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江涛从济南回来,秋天过了,父亲还在病着。他把运涛的事情一五一十对父亲说了。母亲割完谷,砍完玉蜀黍,正在场上碾场扬场。他又帮着砍了豆子,摘了棉花。做着活,母亲问他:“江涛!你哥哥可是怎么着哩?”他只说:“还在监狱里。”母亲天天想念着在狱里受苦的儿子。
收完了秋,江涛去找朱老忠,说:“忠大伯!家里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上不起学校了,我想退学。”朱老忠说:“莫呀,孩子!上济南剩下来的钱,你先拿去。家里,我再想法子借钱,叫你爹吃药治病。咳!赶上这个年头儿,不管怎么,也得托着掖着闯过去。”江涛说:“那只够今年的,明年又怎么办呢?”朱老忠说:“不要紧,孩子!有大伯我呢,只要有口饭吃,脱了裤子扒了袄,也得供给你在师范学堂毕了业。”
江涛回到保定,第二天洗了澡理了发,换上身浆洗过的衣裳,去看严萍。一进严知孝的小院,北屋里上了灯,老伴俩正在灯下说闲话。严知孝见江涛进来,问他:“运涛怎么样?”
江涛把小包袱放在桌子上,说:“他判了无期徒刑!”
一听得江涛的声音,严萍在她的小东屋里发了话:“江涛回来了!”东房门一响,踏看焦脆的脚步声走过来。她弯下腰,两手拄着膝头,对着江涛的脸说:“你瘦了,黑了!”又伸出指头,指着江涛的鼻子说:“是在灯影儿里的过?”
妈妈看严萍这么亲近江涛,满心眼里不高兴,撅起嘴来说:“长天野地里去跑嘛,可不黑了!”妈妈是个高身材的乡村妇人,脸上显出苍老了,高鼻准,下巴长一点。说着,走到桌旁,解开包袱看了看说:“看江涛带来什么好东西,嘿!
通红的枣儿!”
严萍拈起一枚小枣,掏出手绢擦了擦,放在嘴里,咂着嘴儿说:“可甜哩,没有核儿。”她抓起几个枣,放在父亲手心里。又用手绢包起一些,藏下自己吃。
严知孝取出眼镜盒,戴上眼镜看碑帖,说:“小枣,别有风趣。大明湖的碑帖嘛,看来没有什么可贵之处。”江涛说:“枣儿是全国有名的。碑帖,也许是没买着好的。”
严知孝摘下眼镜,捏起一枚小枣放进嘴里。说:“你没见过张秘书长?不能维持一下?”
江涛说:“他说案子属省党部直接处理,探望一下可以,别的,他们无权过问。已经定了‘无期徒刑’。”
严知孝说:“咳!活跳跳的个人儿,一辈子完了!”
严萍斜起眼睛看着父亲,说:“哦,那将来还有出来的一天。”
严知孝冷淡地说:“什么时候出来?”说到这里,他又停了一下。
严萍说:“将来红军势力大了,统一全国的时候。”
江涛对着严萍摇了摇头,不再说什么。严知孝抬起手拢了一下长头发,说:“这话,也难说了。”他背叉起手,在地上走来走去,拈着浓黑的短胡髭,又说:“昨天,还是被人捉住砍头的,他们就需要与别人合作。今天,他们把权柄抓在手里,就不需要合作了,要砍别人的头了。过了河就拆桥,看来‘权’‘势’两字,是毁人不过的!”
江涛说:“如今他们有权有势,刀柄在他们手里攥着嘛!”
严知孝说:“他们也要防备刀柄攥在别人手里的时候。一个不久以前还是被人欢迎过的,昨天就在天华市场出现了‘打倒刮民党’的传单!”
严萍说:“他们成了反动派嘛!”
江涛说:“他背叛了群众……”
严知孝说:“咳!如今的世界呀!横征暴敛,苛捐杂税,你征我伐,到什么时候是个完?过来过去总是糟践老百姓!”
严萍说:“我看谁想当权,就把最大的官儿给他们坐,不就完了?”
严知孝绷起脸说:“没有那么简单,他们都想坐最大的官,有没有那么多的大官给他们坐?”一句话说得一家人都笑了。
严萍坐在父亲的帆布躺椅上,转着眼珠想:“可就是,我就没有想到。”
“我看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国家民族还是强不了!”妈妈不凉不酸地说着,走了出去。不过是插科打诨,取个笑儿罢了。 严知孝说:“不管怎么的吧,咱是落伍了。政治舞台上的事情,咱算是门外汉。干脆,闭门不问天下事,心里倒也干净。”
严知孝又问了家乡的年景呀,庄稼呀,一些老家的事情,又问老家的人们。他不常回家,每次从老家来了人,他总是关心地问长问短,而且问得很详细。妈妈又煮了枣儿来,说是搁了糖的。吃了糖枣,严萍叫江涛到她的小屋子里去。江涛一进门,转着身子看了看,见屋里没有什么新的变动,心上才安下来。坐在椅子上,转着黑眼瞳呆着。
严萍看他老是不说话,问:“怎么,又在想什么心事?净好一个人静默,也不闷的慌?”
江涛说:“静默就是休息。”
严萍说:“你还不如说,静默就是思想。”
江涛说:“能够静默下来,当然是好。一个人坦坦然然地想个什么事情,有多么好?不过有时,有一种逆流冲动着你,不让你静默下来。”
严萍说:“我就不行,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多么愁闷。什么力量不让你静默?”
江涛说:“革命!”
严萍说:“又想起革命来。想到什么问题?”
江涛说:“祖辈几代:祖父的,父亲的,哥哥的,我的……没有一个暴风雨般的革命运动,不能改变这受压迫的道路。”
严萍说:“你说得不错!”
江涛再也不说什么,定住黑眼珠静默起来。
严萍拿眼睛呼唤他几次,拿下巴点了他几次,他都没有知觉。她把两个巴掌伸到他的耳朵上一拍,说:“嗨!你发什么呆?”
江涛笑模悠悠地说:“想起运涛,一个人坐狱,几家子人担心!”
严萍说:“几家人?你家、我家……”
江涛说:“还有忠大伯家、春兰姑娘家……”
严萍不等江涛说完,问:“春兰是谁?”
江涛说:“春兰是运涛相好的人儿,她聪明活泼又进步。打算等运涛回来跟她结婚呢,这样一来……”说着话,他又沉默下来。
严萍听说运涛要长期住狱,那个钟情的姑娘还在等着他,对春兰发生了很大的同情心,屏住气凝住神,睁着眼睛听着。可是江涛睁着大圆圆的眼睛,不再说下去。严萍等急了,说:“你可说呀!”
