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品:化私为公与化公为私的矛盾及对策

作者:张国品  更新时间:2017-01-08 13:57:41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657c176e44a1bfbc671d28d96f9cc885.jpg

  自从创造出文字以来,凡有人群的地方,始终存在着公与私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作为每一个个体,总在强调和争取自身的利益。作为群体的统治者、管理者,往往不得不面对群体性的共同需求,维护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古今中外,为了战胜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或者为了战胜外来群体的掠夺侵犯,任何国家都必须设立属于公共财产的国库,不断积累共同创造的财富。即使在土地、矿产、税收名义上全都归帝王所有的时代,最终仍必须用在抗灾救济或军事战争等公共开支方面,而不是仅仅用于帝王等极少数人身上。公共财产一旦入不敷出,无法应对各种灾害的最基本需要,甚至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类情况,群体性反抗、造反、起义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可见,公与私的关系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确立怎样的比例合适,决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倘若用于公共积累过多,各个个体的私人利益必定会相对减少。相反,财富都集中到了私人手里,尤其是集中到了极少数人口袋里,导致最基本的公共利益都受到了致命威胁,甚至连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时,社会这艘巨轮触礁的危机也就来临了。

  仅仅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发展与所有权变化的情况来看,大体上是否可以说,毛泽东时代是一个化私为公的过程,把几千年形成的私有制社会改造成了公有制社会。也许,由于习惯性的私有被压抑得过度了,或者公共积累与公有财富集中得过急过多了,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管理不善、劳动效能不高等问题。于是,不得不调整公私之间的适当比例。

  如今,公有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小,私有的比例越来越高,各级政府除了依靠“土地财政”,不断地扩大负债比例,几乎到了无力应对各方面公共开支的地步,甚至出现了社会治理的危机,出现了严重通货膨胀的危机,出现了劳动就业困难和党心人心浮燥的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的中国已经处于化公为私走到尽头,化私为公的龙头必须重新开启的时候了。再不开启,危机四伏,大难恐怕就要临头了。

  因此,认真分析化私为公与化公为私的矛盾,着力研究相应的对策,已经成为许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民间思想工作者们的共识。泛滥成灾的新自由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需求学派、供应学派束手无策,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分配端改革、贸易保护主义,纷纷走上了前台。其实,骨子里都离不开公与私的这对矛盾,都会涉及到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政府投资、开拓国内外市场、控制货币投放、保持币值与汇率稳定等等,无不与公共财富的比重多少、私有财富的扩张或缩水,存在着特定的矛盾。无不与民生的安危、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从中央政府应对的思路与政策来看,继续化公为私已经没有多少资源可供,大规模化私为公之路已被堵死,肯定不通。盲目投资,随意扩大公有比重,弄不好又会重蹈覆辙,阻碍经济发展。积极扶持和依靠群众自发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往往小打小闹,解决不了眼前的大问题。扩军备战,转移视线,转嫁危机,走帝国之道,则必定会丧失执政之基。货币继续不断兑水,不仅是饮鸠止渴,而且会通货膨胀,国家信誉扫地,后患无穷。

  怎么办?一方面努力稳住现状,一方面调整结构,推出更多的股权投资,搞公私混合所有制。另一方面,扩大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增强扶贫力度,适度财政扩张,增加货币投放。此外,看不到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减轻负债、私有财富越来越集中到亿万富翁口袋、公有财富日趋短缺的有效对策,更看不到复兴科学社会主义公有社会的希望。

  在我看来,真正要解决好公私矛盾,必然会有人付出代价,必然需要共产党人作出牺牲。企图既不伤经又不动骨,企图在资本私有基础上让亿万富翁与亿万百姓合作共赢,企图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官员不作出任何大的牺牲,却照样能攻克当前的天大难关,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几乎是痴人说梦。

  毫无疑问,一颗从未存在过的种子在掉进杂草丛生的土壤后,若没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就不可能生根、开花、结果。同样,一种伟大的公有制度,企图在私有经济、私有政治、私有文化和私有社会已经根深蒂固的基础上扎根、开花、结果,如果没有比私有制更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具有比私有制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活力和效率,也是不会成功的。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仍处于资本统治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世界上刚刚诞生不久,却已经遭受到了严重挫折。中国的公私经济,正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杂紊乱、你争我夺、难分胜负的时期。所以,一方面,资本私有势力仍很强大,更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正视并积极利用好其中先进的因素。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正面临寒冬,无论实践与理论都急需有新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认真掌握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充分发挥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无疑是应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克服当前困难的关键。

  在我看来,要真正搞好社会主义,就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依靠工人阶级,坚决做大做强公有企业和公有事业。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作为共产党领导与经营管理阶层,必须率先带头,象当年长征中攻打腊子口、攻占铁索桥的勇士那样,象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那样,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实现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坚决完成化私为公的光荣任务。在社会主义新长征路上,如果没有一大批为创立公有制而乐意无私奉献的人,没有象周恩来、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和雷锋那样勇于自我牺牲的人,没有千百万劳动者为自己的企事业团结一心、忘我劳动、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真正的公有制是不可能经营成功的。而没有了公有制经济,中国凭什么必须有共产党领导?共产党又凭什么搞社会主义?更靠什么来克服资本私有化引起的两极分化,官僚腐败,经济危机,阶级矛盾?

  因此,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公有的理想目标,缺乏无私奉献的公有精神,不敢充分信任和依靠广大共产党员、工人、农民、科技人员共同经营好公有企业,公有经济,就不可能产生出真正先进的公有社会。产生了,也不能持久。  因此,搞社会主义公有制,必须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公有理想和奉献精神的人,必须有真正大公无私的共产党人来领导,必须有大批先进分子通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共同奋斗。没有这些起码的必要的条件,无论将现有的生产资料如何化私为公,也无论建立多少名义上的公有企业,都很难经营好,管理好,分配好,很难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执政后的共产党人仍必须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仍需要有甘于艰苦奋斗的精神

  毛主席早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惟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

  当年,正是有了这么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才创立成功了新中国。今天,必须培养和拥有更宏大的先锋队战士,拥有忘我劳动、乐意奉献的工人阶级队伍,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相信,一个一个新颖的公有企业一旦真正创立成功,其企业内部的团结与和谐程度必将具有极大的优势。共同经营决策、全力开拓创新与共同劳动管理的能力必将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成本必定会比私有企业更低。再加上共产党执政和人民政府的全力扶持,公有企业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一定可以胜过私有企业。随着公有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公有社会完胜资本主义私有社会的时代,也就到来了。

  并且,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公私比例失调,增强共产党执政能力,保证中国在市场竞争中永远具有优势,以及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唯一法宝。

  所以,在现阶段,无论化私为公,还是化公为私,都必须加强共产党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领导作用和引导作用,这是第一位的,是最关键的对策,是决定新中国命运的大事。在今天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作为真正的共产党人,必须象当年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的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带头立党为公,带头化私为公。尤其是共产党的各级领导人,更必须全心全意地管理好、经营好、发展好人民委托给自己的公有财产,把公有财产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否则,靠谁来创立公有企业?靠谁来捍卫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社会?靠什么来克服眼前的各种危机?!

  我敢肯定地说,没有共产党人领路和带头,或者共产党变质了,一个个只想自己发家致富了,那么,所谓信仰马克思主义必定是空谈,所谓创立公有制社会必定是乌托邦,所谓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也只能是一场美梦。

  (作者系中共党员,上海市民政局退休干部;【原创】来源: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
网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