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书法艺术与中华武学

作者:李永忠  更新时间:2021-01-17 12:30:08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表面来看,武学与书法似乎并无关联,然而在书法的字体审美和书家风格上,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武学的影响。

  东汉崔瑗《草书势》以“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来形容草书,其中就隐含着“武”的意味。其后,西晋成公绥又用“直刺邪掣”“劖衫夺节”等语来形容隶书,武学意味就更加清晰。到了唐代,张怀瓘《书断》又以“交戟横戈”“摧锋剑折”等语来形容八分书、隶书。可见,在对字体审美的认识中,武学的影响是明显的。

  在对书家风格特征的认识中也时见武学视角。梁武帝萧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说,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法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这种对书家风格的描述手法,后世一直沿用。

  书法是艺术实践活动,书法技法层面的一条线索是字的结构与点画。

  武学影响在字的结构上,主要体现在形、意、理等方面。汉蔡邕《笔论》:“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指出书法在结构上的技法要求,即必须有生动的形象感,其中就包含武的形象;王羲之《书论》中说,“凡作一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以武的形象代指壮美。

  作为书法最小的造型单位,点画也有武学的渗透。如欧阳询在《八诀》中指出,“折”要如“万钧之弩发”,“撇”要如“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将点画的书写技巧引向了武学路径。

  书法技法的另一条线索是用笔和取势。王羲之说“彻笔则峰烟云起,如万剑之相成”,董其昌讲“用笔如太阿剸截之意,盖以劲利取势”。势是潜在的运动状态,是形的精神所在,其核心是虚实相生,这与武学是一致的。康有为也通过武学解释了取势的逻辑,其《广艺舟双楫》云:“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则已操胜算。”

  清包世臣对书法与武学的相关性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意见。其《艺舟双楫》云,“言武事似于书道无涉,不知使枪棒者皆有指法,力聚指则气上浮,故尤重步法。予尝自题《执笔图》曰:全身精力到笔端,定气先将两足安”,力注笔端的前提是双脚的稳定,这正是从“使枪棒者”在指法与步法的配合上得到的启迪。又云“学书如学拳”,这是关于书法与武学关系的明确阐述。此外,包世臣还讲解了从学拳者那里可以学到何种书法技法。

  书法是汉字形象向审美方向的推进,武的形象是阳刚醒目而富于美感的,所以才会引起历代书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