江涛把运涛和春兰的交情叙述一遍,又说:“春兰帮着运涛织布,两个人对着脸儿掏缯,睁着大眼睛,他看着她,她看着他,掏着缯着,就发生了感情……”
严萍听着,笑出来说:“两个人耳鬓厮磨嘛,当然要发生感情。”说着,腾地一片红潮升到耳根上。
江涛继续说:“有一天晚上,我睡着睡着,听得大门一响,走进两个人来。我猛地从炕上爬起来,隔着窗上的小玻璃一看;月亮上来了,把树影筛在地上。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是运涛,女的是春兰……”
严萍问:“妈妈也不说他们?”
江涛又说:“看见他们走到小棚子里去,我翻身跳下炕来,要跑出去捉他们。母亲伸手一把将我抓回来,问:‘你去干什么?’我说:‘去看看他们。’母亲说:‘两个人好好儿的,你甭去讨人嫌!’这时,父亲也抬起头来,望着窗外看了看,伸起耳朵听了听,说:‘你去吧!将来春兰不给你做鞋做袜。’”
严萍听到这里,喷地笑了,说:“怪不得!你们有这么知心的老人。看起来运涛和春兰挺好了,运涛一入狱,说不定春兰心里有多难受哩!”说着,直想掉出泪来。
两个人正在屋里说着话,听得母亲在窗前走来走去。江涛转个话题问:“我去了这些日子,你看什么书来?”严萍坐在小床上,悠搭着腿儿,说:“我嘛,读了很多书。真的,《创造月刊》上那些革命小说,我看了还想看。数学什么的,再也听不到耳朵里。”
江涛说:“按一个学生来说,把功课弄好,书也多看,才算政治上进步哪!要多看一些社会科学的书,不能光看文艺小说。”每次,他都对严萍这样谈,希望她多读一些政治书籍。他觉得从他跟严萍的关系上来说,他有责任推动他们的思想走向革命。
听得妈妈老是在窗前蹓来蹓去,江涛才从屋里走出来。严萍也在后头跟着。出了大门,江涛悄悄地问:“登龙常来玩吗?”
严萍直爽地说:“差不多,他每个礼拜日都来玩,来了就咕咕叨叨,蘑菇一天才走。妈妈还给他做好东西吃。”
江萍说:“这人不喜欢读书。”
严萍说:“他正在学武术,可着迷哪!练什么铁沙掌呀,太极拳呀,他说将来要学军事。他说将来绝对不向文科发展,要做些对国家民族有益的事……”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走到西城门,她又楞住,笑了说:“怎么办?你送我回去吧,叫我一个人回去?这么黑的天。”
江涛又把严萍送回门口,在黑影里,严萍拍拍江涛的胸脯,看了看他的脸,说:“好好儿的,把运涛的事情放开吧,不要过分悲伤。过去的事情,让它过去,革命工作要紧。”江涛说:“是的,革命可以改变被压迫人们的命运!”严萍听了,也点点头。江涛站在门口,听她走进去把门插上,才走出胡同。街上行人稀少,路灯半明半暗,呆呆地照着。路面不平,他独自一个人,一步一蹶地穿过冷清的街道走回来。
26
白色恐怖的年月过去,江涛眼睁睁看着哥哥被关进牢狱里,心上象钉上苦难的荆棘。他寒假暑假回家帮助父亲料理家事,参与劳动,一开学就又回到保定。每天下午完了课,就到校外去工作。夜晚钻进储藏室,把小油灯点在破柜橱里看书。他读完了组织上发来的《社会科学讲义》,心上好象开了两扇门,照进太阳的光亮。
他们从学校到工厂,从工厂到乡村,偷偷地把革命的种籽撒在工农大众的心上,单等时机一到,在平原上掀起风暴。 那年秋天,上级派人到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视察工作,根据广大群众的要求,决定发动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向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进攻。到了冬天,组织上派江涛回到锁井镇上,去发动农民,组织反割头税、反百货税运动。
他动身的那天早晨,天上垂下白腾腾的云雾。马路上、屋顶上、树枝上,都披着霜雪树挂。江涛走到严萍的门前,伸出手去,想拍打门环,又迟疑住,想:“还是不告诉她吧!”停了一刻,才抽回手走出城来。
走不多远,天上卷起绞脖子风,推着他一股劲往前跑,想停一下脚步也难停住。又飘起雪来,急风绞起雪霰,望人脸上扑,浑身冷飕飕的。江涛脸上冻僵了,鼻子也冻红了。
一大团一大团的雪花从天上旋卷下来,纷纷扬扬,象抖着棉花穰子。雪片洒在地上,唰哩哩地响着。
一直跑到天黑,跑得满身大汗,两腿也酸软了,他想找个地方休憩休憩。稍停一会,就觉得身上冰凉。看那边象是几棵树的影子,他走了一节地,还是看不见村庄树林,又啃啃哧哧地走回来。想蹲在道沟的雪坡下避避风,可是两条腿硬挺挺回不过弯了。棉袍子冻上一层冰,象穿上冰凌铠甲,一弯腰身上就咯吱乱响。他搓着手,抬起头看了看天上,灰色的云雾没有边际。浑身楞怔了一下,想:“唉呀!这是走到什么地方?什么方向?”歇了一会,并没减轻疲乏,觉得身上潮湿得厉害,索性咬起牙关,一股劲地往前跑。一直跑到深夜,通过飞扬的雪花看得见贾老师的村庄了。去年春天他才来过,还记得小梢门前头那棵老香椿树,树下那口井,井台上那根石头井桩。门朝村外开着,对着一片田野。如今野外一片白,柳树上驮着满枝白雪。
他在小梢门底下停住脚步,拍打拍打门板,听不见动静。又拍了两下,还是听不见动静。一天走了两天的路,直觉得浑身酸痛,想坐在门坎上歇一下。抖动了一下肩膀,身上的雪象穰花一样纷纷落在地上。忽然间村西南传来了马蹄声,嚓嚓嚓地越来越近,骑着马的黑衣裳警察,冒着风雪跑过去了。他身上一机灵,想:“为什么在冬天的深夜,刮着风下着大雪,会有骑马疾驰的警察呢?”按一般习惯,他该马上走开。可是今天,他已经跑了一天路,身上太乏累了。一天水米不落肚,很想喝点汤水润润肚肠。他不加思索地连连拍打着门板,仄起耳朵一听,屋顶上有踏雪的声音。他想抬起头望望,有什么人在屋顶上走动。才说移动脚步伸出头去,猛地克嚓一声,一把明亮的粪叉从屋檐上飞了下来。他机警地闪进角落里。紧接着,又嗡地一把禾叉飞到他的脚下,掘起地上的泥土,迸了满脸。他一下子楞住,皮肤紧缩了一下,头发倒竖起来。尖声叫着:“是我!是我!”
屋檐上有沙嗓子的老人,厉声喝着:“你是谁?老实说!不的话,看脑袋!”
