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红楼梦》新考

作者:李旭之  更新时间:2015-11-13 14:22:00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红楼梦》这部古代名著,问世三百年来,它身上的谜团一直困惑着读者不解。作者是曹雪芹,还是曹雪芹和高颚?现在正式出版的,定为曹雪芹和高颚,原著曹雪芹,高颚续写完成。除了程甲本、程乙本的通行本外,红学家们如周汝昌先生等还汇编集成了汇校本(周汇本),另外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版本,与通行本相映存世。

  从胡适发现甲戌本并对《红楼梦》做出《红楼梦考证》之后,随后的红学研究就基本脱离开了过去的索隐派研究,走向了考证派的路子。依胡适提供的曹家史料,后来的红学家们如俞平伯、周汝昌等人都依此将红学转向了曹学,近年刘心武先生更大胆地将曹学研究转到了另一个新的领域——探佚学,将曹学研究带到了清廷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这不能不说《红楼梦》的谜深之重,不能不说《红楼梦》是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吸引着无数人不断对它进行解谜研探。

  解谜难成的原因是红楼梦是一部没有后半部和结局的残书,其残加上作者的不明,写作年代的不确定,写作目的的模糊,都使得任何的猜测都仅是一种假设。如果红楼梦是部完整的书,即使其它不明,也不过多了另一部的《金瓶梅》,正是《红楼梦》的残,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谜团和围在这个谜团周围欲解开谜团的众多《红楼梦》爱好者们。另外假设,如果有朝一日,八十回后的原稿能够找到,那么红楼梦的故事就完整了,每个人物都有了结局,就能知道这部书的主旨究竟在讲什么,知道了主旨之后,至于作者是谁等问题,也就可知可不知了,但这只是希望。自《红楼梦》出版二三百年来,一般读者看到的是一个悲剧式的宝黛爱情故事,但在学者研究中,随着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等诸多版本的发现,《红楼梦》这部书所特有的许多阅览批语,对于残缺的《红楼梦》来说,就成了不可分割的附属,这些脂砚斋批语、畸笏叟批语对研究《红楼梦》一书的主旨、作者、时间、成书结构、情节发展、人物评价、伏笔等都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是《红楼梦》研究中必不能少的线索,故此成为了红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对象。脂评本即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胡适之前,对红楼梦的研究体现出的主要是索隐和附会,有索隐附会成是写顺治与董小宛的,也有说写的是纳兰性德家的事的,自然也有说《红楼梦》是政治性小说的。说是政治性小说的,仍然还是以蔡孑民先生的研究为代表,不过蔡孑民认为小说影射的是康熙朝的事。蔡孑民在他的《<石头记>索隐》中说到:“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之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书中“红”字多隐”朱”字。朱者,明也,汉也。所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增删本书,则吊明之义也。书中女子多指汉人,男子多指满人。本书以男女影满、汉,以此。”等等。

  不论索隐派、附会派还是考证派,其研究都是以残缺的《红楼梦》为基础的,即使以一百二十回本的通行本为基础,如果认为后四十回为真本,则这种研究就脱离了原本的真貌,研究出的结果也是不大能靠得住的。

  《红楼梦》的研究历经一百来年,至今没有得到一个公认的结果,可以说,好像《红楼梦》成了一个永远不可能解开的谜团。

  2008年,从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国内有一藏家陆续公布了《红楼梦》后二十八回的内容,并且经过一些民间红学爱好者的努力,这后二十八回以较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了神州大地。而其内容,完全冲倒了三百年来人们对红楼梦一贯的记忆,可以说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

  在二十八回里,主要情节有:

  由贾政与王夫人商定,宝玉拟娶妙玉为妻,黛玉为副。宝玉同意,并向妙玉试探求婚,妙玉以逃离贾府作了拒绝,促成宝黛定婚。贾母、王夫人等人已先后去世。在即将成婚之前,以元春通戎羌之罪,贾府被抄家,贾赦等人被带走,薛家逃离。正值天下大旱荒灾,社会动荡,贼寇群起。贾府内的赵姨娘、贾环、贾蔷、贾蓉等入寇,企图独占贾府和大观园,柳湘莲、薛蟠等强梁也企图趁乱夺取大观园,两伙势力先后攻打大观园,贾环弑杀贾政。宝玉被掠走。在动乱中,大观园内只剩下了黛玉领导群仆保卫大观园,小红成了保卫大观园的领军人物。为除掉小红,薛蟠使用薛宝钗的反间计,用鸳鸯反间小红,黛玉中计,错杀小红,黛玉悔恨上吊而亡。大观园陷落,遭到贼寇们几次洗掠。宝玉在狱神庙被茜雪等人救走。袭人第一个离开大观园后,嫁给蒋玉涵。袭人、宝钗等人一直躲避在紫檀堡。宝玉被救到紫檀堡。宝钗欺骗宝玉黛玉投井已死,宝玉与宝钗成婚。宝钗以仕途经济逼迫宝玉读书。宝玉悬崖撒手,彻底了断,离开宝钗,做了和尚。宝玉做和尚很悲苦,最终乞讨为生,暮年,在湘江边上遇到同样做了乞丐的史湘云,两人相依为伴。湘云死后,宝玉坐船投海而死。宝钗苦等宝玉不回,偶遇贾雨村,后嫁雨村。雨村在钻营时被门子报复,发配东北,宝钗死于东北大雪之中。凤姐被休,回金陵,又遭旧案追诉入狱,死于狱中。巧姐被舅兄出卖为妓,最后被刘姥姥救出。妙玉出走,后被恶僧抢掠玷污,终老一生。探春远嫁。惜春为僧。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最后都悲惨地死去。死后都返回太虚幻境再次聚首相遇。情榜公布。红楼梦终。

  这样的故事情节,对于已经接受了通行本的读者来说,可能是很难认可的,或者干脆认为这个本子也仅仅是一种续作而已。

  一

  如何看待这个本子呢?续作也好,真本也罢,今人伪作也可以,但有一点,不论是读者,还是研究者,都是不会不在意的,那就是后二十八回必须要与前八十回相呼应,混成为一个能圆通起来的小说故事,这应该是每一个读者都最最看重的方面。正因为如此,通行本的后四十回照应不了前八十回,读者始终无法接受通行本的后四十回,特别指出此系高鹗所作。

  那么,这个本子能否照应前八十回呢?可以肯定地判断,能够很严丝合缝地照应前八十回的内容,主要人物的故事发展和结局不仅符合小说第五回中的判词和曲子,而且也都解决了脂批中不明的各个问题。试举如下: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回。在这回中,全部交代了十二钗和重要人物的最终命运结局,但因为没有后半部,所以这回中的判词和曲子,解读起来比较费解,但有了现在的这后二十八回,就全部迎刃而解了,比如:

  其一,“宝玉……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甲戌脂砚斋夹批:此句薛。】

  堪叹咏絮才,【甲戌脂砚斋夹批:此句林。】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甲戌脂砚斋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在后二十八回中,黛玉上吊而亡,宝钗随贾雨村发配东北,死于大雪之中。这就注解清楚了“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困惑,也符合脂批的“皆非生其地之意”。

  其二,史湘云的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和“[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从后二十八回中知道,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夫妻恩爱。新朝清理旧朝官宦,卫若兰被官兵捆绑抓走,史湘云沦为乞丐,在暮年,与已成乞丐的宝玉相遇于湘江地界,两人从此相依相伴。湘云在生命的尽头,斜卧湘江岸上,与赶来的宝玉有这样的情节,可以看看与上面的判曲有着怎样的吻合性:

  “ 宝玉匆忙哭喊道:“云妹妹,你快回来。”湘云挣扎着回身一望,见宝玉跌跌撞撞赶来,含泪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二哥哥别管我了,让我安静着去罢。”宝玉踉跄着过来坐在身旁,哭道:“别说傻话,你会好的。”湘云苦笑着摇摇头,望着满江斜晖,喘道:“夕阳西沉,年寿将尽,美韶光早已是昨宵陈梦,忍见家破人亡,空熬一生,亦于事无补。这世道岂容得你我,让我走吧,也早些脱离这污浊尘世。”宝玉悲愤盈怀,抽泣不已。湘云道:“人世消长起落,皆是命数常事,二哥哥何必枉自悲伤。”宝玉把他搂在怀里,却见他呼吸越发微弱了,眼望着斜阳落下,竟是含笑而去。宝玉抱着他呆呆的望着斜阳,却见暮霭沉沉,昏雾遮空,不觉天已全黑,宝玉似泥塑木雕坐了一夜,仍不肯起身。宝玉把湘云葬在江边,挥泪离了此地,往东路走去。 ”

