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宇: 当今中国面对的,是 对“文明”的选择
一、货币循环观察
二、社会分化观察
三、“接轨”观察
四、“主流文明”观察
五、歧路之思
一、货币循环观察 两类货币
消费资金:
功能:购买消费品、提供利润,
来源:社会公众的现金收入
观察数据:工资性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中的货币M0
逐利资金:
功能:“以钱生钱”
来源:资本利润、高薪者收入的消费结余
观察数据:投资额、其它存款(M2-M1)
一、货币循环观察 货币循环概况
三大失衡之一:财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
1、1978年前,职工工资总额与投资大体相当,此后工资相对于投资呈指数下降之势。
2、投资逻辑上来自资本利润和工资性收入的储蓄部分。
3、进入本世纪后,投资增速之高不合情理,逻辑上唯一的解释是:靠高额超发的货币支撑。
4、超发货币支撑的投资,其所有权在资本拥有者手中,可见财产性收入实际上有两个来源:实体经济的利润和银行超发的货币。
三大失衡之二:产能与内需消费
产能用固定资产存量表征。GDP支出法构成表中的最终消费支出为全口径的内需消费,自1978年起有数据。
历年固定资产存量按“永续存盘”法估算,基年(1952年)取张军、章元测算值800亿元。
历年投资换算到1952年价,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可用数据,不同年份分别使用国民收入平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换算。
折旧率仿照宋海岩等的方法,取法定折旧率3.8%加上当年经济增长率。
大失衡之三:逐利资金与消费资金
逐利资金以准货币(其它存款)为基础;逐利资金的利润来源归根结底在于全社会的最终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只有年度数据,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月度数据,因而可看到更细致、更近期的走势。
利润极大化机制
第四大失衡:货币供应量与社会真实财富
贬值压力分布
各类价格指数走势
经济困境的症结: 利润极大化导致两类资金日益失衡,阻滞了实体经济的运行。其后果是:虚拟经济膨胀、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和持续的凯恩斯类财政、金融政策,致使货币发行量与真实财富失衡。 经济系统的宿命:滞胀
二、社会分化观察
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演化
国有经济:对国企领导人的考核内容主要有两项,第一项是经济效益指标,比如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第二项是资本运营的目标,比如资产保值增值率。这说明,国有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已经是围绕资本、围绕利润极大化展开。(2003年5月22日,时任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
“其他”经济体:包括:外资、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其他等主体 。这些资本毫无疑问,以利润极大化为首要目标。
个体经济:谋生经济
集体经济:兼顾社区就业和利润极大化
到2013年,86.07%的生产资料以利润极大化为核心目标。
初次分配总收入结构
分配总收入结构演化(1992-2008年)
研究分布问题的工具:洛仑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消费能力分布:原始数据与计算
1、全国收入五组各占人口的20%。
2、各地人均消费对应于当地的中等收入户,按全国的比例,将当地消费能力分为五组。
3、根据人口数据,计算各地各组的总消费。
4据此绘出消费能力的洛伦兹曲线。
消费能力分布:洛伦兹曲线与分析
消费能力最高的10%人口构成
“供给侧改革”对准的是出国旅游反应的消费力。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2013年,出境旅游达到9819万人。中国出境游客的个人月平均收入为11512元。(《未来5年中国出境旅游总人数将超5亿人次 》2014年09月10 新京报 )由此,其年均收入为13.81亿元。左表中上海城镇高收入户的人均消费为其69%。
可见,“供给则改革”瞄准的是不足10%的最高端人口的消费能力。个来源数据的差异显示,统计局数据很可能忽略了最高端人群的消费能力。它们的能及应建立在财产性收入的基础上。
生产资料所有权分布:原始数据
招行与贝恩公司:
《2009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私人银行业:坐看风起云涌》。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为中国高端客户度身打造最佳价值定位》。
资产所有权分布:洛伦兹曲线 “占领华尔街”的口号:1:99
结论:中国社会已经极端分化:
不到1%的人口占有几乎全部生产资料所有权,获得全部“财产性收入”收入;他们拥有财富的高山。
99%的人口几乎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只能为那1%的人口打工,靠“工资性收入”为生。他们构成汪洋的“人海”。
所谓“中产阶级”,在人口中是一小撮,占有的生产资料的比例无足轻重。
所谓“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利润极大化机制下,只能是虚伪的忽悠。当前经济困境正是源于“财产性收入”的膨胀,导致一小撮人不劳而获,使绝大多数人口看不到希望。
三、“接轨”观察 各大区间的财富净流动
WTO组织:各大区间净出口,箭头的宽度与净出口量成正比
数据来源:http://www.wto.org/english/res_e/statis_e/its2007_e/its07_world_trade_dev_e.htm
三、“接轨”观察 对外依存度
出口构成
外贸顺逆差的构成
不同类型企业占出口金额的比重
国内生产者市场结构的演化
非贸易账户顺逆差----外资大规模频繁进出
对外依赖的根源:资本过剩
四、“主流文明”观察
普列汉诺夫和陈独秀遇到的悖论
理论上最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国家—西欧、北美,均未爆发这样的革命。相反这里成为第二国际的市场,面对帝国主义战争,那里的工人阶级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加入本国军队,充当各国资产阶级的炮灰而相互厮杀。
在理论上基本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俄国和中国,大学者普列汉诺夫和陈独秀基于正统的马克思理论,都怀疑本国能否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而现实是,正是在俄国和中国爆发了二十世纪最为暴烈,也最具历史影响力的革命。
思考:当今主流文明生命力的基础在那里?
