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操:发力攻坚方能打赢深度贫困之战

作者:沈秀操  更新时间:2018-02-04 09:44:38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cb5bb3b1dd5e2536799d0c2a9c5abf16.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300万人,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成绩可喜可贺。但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贫困识别不够准、帮扶不够准、工作不够实、监管不够严等问题,摆架子、做样子等各种形式主义都不同程度存在。可以说,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任务依旧艰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全面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深度贫困之战,还需各级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多措并举,发力攻坚,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首先,脱贫目标确定要合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发力脱贫攻坚,啃下扶贫硬骨头,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扶贫不能盲目催进度、上项目、定指标;不能好大喜功,搞层层加码;不能搞“一刀切”,强制性要求所有地方、所有贫困人口都提前脱贫。各级各地要结合地区实际、结合群众实际,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好近期和远期脱贫工作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按计划合理分布脱贫目标任务,确保目标如期实现,任务如期完成,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

  其次,扶贫政策措施要精准。脱贫杜绝跟风,杜绝“照抄照搬”,杜绝“千篇一律”,各地必须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精准掌握致贫原因,精准分析症结所在,找准适合发展的脱贫路子,确保扶到点子上、帮到关键处。就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而言,要支持贫困群众立足各地资源条件,发展适宜特色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就引导劳务输出脱贫而言,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贫困群众就业能力。就实施易地搬迁脱贫而言,要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第三,扶贫资金投入要加大。党中央明确要求,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深度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增加建设用地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用地需要。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用好用活有限资金,结合实际引进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发展资金问题,确保群众稳定脱贫、长期脱贫,让帮扶资金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巨大撬动作用。

  第四,内生动力培育要加强。志和智就是内力,就是内因。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得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脱贫攻坚中,扶贫应该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重视从思想上拔穷根,引导他们形成艰苦奋斗、自强自立、苦干实干的精神状态。具体而言,就是要注重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注重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与人财物的投入。

  第五,组织领导力度要过硬。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加强组织领导是保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在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策落地上下功夫,力争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要结合实际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要加强督查问责力度,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