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安装一个应用软件,在这个软件之中,都包含着一个卸载程序。也就是说当你安装的时候也安装了卸载。对于此,是有一个过程的,当初,一些软件没有卸载程序,给使用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后来管理门部门便规定,软件中必须有自身卸载的程序。在这里,说的只是一个软件,但在大自然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那就是世间的万物在出生时便在自身上埋下了死亡的种子或说死亡的基因,只是这种现象我们谁也不去注意罢了。
大自然所造的万物如此,那么作为大自然的产物人类所造的万物是不是也如此呢?当然也不例外,人类所造的万物也都包含了死亡的基因,这一点毫无疑义,回顾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很少有人类文明始发阶段的东西留存。
到这里,也许有人问,那么有没有例外,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没有死去呢?
回答是肯定的:有。那就是中华文明。与中华文明同期或早于中华文明产生的一些文明都已灭亡,如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到这里,也许有人说你不是人类所造的一切也都遵循在自然的规律,会自然灭亡吗?为什么中华文明会是个例外呢?这便是这篇小文所要重点讲的问题。
为什么是个例外?在这里,我敢说,中华文明也不会例外,早晚也会灭亡,这是肯定的。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今天所要讨论的便是中华文明为什么在世界上那么多的文明中一支独存,活了这么长的时间,到现在还没有灭亡的迹象。这是不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呢?在这里,我可以肯定的说:不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不可能违背,谁也没有力量违背,除非你可以改变大自然,也就是说你是上帝的上帝。
我们的祖先当然不是上帝,更是不上帝的上帝,不会造出不死的文明,但,我们的祖先却十分聪明,造出一种生长基因大于死亡基因的文明,所以才让我们中华文明存活至今,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中华文明为什么如此的长寿。
一:中华文明创造了行之有效的治国制度。
毛泽东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字主义。我们不妨把这句改一下,领导我们事业的是君主与文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孔子仁义道德。正是在此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我们的治国制度
中华文明大约从夏代便走出部落,组建了完整的统一的国家。并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创建了人类历史上几近完美的治国制度,从而使中华民族不断地强大,不仅可抵御自然灾害,而且能治理人类自身弱点带来的问题。这个制度从夏代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制,到周的分封制,再到秦的君主专制,再到今天的毛泽东所创造的民主共和制也就是人民代表制。一路走来,一走便是几千年。在商之前,中华文明的最高领导层实行的是禅让制,始终保持着最高领导层是有德有才的人,一直到商代,才有世袭制,从历史的观点看,这种世袭制的优点便是保持了国家的稳定,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消极的东西便是有德有才的人不能走向领导层,最后导致了商代的消亡。在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秦汉之后形成的中国文官制度,几乎是人类治理方面的完美之作,有了这种制度的保障,为中华文明的长盛不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制度从秦塑造了基本的框架,到了汉代补充进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细节,从而形成了一套在治理国家方面完整而有效的制度。
在笔者看来,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大约有以下几种;
A:这个制度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基础。这点最重要。这个理论基础便是以孔子的思想仁为基点,补充进了墨子的爱,补充进了孟子的义,补充进了商鞅与韩非子的法,补充进了老子的柔,补充进了庄子的自然,……(秦时主要是法家,汉以后慢慢丰富)正是有了这个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不论是中国的君主或是皇帝,还是朝臣与士大夫,都以此理论要求自己,与此同时,不断地动用国家权力来强化此理论,如举孝廉选拔管理人才等。所以才有一批道德品质优秀的人被选上来管理国家,而不是从商人里头选人来治理国家。
B:这个制度对最高权力有有着本质的约束。那就是官员与礼制对皇帝的双层制约。任何一个皇帝即便是鲁迅所说的明朝的大都是一些混混的皇帝,也不都是真正的专制残暴的,他们的权力总是要受到礼制与朝臣的牵制。所谓皇帝的独裁与专制,不过是清朝灭亡之后出现的一个伪命题,而实际上中国的制度一直都是一种议政制,许多重要的问题都是皇上与朝臣议定的结果。比如,明万历皇帝,想立自己喜欢的儿子当太子,拖了十几年,最后到底也没有立成。而宋朝的皇帝则更具有人性,记得一个皇帝看到下晚朝的大臣一个个摸黑回家的时候,便问身边的太监,他们天天这样摸黑回去吗?太监说是的。他当时便让太监打着灯笼送几个年老的大臣回家,而以后尽量不再晚朝。清朝的皇帝更不用说,几乎天天早朝,与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而有些残暴的皇帝只是对着他身边的官员,对百姓并无直接的伤害。我想,这大约便是在每一次的农民暴动中,总是喊出杀贪官不杀皇帝的口号。
C:这个制度让有着每个朝代都产生了一批道德素质很高的官员。这些官员总能以身作则,一心为朝廷服务,他们大都能清正,廉洁,奉公,这样的人随便一说,便可找出一大堆。包公,海瑞,王安石,张居正等,也许你说这全是一些名人呀,不,翻开任何一本史书,从记传中都可找到这样的官员。如我随手从书架上拿下一新唐书一翻,便翻到一个名叫崔郾的官员,他生活在唐穆宗与敬宗时代。当时穆宗刚任皇帝,不务正业,他便上书劝皇帝以国事为重,穆宗十分感谢,便提他当了给事中。敬宗时,他为虢州观察史,为民解困,做得很好。他在家里从不留钱,全周济朋友亲戚。对孩子们更是不管不问,让他们自己成长,更别说给他们找个门路谋个工作了。纵观人类历史的其它文明,很难有这么多的管理人员能达到如此高的素质。