  其三,李纨的曲子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李纨在后二十八回,在抄家时逃离,带着贾兰躲进了山里:

  “李纨在山里苦度光阴,听闻儿子在仕途浮浮沉沉,不免常年牵肠挂肚。忽有一日众官兵前来报喜讯,道贾老爷又升官了,要李纨穿上蟒袍,进宫谢恩。李纨素来不喜功名,推辞道:“穿上这个倒也可笑,羞死人了。”然众人皆道是皇上亲赐,圣命不可违。李纨尴尬穿了,却不合身,袖子长了许多。又向众人询问贾纨此次升官缘由。原来贾兰在疆场立下赫赫战功,圣上赐命嘉奖,将贾兰官职连升几级,贾兰贾菌二人皆爵禄高登。圣上听闻李纨守寡数载,辛苦教儿子读书扬名,感念落泪,深为敬佩,道:“如此贞节女子,当为世人共仰,日后必立贞节牌坊,令后人敬仰效仿。”一时兴起,竟大笔一挥,也封了李氏高官厚禄,派人去往山中给李纨紫蟒加身。李纨受宠若惊,抛了破袄寒衣,带上珠冠,披了凤袄,胸悬金印,头戴簪缨,八面威风坐了轿子进宫谢恩去了。一时哄动全城,无人不知,无人不羡。谁知李纨回家后不到一月就一病而亡,空使世人嗟叹。贾兰见母亲病故,哭的寻死觅活,将母亲隆重葬了,又用金银珠宝作了陪葬,哭道:“生前没有让母亲过上好日子,驾鹤去了也多孝敬些钱财让母亲在那里花。”可叹李纨一生如冰似槁,无端获得爵位,又悠忽死去,身为举国笑,又是何必。”

  可以说,对李纨的这段文字,前后吻合得相当好。其它的不再一一列举。

  再看脂批的吻合情况。

  在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

  “……便拉住诉委屈,将当日吃茶,茜雪出去,与昨日酥酪等事,唠唠叨叨说个不清。【庚辰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如果没有这个后二十八回本,至今也无人能说明白什么是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什么是花袭人有始有终,而且其正文标目写有花袭人有始有终。什么是狱神庙慰宝玉。

  现在这些不明问题全部得到了正解,这些情节全部在第九十五回《水月庵龄官挞贾蔷 嶽神庙茜雪慰宝玉》和第九十六回《贾宝玉参无知无识 花袭人信有始有终》中交代清楚。

  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有首《好了歌》,其中有这样几句有脂砚斋批语的句子:

  其一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脂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

  对应到第一百零七回《史湘云诉前尘旧梦 贾宝玉淡后事今生》中有这样一段:

  “ 雨村办完公务回来,见宝钗在家独自等候,心里也着实愧疚。自从二人结缘,颇为情投意合。雨村和他有谈不完的世途经济学问,……宝钗升为正妻,……雨村道:“贾蓉把荣府里几个宅子让给与我,咱们不如搬了过去。……”宝钗道:“那就搬了过去。”……不大一会,雨村回来,同宝钗赶往荣府,命家奴把家具都搬了过去,见蓬窗漏着风,又命人把绿纱糊在上面。…… ”

  其二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甲戌脂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刘湘莲、薛蟠做了贼寇,攻打大观园抢劫大观园。

  其三

  “择膏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脂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

  贾府被抄家,贾赦等人发配交趾,半途死在大庾岭,贾雨村在新朝官场钻营,步步高升,最后却被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后已做了高官的门子报复,发配东北。

  其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脂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对应的故事是:

  “ 李纨在山中茅舍教儿子读书,到贾兰长到十八岁时,要他进京赶考。……。贾兰找到贾菌,要他陪着同去赶考。……这日,……只见四个公差抬着个轿子喘吁吁走来。轿中人喊了一声停下,从里面钻了出来,笑着对母亲倒头就拜,李纨见他头戴乌帽身穿猩袍,正是自己的儿子贾兰,……贾兰说:“……考中了第七名。……被封了京郊知县,即日起便要走马上任。……母亲那件旧袄又薄又破,不能御寒,孩儿日后给母亲带件新样厚袄,只是如今则不能了。”李纨道:“你只管去赴任,不必担心为娘寒暖,我自己会照顾自己,菌儿考中没有?”贾兰道:“菌兄弟中了一百三十名,明日回来探望。”……贾兰勤勉为官,几次被上头提拔又几次被小人嫉妒诬告又罢黜了。贾兰、贾菌在官场起起浮浮总没有起色,……两个皆上书给皇上,要亲赴沙场,为国效命。君王读了奏折,龙颜大悦,分了两路人马叫二人到边疆剿匪去了。贾兰、贾菌奉旨谢恩,马不停蹄赶往边疆,指挥兵士奋力抗击叛贼,屡获成功。圣上大喜,将二人官级加升。 ”

