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红旗谱(五)

作者:梁斌  更新时间:2016-10-13 10:08:16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梁斌:红旗谱(五)

8602255e013e13e042c0e5433c3b2618.jpg

 13

  鸟儿的风波过去,又过了一阵子,果然一场祸事降在大贵头上。

  那年新年正月,大集上唱戏,运涛叫了大贵上西锁井看戏去。一到戏台底下,看见戏棚上插着小白旗,茶桌子上坐着几个穿灰色军装的大兵。军阀混战的年月,人们最怕穿灰军装的。运涛说:“咱得离远点儿,那是招兵的旗。”大贵说:“他招他的,怕他怎么的?”运涛说:“万一……”运涛一句话没说完,冯老兰从背后闪出来,指着大贵高喉咙喊叫:“就是他小狗日的,抓!”

  灰色兵端起枪跑上来,运涛手疾眼快,撒脚就跑。跑了一阵,回头一看,大贵睁着大眼睛,这边看看,那边看看,他还不知道是怎么会子事哩!运涛摆着手大喊:“大贵!大贵!快跑……”

  大贵猛地回头一看,果然是大兵要抓他,他二话不说,拿腿跑起来。才跑不过十几步,砰砰两声枪响,枪弹吱吱响着从头顶盖过去。几乎震得头发懵了,浑身一楞怔,被灰色兵抓住右胳膊,就势一拧,一下子背在脊梁上。大贵一时气红脸,瞪出大眼珠子暴躁起来,瓮声瓮气地说:“你们想干吗?”

  灰色兵说:“俺不想干吗,冯村长说该你出兵。”

  大贵急得喷出唾沫星子,说:“干吗该我出兵?”冯老兰气愤愤地走上来,说:“定而不移的是该你出兵!”

  灰色兵从腰里掏出绳子,绑上大贵的胳膊。大贵跺着脚,往左拧拧又往右拧拧,挣扎了两下子,看挣不过,嘴里只是呼呼地出着气。戏台底下的人们见抓兵,都惊飞四散。戏台上也停下了锣鼓,台上台下成了清灯儿似的。灰色兵牵着绳子,跟着冯老兰,把大贵拉到学堂里,拴在马桩子上。大贵心里着急,不住地哭着,流着眼泪,脸上的青筋直蹦。

  运涛一溜烟跑回东锁井,把冯老兰抓兵的事情跟忠大伯说了。一行说着,运涛想:“他一定跳起脚来发雷霆。”其实相反,忠大伯越是大事临头,越是冷静。他把烟袋锅插进盒包里,拧旋了老半天,才说:“估摸老霸道要给咱过不去。”运涛急得直跺脚,说:“可怎么办哩?快托个人去说情吧!”

  忠大伯说:“说也白说,老霸道见咱朱家门里人更多了,他气不愤,成心毁坏咱一家人的美满。”

  正说着话,严志和、朱老明、朱老星、伍老拔他们都赶到了。朋友家出了大事情,都急急慌慌赶来看,一个个大睁着眼睛,为老朋友不幸的命运捏着一把汗。

  伍老拔说:“快去吧,去托个人情,叫他们把人撂下,花钱多少咱大家伙儿兜着。”

  朱老明抬起下巴,急得嘴唇打着哆嗦,说:“咳!急死人了!可是怎么办哩,冯家大院里那么多年幼的人们,天大的祸事落在咱朱家门里!”

  严志和把烟袋叼在嘴里,吧咂吧咂一袋,吧咂吧咂一袋,也不说什么,事情摆得明白,用不着再说。运涛想:托人去说情吧,跟冯贵堂不能说,跟冯老洪、冯老锡,也说不进去,只好去找李德才。李德才正在四合号里喝酒,运涛把求他说情的话一说。李德才醉醉醺醺,一手端起杯子,咧起嘴角说:“天爷!你用着我了?”说着,他瞪出眼珠子斜着运涛,说:“我用着你的时候哩?”运涛站在一边,眨巴眨巴眼睛不说什么。李德才又追问了一句:“你可说呀!”

  运涛睁着大圆圆的眼睛,说:“俺没说的,就是没应你那只鸟儿!”

  李德才把手掌向下一按,说:“咦!明白了?晚了!人,要不回来。他要在兵营里,在前线上过一辈子,白了胡子才能回家,一辈子娶不上媳妇,没有后代。”

  运涛一听,浑身打了个寒颤,说:“俺多拿个钱儿,请你喝壶酒。”

  李德才说:“钱再多是你家的,不是我的。”又端起酒杯,骄傲地说:“我有的是酒,谁喝你的?”

  李德才一口回绝说情的事,运涛垂头丧气地走出来。一出门看见一个人,披着一件油污的呢大衣,穿着一身旧军装、一双破皮鞋。他心上一机灵,以为又碰上抓兵的,仔细一看是冯大狗。笑着迎上去问:“你什么时候也穿上二尺半?”

  冯大狗说:“好几年哩,告诉你说吧,树挪死人挪活,一离开锁井镇,就吃香的喝辣的。”他衣领上油腻腻,胡子长了满下巴。脖子上黑黑的,也说不清是胡子还是泥垢。

  运涛问:“你坐了官儿?”

  冯大狗伸出大拇指头,笑笑说:“不敢说大话,当上一名小小的亲兵。俺旅长喝茶、吃饭、睡觉,都得叫我管着!”

  运涛从上到下看了看,心上想起大贵的事,心想:也许他能帮帮忙。他说:“咱弟兄们轻易不见了,走吧,到俺家去坐坐。”

  冯大狗看准了运涛的意思,不言不语跟着运涛走回来。一过苇塘,忠大伯在门口站着,看见运涛后头跟着个当兵的,心里很是腻歪,他想:“这年头!躲还躲不及,又招惹这个人们干吗?”当运涛走近了,介绍说是本村的熟人,才搓着手走上去说:“咱好象还没见过面,家里坐坐吧!”
        冯大狗弯了一下腰,所答非所问:“老是做个庄稼活,成年价土土浆浆,一大家子人,饭都吃不饱,衣裳也穿不上。洋枪一背,什么都有了!”

