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调整波长的螺旋被轻轻拨动,收音机里透出了一阵模糊的声浪。渐渐地声音清晰起来,带着遥远的,但又十分逼近的,巨大得不可估量的强力扑向前来,发出震耳的千百万人飞跃前进的呐喊:
大军向南,人民力量—— 蒋匪胆寒!我们有毛主席英明领导,我们有兄弟兵团协同作战。
颤抖的手指,尽量旋小收音机的音量,直到几乎听不见声音。陆清害怕这声音被旁人听到,希望歌声快快过去;听腻了中央社消息,他想听听共产党的战报新闻广播。
近些日子以来,陆清经常枯坐在家里。虽然白公馆的日常工作,不需他这位上校官阶的所长亲自操劳,自会有看守长杨进兴加意防范,但情绪不好的时候,他连在电话上作指示也没有心肠。这时,他不想打牌作乐,让娇媚年轻的太太去陪客,背着人,他急于偷听敌方广播,来判断时局的动向。为了谨慎小心,他在膝头上摊开了一部精装插图的英文厚书《TheMasterSpyofChina》,装出姿态,似乎他正在一边研读特务头子戴笠的事迹,一边欣赏着收音机里的音乐。“西安,武汉才丢了,他妈的湖南又保不住了。”陆清听着广播,心里有些烦躁。
听过新华社的消息,陆清又调整着波长,收音机里出现了新的声音。渐渐听清楚了:一个娇滴滴的女人在报告新闻。这是来自地球另一面的美国之音的华语广播。陆清躺在柔软的沙发上,焦黄的手指夹着半截香烟。近来他的烟瘾越抽越大,屋子里早就烟雾腾腾了,手上的烟头,还不停地冒着淡蓝色的轻烟。他发现在听完新华社的叫人心悸的广播之后,再听听美国盟友在中国问题上的态度,是有好处的,可以减轻一些疑虑,也可以给自己宽宽心。美国人真够朋友,比自己人讲话还带劲。
烟头上的火,快烧到手指,陆清还没有发觉。女人的声音忽然变得难听了,她正在报告着时事新闻。
“……共军攻占上海。这个全世界第四个最大的城市陷落时……美国总领事馆在弹雨中。领事馆的人员都伏在地上。在这座七层楼的建筑物上,美国国旗正下半旗。据总领事卡波特说,下半旗是为了哀悼前任国防部长福莱斯特……
“在进入这个具有六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市以后,中共军队……”
陆清没有想到,美国人的声音也这样软弱。他无可奈何地关上了收音机,点燃新的一支香烟。
前些日子,英国军舰“紫石英”号在长江上被共军击伤的时候,他也曾暗自庆幸共产党终于激怒了外国人。但是现在,美国人也和英国佬一样,眼睁睁地看着共军渡江南下,他们却伏在领事馆的地上,一点办法也没有。
如果美国人大规模参战就好了,就可以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可是美国人,连在青岛的海军基地也急于撤退。陆清不能不担心:从共军渡江以来,急转直下的时局,会怎样不可想象地恶化。
不过,住在梅园的美国顾问处的态度,到底和公开出面的陆海空军不同,更和以外交使节身分出现的司徒雷登不同。直到现在,司徒雷登还呆坐在南京,尽管共军开进了大使馆,他还赖在那里,不回华府……陆清想到特别顾问,深深感到他才是最坚决的,真正代表华盛顿意图的核心人物。可惜特别顾问的多次部署都没有得手。连最近经过精心策划,派到渣滓洞去的郑克昌也失败了。不仅失败,而且泄漏了特别顾问的全部机密,以致徐鹏飞一怒之下,竟把那严醉培养多年的心腹处决。
陆清丢掉烟头,又点上一支,躺在沙发上沉思。他相信,白公馆的情况,比渣滓洞还要复杂,可是他连一点线索也没有弄到。前些时候抓了个厨工,也只是因为他想送野葱进地窖,拷问到死,也没发现什么材料。难道白公馆没有共产党的活动?这不可能。陆清记得,远在他当息烽集中营所长时,目前还留着的一些政治犯,就宁肯带镣罚苦役,而拒绝向他保证不逃跑。特别是那个齐晓轩,更公开地说:“要放要杀,是你们的自由,拒绝你们的条件是我的自由。”
陆清凭他多年当所长的经验,直觉地感到,这些人在政治犯中必然会有活动。可是,直到现在,虽然顾问处反复研究,并且专门审讯成岗,还是没有找出一点线案。连杨虎城将军被囚在白公馆的消息,也没有查明是如何泄漏的。这件事一直闹到奉化,连徐鹏飞也受了申斥。最后,才由蒋介石下了手令,把杨虎城等人秘密押去贵州拘禁。
事情像猜不透的谜那样费解!和谈期间,邮检组查获从重庆寄到香港的全部中美合作所政治犯的名单,显然是地下党想用披露名单的办法来揭发释放政治犯的虚假,这名单确定是从集中营里带出去的,但是名单又是怎样带出去的呢?郑克昌曾利用这线索去接近刘思扬,却没有得到什么材料。这时,娇艳的太太悄悄推门进来了。
“你又坐在这里,尽是烟!快去打牌,我刚才和了副满贯。”陆清摇摇头:“我不想打牌。”歇了一下,他又补上一句:”你快去陪客嘛。”
陆清的思绪被打断了,但他没有理睬太太的邀请。他还要独自想想。
字纸篓里,一片废纸吸引了他的视线。薄薄的白纸上写着的“报告”两个端正的字迹,勾起了他的另一番思绪。几天前,他到太太的姐夫特区副区长沈养斋那里,打探过风声。沈养斋的口太紧了,什么消息也没有透露。他只看到,副区长桌上乱抛着一堆文件,乱七八糟的,都是请调港、台工作的报告。还有份文件,露了一个角,上面写着令人不安的“潜伏”
“游击”的字样。
中美所有不少人打报告,请长假,他是知道的。但那都是些不识时务,不懂得“团体”纪律的糊涂虫,连戴笠对军统人员的训诫:“活着进来,死了出去!”都忘掉了的家伙,活该不得好死!