江涛说:“是我……江涛!”他缩紧眉头,心上敲起战鼓。
头上嗡地冒出汗珠子来。
静了一刻,夜黑天里,从屋檐上探出一个头来,问:“嗯,江涛?”
听得是贾老师的声音,江涛心上松下来。说:“唔,是我。”
又等了一刻,门吱哑一声开了。贾老师穿着白槎子老羊皮袄,戴着毛线猴帽,弓着肩膀走出来。摸住江涛冰凉的手说:“你可来了!”又拍着他的肩膀,呲开牙齿无声地笑着。
贾老师把他拉进去,把门拴好,揭起沉重的蒿荐,让江涛进门房。屋里炕上放着个小饭桌,点着豆儿大的小油灯,有几个人围桌坐着。见江涛进来,一齐扭过头来看。地上烧着一堆柴火,照得满屋子通亮。江涛坐下来烤火,一个老人抱着那杆粪叉走进来,穿着山羊皮背褡,满脸乍蓬胡子,凑近江涛看了看,说:“同志,你真命大呀!”又拍着江涛的肩膀,伸出手指,弹得明亮的叉齿得儿地响。笑笑说:“我眼看有警察骑着马跑过去了,以为是他们偷偷藏在梢门底下,等着逮捕咱们哩!”在那个年月里,国民党在北方掌政以后,发现共产党在乡村里活动,经常派马快班和警察队下乡搜捕。
贾老师介绍说:“这是我爷爷。”江涛连忙站起来,握住老人的手。老人满脸笑着说:“冷啊,今天冷啊!”江涛拆开帽檐,取出介绍信。贾老师接过那张小纸条,走到灯下,蹙着眉梢看了看,扔在柴火里烧了。
小屋里很暖和,充满了烟熏味,牛粪尿和牛槽里的豆腥味。窗上用棉被子遮住灯光。江涛冰凉的肌肉,一烤到火上,浑身麻酥酥的,耳朵上也奇痒起来。伸手一摸,满把鼻涕样的东西,他咧起嘴,拿到眼前看了看。才说去摸左边的耳朵,贾老师两步跨过去,拽着他的手。说:“唔!摸不得,耳朵冻流了!”他怜惜地攥住江涛的手,皱起眉头说:“是呀,跑关东的人们,有不少是冻掉鼻子耳朵的!甭动它,过几天就好了。一动就要掉下来。”
人们听得说,都耸起眉头眯细起眼睛,不忍看见江涛被风雪吹打得红肿了的脸。贾老师叫他脱下棉袍,烤在火上,冰冻化开了,冒出腾腾的白气。贾老师脱下自己的皮袄,给江涛披上。又跑进里院,待了一会,端出一大碗杂面汤来,说:“江涛!吃了吧,吃下去就暖和了。”
江涛端起碗来,正在喝着汤,背后走过一个人来,抬起手照准江涛的脊梁上,邦啧就是一拳,又伸手拧过他的右胳膊,背在脊梁上。江涛左手摇摇晃晃,差一点把面碗扣在地上。贾老师伸手接过去,笑了说:“哈哈!别洒了面,别洒了面。” 江涛回头一看,这人细高个红脸膛,高鼻骨梁儿,是同班的同学张嘉庆。他今年秋季才在河南区领导了秋收运动,因为性格有点暴腾,人称“张飞同志”,目前正在县委机关里工作。
张嘉庆也是在贾老师教育之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自从受了党的教育,开始阅读革命文学。一读了革命的诗歌和小说,饭都忘了吃,觉也忘了睡。从此,他衣服喜欢穿破的,饭喜欢吃粗的,一心信仰共产主义,同情工农大众。夏天带着穷孩子们去打棉花尖,冬天坐在牲口棚里的热炕头上,给长工们讲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拉着红军上了井冈山,讲周恩来同志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讲当家的剥削做活的,讲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有几次被他父亲看见,觉得很离奇,转着眼珠想:“嗯,这孩子净爱和受苦人在一块打练。”问他干什么,他说是在讲《三国演义》,要不就说是想拱拱“牛子牌”。父亲觉得,他和穷棒子们常在一块,学不了出息,要想个法子绊住他。教他骑马打枪,行围射猎。买来了苍鹰、细狗、打兔子的鸟枪,请来了熬鹰的把式,说:“这个玩艺,又文明又大方。”
寒假、暑假、春冬两闲里,他带着木头厂子里的伙计伍老拔,带着长工和穷孩子们去打猎。学会了用快枪打兔子打鸟。光费的那子弹就有几筐头子。打住了也不跑去拾,任凭穷孩子们乱抢。打完了猎,就带着人们趴在墒沟里,讲革命故事。从此他学会了骑马打枪。 今年秋天,县委要在滹沱河与潴龙河两岸开展秋收斗动。张嘉庆接受了党的任务,回到家乡一带,开展群众运争。成天价在大树底下给人们讲“穷人是怎样穷的”,“富人是怎样富的”。伍老拔听得不耐烦了,故意刁难了他几句,说:“张飞!甭瞎摆划,你家十亩园子百顷地,住的是青堂瓦舍,穿的是绫罗缎匹。成天价跟俺穷人念这个闲杂儿!也不过是快活快活嘴,拿俺穷人开心!”
张嘉庆说:“别着急呀!时刻一到……时刻一到,这庄园地土都是农民们的。”
伍老拔把脸一沉,说:“你说这话,真吗?” 张嘉庆看他不相信,急得摇着脑袋,喷着唾沫星子,说:“准!你看着,时刻一到……”
伍老拔不等他说完,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说:“什么叫时刻一到?我缸里没有米,坛里没有面,饿得大小耗子都吱吱乱叫。光听你摆划这个,老婆孩子都快饿死了。真是开玩笑,我看你是个莽张飞。”说着,抬起腿就要走开。
张嘉庆被他呲打了一脸火,人们在一边睁着两只大眼睛看着。他看情况不好,红了脖子粗了筋,赶上去说:“咱们得组织起来呀!”
伍老拔停住脚,楞着眼睛问:“组织什么?”
张嘉庆说:“组织农会、穷人会……”
伍老拔生气地把脚一跺,说:“组织个蛋,你得显示出来给俺穷人们看看!”
