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
|
作者:虞蕾英 更新时间:2024-09-05 07:26:47 来源:民主复兴网 责任编辑:复兴网 |
|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宇宙就开启了有意义的生命之旅。中华民族的祖先是睿智的,他们以其严谨的辩证思维方式洞察了自然界的奥秘,创造了灿烂的中华道德传统文化。她的科学性超越了西方五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引领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杨氏五行全息针”吸取了中华道德传统文化之精华,并将其灵活运用到现代医学临床,实现了古代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创立了由杨氏五行桩功、阴阳五行脉法、河络八卦辩证、五行针法等组成的外治诊疗体系。它以一枚小小的银针,一套简单的五行桩功,在举手投足之间,达众家所不能达,救死扶伤,化解患者的痛苦,安全、简便、速效,彰显了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美,为中医现代化点燃了擎天大炬!
—、中华道德传统文化内涵现代科学
在科学的发展史上,东、西方走着不尽相同的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走的是自然科学与哲学相结合之路。中华民族的祖先“远观天象,近取诸物”,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逐渐发现了“天、地、人”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及“道法自然”等唯物辩证法思想。古代中国的科学是自然哲学,其哲学的本身已包含了自然科学的全部内容。西方走的是自然科学与哲学相分离之路,他们的自然科学是脱离辩证思维的“神学”,宗教掌控着科学之魂。西方哲人或用“上帝意志”代替人的意识,或将人的意识凌驾于物质之上,否认意识的物质性。西方的自然科学因缺乏辩证思维的指导,往往掉进唯心主义、教条主义的泥坑。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意识的能动作用,关注起人的精神因素,关注起古老的华夏文明!一场全新的“以人为本”的科学探索和社会运动正在悄然兴起,作为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中华道德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就像完美无缺的人体结构一样,中华道德传统文化是至美的真理!她象一把灵动的钥匙,打开了人类辩证思维的天窗,开启了人类的智慧之门!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天下,她将以勃发的姿态出现在东方的上空,照亮世界,照亮全球!
“易、医、丹”与老子的《道德经》同出一辙,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易”、“道”同理,均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易》有“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道》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论。《易》从最初的“三易”到后来的“太极图”,实际上是用思维导图方式来阐明事理。“二仪”、“四象”、“八卦”指的是宇宙万物所处的空间位置,或者说是宇宙万物的分类方法。中华民族的祖先把宇宙万物置于动态的空间位置上,并完整地将其呈现在一张导图上,然后通过《经》、《传》等文字形式对导图进行释义和说明,将复杂的关系和过程简单化,克服了“书不尽言、图不尽意”的矛盾,使古老的华夏文明完美地体现出它的科学性,并且存今五千多年仍然熠熠生辉,久经不衰!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哲学名著,书中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在他的思想体系中,“道”是最高范畴,他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他的“道生一”中的“道”是说宇宙万物的生成是有规律的;“一”指万物的初始状态。“一生二”中的“二”是说物质具有“阴阳”两种属性;“二生三”中的“三”是说物质的阴阳属性有三种组合方式;“三生万物”是说宇宙万物是以“阴阳”三种组合方式生成的。数字代表着一种天道,她们相互联系,相合作用,互相影响,就像钢琴上的一个个键符,合奏一首优美动听的舞曲!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出了宇宙的真实面貌,揭示了宇宙演化及生命运动的真谛!“易”、“道”合一,完美地揭示了宇宙万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使中华道德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迈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日久弥新。西方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体科学三大部分,它的理论基础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华道德传统文化涵盖了这些知识内容,而且独领风骚几千年,只是国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已!
中华民族的祖先把宇宙的初始物质称为“元气”,认为宇宙万物均由“元气”所生。他们确认宇宙是圆的,其内部结构是方形的,宇宙万物寄存在“天圆地方”的结构之中。“具有道家思想的“宣夜说”认为天体自身,包括遥远的恒星和银河都是由气体组成的,创造了天体漂浮于气体之中的理论,这与当代科学界实证和假设推定的宇宙观有着惊人的一致,可见中国道德传统文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中华道德传统文化将宇宙万物的演变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鸿蒙阶段,即“太极”阶段。根据圆周定律和气体的冷缩原理可知,鸿蒙阶段的宇宙物质为氢与氢的同位素气体,这是宇宙天体第一层次的物质,是宇宙总能量的提供者。它们按质量的大小排列,轻的在外层,重的在内层,形成原始天体。原始宇宙是一个体积小、密度极高的球体,整个天体就像藏在黑黑的密封罐里的一个幽灵,在漫漫的长夜里闪动,不时地发出一丝丝深蓝色的光,故这一阶段也可称为“黑洞”阶段。
第二阶段为“一生二”阶段。由于气体的冷缩增压作用,宇宙中心的同位素氢受压发生核聚变,生成高能的中子、氢和氦。它们获能变成光和热向外辐射,中子与宇宙表面的氕结合生成氢气与氦,氢、氦冷聚变成“冷气球”,氢以等离子体的形式存在,这是宇宙天体第二层次的物质。由于宇宙中心连续不断发生核聚变,生成更多的氢、氦进入“冷气球”,使得冷热相反的两股气流螺旋而成“阴阳图”,在原始天体上形成了“太极生二仪”的宏观景象。整个宇宙就像两条黑白相间的“大鱼”在宇宙中不停地旋转着,直至碳、氮、氧等宇宙元素的出现。
