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主席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广大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好作风、好形象带领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极其短缺的物质给养、穷凶极恶的敌人等重重困难,我们党和军队正是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就推行了节省运动,中央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率先响应,每天只吃两餐饭,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延安时期,为战胜经济生活上的严重困难,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自己动手、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老一辈革命家更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典范。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和陕北革命根据地采访,看到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缝制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断了腿用绳子系上的眼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党我军的传家法宝。正是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助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正是爬雪山、过草地时的草根皮带,支撑了红军长征的滚滚铁流;正是延安的小米饭粗布衣,孕育了新中国的胜利曙光。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起来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实质上是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秦穆公“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坚持勤俭治国,为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坚实基础。清军入关时剽悍勇敢、以一当十,入关后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最终在列强面前一败涂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是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昭示。1941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回国慰问考察,当他亲历重庆的山珍海味与延安的粗茶淡饭后,盛赞延安“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由此断定“国民党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兵团司令黄维被俘后并不认输,在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的日常生活后,心悦诚服地说:“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并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对艰苦革命历程的深刻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忧思。正是因为始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我们党才能在一次次“赶考”中不断铸就事业发展新辉煌。
习主席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今天,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始终做到勤俭建国、勤俭建军、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要清醒认识到,在全社会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不是要求大家再回到吃糠咽菜的年代,为了吃苦而吃苦,去当“苦行僧”,而是提高精神境界,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树立绿色消费、健康出行理念,培育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粒粮、每一滴油、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要坚决克服“躺平”心理、“佛系”心态,始终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始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立足岗位把职责履行好,把各项任务完成好。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