  前后呼应的地方还有很多显著之处,不再详列,读者朋友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找出很多的妙处来。

  这么多的呼应,如果不是作者自己写出来的,又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呢?往古来今的历史可以证明,从来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来证明这样的续写不是作者而是别人的作品。

  文字上,虽然后二十八回在连贯顺畅、包括一些用语用词可能感觉跟前八十回的有些差距(其中也有一些藏家电脑输入时篡改的文字),但应该知道,在清朝文字狱的打压之下,后二十八回应该早早就被藏起来,不许得天日了,只允许前八十回可以印刷流行,所以两部分的文字修改完善情况肯定是不能等同的,这就必然会存在差异了。

  即使有些许文字差异,但是仅就其中的宝玉为黛玉所作的诔文,再对照前边的宝玉给晴雯的诔文看,不得不惊讶于这是何等的相似,不得不认为这是同一个人所作,难道还能有第二人乎?再看,最后一回,列出的情榜,是对书中主要人物一百零八人的情榜,其中仅对一个情字的108个描述,决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也只有能够写出这部书的作者,并且是个清楚且能够驾驭文字来塑造所写人物的情感特征的人,才能写出那108种如此丰富的情感出来。以上的两大文字难关,唯恐无人能过作者这一关了。

  在后二十八回中,经常出现“戎羌”一词。如在一百回《邢岫烟魂断大瘐岭 赵姨娘命丧平安州》中有这样一段:

  “ 一阵血战过后,各有死伤。尤氏惨被贼人砍死,贾珍、岫烟都号啕大哭。众贼寇撤了回去,喊道:“如今皇帝已经死了,京城被人攻占了,你们还押解什么犯人,多此一举!”众官卒犯人都听见了,闹哄哄哭如雷震道:“朝廷完了,咱们亡国了,好不痛杀人也!”众官卒把犯人们的锁枷全都摘去,要他们散了,道:“国破君亡,天下落入贼人之手,已经没人管你们的事了,你们都走吧!”众犯官一哄而散。……只听三品威远将军马尚喊道:“我们都是汉人,不找戎羌报仇,却自己人打了起来,国破家仇何时能雪?”犯臣子弟蒋子宁、戚建辉、裘良、陈瑞文等也都喊了起来,要大家住手。众贼寇听了,都停下手道:“言之有理。如今皇宫被戎羌占了,咱们汉人被人夺去权位,国仇家恨重比天高。……到京城把戎羌赶跑。咱们汉人仍做朝廷,恢复河山。”大家都泪流满面,站在一处齐声喊道:“誓灭胡虏,还我河山!” ”

  宝玉最后在宝钗逼迫下也不愿走仕途经济的原因,是因为发生了“戎羌”夺朝,在一百零五回中:

  “ 宝玉不觉动了气,道:“一个个都来劝人读书,只问你将来考中功名,是为那个卖命?还不是为戎羌卖命,亡国之民高兴的什么人似的去求功名。你那个宝二奶奶一心想往高处攀,也不管外头风风雨雨的,亡国不亡国的,他就是想着功名。据我看来,他才是无情。”麝月听了也不则声掀帘子出去了。宝玉暗想:“若没有戎羌夺朝,吾家也不至于衰败如此,我岂能不辨恩仇,是非不分?”心里甚是着恼。 ”

  稍懂历史常识的读者,读到这里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明亡清兴的那段改朝换代的历史。再看脂砚斋在第一回中对一段文字的批语:

  “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脂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通过这条批语,可以肯定这部小说的历史定位应该是在明末清初。关于这一点,脂砚斋在同一回中,同样用批语提示读者:

  “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甲戌脂侧批:据余说,却大有考证。蒙侧批:妙在"无考"。】”

  南直,熟悉明史的读者,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朱棣即位后,迁都北京,但南京仍然保留京都的地位,仍设六部,是为南都,南都的京畿地区称为南直隶,是为南直,北京京畿地区称为北直隶,是为北直。南直招祸,应该发生在清初,由于江南士子的反清,将这次的残暴统治称之为南直招祸。