第三阶段为“二生三”阶段,也即“原始大爆炸”形成恒星阶段。随着同位素氢核聚变的不断发生,生成的元素种类越来越多,它们开始化合和分层,由外向内形成了氢气、氦气、氮气、氧气、甲烷、氨、二氧化碳等气体层,锂、铍、硼、碳等则以微粒状态夹在气体当中,这是宇宙天体第三层次的物质。此时的宇宙及其不安定,当氢气与氧气发生碰撞时,激起的火花即刻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原始大爆炸”把大宇宙变成一个个由各种气体组成的“小宇宙”,所产生的火花使“小宇宙”不断燃烧,变成一个个“大火球”。仿佛夜间挂在屋宇下的一盏盏灯笼,照得天体半壁通红。“大火球”的形成标志着“恒星”的诞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恒星诞生后,核聚变间隔变长,最终停止由燃烧和爆炸代替。在光与热的作用下,新生成的各种化合分子按照元素周期表的序列,在“九宫八卦”的方阵中列队入座,开始行星的创始之旅,然后进入恒星系轨道。化合分子的产生标志着宇宙进入了“二生三”阶段,此时宇宙物质按阴阳属性分成阳性、阴性和中性三类,按形态分成气、液、固三态。
第四阶段为宇宙系统的形成阶段。恒星在聚变、燃烧和爆炸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元素,并通过化合生成气体分子和液态、固态物质,形成了宇宙中的电场与磁场,产生了万有引力。宇宙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形成行星,行星围绕恒星运转组成了一个个庞大的系统——恒星系。恒星系统分布在“银河”的两侧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银河系。根据“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银河”是一条平行于地球中轴线的南北纵行的恒星河,在“银河”外侧还有1条并列而行的由“矮星”组成的“暗河”。纵向的“银河 ”、“暗河”与横向的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相交围城一张虚拟的网络,将天体分成“九宫八卦”格局。整个天体就像一男一女两个巨人盘坐在南北半球上,形成“戴9履1,4、2为肩,8、6为足,左3右7”的天体结构。“9”为头,对应于北斗七星(南极座σ );“1”为元气的始发地,在宇宙中心轴与天赤道的相交处;“天人的腿和臂”则在宇宙两侧边缘。宇宙物质按阴阳五行属性分类,有规则地进入各自的行星轨道,成为宇宙生命中的一员。宇宙物质的生成和分类,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宇宙全息系统。
宇宙全息系统是由银河系——暗河系两条明暗分系统组成的。它们北对北极七星,南对南极座σ,如风调雨顺“四大金刚”守护着宇宙中轴一样。宇宙中轴由磁力线组成,就象人体的任、督两脉,统领宇宙全局,指挥各系统的能量交换,维系天体的阴阳平衡。银河、暗河各辖子系统——恒星系、矮星系。恒星系、矮星系自带磁场,宇宙的空隙被等离子氢填充着,形成宇宙电场。电磁感应产生巨大的引力,促进各星系及星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对立统一的宇宙本体。
第五阶段为生命体诞生阶段,即“三生万物”阶段。宇宙全息系统诞生后,宇宙物质在各自的恒星体系里慢慢地沉积下来,化合成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形成行星上的山脉、高原、大海、河流、丘陵、山地、平原。有机物质的出现,意味着生命体即将诞生。在恒星系统内部,行星不断地向恒星中心靠近,又不断地消失离去,各自遵循着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太阳系建立后,太阳源源不断地把光能输送给八大行星,宇宙空隙中的氢、氦等离子体又不断补充给太阳以燃料,保持太阳供能系统的平衡。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因为角距小,接受太阳直射光多,昼夜温差大,没有大气层保护,表面矿物被不断地风化、解离,变成各类气体逃离本体,使行星体积不断缩小直至最终解体,变成氢、氦消失在宇宙空间。一部分成为恒星的新能源,另一部分聚合变成“矮星”进入远距离的太阳系轨道。行星解体后的空缺位置被后一颗行星移入取代。离太阳稍远的行星都是由新生成的“矮星”不断演变而成的。进入太阳系轨道的“矮星”从最初的“液态”演变成“气态”,又从“气态”变成“固态”,然后开始为繁殖生命体作物质准备。
可以肯定地说,在离太阳较近的水星与金星上都曾出现过生命体,它们因环境条件的形成而“生”,又因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死”。它们的生与死取决于一大一小的两个循环,就象人体的肺循环与体循环一样。地球是从地外轨道移入地球轨道的。随着地球的近日移动,地质环境的不断改变,供生命体生存和繁衍的条件逐渐成熟,生命体就在雷电交加的慢慢长夜里依次登上了历史舞台,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而至人类的诞生。开始时是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等生物分子的合成,随后是卵细胞的组成,直至植物、微生物、动物和人类的出现。
生物分子构象不同,组成的生命体基因就不同,组成的卵细胞也不同。人类生命体的出现不是靠物种进化而来的,而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合成了人类的基因。没有特定的环境,微生物不可能进化变成动物,猿人也不可能进化变成现代人。达尔文的进化论无法解释现在的猴子为什么成不了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所谓的进化实则是生物分子的进化,即基因的进化,而不是物种进化。基因可以进化也可以退化,基因进退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现代战争中生物武器、核武器的使用,会加速基因的退化,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科学家们推测,生命体的产生源于三羧酸循环。在生物体产生以后,这个循环是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实现的。在生物体产生之前,三羧酸循环靠谁来推动科学界还未知。
第六阶段为行星及生命体的败落阶段,即“三复二再复一”的逆变阶段。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告诉我们,宇宙总能量是不生不灭,恒定不变的。但作为个体的星球及人类自身的能量是有限的、会变的。没有孤立的事物,也没有绝对不变的事物,宇宙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之中,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的绝对真理!