不过,请调工作的报告,只要理由充分,大概不至于沾上“动摇分子”的危险。副区长让他看这些报告,也许正暗示着什么……
可是,他早先写的请调台湾的报告,一直没有批下来,沈养斋大概也没有帮他说话。应该再写个报告,或者直接请求局本部选派他赴美深造。
最好直接给梅乐斯先生写封信,不过,这样作也许太过分了一些,谁知道这个美国佬肯不肯给他帮忙?
他不能不作最不幸的打算,万一别人都到台湾,真要他留在大陆上,他总不该白白地走上死路一条。想到这里,他不能不感到恐惧和绝望。双手沾满了血,他对共产党从来没有好感,更不想脱离“团体”,可是,蝼蚁尚且贪生,如果能够知道共产党对待特务分子的详细政策也好。古语说,狡兔三窟,能多留条后路,也不无好处。
突然,他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在息烽的时候,和共产党员相当接近,找他谈谈,比找共产党员方便得多。
不!千万不能冒昧从事。还要仔细想想才好。其实,只要上司们批准他将来到台湾去,他就完全放心了;甚至可以眼皮也不眨一下,就把全部政治犯处决。那里会像目前这样疑虑不安呢!
但是害怕留在大陆上的念头是顽固的,多一条后路,似乎总要安全一点,这念头一出现,就不可压制,强烈地缠绕着他的思绪,怎么也摆脱不开。
陆清从公馆里独自溜了出来,走过客厅时,还听见里面正在兴高采烈地搓牌。他不愿去惊动太太和客人,悄悄地驾驶着三轮摩托车,径直向白公馆驶去。
十多分钟以后,他到了办公室门口,开了门,跨了进去。
办公室里一片混浊的霉味,桌上蒙满了尘土。他伸手拂拭了一下灰尘,突然瞥见桌上的台历正翻在一个触目惊心的日期上——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日子。陆清这才记起,从那时以来,他在办公室里再也坐不住了!他赶快把台历翻过,才按按铃,叫来了一个特务。
“请黄先生来……”
忽然,他觉得不妥,这样做未免过于冒险。他慌忙推开窗户换了口气,回头又去按铃,按铃。可是晚了,那特务已走远了。
陆清念头又一转,立刻出现了狡诈的主意。借此散布一点空气,对政治犯施展一点笼络手段,未始不是一着好棋。他这个特工老手,来这么一套,是完全可以的。既探听情况,又迷惑对方,这才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
黄以声将军迈着军人的步伐,昂首阔步,走了进来。陆清刚一表示,黄将军就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起来,声音那么洪亮自信,使得陆清暗自感到尴尬。
“我是国民党员,同盟会的时候,我就参加了革命。我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完全背叛了孙总理的三民主义!”黄以声的豪迈脚步,在室内走来走去。“你跟着蒋介石走,有什么前途?蒋介石的国民党非垮不可,美国佬,原子弹都救不了他的命。今天看看人家共产党,人家的政策深得民心,人家做的一切,才真正是‘天下为公’!所以人家有无穷的力量,足以解放全国人民,给全国人民以富强康乐的希望……”
陆清丝毫也听不进去,但是他装出一副完全理解的面孔,硬着头皮听完了黄以声对时局的分析,他希望用自己的姿态,换取黄将军对他的好感,然后才提出他想了解的问题:“共产党现时对我们的政策是……”
“哦——”黄将军顿时领会了他的真意,便坦然地介绍道:“我看你干脆请共产党员来谈谈,成岗、刘思扬都是才进来不久的,他们熟悉现在的政策……”
“不,不必吧。”
他摇摇头,但又不表示完全拒绝。
“我想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最近会不会打起来?”陆清但愿战火扩大,只要中国大陆成了美苏之间的战场,他就不必向台湾逃亡了。因此,他透露道:“最近,美国要派重要的代表团……”
陆清的话,立刻引起不动声色的黄以声将军的注意,使他不急于离开这特务了。
又谈了一阵,陆清才微笑着把黄以声送了出去。陆清心里,自有自己的打算。和政治犯保持这种关系,对他没有任何害处。他一向看不起渣滓洞那批糊涂蛋,猩猩和猫头鹰,对付共产党全不会用脑子,二处特别指派来协助他侦察监视政治犯活动的杨进兴,也不会监视“敌人”,发现老厨工送野葱,就立刻大喊大叫起来,事后只好依了他,处理了算了。