D:这个制度有明确的价值观。在这方面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便是两条。(一):看重集体的利益,而非个人的利益。这个问题我想不用多说,凡是生活在中国的人都知道,比如,一个家族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可以牺牲一个或几个家族的成员,即便是皇帝,有的时候也会做出如此的抉择。这就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丢卒保车。(二):重文轻商,虽然这种价值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极利于社会的管理。这个制度的设计者当然知道钱的威力,许多事情在钱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异,也正是因为此,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制度,那便是重文轻商,商人可以有钱,但不给你地位,文人很穷,但给你地位,比如秀才在县衙可以不跪,而商人再有钱,到了县衙也是要下跪的。这样,便有效地制衡了钱的威力,不至于让钱泛滥成灾,成为腐蚀道德的祸水。
E:这个制度有一种优异的选拔制度那就是科举制度。让普通民众中的能人也就是有才之人有自己的希望,让平民中的有才能的人去任国家的管理者,而不是让世袭贵族独揽管理层面。这个制度的设计十分精妙,一是让管理者不断有新鲜血液进来,增强活力;二是给下面的有思想的人以上升的通道;三是可有效地制约权贵的世袭,避免出现分封制中出现的权臣独大而祸害君主。反观人类历史上灭亡的那个几个文明,虽然灭亡各有原因,但主要的问题便是贵族世袭造成社会僵化,堵塞了普通平民上升的通道,让文明失去活力,造成社会强烈的对立,从而导致文明的灭亡。
也正是以上的几条,决定了这个体制的再生能力与自我修复机制,这就是为什么能一次次的打烂,而又一次次建立。在这种制度下面,形成了朝灭国不灭的状态,也正是这种状态,让中华文明才得以延续而不灭。
其实说到底,中国到现在也就是经历了三种社会制度,那就是周朝的分封制,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到现在我们的民主共和制。这里不多讲了。
二:中华文明创造了几近完美的道德机制
如果说上面所说的治国制度只是从大的方面简述了国家治理的机制,那么,中华文明的道德机制创建了一种完美的个人成长、管理机制。这也是中华文明为什么没有灭亡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正是这个原因让中华文明不断地生产着有利于文明的生长基因,抑制着不利于文明生长的死亡基因。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作为一种文明,这种文明下的任何个人都是这种文明的基因,因此,基因的好坏决定着这种文明的存活时间,也决定着这种文明的生存质量。下面让我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中华文明的个人修身成长机制,是由许多种思想构成的,而儒家思想却是这一机制的主要框架,于此,让我从儒家思想对个人成长的修炼说起。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
要说儒家对个人教育与修炼,则必须从儒家最基本的教材说起,那便是《大学》,大学一书字数并不多。这是中国过去每个读书人都必须读的书。大学开宗明义,在第一章节里便说明了学习的意义与目的。那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接着便提出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到这里,儒家便是出了一个系统的有关个人的人生框架,一个清晰而明了的人生座标图便呈现在人类的面前。那便是将一个人的人生朝着两个向度展开,生命的内涵与外延。一是作为个体生命的内涵朝着初始,显达,完美方向进行;一是作为个体生命的外延朝着责任,义务,贡献方向扩展。在这里,内修从一个不懂事的孩提到一个人有着完美的道德这一轴线行进的,这对一个人来说是一条纵线,它会伴随着你的一生,一直到你生命的终点,也就是说作为个人的内在涵养,是需要一个人的一生来修为的;外延一个人这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义务,贡献这一轴线行进的,这是一条横线,这条线是会因为个人素质的高下与个人修养的高低来决定长短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能脱开这一座标系,我们都是在这个座标系中安身立命的。
那么作为个人如何修炼,怎么才能达到明明德、亲民、至善呢?这需要八个阶段,也就是八个小的过程。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八个过程中,前五个是属于“独善其身”的内修范畴,而后三个则属于“兼善天下”的外治范畴。在这里,修身是最为根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修身的目的,在于一个人达到人性的完成,最后达到人性的完美。因为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到的,是义不容辞的,这关乎生命的尊严与高贵,而不是与动物一样活着。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去追求这种生命的完美从而达到人性的顶点,那么你便是对你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也就是一种玩忽职守。说到底便是没有做成人,如此,不管你是否活着或者活了多大岁数,其实都是夭折,用句老百姓最为通俗的话说你便是白活了。当然,在这里,也许你会说,我就是想做一个坏人,我可以把坏人做足。当然可以,但那不是修身,而是毁身。到这里,也就是你只有把人做好了,你才有可能走向你生命的外延,也就是到社会层面去做事,去承担你的责任,去尽你的义务,去做你的贡献。说到底,在社会层面中做事,只是你修身的一小部分,当然也是修身的另外一种方式。
对于以上说的八个过程,前五个是每个人必须做的,而后面三个则是针对个人能力而设计的,这段话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A:第一个层面,从纵轴方面向理解。那便是指一个人,一个人生的八个阶段。一个人到社会上来,先是知道事物,然后便是学习知识,接着便是坚定意志,再端正心态,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心态呢?也就是说,你必须是以一个为公正,适宜,诚信的态度,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如果你是以为私利的心态出现在社会上,那么,你的本事越大,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大家都知道孙悟空,他当初便是想抱着私利下山,那就是怕死,为了能长生不老,于是便出门学艺。结果大家都知道,他学的本事很大,但因为心态不正,于是便闯出了大闹天宫的大祸,最后被如来佛压在了五指山下。