张嘉庆碰了个硬钉子,打了几天闷工,反复思量:“怪不得说,不是工农出身,就是不行,说话群众不肯信。”过了几天,张嘉庆又到木头厂子里去找伍老拔,说:“给你们看看,抢我爹大井上那二十亩棉花吧!我领头儿。”
伍老拔看出张嘉庆是个实打实的人,是真心革命的,就辞退了木头厂子里的活,跟着他跑起革命来。组织起农会、穷人会、弟兄会。眼看到了黄秋九月,收拾棉花的时候到了。张嘉庆和农会里人们订下“日头正午,打鞭为号”,要领导穷苦人们抢棉花。
到了那一天,来抢棉花的人真多,打着包袱的,背着口袋的,好象看戏赶庙场的一样。看看天刚乍午,时间就到,人们一群群一伙伙,黑压压地涌上来,象暴风雨前的黑云头。张嘉庆头上箍着块蓝布手巾,腰里束着一条黑布褡包,把衣裳襟掖在褡包上,登在大车上,两手举起轰车的大鞭,朝天空上啪,啪,啪,连打三鞭,抽得震天价响。人们听得鞭声,哇呀地呐喊了一声拥上去,把一地白花花的棉花抢光了。张嘉庆他爹,那老头子听得说了,踉踉跄跄,喘着气跑了来,丧气败打地直骂街。张嘉庆说:“骂什么街,秋天快过了,人们还没有过冬的衣裳!”
说着又打三鞭,人们一拥,又抢了邻家财主一块玉蜀黍。这一下子撑起人们的腰来,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动手。张嘉庆又连打起鞭子,向西打,抢完了西财主家的。向东打,抢完了东财主家的。这一带的秋收运动,就顺势开展起来了。
地主们都来找张嘉庆他父亲,直气得他死去活来。说:“人的禀性难移,这孩子也不知道迷了哪一窍,一辈子也算完了。”从此,张嘉庆跟着贾老师革起命来。等运动过去了,人们异口同声说:“共产党不是说空话,是办真事的。”这一天,江涛看清是张嘉庆,说:“张飞!你乍什么刺?”老人也连连摇手说:“咳!青年人好久不见了,亲热得不行呀。”贾老师看着他的两位得意的学生,笑着说:“二位同窗,今天又碰到一块了。他去河南区,你去河北区,比比看,看谁搞得更红火一点。”
江涛连忙握住张嘉庆的手,说了一会子久别重逢的话。张嘉庆和那几个人办完了事,披起布袋要走。走到门口,贾老师又拽回他们,说:“等等,你们得装扮装扮再走。”
张嘉庆问:“怎么装扮?” 贾老师说:“把鞋子倒穿上。”
张嘉庆又问:“这是干吗?”说着,脱下鞋子,倒踩在脚上。
贾老师拿了几条麻绳来,给嘉庆他们把鞋子绑在脚上。说:“这么一装扮呀,马快班就不知道你们是从那儿来的,也不知道是上那儿去的,不好跟踪你们。”他把梢门开了个缝,送他们出去。张嘉庆试试走着,说:“还是老师办法多!”
贾老师看着他们走远,才回来对江涛说,“你来得晚了,各区的会才开完。咱们俩谈谈吧!”他笑眯眯地握起江涛的手,问,“你说,你懂得乡村吗?”
江涛听贾老师问得离奇,用木棍拨着火堆,火光在眼前闪亮。他说:“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当然懂得乡村呀!”
贾老师又问,“你懂得农民吗?”
江涛说:“我老爷爷是农民,爷爷是农民,父亲年幼里是农民,大了学会了泥瓦匠,带上点工人性儿,怎能不懂得农民哩!”
贾老师说:“好,你可不能吹!”
江涛烤了火,吃了饭,身上解除了疲劳,听贾老师说了句逗趣的话,兴奋劲儿就起来了,说:“跟别人嘛,还可以吹吹,跟老师那能瞎吹!”他说着,又向贾老师凑近了一些,说:“来吧,请你分派工作。”
贾老师斜起眼睛,瞟着他说:“我想先听听你的汇报!”
江涛说:“你听我什么汇报?自从离开县里,咱们又没有直接的关系。”
贾老师说:“请你汇报锁井镇上封建势力的情况,还要请你多加分析,我才能明白。”
江涛摸着脖子,说:“这,我还没有准备。”
贾老师笑了笑,说:“看,说你甭吹嘛,非吹!”江涛呲开牙,笑了说:“吹吹也没关系,又不是对外人。”他的两只大眼睛,慢悠悠地转了转,说:“来,向你汇报。”
贾老师又在火上加了几片干柴,烧得毕毕剥剥地乱响,火光照到他们脸上,照得墙上黄澄澄的。江涛清了清嗓子说:“我年幼的时候,听得运涛说过:锁井镇上,在老年间发过几场大水,趁着荒涝的年月,出现了三大家……
“论势派,数冯老洪。他的大儿子冯阅轩,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了业,到日本士官学校留过学,现在是晋军的骑兵团长。
二儿子叫冯雅斋……
“论财势,数冯老兰,有的是银钱放帐。三四顷地,出租两顷多,剩下的土地,雇上三四个长工,还雇很多短工,自己经营。大儿子冯月堂,在外边混点小事儿。二儿子冯贵堂,上过大学法科,当过军法官,现在回家赋闲。三儿子冯焕堂,是个不平凡的庄稼人……”
贾老师板起脸,斜起眼睛听着。听到这里,把巴掌一拍,打断江涛的话,说:“哎!我们的对头到了,冯老兰是今年割头税包商的首脑,他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江涛紧跟上说:“对,冯贵堂早就想做这类买卖。本来冯老兰是个老封建疙瘩,盘丝头,钢镐劈不开的家伙。冯贵堂在他面前甜言蜜语,不知说了多少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冯老兰才把钥匙撒给他……
“第三家是冯老锡……
“锁井镇上三大家,方圆百里出了名,一说冯家大院,人们就知道是冯老兰家。一说大槐树冯家,人们就知道是冯老锡家。”
贾老师听到这里,又说:“好,好啊!谈情况的时候,一定要一籽一瓣儿地谈。只有深入了解乡村,才能做好乡村工作。你还没有讲明白锁井镇上的剥削关系。”
贾老师又在火上加上两片柴,把火拢欢,腾起满屋子烟气。老人拎了把水壶来,放在火上,嗤嗤地响着。想叫他们喝开水。 江涛说:“冯老兰的老代爷爷,是经营土地,种庄稼,有的是陈粮食。到了冯贵堂,开始在乡村里做买卖,开下聚源号杂货铺、聚源花庄。这些铺号,都经手银钱放帐。冯老兰一看赚钱多,也就没有什么话说。冯老洪这家伙爱吃,开下了鸿兴荤馆。各院姑娘媳妇积攒下体己,开下四合号茶酒馆。锁井镇上,自从有了座铺,成了有名的大镇子,掌握了四乡的经济流通。三大家趁着荒涝的年月,收买了很多土地,撵得种田人家无地可种了……