不过,他当时就告诫过杨进兴,叫他不要像猫头鹰那么简单,有什么事情,不要挂在嘴上,应当放在心里,不露声色,暗中进行,而且,不到时机,决不轻易下手。可惜,对老厨工动手太早了,如果钉上一个尾巴,侥幸探出一点材料,在二处和特别顾问四面碰壁的时候有点贡献,还愁沈养斋不帮他说话?还愁不能离开大陆?想到这里,陆清不禁对杨进兴的暴躁和自己的失策,以致丧失了从厨工事件跟踪追击的机会,而感到后悔。
陆清正沉闷地独自思索,办公室的门猛然一开,杨进兴跑了进来。“所长,所长,我发现了他们的活动!”陆清一惊,脸上立刻露出笑容。
听完杨进兴的报告,多时以来缠绕着他的苦恼,立刻消失了。现在,用不着再向政治犯讨好,他已有了表功的机会,有了足够换取上司们批准他去台赴美的本钱了!
牢门格格地响了一声,杨进兴突然冲进牢房,后边跟着两个看守员。被这意外事件惊动了的刘思扬,戒备地站了起来;成岗还是像平时一样,没有理睬闯进牢房的敌人。“不准动!”
原来是毫无先兆的紧急搜查。检查周身上下之后,又查铺位。毯子撕破了,拖在地上。屋子几乎被抄得翻转过来,连墙角的尿罐也揭开来,看了又看。
搜查持续了半点钟。没有搜到可疑的东西,特务悻悻地走了出去,锁上铁门。
望着铁门上不断摇晃的大铁锁,成岗和刘思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
白公馆停止“放风”。大搜查在楼上、楼下,整个集中营里突击进行。来得如此狡猾和毒辣,大概是狼犬们嗅出了什么气味?
莫非《挺进报》出了事情?不,不会,《挺进报》不会出事。铅笔、纸、小刀都没有被发现,也没有对成岗和刘思扬进行任何盘问。
楼下出了问题?楼下住的是老练的战友,他们一向谨慎小心……
不安和危险的感觉,缠绕着被隔离在楼角的成岗和刘思扬。难道敌人竟看出了掩藏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思想?
到了晚上,隔壁黄将军第一次没有按照他的军人式的准确,把报纸递送过来。早在搜查的当儿,敌人已经一页页地查看了他所有的报纸,检查是否有缺页或者其他破绽,而且宣布停止他看报。
午夜时分,是狱中的人们应该睡觉的时候,成岗拿定主意,叫刘思扬到窗口监视可能出现的敌人,他要在夜里谨慎地和楼下直接朕系,询问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成岗找到了那条最机密的秘密孔道,可是马上被意外的情况惊住了:秘密路线已经从下面封锁了,没有人来接他的纸条,楼上、楼下的可靠朕系业已中断。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情况竟变得这样危险而紧张,他们被完全隔绝,夫去情报,失去和集体的联系。在这孤立的环境里,他们如何是好?成岗和刘思扬焦灼地商量着,需要很快地作出某种最坏的打算和准备。
这时,所长办公室里,桌子上摊开一小张薄纸,纸上写的是整齐的仿宋字: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完满结束陆清不动声色地从桌上轻轻拿起这张纸,看了好一阵。这张纸已经被揉得又皱又破了,上面用变色铅笔写的字,有些已被侵湿,变成了紫蓝色的,他仔细辨认着纸上的字,慢慢念着:
“中共第七届第二次委员会全体会议,在石家庄附近举行,会议经过八天,业已完满结束……“毛泽东主席向全会作了工作报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便在打倒反革命势力之后,用更大的努力来建设一个新中国……”
这是一篇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件。它打开了多少年来未见天日的人们的眼界,带来了无限的兴奋和鼓舞。它越过重重高山和封锁,出现在周围几十里警哨密布的中美合作所核心地带,出现在与世隔绝的革命者中间。可是对敌人来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是最大的危险。特务老早就多次宣布过,谁敢在集中营里进行“地下”活动,或者进行“煽动”宣传,一经发觉,立即处死!居然有人敢于藐视他们的权力,敢于做出各种各样逾越所规的事情,甚至写出了这样危险的传单。“这是共产党中央的文件,这里的政治犯写不出来。”陆清放下揉皱了的薄纸,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踱着。过了一阵,才对杨进兴说:“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黄以声把报纸给了他们,可是黄以声的报纸并未缺少,而且,报上也不会登……另一个是最大的可能,是刘思扬带进来的!”