自太阳系建成以来,八大行星从远距离到近距离有规则地绕日运行,它们必然经历从“幼儿期、孩童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到“衰败期”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过程,人类的生命运动也不例外。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生命运动从幼儿期的“海王星”开始到“衰败期”的“水星”结束,是一个循环周期,其中包含了人类生命运动的一个大循环和一个小循环,就像两条“阴阳鱼”周而复始。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从一种发展变化状态到另一种发展变化状态的循环过程,即从“一生二,二生三”再到“三复二再复一”,其中前一种是顺行过程,推动着生命体的诞生;后一种是逆过程,意味着个体星球及生命体的结束。生命体物质也是由宇宙元素组成的,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内容。
从以上推论我们可知,宇宙物质的运动是分层次的,同一层次的物质遵循同一运动规律,依据同一构成条件。我们称此为物质运动定律,根据这一定律我们可以正确判断某种事物在某一空间存在的可能性。恒星系统建成后,银河系、暗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天体系统,恒星将物理能转变为光能、热能,矮星将光能、热能转变为物理能,以维持宇宙天体的能量守恒。恒星的能量不会消耗殆尽,是永恒不灭的;行星的能量是有限的,是在不断变化的,行星的命运由恒星掌握。宇宙天体在空间上是有边界的,而不是无限伸展的,宇宙的边界是可以测定的。在此,我们可以把上述推理定义为“恒星不灭定理”和“宇宙有界定律”。宇宙有界是因为等离子氢温度极低,冷缩向内而成。已知氢元素的沸点为零下235℃,可知其极寒。所谓宇宙的无限性是相对于时间来说的,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的,是循环往复螺旋式运行的,在数学坐标系上表现为正弦曲线,或者余弦曲线。
我国古代圣贤用“大恒”之道来解释日月五星等天体物质的产生及周而复始的运动,创造了中华民族完美无缺的宇宙观。“大恒”之道即是中国版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与当代西方的宇宙观相比更科学,更切合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自然科学的所有原理在中华道德传统文化里都能找到起始点,自然科学所发现的所有规律,在阴阳五行太极图中都能找到影子。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丈量天体时发现了圆周规律,提出了“天圆地方”构象学说,创立了天文学上的第一个定律——商高定律,比故希腊的“勾股定理”早1千多年,比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至少早3千多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对宇宙天体的认识编成一则则美妙动听的故事千古传诵。“盘古开天辟地”实质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起源的一种辩证思考,与当代“宇宙大爆炸”假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羿射日”反映的是恒星系统创建之初诸恒星“争霸天下”的场景。“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说的就是“水、金、地、火、木”五大行星的形成过程。“天圆地方”之说是对宇宙外在形体与内部结构的真实描述,而不是误传的“天是圆的,地球是方的”之说。关于地球是圆的,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张衡也有论说。他认为天像一个鸡蛋,地球像蛋黄,漂浮在宇宙中。这是当时最先进的学说,比西方“地心说”早了一千多年。他解释月食是地球影子遮掩引起的。在“地球是圆的”实证方面,中国从1297年制作地球仪开始,到1421年郑和率船队环球航行,只用了124年,早于西方100多年。这些都是有据可考的,足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西方的宇宙观一开始就存在缺陷,它们缺乏辩证思维,也许这与西方的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有关。起先它们否认宇宙的本体是物质,否认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否认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把宇宙间所发生一切自然现象都归功于万能的“上帝之手”,或是人脑中固有的。它们验证了勾股定律,却不知道勾股定律乃是宇宙的第一大定律。直至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出现,才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过程。这一观点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中有过论述。当今西方科学仍然未能摆脱“形而上学”的阴影,他们对宇宙万物的认识是零碎的、孤立的、静止不动的,它们假设了“宇宙原始大爆炸”,却解释不了“大爆炸”的前因后果。它们发现了“黑洞定律”,却不知道“黑洞”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他们把力的三大定律、相对论、光电转换、电磁感应、能量守恒与转换、量子效应等应用到生产及航天领域,却无法解释宇宙之力的相互联系,无法揭示生命运动的本质,无法透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社会属性,无法摆脱对资本主义的困惑,甚至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用来反自然、反人类。这是极其危险的,其后果更是加快了地球的“死亡”!
中华道德传统文化是妥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部经典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全部知识内容,而且率先把唯物辩证法应用到我国古代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提前了三千多年。创立了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哲学、地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医学、药学、工程学等科学体系。中华道德传统文化不仅具有系统性,更具有开放性,是当代最先进的世界文化,是人类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思想宝库,是古老中国始终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见证。中华道德传统文化曾经震撼、倾倒了多少世界精英!爱因斯坦对中国古代科学发明了如指掌,他以敬仰和疑问的语气,说中国的圣哲虽然没有走形式逻辑体系和实验室两条路,但在中世纪的重大发明和发现一样也不少,“全都做出来了”。1988年,75位诺贝尔大奖获得者齐聚巴黎,发表了举世震惊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过头到二千五百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查里森、威尔海姆曾感叹地说: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易经》。《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出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
二、中华“道”与人体科学
“天人合一”整体观实质就是“全息论”,这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人体就象一个小宇宙,也遵循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是对宇宙之道的正确归纳,也是对人体科学的一个概括和总结。古往今来,中华儿女对人体科学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从“精气学说”到“阴阳五行学说”,从“藏象学说”到“经络学说”,从“气血津液”到“病因病机”,无不体现着她们的智慧和勇气。“戴9履1,4、2为肩,8、6为足,左3右7”就是对人体结构简单而又精准的图示解剖,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升华。“左3右7”,在天就是”五星“,在人就是五脏六腑,人体就是宇宙的一个缩影。《黄帝内经》将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太阳系的“木、火、土、金、水”五颗行星相对应,认为人类生命运动与“五星”密切相关。人之所以会生病,除受“四时五方”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也与饮食、情志、爱好等行为习惯背离自然之道有关,其根本原因就是阴阳失调。比如五行当令时,本气最旺,人置于其中最容易得相关脏腑的疾病。主张“修身养性”、“治病求本”。