“他们赚了钱,放高利贷。锁井一带村庄,不是他们的债户,就是他们的佃户……打下粮食,摘下棉花,吃不了用不完。把多余的钱供给姑娘小子们念书,结交下少爷小姐们做朋友。做起亲事,讲门当户对,互相标榜着走动衙门。在这块肥美的土地上,撒下了多财多势的网。在这网下,是常年受苦的庄稼人……”江涛说到这里,缓了一口气,接着说:“马克思主义,客观存在决定人的意识,自从冯家大院做起买卖生意,冯老兰和冯贵堂的脾性上都有了变化。”
江涛两只手指划着,越说越快。贾老师眯起眼睛,看着江涛的眼色、神气,听着他的声音。一个憋不住,喷地笑出来,说:“好,从这地方看,你的社会科学算是学通了。”
夜深了,非常静寂,只有窗外的风声,雪花飘在地上的声音,牛嚼草的声音。老人还是走出走进,在房顶上放哨。贾老师听完了江涛的汇报,伸手拍拍自己的头顶说:“在农民问题上,你比我强。我懂得工人,不懂得农民。组织上派我回来开辟工作的时候,可遭了难啊!运涛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可是现在他长期陷在监狱里。这次才去信把你调回来。”他谈到这里,又镇起脸孔,对运涛有深远的回忆,他不能忘记,在农民伙里,那是一个好同志,更是一个好朋友。又说:“啊!几年河东几年河西呀,这才几年,你和过去大不相同了,分析问题这么细致,这么深刻。”又说:“老头子们要迈开大步紧赶,才赶得上啊!”他无声地笑着,抬起头来看着窗外,象有极深刻的考虑。
贾老师很爱斜起眼睛来看人,还有个习惯动作,一到紧急关头,常是举起右手,颤抖着说:“……因此,要斗争!斗争!”表示他的决心。他在斗争中,确实是坚强的,在天津住监狱的时候,上午出监门,下午就走上工作岗位。
贾老师又说:“关于冯老兰本人的材料,再请你供给一些好不好?”江涛把冯老兰陷害大贵,又要夺去春兰的话一说,贾老师就火气冲头了,咬着牙齿,瞪着眼睛,恨恨地说:“这个材料,好深刻呀!一针见血,我们的死对头!”
他听完江涛的汇报,一直在笑着。伸直胳膊,在头顶上搓搓手,说:“你给我上了一课!这方面的东西我不再谈了,比方象你说的,封建势力用地租、高利贷,捆住农民的手。可还有一样,你没有说。”他两眼直瞪瞪地看着江涛,江涛扬起脖颈想了一刻,也想不出什么。贾老师盯着他,摇摇头说:“政权,同志!谈起封建势力,怎能不谈到政权问题?他们用政权把农民压在大山之下呀!”
江涛连连点头说:“是呀,我倒忘了。”
贾老师说:“他们用政权这个专政的武器,颁布了很多苛捐杂税,最近又搞什么验契验照、盐斤加价、强迫农民种大烟,还有印花税什么的。他们要把农民最后的一点生活资料夺去,农民再也没有法子过下去了,要自己干起来呀!我们共产党的责任,按目前来说,就是帮助农民觉悟起来,组织起来,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按季节,按目前农民的迫切要求,我们要抓紧和农民经济利益最关切的一环——进行反割头税运动,就势冲击百货税!
“蒋介石颁布割头税,增加百货捐,是为了搜刮一批银钱进行剿共。而这班子包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们,是为了赚一笔大钱养家肥己。农民们眼看一块猪肉搁进嘴里,土豪恶霸们硬要拽走。我们以反割头税为主,以包商冯老兰为目标,发动农民进行抗捐抗税。以后,还要发动抗租抗债,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老鼠拉木杺,热闹的戏还在后头唱!”说到这里,他弯下腰,斜起眼睛,转着眼珠想了老半天。又说:“贫农养猪,中农养猪,富农养猪,中小地主也养猪。在这个题目下,可以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来一次公开合法的斗争。可是要注意一点!”他攥紧两只拳头,用全身的力气向下捶着,说:“主要是发动贫农和下中农。要是忽略这一点,将来我们就没有落脚之地了。”说着,脸上冒出汗珠子。鼻子向上皱了皱,幽默地笑了,拍着江涛说:“考虑考虑,我谈的有错误吗?嗯,请你不客气的批评。”
江涛忽闪着长眼睫毛,看着房顶上的烟气,呆了半天才说:“是呀,抓紧和农民经济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一环!”贾老师说:“要细致、深入地发动群众。光是闹腾一下子,水过地皮湿,那还不行。我才到农村,没有具体经验告诉你,农民运动,我们还是新学习。创造去吧!创造一套经验出来……”
贾老师还没说完,老人抱着粪叉跑进来说:“不行,不行,巡警又骑着马过去了!”
贾老师睁大了眼睛,问:“多少?”
老人说:“约摸七八匹马,在雪地上,扑尔啦地跑过去。”
贾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斩钉截铁说:“爷爷,你再去看看!”自从他在这个地区开展了工作,黑暗势力的爪牙,就老是在身子后头追着他。统治阶级的军政机关,压在他的头上,觉得实在沉重。于是,他说:“干!一定要在他们的军政机关里发展党的组织,时机一到,我们就要揭他的过子!”
老人喘着气走出去,走到门口,又拿起粪叉,回过头来比划着,说:“要是发现歹人,一家伙,我就叉死他!”
江涛看着老人雄赳赳的神气,很受感动。想起刚才梢门底下的情景,又有些后怕。
贾老师向江涛布置了全部工作,最后说:“时间很紧,来不及细谈了,有什么困难你再来找我。嗳,快来烤烤火。”他拿起江涛两只手在火上烤着,问:“嗯,你那位女同志,她怎么样?”又扳起江涛的脸来看了看。
他们有一年不见了,今天见了面,心上很觉高兴。流露在他们之间的,不是平常的师生朋友的关系,是同志间的友爱。他几次想把嘴唇亲在江涛的脸上,见江涛的脸颊腼腆地红起来,才犹疑着放开。说:“告诉我,严萍怎么样?”江涛歪起头看了看,说:“她吗?还好。你怎么知道的?”贾老师笑着说:“我有无线电,你的一举一动我都知道。”
他和江涛并肩坐下,说:“你说说,她现在怎么样?”
江涛把胳膊盘在膝盖上,把头枕在胳膊上,歪起脸看着火光,悄悄地说:“她开始读些社会科学,我们不过只是朋友罢了,我把她培养成一个对象。”
贾老师问:“不是早就成了对象吗?”
江涛说:“我说的是团员呀!”
贾老师又问:“她很漂亮?”