“走漏杨虎城关在白公馆的消息,是在刘思扬来以前。”杨进兴补充了一句。
“对。这也算一种可能:白公馆直接和地下党有联系。”陆清颇有把握地说:“不管是哪一种可能,现在我们都处于主动地位,迫使对方应战。”
“这一次大有希望,是不是先报告?”
“不。”陆清眯着眼睛捏拢拳头示意说:“我们抓稳了地下党的线索,再报告。让特别顾问看看我们的手段!先把那个人带进来。”
“是。”杨进兴回头喝道:“带胡浩!”
经常提水灌溉小树的胡浩,被几个特务推了进来。他的双手被反铐着,脚上钉了重镣,身上的衣服已经撕得粉碎,一条条伤痕,正流着血。
“他讲了没有?”杨进兴大声问。
“没有。”几个特务同时应声。
“过来!”
胡浩昂着头,上前两步。陆清脸色一变,抖着手里那张又破又皱的纸,像拿起一颗就要爆炸的定时炸弹。“是谁写的?是谁给你的?”
沉默着。胡浩没有答复。他要考虑一下自己的措词,不能让敌人再抓住任何把柄。绝对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牵连到拿文件给他的人。长期的折磨,教会了他懂得深沉的爱和恨。长期的折磨,也带给胡浩一双极度近视的眼睛:当他在放风时躲在屋角激动地读文件的时候,竟没有发现狡猾的杨进兴盯在背后……“问你,是谁写的?”
“快说!”
“我。”胡浩缓缓抬头,盯着特务的眼睛:“我自己写的。”
“你?你写不出来!”
杨进兴站在旁边狞笑着,随手举起鞭子。胡浩不是共产党员,他写不出这种文件;而且也没有人能在这里写出中共中央的文件。当然是地下党从外边送进集中营来的,一定得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找到狱内狱外的联系,否则,“中美合作所”竟成了共产党的世界!
皮鞭在空中抽得呼呼地响。他们决心从胡浩口中找出文件的来源。一下,又一下,血从破裂的肉体上流出来,淌到光滑的地板上。声音低沉下去,呻吟着,喃喃地断续地在空中萦绕:
“……我写的……我……写……的……”
冷水泼在血泊里,抓住头发,向上提,再提。
“问你是谁写的?”
“我。”
不断传来的拷打和惨叫,使人们在深夜里无法闭上眼睛。成岗和刘思扬忍受着内心的痛苦,从敌人的嚎叫声中,知道了事件的真相。那张纸条,正是他们从黄以声送来的报纸上抄下来的。虽然每天用过的报纸都秘密送还了黄以声,但是这张传到楼下的纸条,却在极度近视的胡浩手上,被敌人发现了。他们紧握着拳头,乌紫的指甲深深地捏进了手心。一想到那正在灌进胡浩肺里的辣椒汁,就感到一阵难忍的窒息,那种带血的火烧一样的呛咳,可以叫人几分钟内就停止呼吸。“胡浩是无辜的。”刘思扬痛苦地走近成岗:“我去承认,说是我带进来的。”
“你来的时候,公报尚未发表!”
窗外不断传来令人心悸的叫喊,烙铁烙在肉体上,像烙在每个人心上。
“你听,还在折磨胡浩!”刘思扬忍不住心中的难过,怒火喷射着:“我去承认,叫敌人枪毙我!”
“如果需要,该我去。”成岗拖着铁镣,在黑暗的牢房里蹒跚着。他不怕出面告诉敌人说:那张传单是自己写的。但是,这张《挺进报》是怎样传下楼的呢?坚持到底绝对不说!这,他做得到。但是这有多大用处?敌人不仅会用鞭子,他们也会用脑子。只要发现了真正的线索,通向楼下的秘密路线,楼下的同志,还有黄将军,都会一下子牵连进去。这是小事么?整个集体的全部暴露。
“你们怎么不睡觉?”一个特务突然走到窗前,大声问。“你们把人吵醒了!”
听着窗外的叫喊,看着昏黄光线下刘思扬痛苦的眼睛,成岗的思潮也象海浪般起伏不定,是的,他们会把胡浩摧残死的。怎么办呢?
“没有楼下的意见,我们决不能单独行动!”