  冯大狗笑笑嘻嘻,走进忠大伯家里。一进门忠大伯就喊:“快擦擦桌子,烧壶茶!”朱老明、严志和,听说来了客人,走到阶台上,把冯大狗迎进去。忠大伯用袖子掸了炕沿上的土,请冯大狗坐下。说了一会话,贵他娘拎上茶来,忠大伯用手巾擦了茶碗,给冯大狗斟上茶,说:“一人高升,众人得济。你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冯大狗听了,扬扬得意地说:“我请假回家来看望,还想把家眷带出去享福,给我老爹老娘买身小羔皮袄穿上。听旅长的话口儿,不久我就要下连当连长了。”

  忠大伯上下打量了一下,看他不象个起眼的人物。可是大火烧着眉毛,只好把死马当活马治,立刻请他喝酒吃饭。吃着饭,冯大狗见屋里大人孩子这么多人,他问:“你家出了什么事情?”

  忠大伯跨上炕沿,让酒让饭,把大贵的事情说了。冯大狗已经有了七八分酒意,醉醺醺的,摇头摆脑说:“这个好说,用不着上愁。”

  忠大伯笑笑说:“你想推一下子横车?”

  运涛也向前说:“忠大伯他们才打关东回来,大贵兄弟又碰上这倒霉的事,请你帮帮忙吧!”

  冯大狗伸出筷子,夹了一块熟肉放边嘴里,边嚼着伸开长脖子咽下去,说:“这个好说,四指长的小帖儿就办了事了!”伸手摸进衣袋,掏摸了半天,说,“嗯,名片子没带着。”

  忠大伯说:“叫运涛上你家里去拿。”

  冯大狗又说没带回来,运涛赶快跑到大街上去买了白纸片来,找了笔砚,开始写名片。运涛磨好了墨,蘸好了笔,问:“写上‘冯大狗’?”

  冯大狗连忙摇摇手,说:“不,不,我有了官讳,叫‘冯富贵’。”

  运涛在白片上工工正正写上“冯富贵”三个字。端相了半天,又问:“什么官衔?”

  一问官衔,冯大狗又楞住了,张嘴就说:“四十八师,三十八旅,二十八团,第八营,上尉连长吧!”

  运涛一边写着,就觉得奇怪,怎么都带着个“八”字?冯大狗吃着饭,看见江涛睁着两只明亮亮的眼睛看着他,就问:“这个兄弟好精神……”运涛说:“是俺兄弟……”又说:“还得请你劳驾走一趟。”冯大狗把手掌向上一伸,说:“用不着!”

  运涛只好拿上“冯富贵”的名片,走到学堂里。招兵的一听,是一位连长来说情,立刻去找冯老兰,运涛跟在后头听着。冯老兰拿起名片一看,睁开大眼睛瞪了运涛一眼,说:“什么冯富贵?是冯大狗,包上皮儿养不活的家伙!”啪地一下子,把片子抛在地上,用脚踩住。

  运涛看架势不好,慌慌急急走回来,把冯老兰的话跟冯大狗一说。冯大狗把筷子在桌上一放,说:“俺家族长的事,老天爷也管不了。”说着,端起屁股往外走。

  一家子人眼看着他走出去,江涛跟到门外看了看,见他蹒蹒跚跚走过苇塘,慑悄悄地走回来说:“欠把他拉回来,摁着他脖子吐出咱的酒饭!”一屋子人大眼睛瞪着小眼睛,谁也想不出办法来。朱老忠觉得这些人未免欺人太甚,一时气愤,心上急痒难耐,仇恨敲击着他的胸膛,走出走进,说什么也站不住脚了。耳朵里象有老爹朱老巩的声音在叫唤,他走到门道口,把手放在铡刀柄上,才说扯起来往外跑,又犯了思量:“还是从长里着想的好!”又走进屋里,坐在炕沿上抽起烟来。抽了一袋又一袋,沉思默想了老半天,猛地把拳头一伸,说:“好!目前事情既然落在咱的头上,也无别的办法了。

  也许坏事成了好事,去吧,去当几年兵吧,在他们认为是‘祸’的,在咱也许认为是‘福’。我早就想叫大贵去捋枪杆子,这正对付我心里的事!”

  他这么一说,朱老明、严志和,一屋子人都松了一口气。忠大娘拍着两个巴掌,负气说:“着啊!去吧,有什么愁的?”

  忠大伯和忠大娘一席话,倒把人们说乐了。运涛走到招兵的那里,要求放大贵回家睡一晚上觉,第二天跟他们一块走。招兵的说什么也不干。运涛说,“你们不要担心,他跑了和尚跑不了寺,跑了他有我顶着!”招兵的看运涛好身条,更聪明,才答应他打个手印,把大贵保回来。忠大娘见大贵回来了,心里也高兴,到朱老星家去找了俩鸡蛋来,动手给大贵包饺子。吃着饭忠大伯说:“大贵!谁叫你上西锁井去来?你不知道西锁井土豪霸道们厉害?就不经这个心!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还有什么办法?我孩子不多,也不是多嫌你,是为了咱有个捋枪杆的,将来为咱受苦人出力,你就安心服业地干去吧!干好了再回来见我。”

  大贵一听就哭了,说:“谁承望的?从关东回到家来,受人欺生,谁叫你想回老家!”

  忠大伯又说:“常说,艺不压身。比方你志和叔吧,本来是个庄稼人,他经心用意学会了垒房,就成泥瓦匠了。你要是学会了捋枪杆,说不定将来就有多大的升发哩!”忠大伯说了这句话,再不说什么,只是闷着头楞着。大贵剩下一碗饺子,忠大娘端在他跟前,他呆了半天也不吃。

  忠大娘撅起嘴,斜起黑眼仁盯着,把碗向忠大伯跟前挪挪,说:“快吃饭吧,饺子凉了!”

