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谋道“南街村式的生活”:共有、共建、共享

作者:济学公共号  更新时间:2023-08-06 10:37:0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李克勤(jixuie)题记:每年夏天对于处在“火炉”地区的人们来说,避暑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很多人在像利川这样的地方买房,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过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多数人的意愿还是希望能够在每年七八月间,找个可以不热或者说凉快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接下来对于讲究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如何生活得好,就成了主要问题了。最近在利川谋道镇的一个山村里,和一批从武汉过来的老同志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觉得他们的生活方式有新意,其中一位在我刚到的那一天对我说这是“南街村式的生活”,为此我十分好奇,深入进去之后感到他的说法说得通行得通——当真当真,果然果然,名不虚传。

  这群人在一起吃饭,饭菜一般剩下的不多,基本上按照各自的饭量定制,吃的菜都是农家土菜,荤素搭配,每天更新花样。那么生活究竟怎样安排才能合情合理,在一两个月时间能够保持其乐融融,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通过观察,我觉得那位老同志说的“南街村式的生活”的确还真是那回事,可以用“三共”来概括:

  共有,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大家是共同拥有,超越于私有,是一种带有公有制的生活;

  共建,共有的生活,靠大家,靠每一个人积极的,自觉的参与劳动来建设,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生活的主人,用企业管理的说法,这是真正意义的民主管理;

  共享,基于共有,然后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01

  掌勺的师傅红案白案都行:富有奉献精神领导同志

  武汉人有个从楚国延续下来的说法,叫“不服周”。这是在周朝时,诸侯国之一的楚国对周天子不服气,从而开始不服从周朝的领导,因此楚人“不服周”的说法,由此得来。

  在现代社会,武汉人一般对于领导也是“不服周”的。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有真本事的人,人们也会心悦诚服拥戴他的。

  我们这位人称“毕科长”的掌勺师傅,就是这样的人。

  他每天清早开车去打水、买菜。

  这个山区的自来水一般只是作为洗漱用,饮用水还是取自山上来的泉水,有的家里专门有地下蓄水池存放山泉水,毕科长每天就拎着这样的水壶去打水。有时候人多了,他一次打两壶,一个人拎到二楼,这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人来说,真不简单!

  把大水壶放在车上,就继续去菜市场购买新鲜水果和蔬菜。

  老师傅购物也有一套,例如找到用开车装运水果的商贩,价格自然便宜许多,而且挑选的余地也很大。

  这是在挑选水产

  购新鲜蔬菜

  这一后备箱的菜,如果说仅从钱上看,毕竟不算太多,但是要看花色品种的组合,那就十分有讲究了。

  俗话说,众口难调。这么些人,这么长时间,每天都能是大家吃的基本满意,的确不简单。

  毕科长,在管理学里,类似那种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这些人有的是他的老同学,有的是老街坊,有的是老同事。他无形之中成了大家聚在一起的纽带,加上他的能干,所以形成了这么个共同体。

  共同体内部也没有什么复杂的规章制度,“革命靠自觉”,工作靠默契。像做卫生、清理蔬菜、洗碗这些杂活,基本上被几位女师傅包了。

  像这些1950年代出生的老国营企业出来的同志,一般都有爱劳动,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好习惯。

  他们结合新的时代环境特征,探索建立适合自己生活的新的人际关系,也可以说是新型的生产关系。

  从伦理学角度看,这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一切靠劳动创造,劳动人民可以创造一切,我对此坚信不疑。我对于新的生活方式探索的人们,由衷地钦佩!

  02

  从早到晚的集体生活丰富多彩

  谋道的晨曦

  早上毕科长去打水、买菜,往往会有几位起得早的同志一起去

  这位老刘同志,人称刘经理,走南闯北见识很广,早餐吃点热干面,再休息一下之后,就下楼来领着大家做操打拳。

  每天早上,大家可以在一起练八段锦,也可以做别的运动。

  山区傍晚偶尔下点雨,喜欢唱歌的人也可以亮一亮歌喉。

  03

  现实挑战:人文环境的营造

  如今在硬件设施上,只要有市场需求,各式各样的投资纷至沓来。然而人文环境的营造,那就不是靠投资可以解决的。

  如今稀缺的是人与之间融洽的关系,这取决于基于自然环境的人文环境的营造。

  我们现代人,毕竟是社会人,社会层面的人际关系该如何处理?

  这是个大问题。

  人与人之间脱离不了经济关系,但仅仅靠金钱似乎难以维系互信的。

  因此,需要有新的探索,新的尝试。

  这里介绍的是我偶然遇到的一种方式。

  是否有参考价值,那就在于个人。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老厂,就是老工厂,过去国营企业、集体企业都是工厂,里面的职工包括工人、干部、技术人员都是有主人翁责任感的,那个时候有个基本理念——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处理,职工之间发生了矛盾,有车间、班组负责人出面做工作,工厂的政工干部实际上充当了现在心理辅导师,同时他们又不是为了赚钱,完全是出于公心来办事的,所以政工干部一般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比较欢迎他们来调节矛盾。

  至少我看到的这群人似乎把老厂的好传统发扬光大了。每天都是其乐融融的,彼此之间开玩笑,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探讨,偶尔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是十分自然的。

  他们自己自发地营造的一种人文环境的想法说法做法,是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道器变通。

  如果阁下觉得有道理,不妨结合自身特点再进一步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下面欣赏一下老李同志的摄影作品:

  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娇艳欲滴的鲜花

  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了美

  李克勤后记:我荣幸加入了这样的一个也算是临时共同体,本准备只住几天就离开去别的地方,但是这里的确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十分吸引我的关注。我也非常乐意利用我的公众号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介绍给各位朋友,请大家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