然后修身,所谓的修身,便是修行,什么是修行,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和尚道士,生活在深山寺院道观之中是修行,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是在修行。修行两字,那便是时时修正、修改自己的行为、行动。为什么要修改,那就是因为你的行为行动可能有违反违背社会公正,违背社会道德,不明事理,不守信用,没有善心。然后便是成家,把家庭生活过好,把家庭关系处理好,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首先要做到的,只有家庭和好,稳定,那么你才能有精力、有能力到社会上打拼,也就是把家庭稳定了,你在社会上才能有所作为。然后是治理国家,平定天下。B:第二个层面,从横思方面理解。那便是指所有的人,也就是指整个社会上不同的层次上的人。每一个人不是都有可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因为各种条件所限,有能力,社会,环境,机遇等,有的人一生只到达修身这个层次,有的只能达到齐家这一个层次,只有很少数人达到了治国这个层次,当然了,能平定天下的人便更少了。但不论你做到哪一个层次,都是成功的,即便是一个人只达到了修身这个层次,也是成功,我们还是以孙悟空为例子,孙悟空一生只是做到了修身,那就是观间菩萨也让他正其心,然后在唐僧的监督下一点点地修身,大家不要以为孙悟空只是为唐僧除魔,其实,更多的是除去孙悟空心里的魔,那就是各种邪念,关于这点,我想猪八戒这个人更能说明这个问题。最后,他们在唐僧的监督下,都修成了正果,成了佛。说穿了他们都达了修身的最高境界。如果一个人只能达到齐家这个层次,也是成功,不要认为一个人一生没有什么作为,只是守着一家人过日子,便是不成功,那是不对的。齐家也是成功的一个层次,这与治国平天下一样重要。治国与平天下在这里便不说了。
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一个如果完成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最为成功的呢?不是,儒家思想告诉我们那只是外治的成功,那不是一个生命的最高层次,那只是在横轴的方向上走的远了一些罢了。生命的最高层次是内修与外治达到一种和诣的完美,这便是儒家思想所说的内圣外王。在外王之道上,一个人可以取得很多的成绩,在各行各业,可以成为富豪,可以成为名人,可以成为官员,甚到可以成为一个王者;在内圣之道上,一个人可以先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也就是不好不坏的人,也就是说这个人可以不做坏事,但也不做好事;接下来可以做一个好人,也就是做一些好事的人;接下来可以做一个善人,那就是除了做好事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善事,比如救济一些穷苦的人;接下来可以做一个贤人,也就是不仅仅可帮助别人,还可以给人指点迷津,教导开悟别人,让别人走出心灵的迷津;接下来还可以做一个圣人,再接下来便是可以做一个仙人,再接下来便是神人了。
注意,在这里,所谓的内修与外治是可分开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两者都不可能达到统一而和谐。在外治上,你可以是一个王者,可以是一个富豪,也可以是三公六卿,但你不见得是一个圣人,贤人,甚至可能都不是一个好人。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当然了,如果你外治既是一个王者,内修又是一个圣者,这是最好的了,这是作为人的最高的荣耀,当然也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的理想,但这种统一者极少见。
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赞叹儒家思想设计的几近完美,但还是有点缺陷。那么,儒家思想的缺陷在哪里呢?那便是积极入世不得之后的退路并不明晰,这会让一些有很大抱负的人产生挫败感。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怀着积极的外治的抱负走进社会,却因为心智,家庭,财力,人脉等各方面的限制而不能达到,这便会让人产生一种挫败感,让人重新回到家庭,儒家思想到这里便略逊一筹,虽然儒家思想也指出了内修,但怎么修,才能让人摆脱这种挫败感,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儒家似乎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的祖宗十分聪明,马上便有人提出了一种积极的办法,谁?道家,也就是老子与庄子的办法。写到这里,便自然引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庄思想,也就是道家思想。
(二):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许多人的评价总是认为老庄思想对人生是消极的,是不思进取的一种思想。其实不然,老庄思想的本质是非常积极的。特别是人生的个人修为上,它很好地解决了个人积极入世而不得的个人挫败感。如果说儒家思想特别强调的是外治,也就是说个人的内修只是一种准备,是为外治做铺垫,那么道家思想便强调的内修。一个人活在世上并不是什么外治为王,而是为了自己的内心的完美与快乐,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最为幸福与快乐的。
道家强调的是顺其自然,随着自然的变化而进行活动,做到天人合一,不做自己违心的事,同时不强求过多的欲望,道家认为欲望过多会伤害身体。因为道家认为一个国家最好是无为而治,所以不要求个人都积极的入世,参于社会的管理,而是要退隐自然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真正的物我两忘,这个著名的观点便是庄子化蝶的故事揭示的。在这里体现了道家的人生观,清静无为,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更不要生出许多的妄念,让自己的心灵不能朴实,不能如孩童一样的纯真。
道家的这些观点,有效的解决了儒家思想的缺陷,弥补了儒家思想在积极入世受到挫折后的问题,让受到挫败感的人的心灵得以平复,从而真正解决了入世受挫之后的问题,让个人的心灵回归平静与安详,淡泊与和谐。
正是由于道家思想的补充,让中华文明的这个座标系十分完整,从个人来说,每个人都可在座标中找到人生中每个阶段的位置,让每个人在进取过程之中知道你每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从群体来说,每个人都可以在座标中找到个人的位置,根据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社会场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可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意天下,即可以临危一死报君王,也可以袖手静坐谈心性,也就是说既可以进入社会现场之中建功立业,也可隐居山林田园过恬淡日子修身养性。从而进退有据,各有其位。让人在进取的过程中不存有妄念,让人在退隐的时空里不乱了心性。纵观现在社会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无不是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偏差,想进取的人心存妄念,无诚意,无正心,结果什么手段方法都用,结果便是不但没有在社会上有所进取,反而毁了自身的前途;而一些人在社会上无所进取,在回归家庭的过程中迷乱了心性,结果或者自杀,或者听信邪教,乱了心智,毁了家庭,给家人与族人带来苦难。
