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再次出发,上山塘约下乡雄安
作者:芋头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毛主席50年前说的话,今天看来又要再次应验了。未来的中国发展道路就是塘约+雄安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国家设立雄安新区、推广塘约模式标志着旧历史时期的结束和新时期的到来。
什么历史时期结束了呢?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租让制私有化的城市大发展时期的结束。那么是什么新时期到来呢?以供给侧改革为标志的公有制集约化的全国城乡一盘棋的大浪潮即将迎面扑来。
在这样的崭新的时期下,知识青年又要再一次的告别大城市,上山塘约下乡雄安!但这一次的上山乡下,将不再是知青“无奈”的选择,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真的大有可为!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雄安模式和塘约模式。
1.什么是雄安模式?智慧新城。
时下解释雄安新区的文章一抓一大把,但大部分都是孤立的去看,用旧的眼光去看,或者说站在个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说白了,还是受到改革开放30多年个体经济、市场经济思维模式影响,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去想这个雄安新区对我个人、我个这个阶层的人而言有什么好处。同时,以站在所谓的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去看待这座新城,而忽略了雄安模式对农村发展的意义。什么是雄安模式?智慧新区。他要疏解的不仅仅是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和治疗大城市文化人的城市病,更要解决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人才和教育、医疗等各种资源向大城市聚集,其他广大农村地区则是什么景象?农业生产凋敝,田地荒芜;教育资源稀缺,无书可读(指乡镇教育资源流失),适龄儿童成为留守儿童后得不到应有的父母和学校优质的双重教育。
城里边,这种被房地产绑架了的城市化发展,金融和服务业比重也在随房地产比重不断攀升,第二产业发展也同第一产业一样受到严重制约,再加之外向型的加工出口模式造成的产能过剩危机,不仅造成农村地区各种人才的短缺,也使得广大知识青年滞留在大城市造成了人才的过剩和浪费,因为社会并不需要这么多人才去技术创新,去优化生产嘛。可以预见,城市化再这么搞下去就是一个字——死!
而雄安模式则是要把一切旧的都抛开,确立新方向。“智慧新区”这四个字意义深远。智慧,一则讲的是中央的智慧,敢于打破北京发展的固有模式,不再延环线向外扩展发展,重新在京津冀三角的位置另立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腹地;一则讲的是未来雄安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智慧,是知识青年、人才的智慧,是计算机互联网云的智慧,但绝不是依靠房地产。新,是前所未有,是打破阶层固化,打破房地产经济模式下的既得利益集团束缚,包括对物流、教育、医疗等资源的重新分配,探索城乡均衡发展、全国普惠式发展的新模式;区字看上去不重要,却与城市两字不同。它既属于城市的广义概念范畴,但区别于北京这样的城市。区,结合塘约模式来分析,加一个社字,“社区”它将是未来中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
雄安新区是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中的文化艺术、教育、医疗保健等功能都要通过雄安新区辐射出去,让更多的人享受得到。同样的,雄安模式推广至全国后,各省省会的非省会功能、各中心城市的非城市功能都需要把各项资源疏解辐射到新区,让广大的乡村享受的到。未来,将不再是让农民进城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而是,农民就算不进城也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比如,文化艺术,不能仅仅是城里人的必需品,也必须是广大农民的精神享受。当然,前提必须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外来的所谓艺术的文化糟粕。要让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中国土地上,重新燃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而不仅仅是为了打工赚钱。教育资源,也必须重新分配下去。以往三十多年的发展,农村的教育资源不断流失,农村里的小学、中学学校不断减少,师资力量流失,生源流失。
而城里的优质学区学校抢走了太多的教育资源,这些也是必须重新分配的。这样的新区,将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这绝不是新一轮的造城运动,而是建立农村和城市之间新的桥梁。在今后的许多年中,雄安模式将推广至全国各地,全国各地将有各个大大小小的雄安新区建成,它们将把农村和城市真正有机的统一起来,建立起真正智慧的中国!没有过剩产能的浪费、没有人才的浪费、没有既得利益阶层坐享其成,只有智慧和劳动,产生真正的价值。
2.雄安模式是什么样的模式呢?