人体与天体一样,其结构特征为“戴9履1,4、2为肩,8、6为足,左3右7”,但构成两者的基本单元不同,构成人体的基本单元是细胞,而构成天体的基本单位是星球。现代生理学、组织学研究表明,细胞是组成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就如挂在夜空中的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各自发着耀眼的光。人体细胞虽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均由核酸、蛋白质、糖、脂肪等生物分子所组成,他们一般具有细胞膜、细胞器与细胞核。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化合、贮存、分泌、输送养分,将毒素、细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维护脏腑及人体的正常机能,就像日月星辰守护天体一样。细胞的类型取决于细胞核DNA的基因排序。不同的细胞构成不同的组织器官,不同的组织器官又构成不同的脏腑。木、火、土、金、水“五星”对应于人体五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宇宙万物都由碳、氢、氧、氮、硫、磷、钾、钠、钙、镁、氯、铁、铬等基本元素通过不同方式组合而成。共价键构成生物体的骨架,离子键在生物体的建构与解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天人合一”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全息关系,电磁现象所形成的各种力把“天、地、人”连接在一起,,“五星”中所含有的生物元素在“五脏”中几乎全有。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与胆腑以经络相表里,构成肝胆系统。肝脏的两大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和分泌胆汁。在蛋白质、胆汁的生成过程中,需要食物蛋白质、糖、脂肪、激素、维生素、胆色素等的参与,需要肝组织细胞、动脉血管、静脉血管、胆小管等器官的合力做功,需要对有害之物进行解毒、防疫,需要转氨与糖解。肝脏的功能就是在上皮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贮脂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等组织细胞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就像天体上的星球一样,以一己之能守护着八方。肝细胞的胞质嗜酸性,内含弥散分布的嗜碱性团块,体现着“阴中有阳”的唯物辩证法。肝脏血液有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双重供应,肝脏的功能与它的血液循环特点有关,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需要相应的条件。古人将肝脏与木星相对应,不仅是因为两者的结构特征相似,而且两者的功能也十分相近。
木星是“五星”之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它是一颗处在青春期而未成年的巨行星,外围有许多颗卫星守护着,与之进行着能量的传递与转换,这与肝脏的结构特征十分相似。木星在接受太阳光的同时,不断地向太空输送着等离子体,而且在量上是其接受太阳光的一倍,可见木星在“藏血”的同时,也在对外“分泌胆汁”,参与各种生物元素及有机物的合成,这与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是一致的。木星的本体是液态氢,大气层里布满厚厚的一层气体,与外界进行着互动和交换,“液”代表“阴”,“气”代表“阳”,与肝“体阴而用阳”的本质属性一致。木星大气层里不仅有氢气,而且还有氧气、氮气,体现着“阳中有阴”的自然辩证法,这是天地交合的根本,天地人阴阳调和才能化生万物。木星表面有一个大红斑,这是因为在大气对流层里的氢、氧、甲烷、氨、硫、磷等气体不时地发生爆炸或燃烧形成一股橘红色的热气流喷涌向上,与高层的冷气体相遇形成对流,产生大风暴所致。大风暴的中心因爆炸生成的化合物与水冷凝下坠形成漩涡而成“风暴眼”。而且这样的风暴会经常发生,有时还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横扫全球,形成常年移动着的东西向的风带,象极了“肝木生风”时的症状。风暴中所产生的物质最终坠落在淡蓝色的“氢”的海洋里,变成海底山脉、丘陵。古人将肝脏比作木星,这是最恰当的比喻,惟妙惟肖。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与小肠以经络相表里。它的主要功能是把血液输送至全身各个部分,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心脏的功能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关。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及收缩性等电生理特性和机械特性。这些特性随钠离子、钙离子、钾离子内外流动而呈现节律性的变化,就像一股电流推动着血脉不断前行。古人将心脏与火星相比,是因为火星具有电磁传导的特性。
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是“五星”中直径略大于水星的小行星。它属于类地行星,是宇宙磁场的一个发源地。它有一个中心核、一个地幔和一个地壳。核心由铁、镍和硫构成,铁占90%,呈液态。地幔是硅酸盐岩石和岩浆。火星表面干燥荒凉,其中75%布满了沙漠,土壤成分是硅酸盐、褐铁矿等氧化物。大气层里的物质95%是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磷、氮、氢、氧等。由于火星表面的土壤和沙石中含有红色的铁氧化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引人注目的红色光辉,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燃烧着的火球,故被称为火星。因为铁、镍是磁性材料,硅是半导体材料,火星与宇宙空间中的等离子体接触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表现出像心脏一样的“电生理特性”和“机械特性”,维护着天体的能量守恒与转换。
中医所指的脾,实际上包括胰脏,与胃腑以经络相表里。脾胰为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是消化饮食物中的水谷,并将其中的精微物质吸收后转输至全身,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由红髓和白髓组成,具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功能。胰脏是一个大而细长的葡萄串状的腺体,它的功能是分泌胰液和胰岛液,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脾胰的功能由脾、胰、胃、大肠、小肠共同来完成。古人将脾、胰与地球相比,是因为地球有化生水谷精微的功能。
地球排列在“五星”的中间,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适宜于生命体存在的行星。地球上“五行”俱全,东方有生物分子“木”,西方有具有电生物特性的矿物分子“金”,南方有太阳的直射光能“火”,北方有大量冰冻的水,大气层里有79%的氮气和21%的氧气,这些都是组成生命体的物质条件。地球上还有四季分明的气候和标准大气压与适宜的温度、湿度,这些都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地球就象一个化工厂和原料仓库,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养料。
肺脏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与大肠以经络相表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即通过呼吸作用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通过细胞的理化功能 合成和分泌5--羟色胺、sIgA、糖蛋白、磷脂等生理活性物质,促进机体免疫和脂类代谢;通过肺循环、体循环和淋巴循环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古人将肺脏比作金星,是因为金星也象肺脏一样具有呼吸的功能。
金星是太阳系轨道上的第二颗行星,也是一颗类地行星。根据宇宙运动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在十分久远的地质年代,金星上曾经出现过生命体。那时的金星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就象现在的地球一样,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漫长的生命旅程。随着金星的近日移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命体停止了呼吸,人类也就此灭绝,踪迹全无。有机物不断分解还原变成无机物,地表上的岩石矿物被不断分化,大气层因不断酸化阻挡了磁力线,使金星改变了公转方向,向着水星的轨道迈进。在金星的“肺脏”里不断呼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吸收大气层里的水分子的热量,形成雾状的硫酸云挂在天上,看上去雾茫茫的一片,在月光下不时发出淡黄色的光,故谓之“金星”。