  关于南直招祸的详情,因为手头资料有限,可能因双方的叫法的不一致,尚需再考,但明末清初的历史定位应该不会存有疑问的。

  如果将后二十八回与前八十回连成一部完整的小说来看,剔除朦胧变幻于表面的男女爱情之上的那些障眼手法后,已经不难看出,这是作者假借贾家的兴衰实则是哀悼大明王朝从繁华走向灭亡的一组历史悲歌,是用“家败喻国破”。前八十回的富裕生活里的鼎盛繁华、男女之间的风花雪月,文人士子之间的歌咏辞赋,无不是江南士子们对故国大明的亡国之痛的一种深深的刺痛,即时刻不要忘记大明,同时也寄托着已经沦为戎羌异族统治之下的大明遗民对往日故国生活的追思怀念。盛极而衰,当明王朝走向灭亡,东北的满洲兴起入主中原后,对于汉民族来说,这样的时代无疑于与末世无异。所以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末世一词,比如对王熙凤的判词曰:“凡鸟偏从末世来”。

  在后二十八回中,赵姨娘、贾环、贾蓉、贾蔷、司琪、鸳鸯等贾府的背叛者,应该是暗指在与李自成军和满清军交战中投降的那些叛明之徒们,而柳湘莲等外来的贼寇等人,可能是暗指李自成起义军,而以薛蟠等为代表的一群贼寇,应该是暗指满清王朝。其中特别需要提示的是,几股攻打大观园的贼寇势力,无一不是觊觎和夺取大观园里的财富,或者想做大观园的新主人。在大观园内外杀伐几次后,贾环弑杀了自己的父亲贾政,最后大观园只剩下的黛玉一个主人,黛玉率众仆人奋力抵抗,其中涌现出来的一个英雄是小红。为了除掉小红,薛蟠等贼寇使用薛宝钗的计谋,让鸳鸯在黛玉面前反间小红,黛玉中计,将小红吊打致死。大观园遂被攻破。

  这样的一个情节,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明思宗吊死北京煤山的镜头,完全可以将大观园设想成北京城或者大明江山。如果能够站在这个角度上再回看一遍《红楼梦》,是会得到另一番感触的。

  有一个细节,也与明末的一次历史事件相仿。比如,贾家日益窘蹙,贾政不得不以查处奴仆们贪腐之弊的名义抄夺家奴们的家产,而明崇祯皇帝面对国库空虚和国家的内忧外患,不得不强令王公大臣们捐钱。

  自然,读懂这部小说,切不宜简单地将作者所隐含的真实人物和事件与小说中的来做等号,比如以上两例为例,不能将黛玉看做明思宗,也不可将贾政看成明思宗,就是说,明思宗有时表现在这个人身上,有时表现在那个人身上,这种隐藏起来的映像都是飘忽不定的,也唯有如此,才能逃过清朝文字狱的查禁,才造就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特有的真真假假之美。

  二

  谈到明朝的两都制,不得不注意到《红楼梦》中的宁荣两府。在书中,宁国府的爵位和官职都长于荣国府,而宁国府的血脉人丁却寡于荣国府,故事主要发生在荣国府,可能以此来用宁国府影射南都南京即金陵,荣国府影射北都北京。明代在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朝的历史都是以北京为中心了,因此,荣国府出了王妃之后建造的大观园(影射北京皇城)应为荣国府所属,应对紫禁城在北京的真实。

  书中有个贾家和贾宝玉,对应的还有一个甄家和甄宝玉,从全书中看,凡贾家遇难,必先有甄家遇难,且所遇之难相似。

  依照作者的开篇提示和脂砚斋批语,如:

  脂批【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正是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方式提示读者该如何读览此书,为防读者将小说真的当成儿女情长来读,不得不又在后边写出这样的批语:

  【甲戌脂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在小说中,作者担心读者不识其苦心,便专门设计出了一出“风月宝鉴”镜的故事,提醒读者“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可以看出,甄家是历史事实,贾家是小说情节,镜子的正面是小说的儿女情长,镜子的反面才是血淋淋悲惨惨的明末历史。这种用幻影深藏历史的创作的确是一件相当之难的事,所以脂砚斋对此有这样一个批语:

  【甲戌脂眉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书中又说荣国府大观园在神京,如果将故事放到明代,实则很难判断是写的发生在金陵还是神京北京的故事,但依照明代的两都制,金陵南京也可以说成是京都、神京并无不可,因此可以判断,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地是南京。定在南京之后,小说中的很多情节的地点如镇江、常熟、湘江等等,就更加合情合理了。

  三

  最后的话。这本出世的后二十八回本,一,应该是《红楼梦》作者写的一个真本,可信度非常高。二、《红楼梦》隐藏了三百年的真相应该是明末的历史。《红楼梦》是一部悼明之作。三、红楼梦的作者应该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吴梅村,而非曹寅家的曹雪芹,至于真正的曹雪芹是谁,包括作者真的是否是吴梅村,是有待深入考证的。四,最想说的是,《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有了今天发现的这后二十八回来做注脚,其主旨已经远远超越了通行本的立意,它决不是来写曹家一家的兴衰荣辱,一家的兴衰荣辱再大也只是一家之私,焉能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兴衰存亡同语?如此之高的主旨,除非原创而非续写所能及也。爱国主题的伟大作品,在汉民族经历了两次全局性的亡国之后,才最终刺痛全民族神经,诞下这部伟大的作品,同时期的《桃花扇》,同样也是同一主题的伟大爱国主义作品。虽然明代已远,但是在这些作品中,依然还能触感到国破家亡的爱国士子们对故国的无限眷恋和吞泪悲痛。即便抛弃狭隘的历史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也是伟大永恒的。今天的中国社会,爱国主义精神已经被沦为了稀缺资源,是进步耶抑或灾祸耶?《红楼梦》作者留给后代子孙的这部作品,如果今后依然看到的还仅是风月故事,也就彻底寒了地下先人们的心了。如果在不测的未来,中国人再次面临亡国甚至灭种的时候,是否才会有人也有了一颗同作者一样跳动过的心?莫非还让“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来重演?为了防止书中的那些末世惨景的发生,我想,每个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人都是应该懂得的。尤其今天的中国人,是应该好好读读《红楼梦》这部书的。

  现将后二十八回的标目附在以下:

  第八十一回 惜昵近公子做良媒 讳笞罚丫鬟结恶党

  第八十二回 王熙凤病求千翼方 林黛玉闷作十独吟

  第八十三回 史太君临终念子孙 王夫人膏肓托儿女

  第八十四回 薛宝钗弥望霭烟缘 史湘云喜得如意郎

  第八十五回 痴王孙传信牵奇缘 惭妙尼避情乘游槎

  第八十六回 挑正庶风月断佳偶 祭祖祠清明泣远嫁

  第八十七回 花柳质命断无情兽 绣户女自绝美韶华

  第八十八回 邢夫人执意寻舛错 王熙凤聪明误此生

  第八十九回 有情人欣遇赏心事 不良妾专煞良辰景

  第九十回 林黛玉嬉春待好音 贾元春托梦警天伦

  第九十一回 锦衣卫查抄荣宁府 御林军戒严大观园

  第九十二回 家宅乱恶子通强梁 世道艰道人连流寇

  第九十三回 大厦倾公府逐末路 权势败豪门沦草芥

  第九十四回 骨肉泯良女落风尘 贵贱失恶奴劫浮财

  第九十五回 水月庵龄官挞贾蔷 嶽神庙茜雪慰宝玉

  第九十六回 贾宝玉参无知无识 花袭人信有始有终

  第九十七回 鸳鸯女谮语泄天机 绛珠仙泪尽抛全生

  第九十八回 系新绦嗟慰失意人 拾旧帕悲悼寂寞骨

  第九十九回 林黛玉还魂证前缘 贾宝玉展裘触旧情

  第一百回 邢岫烟魂断大瘐岭 赵姨娘命丧平安州

  第一百零一回 呆霸王惹祸牵旧案 悍妒妇作歹设新谋

  第一百零二回 冷惜春甘伴青灯佛 洁妙玉泥陷瓜洲渡

  第一百零三回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贾巧姐二哭大观园

  第一百零四回 毒中毒薛姨妈添病 计上计夏金桂焚身

  第一百零五回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第一百零六回 孤倔王孙悬崖撒手 凄惶红袖秋千传情

  第一百零七回 史湘云诉前尘旧梦 贾宝玉淡后事今生

  第一百零八回 情不情僧遭逢穷途 幻中幻境展演情榜

  2015年11月12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