在这里,我想最后说一下,由于中国人的这种善于反思自己反省自己行为的修行方式,也养成了中华文明特有的思维方式。那便是道与理。现代人现代汉语常常把道与理两个词联起来说,即道理。其实,这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词。也是区分中华文明与别的文明的办法之一。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中华文明所说的道是指的一个广阔的域,而理是指的是一条线。如果用数学来理解这个问题,理便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那就是只有一个解,一个答案。而域则是一个高次方程,有一组解和一组答案。如果用图形来解释,那便是一个色块与一条直线。说得细一点,域是有底线与顶线的一个区域,而理便是直到终点的一条线。如果用理来解决问题,往往是这种理与那种理相碰撞,相抵触,甚至会互相对立,互相否决,从而形成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境地,使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而道则不然,道是一个理的集中区域,可能把许多理都包括其中,这样,互相敌对的势不两立的情况便有可能得到解决。
把这种思维方式用到内修,便让个人没有解不开的情结,让对个人不良的情绪得以化解,从而让个人得到一种平静的心态,一种安然的心境。把这种思维方式用在外治上,便会产生如下的效果。首先,人不能死死地站在某一个立场上看问题,而不断地变换角度,而变换角度的结果便是让个人获得比较开阔的视野,有了开阔的视野,便会有高瞻远瞩的情怀,从而使个人立场发生变化与松动,由此获得解决问题的途经。其次,用这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立场的兼容性,能比较中正而均衡的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解决方式。再者,用这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一种动态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以死板单一的解决方法,这样便会使问题更容易解决。用理解决问题,往往会执拗而偏执,往往会走入死胡同,往往会钻入牛角尖,从而用粗暴而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往往会让问题的双方或几方都受到伤害。而用道解决问题便会柔和而温润得多,往往会使问题的解决温和的解决。看看中东的乱局,便可理解我所说这个问题。
在这里,我顺便调侃一句,许多人在那里谈道,并请人把那个道写下来,挂在书房,其实并没有真正懂得那个道字的涵义。道,是中华文明的一种特质,是一种理的区域,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掌握了道,你的生活便会淡然而从容,安详而宁静。
三:中华文明有完美的社会实践方式
看一个文明是否成熟与伟大,主要在于看看这种文明是不是有成熟的理法,即行之有效的治国理论;有成熟的心法,即还要有完善可修的道德机制;还要有完美可行的行法,那便是有良好的生活方式。
前面两种我都简要的论述过了,下面说一下行法。
平时我们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那么这些博大精深体现在哪里?也许有人说我怎么没有看到博大精深?我说那是你不够细心,那是你不去注意我们这个民族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与细节。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社会行为,无不浸润在生活的各个细节当中。正是在这些细节中埋藏着博大精深。前几天舌尖上的中国一部纪录片,引爆了收视率,其实这只是纪录表现了中国美食这一个方面,只是展示了美食国不同的层次与细节,便如此的令人如痴如醉。但这部片子所表现的不过是中华文明的九牛一毛。而在于浸润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太多了,酿酒、品酒,煮茶、品茶,制香,薰香、治园、风水、养生等各个方面来看,中华文明都是世界上最为伟大的文明。别的不说,仅游戏一种,中国有多少种?可能谁也说不出来,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麻将,牌九,空竹,风筝,……
所有的这些,都为中国人的退隐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肉容。这些内容被中国人用道的方式运作起来,便会有神奇的作用。这些内容中的任何一项,都在中国人的创造下化为了艺术,也就是说,让一些本来非常实际而庸俗的生活变得具有审美价值,换一句话说那便是让我们的日常的生活艺术化。在这里,很重的一点便是,中国人创造性的把庸俗的生活艺术化之后,便化腐朽为神奇,让生活变得雅致而十分有韵味,一句话,便是高雅起来,脱离了低级趣味,把生活走向了艺术,变成了享受与快乐。比如说烹饪,比如说茶艺,比如说薰香。在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薰香,有人会说西人也有,到现在香水不便是从西人传过来吗?我说是的,香水的使用也太实用了,也太无趣了,无非是往身上涂抹一些罢了。而中国的薰香,则是用精巧的器皿,生香于室内,让我们生活于一种香味的环境中,于是我们的的衣物及所有所用之物,皆有了香气。关于中国生活的一些细节,我就不一一论述了,我想,每个中国人多多少少都会懂一些,知道一些,并会享受一些的。