江涛说:“漂亮什么,活泼点儿就是了。”
正在说话中间,老人又跑进来,说:“不行呀,今儿晚上紧急呀!几个村庄上的狗都在咬,叫得不祥!”他又停止说话,张开嘴抬起头来,叫贾老师注意听。
贾老师沉了一下心,仄起耳朵听了听,果然远处有犬吠声。说:“不要紧,爷,你不要慌呀!”又对江涛说:“对不起,你也该离开这儿了。我这家,早就成了危险地带。前几天,马快班子才在前边村里传了人去。咳!时间紧促,我们还要在党内进行保密教育!”
江涛说:“好,我就走。”嘴里说走,心里实在不愿离开。身上才烤热,一说出门,就有冰冷的感觉。再说他腿痛,脚也冻肿了。 贾老师催他说:“不要犹豫,说离开就得离开,这是下决心的问题。走,我也要进城。”他换上油鞋,跺跶跺跶脚,戴上帽子就要出门。
江涛脱下皮袄,换上棉袍,倒穿着鞋子走出来。走到门口,老人又说:“要是天亮了,土豪劣绅们看见咱门前雪上有这样多脚印,可是怎么办?”
贾老师把脸凑到老人跟前,说:“天一亮就扫雪,他们光知道今天晚上这村里有动静,不知道出在那一家。”老人轻轻踏着步说:“他要硬钉呢?”贾老师说:“那也不怕,出了地边儿,就敢跟他见官儿。”老人听着,暗暗点头笑了。
江涛推门出来,一出门风在街上旋起雪花,向他身上扑过来。他走着路,贾老师积极、坚决、苦干的形象,现在眼前。出了村,在风雪里,由不得两脚跑得飞快。走不一会,回头一看,后头有个人。他心里抖了一下,仔细一看,是老爷爷扛着粪叉在后头跟着。江涛站住脚等老人走上来,问:“老爷爷!你来干什么?”
老人说:“你老师叫我送你一程,他也进城了。”
江涛说:“老人家快回去吧,天冷,雪又这么大。”
老人笑笑,用手指头拨去胡子上的雪花,说:“在紧急情况下,我能放下你不管?”江涛恳求了半天,老人才慢慢走回去。
27
江涛停住脚,看老爷爷走远了,跑了一阵,风还在呼呼地响着,眼前雪花乱飞,直到看见门前的两棵大杨树,象穿素的白胡子老人在等待他,才松下心来。穿过冷静的街巷,转到村前,停在小门楼底下。隔着门缝,看得见小窗上还照满了灯光,映出母亲扳动纺车的影子,夜深了,老人还坐在被窝头上纺线哩。嗡嗡的低沉的纺车声,传出家庭的温暖,母亲的慈爱。老人们在故乡的土地上,从黑天到白日,从白日到黑天地劳动着。他拍着门上的吊吊儿,隔着门缝看窗上的影子:母亲慢慢停下纺锤,抬起手背擦了擦眼睛,扬起头喃喃地说:“嗯,有人敲门?”
“这工夫有后半夜了。”是父亲的声音,他才从睡梦里醒过来,咕咚地在炕上翻了个身,说:“咳!风天雪地里,有谁来叫门哪!” 江涛沉了一刻,把嘴对在门缝上,又叫了一声:“娘,是我。”
娘听得熟悉的语音,立时叫起来:“是,有人叫门!象是运涛,那声音甜甜儿的!”这时,窗户上显出母亲焦灼的影子。
一说起运涛,又勾起父亲凄怆的情绪,叹口气说:“咳,你做梦吧,别惹人难受了,他才回不来呢!”窗上映出父亲伸出两只瘦骨棱棱的大手,摸索着荷包,装上一锅烟,嘟嘟囔囔地说:“孩子是娘身上的肉啊!心连心,肉连肉啊!咳……”烟气刺激着他,一迭连声地咳嗽起来。
母亲还在扬起下颏听着,说:“唔,孩子在监狱里一年了!人们说,要是遇上大赦,是能出来的……”
哥哥判了无期徒刑,父亲怕母亲难过,不叫告诉她,只说判了十年监禁。有时她问到,为什么也不来个信?也只是说,监狱里管得紧,不准许写信回来。她就把平时积下来的钱,买了布,做了衬衣、袜子,叫父亲寄去。多年不见运涛了,牵碎了母亲的心。在那悠长黑暗的冬夜里,两个老人怀着不同的心情,想念着孩子。江涛想:“这时父亲一定用被头遮住眼睛,偷偷地流泪哩。”寒天冰夜,他不想再惊动老人们。可是站了一会,身上冷得索索打抖,吃不住劲了。就又伸出手去,在门吊吊上轻轻拍了两下,转过墙角喊:“娘,江涛回来了!”
“唔,是有人敲门!”母亲才说伸出手在纺车上拉一脰线,那脰线没拉完又停住。仄起耳朵,听出是江涛的声音,豁朗地笑了。门声一响,嚓嚓地踩着厚雪走出来。她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急着问:“是谁?”
江涛说:“是江涛,娘!”
门吱扭地开了,涛他娘看见江涛站在她的眼前,尖声叫起来:“嘿呀!我儿!你打那儿来?深更半夜的!”伸手拉住江涛的手,拽进屋里,在灯下一看,他浑身上下尽是雪,拿起笤帚扫着。雪落在地上,老半天也没化了。
严志和见江涛回来,翻了个身,趴在被窝口上,抬起头来笑眯眯地说:“呵!有后半夜了!天亮了吗?”又扭头看了看,雪光照亮了小窗。
涛他娘暗自流下泪来,说:“看,这么冷的天!脱了衣裳睡下吧!”母亲叫江涛坐在炕沿上,动手给孩子扒鞋子。鞋连袜子冻在一起,扔在地上咕咚一声响。
涛他娘见孩子受了苦,心里又难受起来,说:“快年下了,你爹早就说,江涛快回来过年了。还给你留着好吃的哪!”她又想起运涛:“那孩子,他也该来个信了,嗯!”
江涛睡在母亲的被窝里,被上有娘的温暖,有娘血汗的香味。这时,他身子骨累得瘫软了,连翻个身说句话的力气也没有。蜷伏着身子,呼鼾着,齁齁地睡着。严志和心里想:“今年还没过腊八儿,他就回来了,似乎比往年早了几天。而且是在冰天雪地里赶回来。一定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他才想张口问一问又停住,想:“还是不要惹起她吧,又要想念运涛了。”他把脑袋缩进被窝里,翻上倒下地想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母亲早早把饭做熟,坐在江涛头前,轻轻抚摸着他的两颊。看他匀正的脸盘,微闭的眼睛,不由得笑了。见他嘴唇的棱沿上有些苍白,悄悄地凑过去,想亲孩子一下。当她想到,孩子已经长大,长成大人了,脸上又麻苏苏地不好意思起来。正在犹豫,江涛一下子醒过来,伸开手打个舒展,笑着说:“娘!妈妈!”伸过两条茁壮的胳膊,把娘的两只手搂在怀里,说:“我可想你哩!”