“你说甚么?”刘思扬一惊,突然冷静下来。
“我们没有个人行动的权利。”
“个人行动?”刘思扬猛然坐直身子,大睁着眼睛。这句有力的话,启示了他,脸色急剧地变化着,冲动的感情迅速平静下来。心里开始冷静的考虑,意志和忍耐渐渐回到他的身上。
沉默了一阵,刘思扬在黑暗中紧紧抓住成岗的手,声音完全冷静下来。
“成岗,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出面。”
“我觉得,敌人的目的,不仅是要找到写纸条的人……”成岗侧耳听了听不断传来的叫声,又回到墙角坐下。“这一次,和对付你和我一样,一定是敌人早已安排好的计划的一部分,妄想从这里打开缺口,找寻我们党的组织。”
“但是,必须有人出面应付敌人,才能救出胡浩呀!”
……声音不断传来。敌人虽然从顽强的胡浩身上,榨不出任何有用的东西,可是还在吆喝,声音放得更大,催促着搬来更多的刑具。特务故意让声浪传进每个人的耳膜。同时,又派出了那些狡猾而阴险的眼睛,跟在杨进兴身后,去搜寻每一个受不住内心痛苦的折磨,或者气愤得失常的人。
敌人决心继续挑衅——或者把胡浩摧残到死,或者是出现他们希望中的事情:共产党员不会让群众无辜地牺牲,他们会自己挺身出来承认一切的。
是的,共产党员不会让群众无辜地牺牲,他们会挺身而出,只要需要,就会有敢于自我牺牲保全组织的人挺身而出。
和成岗刘思扬的痛苦一样,全监狱除了老疯子毫无反应而外,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深沉的悲痛之中。原来把文件交给胡浩的楼下那个同志,不能眼看着胡浩受苦,他认为应该牺牲自己。可是,一直沉默着的,和他同室的齐晓轩忽然拉住了他,用平静的声音,轻轻地在他耳边说道:“你没有必要,让我去。”
齐晓轩的声音里,有着冷静的判断和自信,显示出他早已经过周密的考虑,胸有成竹。他懂得,过早地出面,不但不能减轻胡浩的痛苦,反而会引起敌人的怀疑。但是现在,已经到了该出面的时候,从不断传来的,疯狂的嚎叫声中,可以听出敌人的焦躁不安了。他用眼睛阻止着激动的战友,慢慢站立起来。走到窗前,叫着特务:“我找所长。”
他的声音那么平静,仿佛在他说出这句话以前,没有经过考虑,也不知道等待着他的这个太阳刚刚升起的早晨,会带给他什么样的危险。
“那张纸条是我给胡浩的。”
杨进兴大睁着一对豺狼的眼睛,站在齐晓轩的面前,打量着突然出现的对手。
“走吧。”齐晓轩说着,伸手去推牢门。
“慢点,你等一等!”杨进兴有点不放心,最好先和所长研究一下。他知道,这一次,刑具不会有丝毫用处,对手,是个最难对付的人。
“所长!大鱼出来了!”杨进兴冲进所长办公室,兴冲冲地喊道:“齐晓轩站出来了!”他完全忘记了办公室里躺着昏迷了的胡浩。 陆清一时没有回答,却本能地一挥手,命令先把胡浩拖出去。
“齐晓轩?”陆清这才把烟头一丢:“不会是他!”
陆清不很相信杨进兴的话。因为齐晓轩是他们早已知道的对象。虽然他是个危险分子,但是长期监视中,从未发现他有任何可疑行动。他是故意站出来的。他的出面不过是为了掩盖他人的活动,有意把事件引向一个错误的结论。“也可能是他。”杨进兴总觉得泄漏杨虎城的消息的事,应该和这张传单联系起来。他始终怀疑在刘思扬来以前,白公馆的政治犯就和地下党有着经常而且密切的联系。“齐晓轩算条大鱼。”陆清笑了笑。“既然自动跳出来,这就证明我们这一网下准了,已经围住了鱼群。赶快收回,可以捕到最大最多的鱼!”
陆清觉得这一次定能得手。狱中党组织、地下党组织,很快就要落在他手上。现在他需要立刻证实齐晓轩的假冒,然后更陷对方于极端被动。凿穿齐晓轩的漏洞,才有可能叫他从实招来,才能打开缺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办法出奇制胜。齐晓轩来到所长办公室。
“你要老老实实说。”陆清端坐在沙发上,用烟头指了指地板上的血迹。“看见了吧?”
