,图的就是回家能够安安心心的过个年。家乡,不但是一个实体落脚的空间,也是一个漂泊灵魂的寄托。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又没有明说的标准,实在让人难以把握,说到底就是能不回就不回。

  原本,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一年到头就没挣到几个钱,谁曾想返乡也成了遥不可及的梦。而离开学校的学生,不返乡,还能去哪里?

  如果细算下来,有的游子是三年没在家好好过个年了。2020年全国静默,走得晚的没回了家的还算是少数;2021各地纷纷“非必要不返乡”、极个别地方甚至炮制新词“恶意返乡”,并通过小道消息放出跨省要自费隔离,部分打工人看了看可能来回都得隔离,考虑了一下瘪瘪的钱包及压根就不够的时间,只好留在工作地过年。

  而有些地方,看似是“倡议非必要不返乡”,实际执行却成了“禁止跨省”,甚至“禁止出市”。按今年这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状况,有地方搞出一个“禁止出县”都不奇怪。

  这种毫无理由的层层加码,让人心生厌烦却又无能为力。

  今年,又是一个“非必要不返乡”,的确多少会让人心冷——普通人总是承受了更多的代价。

  更何况,现如今,不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了吗?不是号称其严重程度压根就不如流感了吗?

  笔者理解当地的这种两难,眼看着年底势必会像保定一样大面积感染、乃至发烧,然后网上出现小作文,而当地可用的资源实在有限。但是这种没有明确标准的“非必要”倡议实在是没有必要,哪怕返乡的门槛设得再高,受此影响而可能不返乡的其实不是在厂里上班的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而是那些只有七天假期的打工人。这,对当地是否会蔓延开来的大局,其实影响不大。

  建议当地,与其消极地在“非必要不返乡”的口号上下功夫,真不如积极的宣传一下这个病得了会怎样又要如何治,返乡的防控政策是如何的,与此同时,在物资、人员、组织和心态上多考虑一下怎么应对这几乎无可避免的第一波冲击。

  相比之下,最近湖南桑植县县长梁高武公开向在外家乡游子喊话,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

  “外地回乡的乡亲们,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欢迎你们回来,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真诚祝愿你们旅途顺利平安归来,为了桑植大家庭的幸福安康,我温馨提醒大家:一、提前做好返乡准备,二、途中做好个人防护,三、抵桑主动配合查验,四、返乡遵守防疫政策,特别是回家以后,建议五天内不走亲访友,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公共场所及人员密集的地方,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虽然事实上这对于只有7天假期的那些打工人而言,依然难办,但因为没有赶人,而是真诚的欢迎,这话就让很多人觉得暖心。

  毕竟回家过年,是每个在外打拼的人最开心的事。

  当然了,如果想要回家过年,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从外溢风向相对较高的大城市回去的,家里如果有条件尽量先单独住几天,最大程度地避免将风险转移给自己家里的老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