至此,我想把中华文明对我们个体生命的认识,是比西人的认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在平时我们的一些论述,总是说我们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是对人性的压抑,是对生命的不重视,特别是对个体生命根本不关心。这是真正的误解或误读。中华文明对生命有着最为本质的认识与尊重。在西方文化里,他们把生命看成是一个偶然,是父母享乐的副产品,而中华文明不是这样认识的,中华文明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天命所定,这个不仅仅是父母所给,这个生命的给与者还包括了天,地,日月,河流,草木,森林等等,这表现在人出生在什么方位,什么时辰,什么环境,都相当重要,不仅仅是出生的家庭对你有影响。这便是儒家“万物皆备于我”的说法。在这里,对一个个体生命的缘起追溯,最终指向了无限的事物,指向了自然。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个生命,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我们作为生命的受予者,礼物的接受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个礼物打开并珍重他,而不能轻易地糟蹋他,不要辜负了苍天给你的一片情义。对于生命有了如此的认识,谁还能说中国的文化是对个性的压抑?谁又能压抑得了这种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这份礼物,只有极少数人才真正能把它打开,穷尽里面的宝藏,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浪费了这些宝物,也就是浪费了生命,并没有真正找到并使这些宝物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明在对生命的认识上境界是何等的高,把生命等同于自然,等同于万物,生命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培育了我们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也是让我们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到这里,也就自然引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自然观与疆域观,从而形成了大一统的文化思想。
四: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思想保证了疆域的宽广
在现在的史书中,我们只是把大禹看成一个治水英雄,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什么禹让天下於奇子,奇子曰:“君言佐舜劳矣,凿山川,通河汉,首无发,股无毛,故舜也以劳报子。我们忽视了大禹的另一个功劳,那便是从夏代开始,中国便形成了一个统一疆域,统一版图的国家。四千多年前,大禹在会稽山下与诸候见面,作为全国治水的动员大会,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统一疆域统一版图的开国大典。从那个时候起,中华民族的疆域便是一块了。从那个时候起,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便意识到,要想抵制自然灾害的侵袭,只有够大的疆域,才能抵制,只有统一,才能有真正意义上治理灾害。在那个时代,到处都是自然的荒野,到处都是自然的原始森林,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自然的走到一块,没不是逃离什么强权去追求什么自由,而是走到一起,愿受大禹的领导,组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这便是古人便认识到,只有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国家,才能避免灭顶之灾,才能不被强大的自然灾害所吞灭。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大国,我们的血脉才得以延续。翻看一下史书,便会发现我国的历史上灾难频发,如果我们不是这样一片大疆域,我们的文明也可能早就湮灭了。这让我想起在网上的一些人的论调,说什么国家为什么非要统一,只要人民的生活好,做一个小国有什么不可以。在这里,我说,这是最为无知的一种说法,也就是说这种说法眼光太过短浅了,作为一个小国,不是能不能过上好日子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存在的问题。所谓的弱小国家无外交,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个体,很难体会到自然灾害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多大的困扰。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深刻的体会到,只有联合起来,组建成强大的国家,才能真正抵制自然灾害,地域大了,这里有灾,而那里可能是丰收,这样便可以进行调节,从而把自然灾害的破坏力降到最小。别的不说,就说这次汶川地震,如果我们的疆域很少,只有四川那么大,我们的文明便可能因这次地震而彻底消失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民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便是国家不能分裂,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至高无上的原则。回顾历史,在中华大地上有过多少次的分裂,便有多少次的统一。三国分,才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岳飞的怒发冲冠,就是为了踏破贺兰山缺;以至于有的人直到死去,仍然不忘国家的统一,所以才有了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我面对中国历史上的地震灾害图,面对中国历史上的旱灾灾害图,面对中国历史上水灾灾害图,看着那些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斑点密密麻麻层层迭加,布满中国的大地,我不由得从心底感叹,如果不是地域广大,我们中华文明早就毁在那一次次的灾害之中了。
五:中华文明创造了独特的文字系统
中华文明的汉字在全世界的文字系统中是最为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也是让我们中华文明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不是语言文字学家,对语言文字没有研究,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字工作者。但就是这样,我还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优点,因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单音节,这便让中国汉字形成了最为简洁,精准,形象的特点。 同时,因为每个汉字都有可能与另外一个汉字组成词汇的特点,便又让汉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特点,每当一种新事物出现,中国的汉字从来不需要像英语那个再造一个新的单词,只需要用两个汉字或两个以上的汉字重新组合一下,于是一个新的词汇便诞生了。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举例了。
在这里,我说过我不是一个文字语言学家,在这个问题上便不作深入的论述了。