  忠大伯说:“你们吃吧,我不想吃。”

  忠大娘听得说,瞟了他一眼说:“什么,又不吃了?”

  忠大伯说:“我心里闷得慌。”

  忠大娘说:“就是那么爱忧愁,象个孩子,芥子大的事儿也忧愁。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穿,年幼的人们到外头去闯荡闯荡,经经困难也好。”说着,她把碗在忠大伯跟前一顿,说:“给我吃了!看看你,遇上一点小事就不好好吃饭,吃了!”

  忠大伯慑着眼睛看了看她,不言声儿端起碗来。忠大娘见人们都看着她,脸上一红,说:“你不知道他这个性道,就是得管着点儿,不能光由着他。”

  忠大伯吃完饭,天黑下来,说了会子话,人们才散了。一家人吹灯睡觉,明天大贵还要上路呢。

  大贵心眼悍实,在那个社会里,虽然出了这么大事情,他要离开家乡去给军阀们当兵了,还象没事人儿,把脑袋在枕上一搁,就呼呀呼地睡着了。朱老忠翻过来掉过去地睡不着觉,他自小里就是这个脾气,想干的事情一定要干成;想下关东,抬起腿来就闯了关东。好不容易到了关东,受了千辛万苦,才安下家立下业来,又想起家乡。本来贵他娘嫁他的时候,早就说好,不能离开她的家乡。他又舍不得她,死乞白赖,苦苦央求。贵他娘一时心思绵软,才折变了家产,跟他回老家。不管千难万难吧,总算回到家乡了。家乡无房也无地,他们又亲自下手盖房。好不容易把房盖上,有了家窝住处,大贵又被冯老兰抓了兵。一大溜子作难的事情集在他们身上,他抬起眼睛看了看满屋子黑暗,说:“天呀!天呀!”这时他的心肝就象要呲裂了,好不难受!心里又嘀咕起来:“他好霸道!要压得我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一个人想想这个,又想想那个,说什么也睡不着觉。只觉得心里焦渴,身上发烧。抬起头来看了看,窗外黑黑的,街上有敲木梆儿的声音,起了更了。他又把头放在枕头上,想到他再没有别的亲人,就只有贵他娘和两个孩子。一时觉得贵他娘对他的恩情比海还深,比山还重。

  这话一点不假,朱老忠年幼的时候,光棍汉儿一条。今天走到南,明天又闯到北,象棵没根儿的蓬蒿,心上拴不住笼头。鞋鞋袜袜没人做,睡起觉来缺半边人儿。自从贵他娘坐在他的炕头上,冬穿棉夏穿单,不管破的烂的,缝洗得干净利落,到什么季节,不用说话,衣裳就穿在身上。下地做活,黑灯瞎火地走回来,一进门有饭吃,一拎壶有水喝。不管走了多么远的路程,一进门炕上有个舒心的人儿,就象减轻了身上的疲劳。两个人搭了十几二十年的伙计,没拌过嘴,没吵过架,老夫妻总是睡在一条炕上。朱老忠常想:睡在她的身边呀,不穿棉袄过得了冬,不扇蒲扇过得了夏,忘了饥忘了渴。夜深了,睡不着觉的时候,两口子常说闲话儿,朱老忠要说:“贵他娘!贵他娘!你就是咱的活神仙!有了你,我也扒住碗沿子了。”贵他娘就说:“俺不是什么活神仙,就是会做两手苦活呀!”

  朱老忠睡不着觉,贵他娘也失了困。孩子被抓了兵,明天就要离开家。娘呀,她的心象在滚油里煎着。军阀混战的年头去当兵,死着回来,还是活着回来,还不一定。她的心,闪闪飘飘,跳个不停。由不得又想起死去的父亲和母亲,想起她的一生:

  贵他娘一生下来,娘就死了。爹穷得不行,养不起她,为了得到一点钱和一点粮食,养家糊口。她十七岁上那年就出了嫁。不承望生下一个孩子,那人儿又病死了。年轻的寡妇,孤零一人,在关东那个人烟稀落的荒村野屯上,有的是吃人的狼。她一个人忍气吞声过日子,晴天白日插着门,夜晚把门闩结实才敢睡觉。可是,瓮里没有水,坛里没有面,小孩子没有奶吃,饿得黑间白日咕哇咕哇地叫,实在使她心焦。孩子瘦得象皮包骨头,不久就饿死了。在一天夜里,她把孩尸用席头裹起,一个人抱起来跑到野地里,用手刨了个坑埋上。哭了两声,说:“短命的孩子,你生得不遇时了,爹死了娘还年轻,没法子把你拉扯大!”

  孩子死后,又过了一年苦日子,她觉得实在守不住。越是在艰难的岁月里,越想亲人。她倒不象别人一样,要守寡一辈子,满心眼里愿意找个靠身子的人儿。

  家族长是个白了尾巴梢的老狼,瞪着两只大眼睛,看着她身子骨结实又漂亮,黑夜里跳过墙来,要和她做伴,她死也不开门。那家伙老羞成怒,逼着她往前走。使了她二百块钱的彩礼,才答应她抱起被子,走到朱老忠家里。自此以后,碾有人推,水有人挑,头痛脑热有人看孩子,刮风下雨有人给她拾掇院子。两口子操持了多少年,才象家子人家了,朱老忠又要回老家。她想:也好,离开老狼们远点儿,心里也好安静。今天她才知道:天下老鸹一般黑,老狼都是吃肉的,冯老兰早就白了尾巴梢儿!反来复去想着,难过得不行。

  朱老忠见贵他娘睡不着觉,划个火柴,抬起半截身子,点着墙上那盏小油灯。灯上冒起浑红的焰苗,在风前颤抖。看了看窗户还不亮,听不见鸡叫,他又翻了个身,问:“贵他娘!