肾脏包括肾上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与膀胱以经络相表里,谓之“先天之本”。肾脏的主要功能是主水、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气化与排泄,调节水盐平衡、酸碱平衡及血压,促进机体精、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和能量的相互转化。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之终,生命体离开了水就会枯竭而死。古人将肾比作水星,是因为水星与肾一样有藏水的功能。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也是最古老的一颗行星。水星从年轻到古老经过了七次长途跋涉,最终将消失在茫茫的星河里。现在的水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赤道半径仅2417千米,这是水星在迁徙过程中,能量不断地被消耗的原因。从其现在的外貌看,它酷似月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还有辐射纹、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还有令人胆寒的悬崖峭壁。水星的表面表现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达到几百千米长,几千米高,这是因为水星高至600℃的日夜温差造成的.白天太阳直射赤道两侧附近,高大的环形山在太阳的炙烤下,岩层受热膨胀,留下辐射纹。矿物被不断风化剥离,有些直接升华至太空,有些则变成细小的颗粒随风起舞。夜间,地表温度急剧下降,岩层迅速冷缩,或开裂形成悬崖峭壁、褶皱、山脊和裂缝,彼此相互交错;或坍塌形成巨大的急斜面,或形成熔岩洪流平原。小型的环形山经过不断的热胀冷缩和风化,变成了平原,再由平原变成裂谷或盆地。水星上有极稀薄的大气层形不成阻力,巨大的日夜温差使冷热空气相碰形成极大的冲击波撞击地面,从而形成地面上的坑坑洼洼。水星的两极藏有大量的水,这是因为水星与太阳轨道共振,转速快(自转一圈58天,公转一圈88天),角距离小,昼夜温差大,两极所获的太阳光能少,在太阳直射区域内矿物风化、解离生成的氢气与氧气时常相交发生大爆炸,生成大量的水在两极聚集所致。最终水星将变成一片水蒸汽的汪洋,然后电离成氢离子和氧离子飘离太阳系轨道,在睡梦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综上所述,“木、火、土、金、水”在天体中的运行,实际上是宇宙万物从产生到死亡的一个循环往复过程。人体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它们也遵循着宇宙这一规律。此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五星”以地球为分界线,“木”、“火”两星的全期及地球生命的上、中期实际上是生命体从无到有的一个演化过程,说明人类是由物质演化而来的,是物质的产物,并不是“上帝”创造的。地球生命的末期及“金星”、“水星”的全期是生命体从“有”到“无”的衰变过程。道家认为客观世界是先天地而存在的,人类也像天地“五星”那样是客观世界的产物,遵循着自然之道。
“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道”是有层次的,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宇宙之道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天之道的本质在于气的自然生成和运化,地之道的本质在于气、液、固之间的能量转换,人之道的本质在于精、气、神的自动调节与控制。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还有社会属性,人性的本质是社会性,人的主观意识是由社会性决定的。宇宙与天地人之间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宇宙万物的生生死死都是宇宙总能量的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分配。宇宙总体能量不生不灭,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永恒的。但作为个体的行星包括地球和人,它们的能量是有限的,消耗完了就不会再生,轮回的已不再是原先的那个地球和人。
三、 古代中医术与炼丹术
古代中医术与炼丹术,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思想理念和方法被编入《黄帝内经》,炼丹术被收编在《周易参同契》、《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抱朴子内篇》等典籍中。古代中医术与炼丹术为中国和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古代中医术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中医术是指“山、医、命、卜、相”等上古中医五术。狭义的是指《黄帝内经》总结的“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六大医术。上古中医认为,只有“通周易,擅疗疾,晓堪舆,精祝由,知修曙”的人才是大医。按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懂得《周易》之道,擅长疾病的治疗,懂风水术、算命术、看相术和符咒术,能够预测疾病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黄帝内经》总结的“六术”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医内治与外治大法。古代丹术分“外丹术”与“内丹术”。“外丹术”原称炼丹术,是以炉鼎烧炼矿物类药物,制取“长生不死”仙丹的一种实验方术。外丹术炼制品,称为丹剂,如中医临床使用的小金丹、大活络丹、红升丹、白降丹等。现代化学是从古老中国的“外丹术”发展而来的,比西方要早几千年。“内丹术”源于秦汉时期的“行气、导引、胎息”之术。它借鉴外丹术的理念,将人体的某些部位比作炉鼎,以精、气、神为修炼对象,试想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炼养,使之在体内凝聚成丹,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炼丹者认为天有顺道也必有逆道,炼内丹是逆道而行,即令万物复而归三,三复归于二,二复归于一,重返本源,可求长生不老。
古代中医术与炼丹术是依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以及经络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诊治疾病的。气体在人体五脏六腑和经络中遇热则升则出,遇寒则收则降,正好与中药的“四性”、“五味”相投。
中医的治疗方法分内治和外治两种。内治法是指服用汤药或药酒治病的一种方法。医者借助中药的“四气、五味”等循经升降出入特性,采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方法,将体内病邪驱逐至体外,以达到施治之目的。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艾灸、拔罐、刮痧等,他们的目的同样是想利用“气”的循行规律,将病邪从体内驱逐至体外。
古代中医和炼丹者都认识到“气”的重要性,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正气不足”,主张调气以治病。两者的区别在于施治的主体不同,方法也不尽相同。
古代中医的施治主体是医生。因医术差异而分“上工”、“中工”和“下工。古代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者必知“修曙”,或防患于未然,或防微杜渐,因此“上工”一般都精通“阴阳五行八卦”之道,不但会治病,而且还会“看风水”、“算命”、“符咒”、“预测疾病”等。近年来,风水术和算命术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对“符咒术”还心存疑惑,这与长久以来“巫师”们的坑蒙拐骗有关。实际上“符咒术”是一种心理疗法,对“信其有”者是有一定效果的,特别是情志方面的问题,如小孩受到惊吓,等等。
“四气、五味”升降理论和脏腑经络理论都是中医独创的理论,是“人之道”的具体化。“人之道”与“天地之道”有所同有所不同, “天地之道”是自然的,它们有着自动的调节机制。而“人之道”既有自动的,又有人动的,因为人类是有意识的,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西方唯心主义者虚拟了一个“神的世界——上帝”,却否认人类这样一个真正的“神”。因而西方的医学是僵化的、死板的、没有灵魂的。中医看到了人的意识作用,看到了人可以变逆境为顺境,变被动为主动,因而相信人类可以改变大自然,成为大自然的主人!相信不管内治还是外治,只要做到病理、医理、药理三者相通,就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丹术的施治主体往往是求医者本人。炼丹者认为人是有灵魂的,能够主宰生老病死。这种灵魂不是迷信者所说的鬼魅妖怪,而是藏在人体内的神经传导系统,它是意识的物质躯壳。现代医学证明,人体自动调节机制大部分是靠神经传导系统来调节的。心是调节系统的开关和配送器,人脑是调节系统的信息库,是电脑中的CPU。人脑具有记忆、识别、判断、推理、创新、构建等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人的意识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还能改造客观世界!炼丹者在无数次炼丹实践中发现,矿物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有很好的效果,能够稳定人的情绪,增强记忆力。他们在朱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看到了硫化汞的重生,于是便联想到生命体也可以重生,无奈当时没有克隆等生物工程技术,致使中医的科学理论无法转化为实践结果。
四、中医学与杨氏五行全息针
