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溶: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积极推动理论创新
实践第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又有反作用。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工作,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必须同实践相统一,由实践来检验;强调理论自信,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强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同志要求“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任务。“四个全面”是从实践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党在实践创新基础上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必然对实践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同志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现在,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因而在实践中越来越心中有数、充满自信。我们要沿着这样的方向继续前进,不断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打开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
张维为:中国崛起需要道路自信
从国际视野上看,中国的崛起,虽然从发展模式上来看不尽完美,发展过程中也付出了代价,但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得起国际比较的。首先与发展中国家比,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所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总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都是消除贫困,而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因为世界上80%的贫困是在中国消除的。如果没有中国扶贫成绩,今天,世界的贫困现象只会有增无减。其次是转型经济国家,主要指前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成绩应该说也超过了所有转型经济国家的总和。1991年苏联解体时,当时俄罗斯的经济规模比中国还大。今天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大约是中国的1/5。中国今天仅外汇储备一项,总额已近4万亿美元,这比包括俄罗斯、中欧东欧、中亚五国在内的其他转型经济国家GDP总和还要大。再次是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发达板块,这个板块的人口和美国相当,3亿多人。这个板块里,硬件水平已经超越了多数西方国家,软件的核心指标都比美国要好。当然,我们也有不如人的地方,有需要向别人学习的地方,但总体上我们可以平视我们的对手,平视是为了防止被忽悠。中国是个超大型的国家,如何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不太容易。我们经常听到的表述是,中国发展非常快,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是如果按人均GDP算的话,我们还很低,可能排在世界第80、90位左右。在我看来,中国这么一个超大型的国家,简单用人均GDP来计算的话恐怕说不清楚,非洲有个赤道几内亚,人均GDP早就是2万多美元,但是首都一半居民连自来水都没有,所以人均GDP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光明日报》2015年4月2日)
张东明: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1968年,周恩来的一个侄女赴内蒙古插队,由于表现好,经当地群众推荐,应征参军。周恩来得知后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周恩来还专门给相关同志提出:“你们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这个侄女最终脱下军装,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临行时,周恩来说,我自己没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这一条路。事实上,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不少故乡亲友要谋求一官半职,周恩来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恩来是国家总理,管理着一个“大家”,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决不让亲属之事影响“大家”。周恩来的十条家规,不仅是对亲属的严格要求,更是培养干部家风的极好教材。它像一面镜子,告诫我们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如何过好权力关、亲情关。(《人民日报》2015年4月21日)
刘志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赢得人民拥护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表明其政治立场:决不将自己的理论和奋斗束缚于某一阶级与一时的利益上,致力于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拥护的重要原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人民才能从根本上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结局。因此,与资产阶级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中,从来不把人民当作自己的工具,相反,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工具,始终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拥护的又一重要原因。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要赢得人民的拥护,团结和带领人民一道前进,自己必须走在时代前列。为此,她必须以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审视自己,坚持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中国共产党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中,中国人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不是没有缺点,不是没有犯过错误,但是,她始终没有改变自己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始终没有丢掉自己坚信的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因此,中国人民相信,中国共产党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引路人,一定能够给国家、民族和个人带来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未来。(《红旗文稿》2015年第7期)
[土]尤科赛尔·戈迈兹:“四个全面”:一个新的发展框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透露出很强的信息:一个新的发展框架正在形成。这一发展框架不仅对中国民众很重要,对于外国人也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中国各方面的政策和战略,影响中国改革进程以及今后的经济走势。就这一点看,“四个全面”为与中国经济相关联的所有利益群体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框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融汇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和未来发展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积极向中等发达水平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目标。从国际经验看,发展中国家存在因改革乏力造成增长停滞的风险。全面深化改革能有效防止此类风险。无论开放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系统,还是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教育改革、环境保护,中国还有很多基本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地解决。可以预期,中国在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会时刻保持警醒,并使未来充满希望。全面依法治国在短期内或许与中央银行和宏观经济政策没什么关联,但法律法规事实上对各行业都有很大影响,它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企业会从法治进程中收获很多。如果企业明确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法律禁止的,它们就会更倾向于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有关。事实证明,善治是使政府和企业能够更好奉献社会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善治还能推动改革,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有利社会环境。“四个全面”对经济发展作出科学布局,富有效率的中央银行保证各项经济规划得到落实,中国经济前景充满光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人民日报》2015年4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