  贵他娘!你身上不好?”

  贵他娘说:“不,不不好。孩子要走了,我心里难受。”

  朱老忠说:“谁不难受哩,又有什么办法?”

  贵他娘说:“孩子离开娘,瓜儿离了秧,这样的年头去当兵……”

  朱老忠听着,象枣棘刺着他的心,半天不说话。贵他娘说:“你想回乡,我就跟你回来。自从回到家乡,你看,这怎么能过得了日子?冯老兰比俺家族长还厉害!”

  朱老忠猛地说:“我不服他这个,走着瞧,出水才看两腿泥哩!”他说了这句话,再也听不见贵他娘说什么,抬起头来看了看,她已睡着,他就近给她盖好被子。看看贵他娘善良的面容,他的心上说不出地感激;有了她,才有了孩子们。有了她,才象一家子人家。有了她,他才不孤单。她分担了生活的担子,她帮助他在穷困的生活中挣扎。要是没有她,甭说成不了一家子人家,生活还很难过下去呢!他又看了看大贵,那孩子抱着脑袋睡得欢着哩。

  就在这天晚上,运涛从大贵家里走回来,心里想:“要是不叫大贵去看戏,也抓不了兵。”他一想到这里,心上就冷冷漠漠的,一个人走到春兰家门口,一敲门,春兰走出来开门。运涛走到机房里点着灯,想看一会书。春兰立在炕边不走,她问:“大贵被抓兵了?”

  运涛说:“唔!”

  春兰又问:“你叫他去看戏来?”

  运涛说:“唔!”

  春兰撅起嘴唇说:“上西锁井去,也不经点心,那人们净会放火打黑枪。去了也罢,也不看着点儿,活活叫人抓住。”

  运涛说:“他生心要抓你,找你的岔子,说什么也不行。

  谁又长着前后眼?”

  两人楞在那里,为大贵的命运担心,两颗心同时突突地跳动。第二天早晨,运涛一起身就去看大贵。忠大娘又给大贵做了顿好吃的,朱大贵吃完了饭,忠大娘给他穿上一身新衣裳,把常穿的衣裳包了个小包袱,叫他拿着。大贵又挑了几件扔下,说:“当上兵,什么都有了。”

  忠大伯在一边看着,呆了半天才说:“我先说给你,大贵!咱当兵不象别人家,不能抢抢夺夺,不能伤害人家性命,你打枪的时候净朝着天上。”

  严运涛、忠大伯、朱老明、朱老星、伍老拔,还有江涛和二贵,送大贵到招兵处去。边走着,运涛就着大贵的耳朵说:“兄弟!哥哥对不起你,你去吧,干好了也给我来个信,我也去找你。”大贵说:“好,就是吧,巴望我回来的时候,弟兄们还能见到面!”运涛说:“怎么能见不到面哩!”一行说着,忠大娘从后头跟上来。走到苇塘边上,伸手扯住大贵,把几个煮熟了的鸡蛋掖进大贵口袋里,说:“孩子!想不到从关外躲到关里,也躲不开他们!你出去了,要保重身体。你离开娘了,娘也照顾不了你了。夜里把被子盖好,小心别着了凉。到了吃饭的时候,吃好吃歹的,你也吃口子。人是铁,饭是钢啊……”说着,掉下几点泪,她用袖子遮住。几年来她还没有流过眼泪哩!

  大贵眼珠子闪出晶亮的光,不等母亲说完,就说:“娘!

  哭什么?等你想我的时候,我踏脚儿就跑回来!”忠大娘一下子又笑了,说:“看你说得容易!到了军队上,就是人家的人了,人家愿打就打,愿骂就骂。”说着又哭出来。

  大贵说:“那里,我长着腿哩!”

  说着,忠大伯他们已经走上西坡,站在那里等着。运涛在一边看着,见母子俩难离难舍。眼圈儿一阵发酸,也流出泪来,心里说:“谁知道!这是什么命运哩?”江涛眨巴着又黑又长的眼睫毛,默默地不说什么。二贵离不得哥哥,他们自小在一块长大,这一去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只是一股劲地哭。

  大贵被冯老兰抓兵走了,运涛心上也犯嘀咕。附近村庄上,不断地出放火打黑枪的事。他更变得少言寡语,净好闷着头儿想事。人们都说:“这人心里可有数儿!”他白天在梨园里做活,晚上插上门,在机房里点上小油灯看《水浒传》。春兰和江涛趴在一边,拿着笔写写画画。运涛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打算盘。不到一年,春兰讲得故事顺口流。江涛打得算珠夸夸地响,好象是大街上跑马。

14

  事情过去,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运涛耪完家里的地,背上个小铺盖卷,出外打短工。他往北走出去十几里路,才下了市。做了两天活,又赶上天下雨,就找了个小梢门洞坐下看书。从早到晚,雨声叮叮当当,下个不停。

  这个小梢门,朝北开着,面对一片大敞洼。门外有一棵老香椿树,树下有个小井台,雨点在井台上淅淅沥沥下着,他坐在门槛上看书。眼看天快黑下来,运涛肚子里也饿了,想吃点东西,又无处去吃。正在犹豫,从梢门里走出一个人来。

  这人有三十多岁,高身材白净面皮,脸上有短短的黑胡髭。穿一身白裤褂,尖皂鞋子。看天黑了,门下还坐着一个人,他问:“你是哪里人?在这里坐一天!”

  运涛仄起头,看了看他,说:“小严村的,出外打短工,碰上下雨天。”

  那人接过他手里的书,看了看说:“《水浒传》,你上过几年学?”

  运涛说:“二年,是自己习会字的。”

        那人点点头,又问:“你家里人都是干什么?”运涛说:“父亲是个泥瓦匠。我除了做农活,还能织织布,打个短工。”

  那人又点点头,默默地说:“乡村知识分子!”