中医学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古往今来,中华儿女苦苦探索宇宙的奥秘,寻找生命运动的真谛,中医学发展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上古至春秋时期是中医实践知识的积累阶段。根据甲骨文中对一些疾病与治疗方式方法的记载,跨湖桥先民在八千年以前已经掌握原始针灸技术,“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先民在5000多年以前已经实施过成功的开颅术。原始社会时期,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禹益制酒,伊尹制汤药,古代先民在砭石灸刺和汤药的应用实践中,逐渐积累和掌握了医药学方面的感性知识。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拿命换来的珍宝,在西方实验室里根本找不到。
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是中医理论形成时期,这是中医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标志着中医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的问世是这一时代的见证。自此,中医走上了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采用“四诊”辨证之法,治法上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并出现了解剖学与医学的分科。西汉时期,祖先们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药匙”等。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总结了“八法”,提出了“八纲”辨证。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
两晋至隋唐时期是我国实践医学大发展时期,人们对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一时期的医学著作大量出现,如晋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葛洪的《肘后方》,南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隋代巢无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千金翼方》,王涛的《外治秘要》。唐代的医学院,医学分科已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全国针灸穴位,出版《图经》。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深入发展时期,出现了以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河间学派、易水学派等中医流派,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和新思路,极大地补充了中医学理论。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医理论的成熟与完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辨证论治原则的普遍实施。
中医经过长期的发展,于13世纪中叶达到了顶峰,大量的中医技术传入欧洲、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些近邻国家,促进了世界医学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中医进入了低谷期,西方的现代医学大量涌入中国,阻碍了中医的发展。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的三大科学发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抗生素的应用,无疑给西医戴上了巨大的光环。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检视中医、排斥中医,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至今未能真正地站立起来! 纵观中医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到中医思维模式的完美。近代以来中医之所以受到西医的打压,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医不够科学,而在于中医的语言模式未能与现代科学语言相融合,中医的传承遇到了“语言瓶颈”的制约,中医亟需用现代科学语言来编译和诠释自己,“杨氏五行全息针”率先打开了这个局面!
(一)搭建“鹊桥”,将全息论融入中华道德传统文化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中华道德传统文化本质上就是全息论,全息论就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故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全息论认为事物之间具有全息关系的特性和规律,任何事物的相对独立部分都是整体的缩影,都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部分与整体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相互关系,只要掌握全息关系的特性和规律,我们就可以“观一斑而知全豹”,“于一微尘中,悉见诸世界”。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全息观”即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宇宙万物均由“元气”所生,并以一定的规律联系在一起,这是被现代科学所能证明的。
现代天文探测告知我们,宇宙天体分气、液、固三态,其组成物质不外乎由基本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现代生物化学告诉我们,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为氢、碳、氧、氮、硫、磷、氯、钾、钠、钙、镁、铁、硅、铬、铜、锌等27种,11种为常量元素,占生物体质量的99%以上,它们以无机物和有机物形式出现在生物体内,这与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元气论”完全一致。科学家发现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四种力有规律地统治着自然界,宏观世界有万有引力定律,微观世界有强力、弱力、电磁力和量子定律,它们都与电子的运动有关。两者的区别在于:宏观的电子运动是连续性的,而微观的电子运动的能级跃迁是离散的。这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有关,距离越大,作用力越小;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人体如同电脑一样是个小宇宙,赋予电脑以生命的是二进制的数字编码系统。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生命也是由二进制的数字编码系统主宰的,大到天体星球,小到细胞、分子、原子,无不如此。二进制的数字编码系统蕴含着宇宙及生命体这种全息关系的特性和规律,如果用导图表示,就是“九宫八卦”物质分类规律。天、地、人之间是“大八卦中有小八卦,宏观中有微观”。
“杨氏五行全息针”将“全息论”融入到中华道德传统文化,将人体的局部与整体相对应,形成一张张“九宫八卦图”,将“戴9履1,4、2为肩,8、6为足,左3右7”的构像应用到人身整体与个体各个部位,按图索骥,以针施治,针到病除,屡试不爽。按照这个构象,不管扎在手上还是腿上,均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二)师古不泥古,实现中医文化的过去式与现代式的有机连接
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语言,语言是由一组概念通过特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概念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物质的概念应该是具体的,有内涵和外延,内涵即涵义,外延即适用范围。 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物质概念是抽象的、模糊的,内涵与外延往往交合在一起,甚至用性状与特征来代替物质概念,让人很难把握与记忆。比如阴阳五行究竟是什么物质?它们究竟是怎样转换变化的?这一点我们确实不如西医。人家明明白白告诉你,这是钾,那是钠;这些是酸,那些是碱,等等。人类往往对不知道的东西会产生疑虑或恐惧,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医屡遭排挤与打压的根本原因所在。“杨氏五行全息针”疗法打破了这个僵局,实现了中医过去式与现代式的有机连接。
语言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形、数字符号,导图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式。近年来,导图流行于各行各业,甚至校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杨氏五行全息针”疗法以“阴阳五行、河洛八卦”为理论依据,以导图为语言模式或说理方式,以银针为工具,化繁为简,直达病所,使现象与本质、个体与整体完美结合,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谓美妙至极!