六:中华文明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中华文明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广大学人的共识。最有意思的是中华文明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从来不是生吞活剥,从来不简单地移植外来文化无素,而是将外来文化之无素转化之后加以吸收,在这方面,我举两个例子,当然这也是两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来文化。
(一):对佛教吸收。
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有着强烈的出世倾向与山林气息,到了中国之后,入世的倾向便不断加强,特别因果报应方面,加入了儒家的孝道伦理,从而完成了与中华文明核心部分的对接。接着便是禅宗的中国化,把印度那种苦行僧的修行方式变成了生活式的修行,极大推进了佛教在中国的普及,让大乘佛教色空不二,世出世间的理念与普渡众生的精神得到弘扬,从而让中国人在内修方面又多了一个途径。这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庞大的问题,这里不作过多论述。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
马克思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与佛教的影响不相上下,但中华文明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是一个大课题,到现在没有人做认真的研究,其原因便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推行也就是治理国家方面有了失败,特别苏联的解体,似乎印证的马克思主义的不可行性。其实,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恰恰证明了一个国家当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候,不能生搬硬造,而是要创造性的吸收。在这一点上,中华文明做的十分到位与出色。下面,我便从几个方面简单说一下中华文明是如何与马克思主义对接着把它转化成中华文明的。
首先,中华文明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理念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着本质的相通。数千年来,人类曾经构建过许多的社会模式,但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只有中华文明所倡导的大同社会,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完美社会,那便是每个人经过内修,人人都达到了人性的完满,人人都是圣贤,这便是最美好的社会。而共主义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便是人人都是道德高尚的,礼貌的,文明的,没有邪恶,没有犯罪等等,所其本质便是中华文明的大同社会。其次,马克思主义是无神论者,所谓无神,便是让人不要信什么神仙皇帝,要靠自己。靠自己做什么,那便是自己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贤人;这除了与儒家思想的注重个人修为之外,还与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有着本质的相通。再者,儒家思想的重义轻利之理念,与马克思的对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批判态度相通。第四:便是儒家思想的特别是孟子思想中的民为邦本的思想,与共产党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相通。除此之外,共产党人所倡导一些说法,都可以在中华文明中找到对接点。也正是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在中获得了成功,而苏联却因为没有能与自己的民族文化很好的对接,所以失败了。
从以上两个例子,便可以看出中华文明是如何吸收外来文化并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文化的。
七:中华文明与另外几种文明之比较
这是一个极大的课题,绝对不是一篇小文或一个人的能力所能做的,我只所以用这个小标题,只是想说明中华文明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与其它文明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仅是与死去的文明相比,与当今正在流行的或说正在盛行的文明也是可以相比的。下面,我便把简略地做一下比较。
(一):与西方文明相比
在中华文明积极推进个人的修炼的过程中,强调的是压抑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的道德变得完美,让个人与自然和谐起来,用以取代人类刚刚从森林中走出来的兽性,努力做成人。
西方于文艺复兴之后期出现了一种文明却正好相反,他们强调的放纵自己的欲望,强调的是个的享受与快乐。这种思潮进入二十世纪后,被美国人发挥的淋漓尽致,并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席卷全球并形成一种价值观。这种享乐主义最终演化为一场消费主义,从对物质的消费到对身体的消费。这种价值观的本质便是强调个人对物质利益的拥有与消受。只强调个人在外治方面的成功,从而忽视或说刻意避开个人的内修,缺少的便是人性的升华与超越,没有解决人类的终极存在的这个问题,没有给人类的精神出路,也就是说在强调个人自由的时候,并没有给出自由之后是什么?不象中华文明给人类的最后精神是至善,那就是对人类的整体关怀。按照这种文明走向,便是作为个人获得自由之后的结局便是流浪,无所归依。或者说这种价值体系的最终结局便是个人的自由,那便是放纵与享乐。在这里,我要强调的便是作为个体生活在社会之中,自由不是目的,自由只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手段或说工具。而在这个价值体系里,自由却成了目的。这种西式文明既然是看重于外治,势必将个人导向物质利益争夺与追逐,让每个人都想占有更多的物质与利益,从而陷入无休止的纷争与烦恼当中。这是一种单向度的价值体系,这种单向度的结果便是人们只看重一个在外治方面的成功,也就是中华文明座标中横向轴的位置,从而忽视了纵向轴上的位置。这种现象美国著名的学者马尔库斯写过一本书《单向度的人》,不过他是从工业社会的角度论述了人类的这种转变,而我只不过是把它归结为了人类的原始欲望。这种世俗主义,一度被视为是对人性的解放,其实是真正压抑了人性的升华,解放了兽性(人类的原始欲望),解放了个人的修为与道德的束缚,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后现主义的思潮,更是基本上取消了人精神上的追求,人性只剩下了身体这一个维度,以身体为胃口去消费事物,同时也把自己的身体消费掉。让人沦为与动物一样的活着,如此放纵一生,便以为是把人做好了,做完了。殊不知,这正是对人性的污辱与亵渎,做的并不是人而兽要做的事。以前我曾写一篇小文《一种让向往的暴力》,在这篇小文中写道:世界上还有一种暴力,它每时每刻在每个有人的空间都在发生着,却没有人注意,更让人感到可怕的是不光是没有人去注意,而是绝大多数人都向往这种暴力。这种暴力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爆炸,更不是让人感到非常痛苦,相反,它对人类的施暴正应了唐朝诗人的那句诗:润物细无声。是一种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伤害的暴力。这种暴力就是物质。