  运涛腼腆地笑了,说:“咱算是什么知识……庄稼人认识几个字儿罢了。”

  那人说:“庄稼人能读《水浒传》,就算不错了!”

  运涛看他是个有知识的人,就和他谈起来。从读书谈到写字,谈到“国民革命”。那人也坐在门槛上,接过运涛的小烟袋抽烟。不知不觉,夜黑下来,那人看他年轻,又老实本分,上下打量了一下,说:“天黑了,你走不了了,宿在俺家吧!”

  运涛说:“敢情那么好!”又问了主家姓名。那个人姓贾,是城里高小学堂的教员,人们不跟他叫名字,都跟他叫贾老师。运涛一听,合不拢嘴的笑,他一生还没和有知识的人谈过话,今天却谈得这么投洽,也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他。

  贾老师把他引进门,门洞里有个小门房,是个牛屋。一只老牛,正咯吱吱地吃着草。屋西头有条小坑,炕边有个小草池,贾老师叫他把行李放在炕上,坐下来休息。他仄起头,瞧着屋顶迟疑了一刻,又温声细气问运涛:“目前乡村里,农民生活越来越困难,是一些个什么原因?”

  运涛坐着草池,把两只胳膊戳在膝盖上,拄着下巴呆着,听得问他,慢悠悠地抬起头来,说:“原因挺多呀!眼下农民种出来的东西都不值钱,日用百货,油啦、盐啦、布啦,都挺贵。买把锄头,就得花一两块钱。大多数农民,缺吃少烧。要使帐,利钱挺大,要租种土地,地租又挺重。打短工、扛长活,都挣不来多少钱,人们一历一历地都不行了。”

  贾老师看运涛说话,很有根柢,抬起头思乎了思乎,点点头说:“是呀!日用品贵,农产品贱,‘租’‘利’奇重,农民阶级渐渐地要破产了!”又眨巴着黑眼睛问:“还有什么原因?”  运涛文化不高,猜摸着也能听懂他的话,说:“原因吗?租谷虽重,利息虽高,一年只有一次,如今这个捐那个税的太多了。地丁银预征到十年以后,此外还有学捐,团警捐……

  咳!多到没有数了!”

  贾老师不等运涛说完,把大手一按,撩起衣襟坐在运涛一边,亲切地说:“好,你看得一点不错!你不只识几个字,人还聪明,还懂得这么多道理。好啊,好啊,目前在乡村里就是缺你这样的人,做些革命的启蒙工作。来吧,咱们交个朋友,常来谈谈。”

  运涛见他这么亲热,怪不好意思地躲开了一些,又腼腆地笑着,说:“这可算个什么,庄稼人懂得什么深沉的道理!

  只是照实说说罢了!”

  贾老师乐得搓搓手,说:“对嘛!你亲身感受的痛苦,就是目前的农民问题嘛!”说完了,抬脚匆匆走进去。耽了一会,端出一大碗稀菜饭,两个窝窝头,还有一小盘咸菜。他说:“光顾跟你谈话,你还没吃饭哩!”

  运涛连忙站起来,说:“这可好,正饿了!”

  贾老师说:“饿了,你就吃吧。吃得饱饱的,咱们再谈。”

  他点上一盏小油灯,挂在近处墙上照着。

  运涛吃着饭,还听得院里雨响。心想:“要是不遇上这个人,睡没处睡,吃也没吃处。”

  吃完了饭,贾老师又问了他一会子家世和为人。第二天还是下雨,运涛走不了,贾老师也回不了城。他搬了个小炕桌来,放在炕上,脱鞋上炕。屋顶上吊着个小秫秸箔,他摸出笔墨纸张,放在桌上。两个人面对着面,盘上腿谈着,贾老师就在纸上写。运涛迫切要知道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农民才能过得下去。贾老师说:“那就必须把帝国主义打跑,把封建势力打倒。”又讲了一些革命的道理。运涛心上豁然亮了,点点头说:“就是,一点不错!”运涛听了贾老师谈话,心上象开了个窗,艳丽的太阳照进来了。

  贾老师说:“请你帮我做些事情吧!在乡村里,咱俩做个伴。”他在纸上写了几个项目,说:“比方说,捐税有多少种?具体到农民身上,他们要付出多少血汗?地租高的有多么高?低的有多么低?利息最高的几分?最低的几分?……嗯,能办得到吗?”又歪起头瞅着运涛,等他答复。

  运涛是个明白人,听到这刻上,看贾老师的行动作派,知道他不是个普通人。他听说大地方出了共产党,也听得说过共产党是“为咱穷人谋幸福的。”可是还没见过。今天,他思乎着有八成是遇上了,可也说不定。他心惊了一会子,脸上腼腼腆腆地热起来。笑了笑说:“掂对着办吧,巴不得我要来请教你。”他还想到,以后有个大事小情儿,打个官司什么的,城里有个熟人指点指点,那才好呢!

  贾老师说:“好嘛,你常来嘛!我就是喜欢你这样的人。常来谈谈,你们的生活啦,困难啦,有什么希望啦。我过去住在城市里,才来乡村里不久,什么都感到生疏。”停了一刻,他想了想,又说:“唔,咱们定下个关系吧;你在礼拜日下午,到我家来,你知道什么叫礼拜吗?就是星期日。七天,就是一个星期。今天正是星期日,再过六天,明儿格你就来。”他又歪起头瞅着运涛,等他表示态度。

  运涛是个聪明人,听到这里,心上一时焦灼,两手不由得摇动,心上颤得不行,他想:“我今天可找到光明了!”他笑了说:“哪,好多了,要是能得到你经常开导,说不定我就会明白起来。”

  贾老师说:“当然是!一个农民,他是爱劳动的,善良的,一经接触革命,就没有不聪明的。你知道什么叫革命吗?”

  运涛摇摇头,说:“不知道!”

  贾老师说:“就是封建势力、军阀政客们,不能推动社会前进,只能是社会的蟊贼。受苦的人们,工人和农民,就要起来打倒他们,自己起来解放自己。知道吗?”

