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是否应该被写进历史课本?

作者:通吃岛  更新时间:2017-12-16 21:16:25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9c8c39adf5feab101033346285888676.jpg

  昨天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大家都以不同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哀思、悲痛甚至愤慨。然而,10年前的舆论似乎并没有现在这样统一。

  年长一些的读者应该还记得2006年的“上海历史教科书事件”。

  那年上海市采用了上海师范大学几名教授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南京大屠杀”竟然从高中必修课本中消失了,仅在初中课本中提及。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整个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几乎都消失了,世界近代史的主题是“文明的交融与冲突”:葡萄牙西班牙的地理大发现的主题并不是寻求黄金和殖民地,而成了“文明的探险”;美军入侵伊拉克放在了军事科技的进步章节下,介绍精确制导、信息战争;连“抗美援朝”都成为了“朝鲜战争”,背景是美苏的文明冲突。

  最令人无语的是,整个必修课本中“毛泽东”只出现过一次,而且是在介绍丧葬礼仪变化中的“降半旗”部分出现的。

  不仅仅是近代史,在这套“文明史观”的引领下,政治、军事内容被大幅缩减,仅仅剩下军事技术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发展等内容,而更大的篇幅放在了社会礼仪、社会风俗的变化,比如握手鞠躬拱手等礼仪的发展,民族服饰的变化,饮食习惯的比较等。各种残酷的斗争不见了,历史仿佛成了童话故事中的小确幸。

  由于老一辈学者的联名反对,这套教材很快被叫停,但依旧有许多学者教授公开对它表示了支持。  那个时候“公知”还是个褒义词,南方周末还是“媒体的良心”,他们的普遍观点是,我们不该记住“仇恨”和屈辱,这不利于社会进步,历史书应该多介绍西方文明先进的民主、法制、科技、宗教,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公民;我们也不应该强调历史的残酷和各种斗争,这会把学生培养得残忍好斗,不符合当今的世界主题;更不应该强调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因为历史是客观的,不能把意识形态加进去洗脑。

  十年过去,如今“公知”远不如从前吃香,但不可否认他们的思想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新世纪以来历史课本的几次改革,弱化阶级史观强化文明史观始终是个大的趋势,只能说上海做得太急被枪打出头鸟,岳麓版就要温和得多,也确实逐步达成了目的。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些屈辱与苦难是否应该被记住?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那么,政治斗争与战争是否应该被写入历史课本,为普通的中学生了解?我想大多数人也会表示赞同,只要了解了中国近代的苦难,“弱国无外交”“枪杆子里出政权”等概念就一定会被铭记于心。

  可是,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究竟是否应该在历史课本中体现?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可社会主流恐怕并不会这么认为。

  我于是想看看,公知们理想的课本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找出了美国的高中历史教科书。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整本书,一千多页,就是一本厚厚的意识形态宣传手册,尤其是近现代部分,字里行间透着四个大字——“政治挂帅”。那么,具体是怎么写的呢?待我给大家慢慢道来。

  从今天起“通吃岛”开启一个新的系列——评美国历史教科书。(用的是McDougal Littell版本的高中教科书,最通用的版本之一)
 

39d4127cb4c7763180886b25b7502e06.jpg

  目前大概选了四个主题,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朝鲜战争”、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战,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也可以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