齐晓轩微微一笑,从容地说道:“是我写的。”
“那么,你写几个字来看看。”陆清也微笑着、慢慢说。特务拿来了纸、铅笔,放在办公桌上。
在刚才过去的这一个钟头里,陆清和杨进兴已经想出了一套巧妙的办法。看共产党员用什么花样来和他们斗法!他们先要确定文件上的字是不是他的笔迹。
齐晓轩看了陆清一眼,走到桌边拿起了铅笔,坐下来,摊开白纸,但他又停下笔,要来了刀子,从容地把笔芯削得又尖、又细,然后,在白纸上沉着地写起来。
杨进兴站在齐晓轩背后,尖锐的眼光,注视着他每个细小的动作……齐晓轩移动铅笔,流利地写了几行仿宋字。“够了。”陆清说着,把齐晓轩刚写的纸,抓到眼前,仔细看了半晌,然后把它和原来那张破皱的纸条,一齐装进公文袋,交给旁边的一个特务。“马上送技术检验室研究。”
技术检验室是中美合作所的一个特殊机构。美国特务在这儿指导大批的特务技术人员,专门分析指纹、血迹、笔迹特征……齐晓轩的字迹将和成岗的字迹一道受到专门的检验。
……几个钟头以后,陆清收到了技术检验室送来的公文,拆开一看,是一张鉴定结论:“字迹相同……”
技术检验室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齐晓轩和几个最亲密的战友,关在相邻的囚房里,他们之间有着别人不知道的经常的联系。当成岗刚来的时候,就是他们通知楼上的成岗,使用那条早就存在的秘密通道,直到大搜查到临前,才把通向楼上的路线暂时割断,以免敌人查觉出来,使《挺进报》的事件牵连到楼上。过去,每一次《挺进报》传下楼来。他们看了之后,就马上把它毁掉,只用口头传达,一个告诉一个;只有那些重要文件,像二中全会文件,渡江命令……
没有人愿意毁掉这些珍贵的党的文件,才秘密保存下来。但是他们还不放心,老早就叫成岗坚持用仿宋字体,而且去掉《挺进报》的刊头。还在《挺进报》刚刚发行的时候,齐晓轩和他的战友就研究过成岗写字的特征,一直学着他的字迹。多年的监狱生活,教会了他们预先防备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这一次,事情正发生在齐晓轩的牢房里,按照事前的约定,到了不可避免的时候,齐晓轩就挺身站了出来,保卫组织,保卫自己的同志。
特务对照了字迹,还有些半信半疑,再一次到牢房里来,仔细搜查了齐晓轩所有的东西,果然,在他的枕头里面,搜出一小截变色铅笔和几张破纸。
陆清冷笑着,掩盖不住胜利渐渐到手的骄傲:“说说看,这个东西是怎样送进来的?”
“外边的地下分子给你送进来的!”杨进兴狠狠地加上一句,“杨虎城的消息,就是你们透出去的!”
一边问着,一边拿起那张可怕的文件,递到齐晓轩眼前。陆清早已知道,即使是多年前的地委书记,齐晓轩本人仍然写不出这种内容的传单。
“说说看,地下党怎么和你们联系?”
此刻的陆清,注意力自然集中到齐晓轩身上。既然是他写的字迹,那就是说,文件是地下党送给他的,杨虎城的消息也是他走漏的。
齐晓轩轻微地摇了摇头,说出了一个特务完全没有想到的简单情节。他讲的是出乎敌人意料的事情。他说:不久以前,正是敌人忙着烧毁文件的那天,看守员都上楼搬档案去了,楼下只有一两个特务留下来巡逻,他在放风的时候,走到院坝里散步,偶然发现了管理室的门没有上锁,里面又没有人,于是,就走了进去,随意翻阅着报纸,为的是想看一看有没有释放政治犯的消息,不料在报纸上,发现了公开刊登的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消息……“哼,你说得好流利!”陆清又一次冷笑。
“怎么?你敢随便进我的管理室?”杨进兴大叫一声。脸色突然变得灰白,他发觉自己被牵连进去了,并且有重大的责任。
“没有锁门,当然可以进去。”齐晓轩坦然地回答了杨进兴。
忘记锁门的疏忽,在杨进兴确是常有的事。杨进兴忍不住声音发抖地狂吼起来:“决不可能!我们的报纸,会登你们共产党的消息?”