(二):与印度文明相比
虽然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同属于东方,但两者的差别却十分明显。那便是印度文明与西方文明正好相反,其文化价值带有强烈的出世倾向,也就更注重于内修,而不注重外治。我记得中央台播过印度的一个什么节日,许多印度的巴巴都到来,其中一个举手巴巴一直举着他的右手,这样举着已举了几十年,印度人把他们视着神人,十分崇拜。人们都向往神圣的生活,想的都是如何脱离这尘世,进入梵天净土。于是现实生活过得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修行,以便能在未来的世界过得更好。用句俗话讲,就是一心惦念着死后到哪里去,而不是好好过人世的日子。正因为人人都不为社会上的事关心,便显现社会治理方面的薄弱与不足,所以印度的人祸特别多,多得让人有点吃不消。
当然了,印度问题并没有我说的这样简单,但印度文化的本质便在于此,这里不多做论述了。相信有心的读者自己会去研判。
(三):与俄罗斯文明比
俄罗斯文明的本质是一种英雄文化,每个人都梦想自己当英雄,我清楚记得今年五月份的俄罗斯阅兵式上,一个儿童看着红场上的士兵走过,他那种渴望而羡慕的眼神,让我永生远难忘。这个民族正是有这样的英雄情结,才有了在二战中的那种英勇的表现。俄罗斯男人追求在群体中的荣誉感,有一种随时等待呼唤,投奔沙场杀敌建功的情怀。但俄罗斯文化与中华文明相比,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便是从战场回来之后怎么办,他们只有临危一死报君王英雄气概,却没有平时袖手谈心性闲情逸致。也就是说没有从社会回来的退出机制,故,俄罗斯男人只有把自己交给酒,于是,俄罗斯的酗酒便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八:让我们总结一下——什么是中华文华的死亡基因
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几千年的发展中,不是没有经历过灭亡的危机,而是有过很危险的时候。我说过,每种事物的内部都隐藏着死亡基因。那么中华文明的死亡是什么,是不是曾经给中华文明带来死亡的危险呢?有的,还不止一次。
(一:)第一次,便是中国最大的一次外来文化的入侵,那一次,就差一点我们中华文明便彻底消失了。这便是魏晋南北朝时代,自晋之后,中华文明中的死亡基因逐渐生长,慢慢超越了生长基因,于是,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外毒入侵,形成长达近四百年的五胡乱华的局面,中华文明先是在国家治理方面失去主导权,其次便是从文化方面失去主导权,接着便是外来文化的大面积入侵,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全面的危险。
这一次的危机还是要先从晋朝开始,西晋从司马炎死后,便陷入了一场接一场的叛乱。表面上看,是同姓王为了争夺权力而引起的。而实际上,则是与晋沿袭了曹丕的九品中正制有关,正是这个制度,让一些大族大姓具有了合法的世袭性,从把曹操原来制订的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完全抛弃,这样便堵住了普通士人升官的道路,从而让一些大族大姓的世袭贵族与门阀越来越强,魏晋之际,品第偏重门第已成事实。《晋书·郑袤传子默附传》曰:“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 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晋以后批评选举专重家世之弊者不断。
高门士族子弟往往弱冠便由吏部直接从家里铨选入仕,而不必经过察举。在此之前,均凭借门第而得中正高品。如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便是这些大族大姓的世家靠着自己的权力,迅速地搜索钱财,让财富迅速地向少数人手里集中。在历史上比富的故事,都是产生于这个时期。如石崇与王恺的斗富。《资治通鉴》第八十一卷载:后将军王恺,文明皇后之弟也;散骑常侍、侍中石崇,苞之子也。三人皆富于财,竞以奢侈相高。恺以台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帝每助恺,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恺以示崇,崇便以铁如意碎之;恺怒,以为疾己之宝。崇曰:“不足多恨,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其家珊瑚树,高三、四尺者六、七株,如恺比者甚众;恺恍然自失。
看看,连皇帝都认为很珍贵的东西,在石崇那里正眼瞧都不瞧。这样的斗富在笔记里还有,以至于为劝对方喝酒不惜杀掉侍女,更有甚者,见一侍女长的美,便夸了一句,主人便马上把她杀了,烹制好之后端上桌来,令客人品尝。
这些记载说明了什么?一是说这些官僚一个个富可敌国,二是说他们没有任何的怜悯之心。也正是这样,让这个社会充满了戾气。那么这个社会动乱便不可避免了。这是什么?这便是腐败,腐败是什么?这便是死亡基因。这是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死亡基因的快速成长,死亡基因大于生长基因。
纵观历史,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乱的时期,先是内乱,后又引起外族入侵。这种乱象一直到隋文帝才平息下来。究其原因,虽然每个研究人员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我认为,财富迅速地向少数人集中,这才是动乱的根本原因。看看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无一不是均田地让人民休养生息之后得来的。
因此,我说,一个社会的崩溃速度与财富向少数人手里集中的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当财富往少数人手里集中的越快,那么这个社会便崩溃的越快。同理,一个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也与财富的相对平均成正比。也就是说,越是财富在绝大多数的民众手里,这个社会便越稳定而繁荣。
在这里便可以看出,奢侈腐败,便是中华文明中的最为重要死亡基因,当社会给于这种基因迅速生长的条件,那么这个社会便是一个得了癌症的社会,便会迅速走向灭亡。