  运涛听完这句话,心上更加豁亮起来。一时胸膛里发热,传到脸上,传到手上。他由不得心神豁亮,笑眯眯地说:“我得回去跟我爹商量商量。”一行说着,嘴唇和脸庞颤抖得不行,好象自己再也管不住它们。

  他这么一说,贾老师急起来,搓着手说:“好朋友!你自己知道就算了,可不能告诉别人!”停了一刻又说:“不过,要是有极可靠的人,也可以谈谈。”

  贾老师,是当时本县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县委书记。他的父亲是天津工厂的工人,他读了二年中学,也在工厂里作工。父亲介绍他入了党,成了共产党员。为了反对军阀混战,反对苛捐杂税被捕过,受过电刑。直到如今,说起话来嘴唇打颤,做起事来两手打着哆嗦。去年冬天,他才从监狱里出来,军阀们追捕得紧,在天津站不住脚,组织上派他回到家乡一带,来开辟工作。在高小学堂里当教员。

  运涛又在他家歇过一夜,第二天早晨,日出天晴,他背上小铺盖卷赶回家去。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和父亲母亲围着桌子吃着饭,他把这话儿说了。严志和用筷子夹了一根咸菜,搁进嘴里,吮着咸味,低下头半天不说一句话。涛他娘也不说什么。一家子吃着饭,沉默了老半天,严志和长叹了一声,说:“跟冯老兰打了三场官司,就教训到我骨头里去了。咱什么也别扑摸,低着脑袋过日子吧!”说了这句话,严志和老长时间不吭声。

  运涛说:“我看他不是平常的人……”

  严志和不等运涛说下去,又说:“咳!现下那有咱庄稼人的活路!你还要经心,别学了大贵,那霸道们歹毒多多了!”

  运涛看和他说不入套,实在无法谈下去,他心里想:“去找忠大伯吧,他走南闯北,知识开通。一定不和他一样!”他吃完了饭,把饭碗一推,踩着房后头那条小道,到锁井镇上,去找朱老忠。朱老忠吃完了饭,正坐在小门楼底下歇晌,运涛把出去打短工遇上贾老师的话说了。

  朱老忠听着听着,由不得眉开眼笑,又低下头琢磨了一会子,连声说:“好,好,这不是一般人,是大有学问的!”运涛说:“我也这么看,他老是问:有多少捐?有多少税?地租高的多高,低的多低。还说穷苦人们要想得到自由,就得打倒军阀政客,庄稼人们一轰起来,解放自己。”

  朱老忠听到这里,把手一拍,铜声响气地说:“嗨!这就说对头了,这是一件好事情!”

  运涛说:“他还叫我常去谈谈。大伯!你说我去吗?”

  朱老忠拈着胡子,挪动板凳向运涛跟前凑了凑,绵言细语儿说:“去吧,孩子!去吧!扑摸扑摸,也许扑摸到共产党的门口。在老年间,咱这里还出过白莲教,闹过义和团哩!”

  运涛伸起脖子,哑咪咪地问:“真的?大伯!”

  朱老忠两只眼睛放出一道明亮的光辉,看着运涛说:“这都是你老巩爷爷亲口跟我说的。你老爷爷也想过参加义和团,打跑洋大人。你说的这个贾老师,一定是有根柢的人!”运涛把下巴拄在膝盖上,睁着大圆圆眼睛,想了半天,说:“这人一定是个共产党!”

  朱老忠畅亮地笑了,说:“共产党?我在关东的时候,就听得人们讲道过,苏联列宁领导无产阶级掌政,打倒资本家和地主,工人和农民翻起身来,如今也到了咱的脚下。你要是扑摸到这个靠山,咱受苦人一辈子算是有前程了!”

  运涛又眨着大眼睛沉默了一会子,慢慢抬起头来,问:“要是那样,我就还去找他!”

  朱老忠扬起下巴,呵呵笑着说:“去吧!去吧!放心大胆地去吧!”说着立起身来,打了个舒展说:“好!看样子,咱种庄稼的人们也有前途、有希望了!”

  从这天开始,运涛每逢星期的日子,就走到贾老师家去。贾老师和运涛谈了几次话,发现运涛是个阶级意识很清楚的人。运涛觉得每次和他谈了话,身上都是热烘烘的,看书做活都有劲。自此,严运涛觉得前面象亮着一盏灯,有一种力量鼓励他前进。他更爱给年轻的伙伴们讲故事,先讲一段故事,再讲“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治”、“铲除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那时候,乡村里豪绅地主们的统治,还没有那么厉害,他们还睡在鼓里。只说他学得不着三不着两的,爱说疯话。年幼的人们都爱听他讲,今天讲,明天讲,讲得闺女小子们都不安起来。

  这时,春兰才长成身个,细身腰、长脸盘、黑粹粹儿的。听了运涛的宣传,象春天的苇笋注上大地的浆液,长出绿色的小叶,精神充沛,永不疲倦。又象春天的紫柳,才生出绿色的嫩叶,一经风吹雨洒,就会摇摇摆摆,向人们显示:只有她是值得骄傲的!

  这姑娘坐在门槛上做着针线的时候,学会了把身子靠在门扇上,捋着针上那根线,左捋右捋地捋半天,会使人怀疑她忘记把针线穿在布上。有一天晚上,她在机房里听了一会子运涛讲书,听得浑身热烘烘的。开门向外一走,觉得眼前迷迷离离,一进二门,她又楞住。仰起头来看着天上,满天星斗交辉闪亮。

  冬天,她穿一身黑色棉袄裤,夏天穿一身蓝布裤褂,显得朴素大方。她这几天又做了一件蓝布褂,去找运涛写两个字儿绣上去。运涛问:“写什么字儿?”春兰说:“革命。”运涛问:“写这字儿干吗?”春兰把嘴一扭,说:“你甭管。”她拿回去偷偷地把这两个字用白色的丝线绣在怀襟上。表示她一心向往革命,不怕困难。又表示她迎“新”反“旧”,勇往直前。正当药王庙大会上,她把这件新做的褂儿穿出去。这一下子,把个庙会哄起来:人们认得出来,是运涛写的字。只要她一走到庙会上,年幼的小伙子们就一群群地跟着看,喊:“看革命呀!”睡不着觉的时候,就说:“你想革命了?”有时候,她在大街上走过,小调皮鬼们赖皮馋眼地看着她喊:“革命!革命!”这时,她生了气了,冷不丁回过头去,瞪出眼睛说:“我革命,碍着你妈疼了?”