娘笑着看了看江涛,说:“娘想儿,是真的。儿想娘,是假的。”她又走出去拿穰柴,给江涛烘烤衣服。这时,她心上说不出有多么愉快,不知不觉,嘴里念出一首儿歌:“麻野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背后,把媳妇背到炕头儿上。‘媳妇,媳妇,你吃吗?’‘我吃白面饼卷白糖。’‘娘呀娘,你吃吗?’‘我吃秫面饼卷屎克螂。’孩子一有了媳妇,就把娘忘了!”
江涛说:“我可忘不了你。”
娘说:“你还没娶媳妇哩。起来吧,该吃饭了。”说着,又眯眯笑着,说:“唉!当娘的,就是希罕不够你们,一个个长硬了腿,就跑了……我先说给你,可不能再去跑那个‘革命’。嗯,你哥哥在监狱里,多咱想起来就象割我的心。唉!为你哥们担多大的心哪,咱不‘革’那个‘命’吧!谁要是愿意欺侮咱,只要他不指着咱的名儿,不骂到咱的门上,就别管他。”
江涛说:“不啊,娘,咱不能受一辈子欺侮。”
娘说:“算了吧!别那么大气性。有杀死人的,那有欺侮死人的?”
娘把饭端到炕桌上。为了江涛回来,她特别搭置了整齐的饭食:白高粱米饭,搁上大黄豆。玉蜀面的饼子,蒸咸菜也搁上大豆芽。又端上一碗蒸鸟肉,娘说:“这只鸽子,还是你爹在小雪的那一天打住的,舍不得吃。说:‘给江涛留着吧!’我把它拿盐腌上,留到这咱。”又拍起手儿笑着说:“谁也值不得吃,就是俺江涛值得。”
饭和菜在桌子上冒起腾腾热气,满屋子飞腾着蒸腌肉的香味。娘拿过袜子、鞋子、棉裤袄,烤得干干的。江涛刚穿好衣裳,严志和扫完雪回来吃饭了。胡髭上挂着细小的冰珠,冰珠化了,顺着胡髭流下水来。
严志和用棉袖子擦擦胡髭上的雪水,拍拍裤角上的泥土,爬上炕去。涛他娘递过一个小木凳,严志和就在炕上戳着腿坐起来。在他年幼的时候出了绝力,一上了年纪,两条腿再也回不过弯来。在地上不能蹲着,上炕不能盘腿。严志和一想起这点老毛病,就对人说:“咳!人哪,可别上了年纪,一上了年纪,不如人的事儿可就多了。”今天,他坐在炕上,一边拿起筷子,嘴里不住地哼哼拜拜地唉声叹气。
江涛吃着饭,又在想着反割头税、反百货税的事:“这反割头税,要从生活最困难的、最穷苦的人家下手……”想着,推开饭碗走出去。
严志和把眼放在窗棂上,对着桃形的小玻璃看了看,说:“江涛!才回来,不跟你娘说会话儿,有什么心事,腿这么快!这样大的雪,你上哪儿去?”他又抬起下颏想:“他一定又在跑碴什么是非。”
江涛说:“我去看看我老套子大伯。”一面说着,就走出去了。
这样大的雪,一直下了一天一夜,还在下着。好象撕棉破絮一般,积在地上一尺多厚。脚一蹬下去,咯吱吱地乱响,陷下去老深。走雪如走沙,一抬脚一迈步都很费劲。屋檐上树枝上,雪象棉条向下垂着。门前小场上有几只花野雀,找不到食儿吃,围着草垛吱吱喳喳乱叫。积雪的大地,一望无边,闪着刺眼的光芒。江涛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着,路上没有遇见一个行人。
走到老套子的门口,揭开蒿荐,低下头弯腰走进小屋。老套子驼了背,有点喘了。他扛了一辈子长工,还没有自己的土地家屋。住着人家一间土坯小屋,土窗上插着两根横棍,糊上一张烧纸,风一吹呜呜地响。半截土炕上安着个锅,地上放着一个破席篓子、半截破水缸,炕上有个烂煎饼样的油被子。
满屋子白蒙蒙的烟气,老套子正趴在灶火门口,吹火做饭。听得有人推门进来,在烟雾底下抬起头来,睁开泪湿的眼睫,说:“哦,我以为是谁呢,江涛!我可想不到你来。要知道,咱俩今日格得喝二两。你刚从府里回来?”说着他掂着两只手,柴烟熏得流出泪来,眼珠子也红了,不住地咳嗽着。
江涛说:“唔!我来看你,大伯!”
老套子弯着腰站起来,嘟嘟囔囔地说:“咳!人贫志短,马瘦毛长呀!和你爹俺们短不了说话儿,和你说的话可不多。你是读书人,俺是老庄稼汉嘛!”他用棉袖头子连连擦着眼。酱色的脸上,皱起大深的纹路,弯弯曲曲象一条条小河。一身老毛蓝粗布棉裤袄,穿了十几年,边沿上绽出棉花套子来。他伛偻着背,对着江涛站着。脚跟蹬在鞋后跟上,棉鞋尖翘起老高,象是一对小楼子船。
江涛坐在炕沿上说:“大伯,也该寻个人手,你缺手缺脚的,又没个做饭吃的人儿。”
老套子冷笑两声,说:“哼哼!你看看咱这个家当,吃没吃的,住没住的,穿没穿的。人手儿不能象铺盖卷,打起来背着走。咱快下世的人了,还寻什么人手儿?”
江涛说:“又没个孩子,谁给你做饭?再说一上了年纪,不闷得慌?”
老套子抹了一下鼻子,说:“看看你说的!没有人手儿,那里来的孩子!说是做饭,也不过年前年后这么几天。咳!这一辈子,净吃现成饭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似乎有很深的哀愁,不住地摇头。
江涛实在同情他,觉得这位老人的一生太苦了。他说:“你辛苦一年,在当家的院里吃几天饭算了,还回家来安锅立灶,你会捏饺子吗?看你这冷屋子冷炕的!”小屋里也实在不暖和,冬天的风是尖戾的,隔着蒿荐,隔着窗上的缝隙,探着头钻进来。只是一小股风,吹在脸上就觉得很冷。
老套子盛上岗尖一碗山药粥,说:“大侄子你先吃,我就是这一个碗。”
江涛两手捧着,把碗递给他,说:“我吃过了,大伯你吃吧!”
江涛拿起笤帚,给他扫扫地,又扫了扫炕。老套子冻得浑身打颤,两手捧着碗,蹲在灶火门前,拨出点火来烤着。一边烤一边吃。他说:“常说,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儿。咱外族外姓的,怎么腆着脸去吃人家过年的饺子?”