这一次,中华文明的保存不是靠一个时代强人出来力拘狂澜,而是靠中华文明的软实力,也就是文字,文化挽救了中华文明,当北魏政权迁都洛阳时,中原大地上几乎没有汉人的政权,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个北魏政权却使用了中华文明的核心部分,汉字,同时,中华文明的许多东西全被其接受,着汉服,说汉语,用汉字,同时使用中华文明的治国方式,尽管这个时候佛教大面积的侵入,但由于佛经大都汉语翻译,佛教并没有取代中华文明的核心儒家思想,而是把佛教植入了大量的儒家思想,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这一次中华文明真是一次化险为夷,不仅没有灭亡,反而因为吸收了佛家文化而强化了自身。
既然说到奢侈,这里不妨再多说几句,在这里物质丰富的时代,绝大多数人迷恋的便是财富与权力,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它,积累它,财富与权力的大小成了区别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志。其实,这里的所谓的成功,便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当成一个仓库,去积攒与堆彻越来越多的身外之物,让自己的精神的位置越来越小,直到没有。在这里,与其说这是一种人性的贪婪,倒不如说这一种人性的迷失,心智的迷惘。当衣食丰足之后,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真缺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由于在价值取向上缺少内修的维度,关注力都放在外治这一方向或说这一轴向。于是有些人便把自己受到的挫折与失败归结于别人或社会,那就是别人的阻止与社会的不合理。于是便形成一种有缺陷的人格,那便是从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而无节制的对社会与他人的批判,这样的人现在看看太多了,打开任意一个网页,都能看到大批的这样的人。甚至有极端者,便是与他人与社会为敌,产生与人同归于尽的心态,在社会制造一些恶性的事件。人与财富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占有关系,也就是说人在占有财富的同时也被财富所占有。你在使用财用的同时也被财富所使用。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的问题,我怎么会被财富所使用?这样的人永远也想不明白当他购买一些并不是他生命中的必须的生活用品的时候,便是被财富或说金钱驱使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犹如一壶茶,而个人便是壶中的那包茶叶,你是用山泉水冲泡还是用江河水冲泡,甚或用用自来水冲泡,或是用脏水冲泡,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当然了,得出的茶香是全然不一样的。
(二:)第二次,中华文明的危机慢慢到来的,这大约要从清朝中页开始。开始的起因也与第一次一样,也是从腐败开始的。由于清朝是满族人的统治,那么满族人便有了一些特权,这些特权便成了中华文明死亡基因的生长点。满族人凭着特权,不工不农不商,总而言之一句话,不做任何事情,只是游玩,嬉戏,娱乐,不做任何创造性的工作,注意,在这里,他们的这种消极与老庄退隐生活是两回事,老庄的退隐注重的内修,也就是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变得充盈,变得圆满。而满族人不是,他们追求的放纵而不是修炼,他们追求的是享受而不是圆满。接下来便到了极致,那便是吸食鸦片,吸食鸦片是另外一种享受,那便是追求短时间的快乐与享受。到这里,清朝的腐败便不仅仅是官员与精英了,连平民也腐败了,注意,现在许多人只注意官员的腐败而不注意平民的腐败,认为平民无法腐败,其实是不对的,平民也会腐败,那便是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不思创造,贪图拥有,这与官员的贪污腐败本质是一致的。记住,普通民众的腐败比起一些官员的腐败更可怕,因为,一个官员的腐败不过是一个人身上长了一个脓包,而平民的腐败则是整体的溃烂,清朝末期便是如此。这与一个人的身体是一样的,自身的抵抗力减少,自然便缺少免疫力,于是外来的种病疼便都找来了,这便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于是外来的入侵便一波又一波的来了,从鸦片战争到日军侵华。这一次危机是相当严重的,让我们先后丢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死去了几千万的人口。所幸的是中华文明中的生长基因并没有彻底消亡,于是,便开始出现了觉醒,呐喊。这时,更多的人被唤醒,生长基因开始全面复苏,最后,是共产党人承担了民族复兴的大任,领导中华民族再一次从死亡的边缘走了回来,走向了又一次的再生。
从历史的角度看,虽然共产党人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了复兴,但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已与中华文明遭遇的前几次危机不同,那就是几百年的民族积弱,让一些中国人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极度的不自信,再加物质的相对丰富,中华文明中所固有的人类的弱点也开始再次显现,那便是更多的追求物质的占有,这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清末的景像,这才是最该让我们警醒的。
现在,我们的国家似乎比任何一个朝代都富庶,物质比起唐代来都要丰富,似乎我们的国家比任何时代都强大。但有一条是致命的,我们缺失了唐代人的那种人文精神,那种追求精神自由的旷达与飘逸。我们现在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都出现了问题。那便是只注重外治而忽视了内修。而国家看重的更多的是一个人外治的成功,从而把人民导向于资源与财产的占有,忽视了对平民道德修为的引导与看重。在这一点上,不客气地说,我们国家现在做的还不如君主专制时代。国民的整体道德水平令人堪忧。在这里,我不客气地说,中华文明的死亡基因再一次开始疯狂地生长,现在的状态,很有点晋代初始的意味。富豪比富,视平民为草芥,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
好在是现在的中央又开始提出节俭,提倡简朴的生活,但愿能坚持下去,如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幸。
2014-7-9记于四静斋
后记:就目前我个人的学识与修养,是无法写出如此大的题目的文章的,只所以用如此大的题目,也不过是顺手拿来。此篇小文说是一篇文章,倒不如说是一些感想,这几年读书,常常在书页上记下一些自己的感想,今年搬家之后,重新收拾书架,又翻阅一些看过的书,看到这些随手记在书页的文字,便想把这些感想系统一下,于是便有了这篇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