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回故乡,拜老农为师

作者: 邹 理 姚时珍  更新时间:2023-03-02 17:15:43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周立波回故乡,拜老农为师

  来源:“文史博览”(wsbl1960)微信公众号

  新中国成立后,周立波(1908—1979,著名作家、编译家,代表作有《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偕妻子返回故乡湖南益阳,深入益阳县邓石桥村、益阳市郊区桃花仑乡竹山湾村、大海棠乡体验生活,扎根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农村的熟悉和对农民的热爱让他笔下的乡土世界真实而感人。

  周立波

  拜“盖满爹”为师

  1954年仲夏,周立波在益阳楠木塘住了一些日子,认识了一位木匠出身的农会主席、互助合作委员会主任徐盖平。徐盖平50多岁,人称“盖满爹”,为人正直,办事热心,对合作化工作抓得紧。一有工夫,他就跑互助组和农业社做发动与组织工作。“盖满爹”有两个儿子,都是好劳力,但开始思想不通,不肯入社,父子因此大吵起来,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家庭风波。周立波为“盖满爹”的精神所感动,便以他为原型,创作了短篇小说《盖满爹》,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这是周立波返乡后创作的第一篇反映合作化运动的作品。周立波曾谦虚地对人说:“我拜‘盖满爹’为师,学到了很多知识。”

  有一次,周立波和“盖满爹”去农业社开会,到半夜后,出门伸手不见五指,周立波随口说了句“我忘了带手电”,“盖满爹”立即把早已准备好的干枯杉木皮火把点燃,不停地前后甩动,两人一前一后,有说有笑。周立波不经意地问:“这山村里还有老虎吗?…‘盖满爹”随口答道:“前年冬天,山坳屋场的一只架子猪被老虎叼走了。但我们不怕老虎,老虎怕火,怕火烧胡子,见了我们甩动的火把,它只好瞪眼看着人过去不敢拢来。”

  还有一次,周立波和“盖满爹”从区里开会回来,听说村口屋场一个小孩牵牛吃草,被毒蛇咬伤了脚,疼痛难忍,情况紧急。他们立即赶去,用一根粗绳把伤口上方扎紧。他们又接来一盆井水,把小孩的脚伸进盆里,用一块打碎了的瓷碗尖片,放在火上烧一会儿进行消毒,再用它在伤口处划一道口子,放出毒血,以冷井水反复清洗伤口。再到山坡田边扯些七叶一枝花、蛇不过、鱼腥草、半边莲、蒲公英、犁头草等草药,让小孩一边敷药一边吃药。小孩很快就好了。“盖满爹”还向周立波介绍:“有毒的蛇一般头呈三角形,无毒的蛇头呈椭圆形。”后来,周立波老家的邻居盛如庆在摸泥鳅时被毒蛇咬伤,周立波闻讯赶去,他采用向“盖满爹”学习的办法进行了施治,又特意去药店买了蛇药给伤者照方治疗,直到伤者好了,他才放下心来。

  周立波与乡亲聊天

  与“亭面糊”为邻

  1954年夏,基层干部陪同周立波走访桃花仑竹山湾一带的农户。他们走到村口,见南面坡上有一栋房子,两头是平房,中间有一个木架子的阁楼;屋的两边和后边,有竹子、杉树和茶子树环绕;堂屋门前阶基上,一个光头农民腰间系一条蓝布围巾,坐在一把矮竹椅上,口里含着一根两三尺长的旱烟杆,吞云吐雾。

  周立波问:“这户住的是什么人家?”干部答道:“他叫邓益廷,外号叫‘亭面糊’。这屋的一头是土改时分给他家的。”周立波又问:“这个人是个面糊吗?”干部答道:“他喜爱喝酒,喝得东倒西歪,还说自己一点儿没醉,反说人家喝醉了。喜爱和人扯闲谈,说起来没完没了。他婆婆骂他,说他是哑巴投胎,心里有说不完的话。有时为一点小事,喜欢骂家里的孩子,动口就说老子一烟壶脑壳挖死你!孩子们都知道他骂得凶但不打人。其实他是种田高手,村里人都知道他有三手硬功夫。第一是耙田,耙田是农活中难度较大的,不少农民对高低不平的田,左耙右耙也耙不平。而‘亭面糊’操起铁耙,只几个回合就把田耙平了。第二是筛米。用大竹吊筛筛米,易学难精,很多农民难把米与谷分开。而‘亭面糊’操动筛子旋转几个回合,就能把谷集中到筛子中心。第三是识牛,他做过牛经济,会摸牛的骨架,会看牛相,看牛的口齿就知道牛的年龄,还会治牛病。如果说邓益廷是个稀里糊涂的真面糊,怎么会有这三手绝活呢?”周立波听了,连连点头,陷入了沉思。

  周立波在写作

  1955年秋,周立波全家从北京迁到了益阳桃花仑落户。开头住在瓦窑坡,后来和“亭面糊”成了好朋友。征得邓家人同意后,周立波便搬到竹山湾与“亭面糊”家同屋共居了。

  周立波不但向老邓学会了好些农活,而且从平常的交谈中,学习和收集了许多幽默的故事和方言土语。老邓习惯地称周立波为“周部长”。周立波称赞他是务农专家、田状元。“亭面糊”听了,笑得连嘴巴也合不拢。

  周立波的夫人林蓝为老邓的老伴赠药,治好了她稍微受点风寒就得感冒的病。周立波得知老邓有风湿筋骨痛,特意从北京同仁堂买来虎骨酒送给他治病。邓家的猪得病死了,老邓的老婆气得流泪,周立波见他家吃饭人多,为帮助他解决困难,便买了一只小猪送给他家喂养。

  邓家的长子邓焕章在读中学,因经济困难,老邓想让他回家务农,周立波从多个方面劝说和启发,坚持要让孩子多读点书,并建议让孩子中学毕业后去考大学。周立波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并赠送他参考书和日记本,也给予了一些经济帮助。日后,邓焕章考取了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重庆的总参某研究所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所长。1990年,邓焕章调总参机要局任副局长,1993年授少将军衔。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军一等奖和国家二等奖。

  2004年益阳“三周”(即周立波、周谷城、周扬)研究会成立时,邓焕章在贺信中有这么一段话:“50年前,周立波同志在益阳深入生活,与我家为邻,他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立波与农民深入的交往让他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这使他笔下的人物鲜活而生动,故事饱满而感人,可以说,对生活的了解和熟悉是周立波取得文学成就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