(三)诊察整体脉象,实泻虚补,调和阴阳
疾病的本质是阴阳失调,它必然会在脉象中表现出来。诊察整体脉象可知人体脏腑表里寒热虚实情况,可避免单诊失误情况的发生。用针灸直接泻实补虚,可解决内治法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杨氏五行全息针”疗法通过心、肝、肾、肺、脾、肾(命门)六个脉点的强弱虚实对比,找出病因病机病根,然后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等生克制化原理,直接针刺相关的部位进行调治,一般当即就能见到效果。
(四)以筋结点或触痛点为病所,先疏后调,标本兼治
“杨氏五行全息针”疗法认为,人体无处不八卦,人体无处不全息。人体就像千万条大大小小的“美人鱼”在经络脏腑之间游动。人体气血是由两条并行相反的气脉、血脉推动着运行的,哪儿卡顿了,气血就过不去,“美人鱼”就变成了“病鱼”或者“死鱼”。气过不去的地方就会出现筋结点,血过不去的地方就会有触痛感,找到了筋结点或触痛点就找到了病所。主张整体与个体相结合,先疏后调,标本兼治。即先从背、腹两侧的人体主干道着手,以手足两侧支干道为辅,寻藤摸瓜,疏通筋结点或触痛点,然后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找出病根,并在其五行或相关卦位上留针调治,一般一个疗程足见效果。
(五)博采众长,创新中医技法和理念
“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是中医内科祛除体内糟粕的方法,开鬼门就是发汗,洁净府就是清利小便,去菀陈莝就是通大便,即中医的“三通”。“三通”是通过中药的“性味归经”来实现的,如果把握不好往往会“关门留寇”,使毒素留在体内变成痰瘀,阻碍气血的流通,这是中医内科常见的问题。特别是中医严重西化的当下,更是如此!
打开“八门九窍”是武医用来”修身养心“的方法,类似于“炼内丹”。方法理念确实不错,但一般人难以理解和长期修炼与坚持。况且“八门九窍”都是一个部位一个个体,全部打通方能收到效果,非一般人所能及。
针灸、推拿、按摩的施治部位一般是气血容易集结不畅的经络穴位。人体十二正经365穴位,如果全背下来记住已非易事,再加上奇经八脉、耳穴等那就更加难了。就如背中药性味归经主治功效、汤头等等,实在令人头疼。而且一番操作下来往往是治标不治本,过不了多久旧病还会重蹈覆辙,卷土重来。
“杨氏五行全息针”疗法博采上述之长,删去了许多繁文缛节,主张从总体上去把握个体,创新“全息论”中医理念,把穴位纳入“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全息库,然后把脉辨识病候,按图索骥,针到病除,既治标又治本,治愈了一般不会再犯。
(六)开创杨氏五行桩功,激发生命潜能 杨氏五行全息针诊疗体系包括杨氏脉诊和五行针疗法两大内容。该理论认为,天道、地道、人道是全息相通的,是物质普遍性原理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作为一名出色的医生,不仅要会治“已病”,而且还会治“欲病”和治“未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和决心,开启患者的自愈机制,激发其生命潜能,达到不药而治的最高境界。这是现代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作用!
五行桩功包括五行桩和人为辟谷两大方法体系。五行桩是桩功的基础,辟谷是桩功的高级形式。五行桩功是沟通天地的桥梁,是杨氏脉诊的基础,是患者修身养心、走向健康的根本。《黄帝内经》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知已乱治未乱”。治未病、治未乱才是医之大道,才是中医学研究的方向。 五行桩由木行、火行、土行、金行、水行五种修练方法组成,旨在疏通人体内五种物质与自然界连接的通道,利用“上帝之手”诊病和治病,达到医患两方面皆满意的效果,是人本主义在医疗领域的真实体现。五行桩功简单易掌握,安全有效,人人可学,是上天馈赠给人类的免费午餐,既能洁净环境和空气,又可以大大减少医疗成本和费用,是一项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和养生法宝,是中医的集大成者!可谓“真传一个桩,胜读万卷书”。
辟谷是一种辟开谷物摄取,以特定方式沟通天地的信息能量,激发生命潜能,排除体内毒素,疗治心身疾患,以达到气血清净、身心健康总体目标的养生方式,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最为精随的部分。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人体就像一个化工厂,五脏六腑就像一个个反应塔,血管、经络就像一根根气体与液体输送管道,人脑就像一个配电板,心脏就像一部发动机和总闸。一般情况下人体生命运动是靠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吸收、泌尿、生殖、内分泌、免疫、感觉等九大系统的相互协作来完成的。辟谷,打破了这一常规,把通常的进食谷物变成进食空气,去掉食物的消化吸收部分功能,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通过分解堆积在人体内的毒素或糟粕,并把它们转化成对人体有用的糖、蛋白质、脂肪、核酸,从而修复损坏的细胞和机体,使病患者重获健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辟谷就是废物利用,就是利用自身潜能来治病!通过辟谷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明悟真理,使心灵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改变全人类的命运!