  但运涛并不因此嫌弃她,他更加骄傲:只有他能培养出这样敢于向旧社会挑战的人来!这事也不被村乡里掌事的先生们注意,他们认为:象老驴头这样人家的姑娘,被人玩弄是应该的。

  15

  过了药王庙大会,运涛和父亲正在门前小井台上浇菜,严志和拧辘轳,运涛改畦口。浇着浇着,从正北来了一个人,戴着个旧礼帽,穿着蓝布长衫,腋下夹着个小包袱。运涛定睛一看,正是贾老师。他把小铁锨戳在畦垅上,迎上去问:“贾老师!你想找谁?”

  贾老师住下脚步,一下子笑出来,说:“我想找你。”

  运涛笑了说:“哪,你算是找到了。”

  运涛头里走,贾老师在后头跟着。到了小井台上,运涛对贾老师说:“这是我父亲。”

  贾老师点了点头,说:“这么大年纪了,还拧辘轳,吃力了吧?”  严志和见来了个穿长衫的先生,笑着停下辘轳,从小枣树上取下烟荷包,擦了擦烟嘴,捧上去说:“请你吸袋旱烟吧!”

  贾老师恭恭敬敬地说:“你先吸吧,大叔!”

  严志和见贾老师这么客气,这么礼貌,不由得两手打起抖,说:“稀客!稀客!请你先吸!”又对运涛说:“去,叫你娘烧壶水,上西锁井去买包叶子,客人来了!”

  贾老师抽着烟,在菜畦上转游着。北瓜圆了颗,开着大黄花,长上小瓜了。韭菜才一揸高,还有洋角葱、小茴香。他说:“庄稼人辛苦,吃菜方便。”

  严志和见他说起话来如情合理,说:“庄稼人,左不过是在土里粪里钻来钻去,一年到头象个土人儿。”说完了,怪不好意思的,撮起嘴唇笑。

  贾老师说:“庄稼人,谁敢瞧不起?没有庄稼人,就没有粮食吃,没有衣裳穿,都得冻死饿死!”

  严志和一听,很觉是味,笑了笑说:“我第一次听到你这么说。每次进城,净怕人家城里人们说我:‘你,满脑袋高粱花子!’”

  贾老师听着,由不得弯下腰,笑红了脸。严志和也呲开牙笑。见运涛不出来,严志和走进去,问运涛:“那是个什么人?”运涛说:“就是我出去打短工的时候,交的那个朋友。”严志和想:打短工也能交这样好的朋友?他不相信。运涛拎了一壶水,拿着两只饭碗,摆在小井台上。贾老师坐在井池上喝着茶,边喝边谈。他问:“庙会上宣传工作做得怎么样?

        群众对咱的主张有什么意见?”

  运涛两腿硌蹴在井台下头,对着贾老师说:“说起反封建,反土豪恶霸,人们都赞成。这号人们,在乡村里为非作歹,鱼肉乡民,看得见听得到。一谈起反对帝国主义,人们就不关痛痒了。他们不知道帝国主义藏在军阀身子后头,军阀割据,就是变相的帝国主义统治!我这么说,你看怎么样?”

  贾老师听了,抬起头吧咂吧咂嘴唇,又点着头说:“对!是这个问题,农民是最讲实际的。那就要讲明白,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洋货:什么洋油、洋火、洋线、洋锁等等,剥削中国农民。”

  运涛谈了近来在乡村里工作的情况,谈到春兰现在很进步,怎样热心宣传工作,贾老师听了,喷地一下子笑出来,说:“聪明的姑娘,多么热情!就是太特殊了,会引起一些人的非议。要明白,我们的心虽然是光明的,好比是一盏明灯,你端着这盏灯走过黑暗,就很难看清楚周围的事物。不要忘记,我们的周围还是黑暗的,我们的敌人还很多!”随后又谈了一些别处的工作情况。

  运涛眼睛瞅着天上的游丝,扑楞楞地随风摆动。说:“就是!就是!”他明白了一层道理,就觉得很高兴。

  贾老师又说:“要和农民做亲切的谈话,一籽一瓣儿帮助他们。有的人专好讲些打破迷信哪,改革礼俗啊,讲些放脚剪辫子的事,惹起农民的反对。不能只说些空泛大事和枯燥的理论,搔不着痒处。我到过几个地方看了看,都是犯了这个毛病。要具体揭示农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告诉他们这些痛苦是那里来的。”他又歪着头,眨巴着黑眼睛,笑着说:“你了解一下,农民怎样感受兵匪的痛苦,怎样感受官吏和劣绅的压迫,农民子弟为什么受不到教育,地里的出产为什么逐年减少……”

  他喝完了茶抽过烟,站起身来,在园子上眺望。一带长堤,堤上矗立着一棵棵白杨树,土地上小苗长得绿绿的。后面是一簇簇农民的家屋。他说:“好地方!好地方!”一时高兴,脱下长衫,搭在小枣树上,说:“运涛!来,咱俩浇浇园!”