江涛说:“你自格儿又不会捏。”
老套子吸吸溜溜地喝着山药粥,边喝边说:“咳,手指头这么粗。我想大年初一那天,和一斤面擀个大饼,把肉馅摁窝儿扣上,捏一个大饺子。盖上锅盖煮个半天,煮熟了两手抱着就吃。嘿!一嘴咬出个小牛犊子来,真香呀!”说着,咧开大嘴,似乎吸哈着肉饺子的香味。又说:“反正新年正月里,也没有什么要紧的活儿做。”他又呲开大黄牙笑着,说:“还有个好法儿,把油搁在锅里,搁上点葱花炝炝锅。搁上肉和菜,拨上两碗面鱼,这和饺子是一样。饺子也不过是肉加菜加作料。”他左手端碗喝着,右手拿着筷子,在地上走来走去。似乎对他多少年里体会到的这点人生经验,很觉得意似的。
两个人说了会子话,江涛心里直发急。左说右说就是说不到本题上。他又说:“你风吹日晒地辛苦一年,连个痛快年也过不上。受一辈子辛苦,挣不上个土地、家屋、老婆孩子……”不等说完,觉得鼻子尖上发酸,想流出泪来,他实在同情这位老长工。
老套子说:“这扛长工,就是卖个穷身子骨儿,卖把子穷力气,能不受风吹日晒?今年做不好活,来年谁还肯雇?常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呀!穷人们扒住个碗沿子,不容易着哪!自从十几岁,我一连给冯老兰扛了几十年的长工,后来他换了作派,把牛卖了买了大骡子大马。要不啊,我得给他干到老死。咳!咱也是老了不行了,才给冯老锡轰这两个破牲口。”
江涛根据人愈穷,受的压迫愈大,革命性愈强的规律,今天越谈越摸不着门径。他这时才明白,农民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不是一下子能撼动了的。说真的,他还非常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一时急躁得憋不住,索性开门见山,把抗捐抗税,抗租抗债,反对盐斤加价,反对验契验照的话,一股脑儿都搬出来,看老套子有什么反应。
老套子一听,就不同意。喷着唾沫星子说起来:“看你说的!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惯例。不给利钱,算是借帐?没有交情,人家不借给你!私凭文书官凭印,文书上就得盖官家的印。盖印,就得拿印钱。地是人家苦耪苦掖,少吃俭用,经心用意整来的,不给人家租钱,行吗?人家不租给你!人家贩来的盐嘛,当然要加价呀,谁不想多赚个钱儿?车船脚价,越来越高,水涨船高呗!”他说着,不断抬起头来,想着他一生走过来的生活道路,认为那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什么理由,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改变它。总觉得,船走顺水比走戗水顺利得多,也犯不着去找那个麻烦。他唏唏哩哩喝完那碗山药粥,随手又盛上一大碗,说:“你是念书念醒了的人,要学明情察理,别学那个拐棒子脾气。”
老套子有些火气,越说越紧,象急流冲过闸板一样。别看他嘴巴子笨,说起话来倒很连理,别人想说句话也插不上嘴,江涛只是呆着眼睛看着。象两个人打架,江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江涛眨巴着眼睛,叼着老套子大伯的烟袋,一袋一袋抽着。他实在没有想到,一个普通农民会有这样深刻的正统观念。做为一个农村知识分子,说什么也摸不着老套子的心理了。他放下烟袋呆了一会,慑悄悄地走出来。
老套子见他不声不响走出门去,掀开草蒿荐问:“啊,你走啊?” 江涛说:“我出来了半天,家去看看。”
老套子又说:“你常来玩儿。”
江涛回到家里,躺在母亲的热炕头上,闷着头想了好几天。白天拿本《三国演义》,躺在炕头里读。夜晚睁着两只大眼睛,看着黑暗的夜色,听风声在门外大杨树上唿哨。这天夜里,他抬起头来看小窗上明亮亮的,坐起来穿好衣裳。一下子把严志和惊醒,问他:“你想干什么?”
江涛说:“我想进城。”
严志和说:“什么时候了?”
江涛说:“天亮了。”
严志和说:“不亮吧,我刚睡了一忽儿。”
江涛有事情压在心上,一会也睡不下去,他坚持要进城。找了一根推碾的棍子,拄在手里,推开门走出来。雪停了天还阴着,他出门向北,顺着大街向西走,走上城里去的大道。走到千里堤上,看到开阔的河岸,一片大雪原,只有雪地上的树干,露出一条条黑色的影子。他拖着两条腿走过那座小桥上的雪地。越走天越明亮,抬头一看,月亮从云彩缝里钻出来。他又停住脚,想:“嘿呀!这到底是什么时刻?”
走到城门底下,城门紧闭着。他伸出两只手推了推,一点也推不动。就蹲下来歇了一忽,听得有大车的声音走出来,城门开了,他才走进去。走到学校,贾老师正偎着炉子烤火。
江涛说:“怎么,你今天起得这么早!”
贾老师说:“我想下去看看工作进行得怎么样?”说完,他又弓着肩膀,斜起眼睛瞅着江涛,象是说:“这么早,你来干什么?” 江涛把老套子的事,一五一十说了。贾老师拍着江涛的肩膀嘎嘎地笑了,又拍拍自己的头顶说:“同志!我说你甭吹不是,非愿吹!解决什么问题,组织什么队伍。抗租,发动佃户。抗债,发动债户。要反割头税,就得发动养猪的主儿。你想,文不对题,能做出好文章来?”说完了,又弯下腰,暗里发笑。
江涛怔了一会,忽地笑了说:“象窗户纸一样,你这一点,我就透了。老套子大伯是个老雇工,既不使债又不养猪。他是吃现成饭的,不管盐价贵贱。他没有土地,税不着文书。抗捐抗税解决不着他的问题,当然觉悟得慢。我体会得怎么样?”
贾老师说:“哎!你只说对了一部分。在乡村工作里,雇工是我们本阶级队伍,要努力帮助他们觉悟起来。这个运动,虽然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可是他们要反封建嘛!一经发动起来,就可能是最积极的……”他沏上壶茶,给江涛斟上一杯,说:“忙来,先喝一碗热茶吧,着那么大急干什么?”江涛歪起头,两眼望着窗外说:“没的,是这么回子事儿?”
贾老师又拍着头顶发笑,说:“想想吧!你是爱用脑筋的人;你学过辩证法,解决什么问题,抓住什么矛盾?”他两眼直瞪瞪地看着地上,又沉默地点点头说:“领导工作,不容易做呀!要先找出问题,才谈得上解决。象劈木头,先看好骨缝插对楔,再下榔头。看不对骨缝,插不对楔,把榔头砸碎了,也劈不开干柴。”
没等说完,江涛蓦地想起来,冯老兰是锁井镇上的大土豪。他和农民的矛盾针锋相对,和父亲、和明大伯他们打过三场官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