“你们把报纸拿来翻翻看。”齐晓轩并没有流露出丝毫异样的神情,他很清楚,成岗的消息,肯定是从黄以声的报纸上抄下来的。
敌人再一次冷笑,下命令搬来了一些报纸。
齐晓轩慢慢地翻阅着。前些时候,在“和谈”期间,国民党不能不装出一点“民主”的幌子,新闻检查偶尔放宽了一些,在一些民办的报纸上,也就时而出现几段“新华社”的消息。这些消息,常常被《挺进报》白宫版愉快地记录下来。齐晓轩耐心地读着报上那些大标题,他需要趁机记住更多的消息。
“还没有找到吗?根本没有登!”杨进兴得意地说。
“让他翻吧。”陆清嘴里咬着烟斗,冷冷地嘲讽。“你们看看这里。”齐晓轩最后才指了指一张报纸。报纸上的标题,清楚地印着: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两个特务都吃了一惊。他们久久地望着报纸,完全没有想到齐晓轩竟这样简单地解决了他们的疑难。这些特务,平时是不大认真看报的,现在只好哑口无言。
齐晓轩从容地抬起眼睛,微微带笑地瞧着面前两张尴尬的脸。
“这是什么地方?你懂不懂所规?懂不懂进行‘奸匪煽动’的处置条例?”陆清威胁的声音里,带着空虚。“完全知道。”没有丝毫的犹豫或恐惧,仍旧是齐晓轩惯用的平静而自然的声音。“这里是白公馆集中营。”
到这时候,齐晓轩更是无所畏惧,除了他个人的偶然活动而外,敌人不仅找不到党的活动,更无法追究是谁把杨虎城的消息送出去的事。敌人永远不会知道党的秘密。齐晓轩慢慢抬起头来,望着旁边的窗口。窗外一片蓝天,几朵白云轻轻地浮在空中,缓缓飘动。随眼望着远处油绿的青山,齐晓轩的嘴唇动了一下:“告诉你们,我永远是共产党员。”
……陆清不断地抽着香烟,似睡非睡地躺在沙发上。地板上胡浩留下的血迹,已经扫除干净了。杨进兴心绪暴躁地在光滑的地板上走来走去,无心回答陆清问他的话。
写报告上报给特别顾问吧?杨进兴有点害怕,他是看守长、报纸却偏偏是他办公室里的,怎能卸脱这分责任?他担心按照“团体”的无情纪律,自己首先会受到“失职”的严厉处分。
陆清担心的事比他更多,也更重要:“管理不善”,陆清也有无法推诿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他难于相信已经作出的结论。是齐晓轩么?真是他那么偶然地干的么?字确实是他写的,报纸上也找到了消息的来源。陆清不能不勉强同意这结论的正确,但他决不甘心。
“是呀,所长,你和我都可能受到纪律处分。”杨进兴再也不像平常那么凶狠,颓然地坐在沙发上。“我,我看……”
“明天早晨,你召集全体看守员训话,”陆清停了一停,才大声说道:“以后,谁也不准再提这张纸条子的事情!”
“是!”杨进兴一听这活,心里落下了一块石头。“还有,”陆清从沙发上翻身坐正,点燃了又一支烟,降低了声音说:“和地下党的联系,必须继续追寻。我看刘思扬是最大的危险。”
“还有成岗!”
“成岗不算。”陆清知道顾问处早已反复研究、分析了成岗在注射时讲过的一切,他们认为注射诚实注射剂以后得到的材料,是绝对准确的,对美国科学的最新成就,谁也不应该怀疑。而成岗当时所讲的一切,都证明他在白公馆并无特殊活动。
“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刘思扬身上……”陆清停了一下,谨慎地下定决心采取新的措施:“共军攻势猛烈,现在更要小心预防政治犯越狱,这是我们今后的主要任务。应该立刻调整牢房,把共产党集中起来,集中在几间牢房,设置双岗,加强看管。决不能像现在这样,楼上楼下,到处分散拘押。集中控制才好监视,才不会留给他们任意活动的余地,才不会给他们可乘之机。”
“不过,”陆清放低了的声调里,隐藏着复杂的思虑;但头脑简单的杨进兴,没有看穿他的真实动机。所以他故意解释道:“作为一种手腕,在日常生活方面,不妨稍微放宽一些。过去,渣滓洞也是这样作的……”
【第二十三章】
成岗和刘思扬的脚镣和手铐被松掉了。他们被押下楼来,换了新的牢房。
初次来到楼下,心里充满了新奇和高兴。不管敌人如何监视,和更多的战友们住在一起总是可喜的事。楼下的战友是沉默的,但是看见他们下楼时,也微微看了看他们,仿佛用短暂的目光,向他们表示战友的致意。
新到的牢房,比楼上原来那一小间大得多,两丈来长,一丈五六尺宽,像这样的房间,在渣滓洞起码要关三十个人。可是,白公馆囚禁的政治犯不多,原来关的特务,最近以来不断释放,剩下一些,又多集中到楼房旁边的那列平房里受优待去了。成岗和刘思扬住的这间牢房,只关了七个人。
白公馆比渣滓洞更牢固和严密,牢房四周是砖墙,墙上空荡荡的不准挂衣物。铁窗很多,便于特务窥探牢房。但是这对牢房里的人,也有好处,不仅空气比较容易流通,而且从众多的铁窗口,也便于监视那些躲在墙角窃听的敌人。
他们这间牢房,是在楼下的左前方。旁边,就是那道通向楼上和侧门的楼梯,刚好有道铁窗正望得见楼梯和侧门,如果侧门打开,甚至可以看见高墙外边敌人的行动。牢房前面,和楼上一样,也有宽宽的走廊,走廊的堡坎之下,才是他们在楼上经常看到的院坝。这间牢房的铁签子门,不是对着走廊,而是对着楼房中部的一条巷道开的。巷道两边,都是牢房。他们的牢房对面,便是老齐住的那间。巷道的出口,对着院坝,对着白公馆经常锁闭的大门。
巷道另一边的尽头是一堵墙,墙的正中,挂着一副巨大的镜框,里面装的是手握军刀的蒋介石秃着脑顶的相片。下面横七竖八涂上一些玷污人眼的反动标语。但是,装着蒋介石相片的镜框,也有它一个颇为特殊的用途:那镜框的下沿,贴着墙,上边,则微微朝下,略带俯角。特务这样挂着,大概是希望人们更容易看清他们大老板的相貌,但是这样一来,镜框上面的玻璃,恰像一面镜子,在暗黑的巷道深处,明亮地反射着外面的阳光,而在反射阳光的同时,也把远处出现的,甚至躲在走廊下面院坝里的特务的行踪,全都暴露在玻璃上。
成岗和刘思扬刚刚在同牢房的战友们的帮助下,铺好自己简单的床位,便看见一个特务走进巷道,到了对面牢房门口。
“出来,胡浩。带行李!”