  说着拧起辘轳来。

  阳光照着,鸡群在谷场上草垛底下啄食。公鸡站在小碌碡上,伸直脖子打着长鸣,引起谁家小屋里的娃子叫……他笑眯眯地说:“乡村风物啊!有多么美妙啊!”说着,他慢慢把斗子绞起,哗啦地把水倒进井池里。然后撒开辘轳,咯啦咯啦地放下去。

  运涛笑了说:“看你还挺熟练。”

  贾老师喘着气说:“不,是才学会的。每礼拜回家,除了谈工作,还要学些农活。我在工厂里学了三年徒,才学会钳工,又被捕了。到了乡村里,就要学农活了。从劳动里求生活,是最本分不过的!”

  运涛说:“你教着个书,满可以照顾一家人的吃穿了。”

  贾老师说:“不,在乡村里不会农活,怎么能领导农民工作哩!”

  运涛点点头,改好畦口走过来,问:“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贾老师说:“看样子你们可以做些组织工作了,把成年农民组织起来,还要团结青年农民和青年妇女。象春兰姑娘,就可以培养成青年妇女里的积极分子。要宣传我们的主张,目前我们主张打倒帝国主义,铲除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还要具体宣传除三害:打倒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打倒封建军阀,才能消灭战乱。这叫民主革命呀,明白吗?要一面宣传,一面组织,不能只宣传不组织呀!”一面拧辘轳,一面说着,累得气喘咻咻的。

  又谈了一会子别的话,运涛有的听得懂,有的听不懂。贾老师转着眼睛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到了日中正午,严志和走出来说:“去吃了饭再谈话吧!”

  贾老师抬头一看,太阳正午了,拿起衣服就要走。严志和说:“那里话,光自运涛到了你家里,就在你家吃饭。”

  他一说,贾老师不好意思再走,跟着运涛父子走进家里,炕桌上摆好了饭,凉面条里搁上干菜丝。碗上喷出醋蒜的香味,刺激着鼻子。贾老师说:“嘿呀!你们一年还吃不上两顿面哩,叫我吃白面!”

  吃着饭,江涛走进来。端着一碗小米饭,默默地吃着。贾老师叫他坐在炕沿上,把面条拨在江涛碗里,说:“吃吧,吃吧,小弟弟,你今年多大年岁?该上高小了!”

  运涛说:“论过当,俺家里困难得不行,我爹愿叫他多念几年书,他还聪明。”

  贾老师笑了说:“唔!好嘛!愿念书好说,有时缺着短着的,我还可以帮补点儿。”他端着碗停止吃饭,歪着头笑着,左瞅瞅右看看。眼睛很有神,一下不离江涛。

  运涛说:“要说牛头地垅的事,俺还通达。学堂里的事,俺一墨不摸,贾先生多看顾吧!”

  贾老师说:“好说,交给我吧。”

  吃完了饭,贾老师又在运涛家小院子里转游了一会子,拉运涛到小场上说了一会话,就回城去了。

  贾老师来过之后,又过了一阵子,江涛要到城里去考学了。涛他娘叫江涛去找春兰,求她做一双新鞋,缝缝衣裳。江涛一进门,春兰在阶台上坐着做针线。歪起头儿问:“江涛!

  晴天亮晌的,不去上学,来干什么?”

  江涛说:“来找你哩!”

  春兰笑了说:“找我干什么?”

  江涛说:“我要上城里去考学,求你缝缝衣裳,做双新鞋袜。”

  春兰说:“嘿!你是大学生了,为什么叫我给你做鞋袜?

  我又不是你家的人儿。”

  江涛楞了一会,笑默默地说:“为什么哩?嫂子!咱早晚还不在一个锅里搅马勺?”

  江涛还没说完这句话,抬起腿来就跑。春兰脸上腾地一下子红起来,起身就赶。一直赶到外头院里,围着碾子转了好几遭。春兰捉住江涛,拧过胳膊,抬手就是一拳:“说!还舌头不在嘴里不?”

  江涛说:“不了,不了,饶了我吧!”

  春兰捽着江涛衣领子走回来,说:“好好儿坐在阶台上说话!小人儿家,要规规矩矩的。再瞎说白道,甭说不给你做鞋袜补衣裳,还要敲你脊梁哩!”

  春兰给他缝了衣裳,答应好好儿做一双鞋袜。又说:“你好好念书,念好了也是老人们的落场。”又到屋里拿出笤帚来,给他把身上扫得干干净净,拍了拍尘土,说:“去吧!”

  过了几天,涛他娘叫他们穿上新洗的衣裳,穿上新鞋袜,戴上草帽,哥儿俩到城里去。一进城门,大街上行人车马来来去去,买卖家都是光亮门面。石牌楼往南,路东里有个光亮大门,进了大门,都是粉墙屋子、玻璃窗。运涛领他走到贾老师屋里,贾老师和和气气地招待他们,让他们坐在椅子上,倒出金黄的茶水让他们喝。运涛说:“老人们说定了,想巴结兄弟念念书,可不知道怎么样?”贾老师说:“咳!庄稼人要想脱离‘压迫’,脱离‘剥削’,不是容易。除了豁出去斗争,还要学些文化知识。文化上的进步和政治上的进步,是密切关连的。我想我们还应该在乡村里办些半日学堂呀,平民学校什么的,结合着讲些时事政治。”

  运涛和江涛,在贾老师那里住了两天,学校一放榜,江涛录取了。

  正是五月末梢,麦子黄了,柳叶正绿,天气渐渐热起来。回家的路上,哥儿俩说不出有多么高兴。可是江涛觉得有些离奇:自根儿没有这么一门亲戚,也没有这么一门朋友。见面不多,就不当外人看待。他问运涛:“哥!怎么他老是问那些‘剥削’‘压迫’的?”

  运涛说:“他们关心咱穷苦人的生活!”

  江涛又呆起两只大眼深追一句:“他们又是谁?”

  运涛瞅着江涛说:“他们?他们是共产党,是给咱穷人撑腰做主的。从今以后,孙中山也要扶助工人,扶助农民,联合共产党了!”

  可是,江涛这时还听不懂他的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