马克思论全球化《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恩格斯眼中的全球化
“英国无产阶级实际上日益资产阶级化了,因而这一所有民族中最资产阶级化的民族,看来想把事情最终导致这样的地步,即除了资产阶级,还要有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化的无产阶级。自然,对一个剥削全世界的民族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给马克思的信1858年10月7日)
“您问我:英国工人对殖民政策的想法如何?这和他们对一般政策的想法一样。这里没有工人政党,有的只是保守党和自由激进党,而工人十分安然地同他们共享英国的殖民地垄断权和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权。”(给考茨基的信1882年9月12日»
(均转引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解决资本积累引发的危机—英国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这样描述1865年的英国: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奥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大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解决资本积累引发的危机—美国
领土扩张:“西部大开发”,直到阿拉斯加、夏威夷。
势力范围:门罗主义(1823年)
2013年4月19日,美国国务卿克里仍在国会听证会上称:“西半球是我们的后院,对我们至关重要。”
对中国:
早年的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现代的“Chimerica”
尼尔•弗格森:“一时看起来这像是天作之合。中美国里东边的人(中国人)存钱,西边的人(美国人)花钱。”(《金钱的崛起》)
“难怪美国国内有学者说,中美利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连为一体,他们甚至把美国叫“Chimerica”,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谁也没有选择,谁都不能逃避。更何况在当今世界同心协力抗击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中国为了展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持美国国债也有着更多的含义。”(《记住这样一个新词:Chimerica》现代快报2008年11月21日)
解决资本积累引发的危机—俄国
亚历山大二世
斯托雷平
瓦解村社,将富农培养为农业资本家;土地流转,使大量小农破产,成为候补的雇佣劳动者。
斯托雷平的领带----血腥镇压底层的反抗。导致本土传统社会成员迅速无产阶级化
“黄俄罗斯计划”
“勃列日涅夫主义”
社会主义大家庭论:即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一个大家庭,不允许其他势力将一个国家从社会主义大家庭分裂出去;(苏联:这是我的势力范围)(美国:保卫自由世界)
大国责任论:苏联在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是大国,应当承担大国的责任;(苏联:我是家长)(美国:美国的国际责任)
国际分工论: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内实现产业分工;(苏联:将外围国家定位于产业链的低端)(美国:比较优势论)
有限主权论:即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应受到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利益的限制,(苏联:你的主权不能违背我的利益)(美国:你的主权必须服从我认可的“普世价值”,“人权”大于“主权”)
国际专政论:即无产阶级专政已经超过了一国范围,可以跨国实行专政。(苏联:不听话就揍你!)(美国:国际警察)
四、“主流文明”观察
传统社会成员的无产阶级化过程
一方面,是无产阶级化过程为资本积累过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力,使资本积累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资本积累过程对廉价劳力的需求,推动政权机器去瓦解传统社会,强行推进其成员的无产阶级化。
在这方面,资本主义工商文明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在英国是“圈地运动”、“羊吃人”+殖民主义;在美国是屠杀印第安人和贩卖黑奴+西进运动、海外扩张、门罗主义、门户开放、全球化;在俄国是农奴“解放”+“黄俄罗斯计划”、 勃列日涅夫主义;在中国则是“农民工”。
殖民主义与全球化
这些案例差异极大,但它们有共同的内核:传统社会劳动者的无产阶级化,而这源自资本积累过程的需求。事实上,这两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单独进行,它们是同一个人的两条腿,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一个国家完成无产阶化之后,工资就必须能保障劳动者及其子女的生存,这限制了资本积累过程,甚至使之变得不可能。于是外部社会成员无产阶级化过程,是维持国内资本积累过程的必要条件。
这两个相互依存的子过程,推动主流文明向外扩张。
主流文明的“基因”
主流文明扩张的轨迹
五、歧路之思
现状与历史经验
中国与主流文明接轨,导致了内部无法解决的矛盾。
继续坚持主流文明,只能寄望于向外扩张。
德、日当年向外扩张,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这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在全球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以德、日战败告终。
主流文明的基本格局:少数地区的少数人口文雅、高贵、有秩序,其代价是多数地区与人口落后、贫困、粗野、混乱。
阿锐基曾预言美国霸权将衰落,随后将是东亚霸权阶段。
东亚霸权可能吗?。使13.68亿中国人成为“资产阶级民族” 、靠“财产性收入”生存可能吗?它需要多大的外部人口?他们在哪里?
当今中国面对的,是 对“文明”的选择。
原题:对中国经济的 观察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