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到1976年十年间,在银幕舞台上只有八部样板戏,这个说法是荒谬的

作者:听字多一点  更新时间:2020-05-25 17:26:19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记得我当初在B站投稿文革时期拍的电影就是为了驳有些人的“八亿人民八部戏”说法,有些人说什么“1966年到1976年十年间,中国人在银幕舞台上只有八部样板戏可以看”,这个说法是相当荒谬的,这说法以前很有市场,现在信的人少了点,不过还是有人信。

  很简单的反例,非常有名的电影《闪闪的红星》是几几年的?1974年的,这不就是十年里的年份么。然后我投稿那十年里出的电影让别人看到,这就能直接证明那会绝不止八个戏看。

  事实上,从1970年到1976年间,单是电影就拍了至少90多部,一年平均十几部,而且都是公开放映的,期间还引进了几十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比如很有名的有《卖花姑娘》,期间部分经典老片也不断重映,比如《地道战》等片。1967-1969年没新拍电影,但纪录片一直在拍,当时电影院文化室不单放电影,还放纪录片和科教片,有资料显示1967-1976年间除新闻简报外的纪录片就拍了500多部,连新闻杂志片有千余部。所以综上所述,十年间人们能看的东西,绝没某些人张口就来的那么少,而且十年间除了样板戏外,还出了不少经典电影,除了上面的说的《闪闪的红星》,还有《南海风云》《南海长城》《渡江侦察记》等电影。

  下面以一个由文革时期群众能看的部分电影名字组成的段子作结尾:

  “我是一个《卖花姑娘》,出生在《劳动家庭》,住在《鲜花盛开的村庄》,爸爸是《轧钢工人》,妈妈是《南江村的妇女》,姑姑是《金刚山的姑娘》,弟弟叫《阿福》。为了《打击侵略者》,我参加了《地下游击队》,首长给我戴上了《闪闪的红星》。我和这些《勇敢的人们》点燃了《森林之火》,迎来了一个个《战斗的早晨》。在《摘苹果的时候》,我们登上了《青松岭》,仿佛听到《前方再召唤》,于是,我们迎着《海岸风雷》,涉过《多瑙河之波》,朝着《广阔的地平线》前进。在路过《琛姑娘的松林》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敌人的《脚印》,立刻派《侦察兵》侦察。我们利用《伏击战》《奇袭》敌人,在《铁道卫士》的帮助下,打破敌人《看不见的战线》,终于使敌人《原形毕露》了。

  后来,我和《战友》组建了《平原游击队》,我们学习《永生的战士》《宁死不屈》的精神,利用《地道战》《地雷战》,取得了《九号公路大捷》。以后,又经过艰苦卓绝的《南征北战》,终于打出了《火红的年代》,走上了《金光大道》,迎来了《艳阳天》。所以,我们被祖国人民称为《英雄儿女》。故事就讲到这里,下次再讲《向阳院的故事》”

  以上这些都是文革时期群众能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