那么,主导雄安模式发展的会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呢?首先是强大的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为主要手段,以中央财政做后盾,以央企为龙头、省属国企、乡镇等集体企业为第二、第三梯队与中科院、工程院及各大高校科研院强力合作,吸引全中国最优秀的知识青年在没有生活桎梏的前提下,通过集体化形成国有企业创新集团,成为全中国发展的智慧大脑,全心全意谋祖国未来发展。民营资本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以公私合营的形式参与建设,主要内容就包括了私有企业的混合制改造和私企党组织建设。这样一来,雄安模式的到来,即如前文所说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租让制私有化的城市大发展时期的结束。这里讲的租让制是列宁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资本主义形式的统称,包括了租让、租借、合营等多种形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借鉴的原始模型。
“把一部分国有的暂时无力经营或不便经营的中小企业或林地等租借给本国资本家、合作社或个体劳动者经营,旨在减轻各级国民经济委员会的负担,加速恢复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甩掉国家的财政包袱,通过订立合同把国家当时尚无力经营的某些工矿企业、森林、油田、土地等按一定条件和期限租;给外国资本家,由承租的资本家经营,承租者把产品的一部分交给国家,并按合同提取利润,合同期满后,国家即将企业收回。它可以吸收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设备,学习管理经验和掌握新技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在政治、经济上有利于国家。”这种改革开放的租让制,是暂时的,是社会主义在初期生产和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利用资本主义提升自身用的,并不是长期的永远的政策。随着国有企业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已经提高到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之上时,就不再强调了。也就是说,不断深化改革,不是说永远借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而是不断强化国有资本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吃干榨尽。
什么是塘约模式? “合股联营、村社一体”,这乍一听还以为是人民公社呢。兜兜转转搞个体经济包产到户几十年,如今又回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路子上了。
改革开放租让制的发展时期,是发散型的经济时期,在全面学习资本主义经济有积极的作用,个体脱离了集体的思想束缚,为了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见缝插针,有缝就钻,充分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把资本主义那一套学了个百分之一百二,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正因为放开了学,不受集体主义的去学,资本主义那一套坏的如房地产发展成经济支柱产业、刺激消费产能过剩、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等反过来却再一次制约了中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正如前文所说,资本主义已经被我们吃干榨尽了,学无可学了,怎么办?回头集体经济的路子上来,集中力量办大事!
“约村不靠私人资本家进行土地流转,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依靠农民群众,让农民回归土地,集约化管理土地,实现了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嬗变,走出了自己的“塘约道路”。采取的“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合社作+物流”的营销模式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同时,与天成农业公司合作建设学生营养餐食材特供基地,发展浅水莲藕基地、辣椒基地及精品水果基地,初步构建了规模集约化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迅速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上一段话的引述,大家发现了什么?我套用上一段话讲讲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模式:
采取“党中央(总支)+国有企业创新集团+公司+知识青年”的经济发展模式,初步构建了规模集约化发展的现代智慧工业体系,迅速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这种模式成功的关于人的三要素:1、党的领导;2、集体的作用;3、知识青年。再辅之以现代科技智慧(互联网、云计算),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不能解决的经济危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走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贵州塘约中讲的农户不仅仅是返乡的农民工,更应包括学成归乡的大学生们,他们都是知识青年。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之类的举措,建立雄安新区,不仅可以使更多的知识青年从奋斗只为在大城市拥有一套房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参与到集体化建设的新浪潮中来,不论是回乡依照塘约模式建设新农村,还是去往智慧新区创新做研究,政府都会让知识青年无后顾之忧,包括衣食住行医各个方面。