五、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华道德传统文化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被实践检验过的普遍真理,在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指导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经济时代!在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催化下,新兴产业纷纷拔地而起,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社会变成了信息社会,资源经济变成了知识经济,实体经济变成了虚拟经济。新经济时代需要新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人本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人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者享受同等的权利和地位。中华道德传统文化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无为而治”,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这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追求世界大同的理想是根本一致的。只有在公有制社会里,这些政治主张才能得以实现。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科学社会主义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而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这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因此具有先进性和广泛性。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前苏联等十五个国家实现过,并且在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新中国前27年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大干社会主义的27年。政治上,劳动人民第一次真正站起来当家做了主人。中国共产党信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实现了真正的大众民主。经济上,我们实行计划经济,大力倡导“鞍钢宪法”、“农业八字宪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起了大型钢铁厂、纺织工业和粮棉油生产基地,开发了大型油田,大兴水利工程,造起了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造起了万吨远洋巨轮,建立起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劳动者成为了各条战线上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大厦的奠基者,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科技上,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发射了氢弹和原子弹,自产电视机、计算机,七十年代末大型载客飞机也已试飞成功。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我们推行9年制义务教育,扫除了文盲,建立起全民医疗卫生福利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培养了500多万名“赤脚医生”,彻底解决了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不是现实生产力,它物化于生产力三要素之中,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劳动者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把广大劳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可能为可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且这种可能性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大众民主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够真正实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要改变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二、帮助我们增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主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21世纪的竞争,不再单纯为经济、军事等国力的竞争,而是意识形态的竞争,一种文化的竞争。资本主义国家借助新技术革命的优势,对我国发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进攻,使我们面临着来自于国际国内强大势力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主张精英集团的统治,忽视广大劳动阶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济上,新自由主义甚嚣尘上。他们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私有制的重要性,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在社会政策上倾向于减少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援助,以鼓励他们自强不息,等等。而我们国内的一些社会阶层和知识精英,他们言必称希腊,总觉得西方那那都好,总觉得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他们崇尚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西方的现代文明捧上了天。殊不知西方现代的许多科学发明原本就是中国元素,是我们的祖先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前就有的。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去世后,邓氏集团大搞个人翻案,鼓吹唯生产力论,否定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精神力量,使我国的改革开放一度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给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40年来中国的GDP虽然上去了,但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如果毛主席晚走20年,新技术革命的弄潮儿一定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灯塔早已照亮全球!
毛主席曾批评某些人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而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的教条主义倾向。他强调学习理论要结合实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且不能丢掉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纵观东西方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鸦片战争之前的五千多年,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这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奴隶社会的“门士制度”、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和中华民族自始至终崇尚自然,主张守道崇德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分不开。西方信奉“神灵”,教会主宰着科学的命运。直到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登上了历史舞台,西方的生产关系才改超了中国,促使西方的自然科学迅速地发展起来。
新技术革命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比起封建的工场手工业自然先进的多。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度落后的根本原因。
私有制是指允许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制度。私有制产生于奴隶社会,是对天赋人权的一种践踏和侵犯。资本主义私有制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择一切手段地侵犯他人的利益。西方资本主义是通过“抢占、掠夺、贩卖黑奴”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就充满血腥!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频繁地发动各类战争,挑起各种国际事端,甚至制造“生物武器”残害本国和他国人民。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抢夺原材料和销售市场,获取高额或超高额利润,这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质属性决定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不灭,世界就动荡不安,永无宁日。中华道德传统文化一开始就与“真理”挂钩,在社会主义的土壤上必将重放异彩!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主战场在人工智能与航天信息和生物技术领域,谁抢先占领了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制空权和主导权,这对中国及其整个世界的命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和平统一,主张世界大同。帝国主义主张以强凌弱,称霸世界,巴不得全世界都成为他们的奴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中华道德传统文化里找到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将强大的中国元素展现出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三、有利于打破中医现代化的“瓶颈制约”,让中医真正地走向世界
“西学东渐”已历时一百多年,西方的现代科学语言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专用名词或语言模式。中医要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打破“语言瓶颈”的制约,用西方现代科学语言来诠释和编译自己。这是一次世界性的文化大融合、大统一,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就如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般,意义十分远大!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借助包括中国四大发明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逐步超过了中国。如今他们再次把焦距对准古老的华夏文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东方文化热,企图从中华道德传统文化中攫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国人再不引起高度重视,过不了多久,中华道德传统文化将成为西方变了样的专利品,成为帝国主义争霸天下的有力武器,以此再度击败东方,让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再次蒙冤受屈!
学习和深刻理解中华道德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提高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不被西方的宇宙观所主导和左右。比如,根据中华道德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判断“中子星”和“红矮星”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又比如根据中华道德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知道水星、金星曾经有过人类等生命体,火星终究将进入地球轨道变成“新地球”供人类居住。甚至我们还可以知道喜马拉雅山的增高不是板块挤压的结果,知道星球上的水来自于天地物质交合。以免我们在科学探测中盲目跟风,被西方的理念牵着鼻子走,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甚至成为”人云亦云“永远长不大的科学小孩童。
学习和深刻理解中华道德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的自我判断和检测能力,坚持中医自信!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诠释和编译中医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中医的相生相克等生化制约功能变成现代科学语言中的理化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等。给中医穿上现代化新装,告诉世界中医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包含了生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中药学、哲学等学科的全部内容。告诉世界金克木生水的化学原理,用西方现代科学语言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中西医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医疗体系,其实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中医脱去古老的语言外套换上现代化新装,必将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而西方的现代科学如今已经走进了死胡同,牛顿的运动定律无法解决第一推动力问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法解决与量子力学的矛盾,西方医学虽然进入到了分子化学的层面,发现了人体自动控制系统,但至今未能揭示人体的奥秘,无法与自然、社会整体地联系起来。中华道德传统文化是一门延展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涵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特别是在人体科学领域几近于极限奇点零,至少进入到场源本身,并且超时代地发现了道学的中脉、三丹田、脑九宫、上下两鹊桥、背脊三关、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人体内奥秘。它的外延可以无限伸展和开放,几近无穷大!它对超时代的生命科学的发现,必将推动“精神物理学”的开创与发展,开启科学发展史上新的旅程,让21世纪成为中医的天下! 二零二四年九月四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