前文提到,疏解非首都功能中的一个物流中心,这个要化整为零,组建高效的城市与农村之间无障碍的高速物流网络,包括铁路、飞机、公路运输。只有如此,“互联网+农产品”和“合社作+物流”的营销模式在全国各地才能畅通无阻。另外还有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产业等都要普惠式的发展,资源不能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像北京一样的大城市里。只有这些方面都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才会更多的离开大城市上山下乡。如何转移和辐射更多的地区,是雄安新区样板需要试验的,而如何让雄安模式更好的为塘约模式服务,塘约模式如何更好的与雄安模式结合,这又是进一步要思考的了。个人觉得,雄安新区除了转移大城市的功能外,还必须把这些功能辐射给走塘约道路的乡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未来的社区,一座座结合了雄安模式和塘约模式的城乡结合体,集体化智慧化发展的工业、农业,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绿色家园。
党总支,是这个雄安模式与塘约模式结合体即未来社区发展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领导全局,各级党委组织必须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而基层必须要有党支部。党支部不仅要回归农村合作社,还要深入到私企、民企甚至在国内的外企。组织社会各单元的力量,发展集体化工业、农业经济。而知识青年可以广泛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来,不仅可以走进科研中心、技术岗位,也有可能走向基层管理岗位。未来的中国一座座雄安和塘约模式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区属于知识青年们。你们上山下乡的时候到了。
3.雄安和塘约模式的结合
当雄安模式和塘约模式两者充分结合,就勾勒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建设以中央政府及国有资本为绝对领导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科学统筹城乡智慧发展、绿色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家园。
可以预见的情况,个体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会逐步消亡,与此同时,乡、镇政府基层单位将取消,国家行政的基层管理单位为社区。而地方政府也将不再具有出让土地的权力,而且不仅仅是土地,还将包括矿产、森林等一切资源等生产资料。大家知道,土地的出让收入俗称的卖地钱,现在是地方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中央收回土地出让权就是向地方财政开刀。这一切都是与目前的供给侧改革相呼应的。要在全国统一部署,全面做到供给侧改革,必须要斩断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为什么会有保护主义存在?就是因为有私利。
所以,要收回的不仅仅是生产资料出让的权力和收入,地方税也是要收回的。那么,商品房经济、分税制财政政策也将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未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第一是伴随着国有经济的不断做强做大,既国有企业的资本、管理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的。第二,则是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信息越来越全面,更新越来越及时,中央与地方就不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自然的中央能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地方政府做出更科学合理的指导吗,而地方政府呢行政措施也会更高效,避免造成社会化大生产上在生产资料上和生产过程中造成的资源、资金和人才的浪费。本来嘛,分税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租让制时期的产物,就是各干各的意思,要退出历史舞台自然也应该是同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国有企业有党组织,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必须有党支部,甚至在中国的外企也必须有党支部。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说服”和“动员”是那时人口或者说人才流动至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主要因素。毛主席也很清楚,要让城里的知识青年去农村发展是艰难的。随着雄安新区的建立和塘约模式的推广,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将是必然的趋势,不需要去说服和动员。
说了以上种种,很多问题还是没有说透。比如,既得利益者们怎么办?举个例子,当农村基层党组织重新组织了农业合作社,建成了新时期的人民公社,村霸还会在塘约出现么?村里的一切利益都是属于全体村民的,村霸有什么资格去占据采砂场、林场、矿场呢?同样的,雄安的一切都是属于国有全民所有的,既得利益者们如何伸手进来?看这样一段话:各农业社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设立了农业、林业、畜牧、粮食、供销、卫生、武装保卫等若干部或委员会,下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这样的组织下,哪个人敢作恶称霸?同样的道理,雄安成为一个国有企业创新集团,并且有中央的直接支持,既得利益者有多大的能量敢与这样的集团斗?既得利益者们终究是没有未来的。放心吧!未来一定属于知识青年们!
人民公社这种集体化的制度从1958年实行到取消走过了35年,有意思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走到今年也是35年,而即将到来的是一个崭新的时期,塘约模式和雄安模式的集体化制度时期。
还有另一个有趣的数字,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也是运行了35年走到了尽头。这一切是巧合呢,还是冥冥中注定呢?
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农业发展方向。我想,35年时间也够长的了,规模经营的到来必将是抛开单干的大包干的。规模经营的时代以土地确权后集流转到合作社集体化经营的形式到来,总比以私营农场主变相收购的形式到来要普惠点吧,这应该是邓小平同志想看到的。
知识青年再次出发,上山塘约下乡雄安,大有作为!
(略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