这是干什么?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或者《挺进报》事件的处理,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成岗警惕起来,注意着事件的发展。背后,有人叽叽喳喳地说话。他没有去惊动他们,但他感到有一个人来到他的身边,成岗没有回头,便说:“思扬,注意。” “又是什么新花样?”刘思扬低声问。
胡浩赤着脚,出现在牢门口,他抱着一卷行李,怒问道:“到哪里去?”
“换间房子”,特务抬手指了指成岗这边的牢房。“搬到那边去。”
原来是这么回事。成岗心里飞快地想了一下,便明白了,这是敌人害怕。在《挺进报》事件之后,他们不愿再让胡浩和老齐住在一起,所以往他们这边调动。阴险多疑的特务,防范着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
胡浩走过来了,脸上没有表情。特务打开牢门,又锁上。
晚饭以后,夜幕慢慢降临。巷道里的电灯,把光线从签子门缝中射进牢房,在地板上投下一条条黑白相间的亮处和暗影。人们多已进入梦境,不管牢房外边阵阵传来皮靴的响动,不管高墙外边荷枪巡逻的警卫,不管夜里多黑,多阴森。这时候,在这间牢房里,只有胡浩和另一个人还没有躺下,他们靠在灯光照不见的角落里喁喁谈话……已经睡下的人们中间,也有两个并没有睡着的,那是成岗和刘思扬。他们头靠着头,闭着眼,一动也不动,像熟睡的人,但是,低沉的、缓慢的对话,正在他们之间悄悄地进行。
“……老齐那边……人太杂。关着两个特务……监视得很紧……不好活动……”
“他们那边,自己人多吗?”刘思扬问。
“老齐……三个1941年被捕的学生,原来还有胡浩……现在……连特务……同室是……八个人。”
“我们这边……加上胡浩……也是八个。” “这边……都是自己人……没有关特务……”
“是呀……条件很好。”
成岗没有回答,也许是疲倦了。旁边,胡浩和谁的喁喁谈话也停止了。不知何时,刘思扬进入了睡乡……天色渐渐亮了。没有表,不知道是几点钟,从照进房间的朝阳的斜角来看,约莫是七点左右。牢房里的人们都已经起来,整理了铺位。胡浩早就靠在牢门边上,望着对面的牢房,那是他住过多年的地方,他有着说不出的留恋,默默地望着,用没有表情的目光,暗暗向对面的战友问好。
成岗和刘思扬默默无言地坐着,他们也有心事——刚才下楼,一切都不熟悉,应该如何工作呢?他们考虑着,要不要在放风的时刻,去找老齐?但他们又担心,刚一下来,就去联系,一定会引起敌人的注意。
特务在院坝里大声吹口哨。牢门打开了,人们走了出去。 是早点名。和渣滓洞一样,早晚都要点名。过去点名是在牢房里,几天以前,早点名才改在院坝里。点名之后,可以有几分钟时间去洗脸,上厕所,实际上是一次额外的放风。集中看管比他们在楼上反而自由了一些。
杨进兴大声地点名,点过名之后,他就暗自站在一边,监视着院坝四周。
洗完脸,成岗和刘思扬默默地在院坝里散步。胡浩照样提水灌溉小树。老齐坐在角落里沐浴着早上的阳光。老袁和更多的人一样,一言不发地走来走去……这一切,和昨天一样,和一个月以前一样,甚至和一年以前也完全一样。
时光过得很快,疯疯癫癫的华子良又送早饭来了。刘思扬注意着他神经质地颤抖着的手和满头白发,对这可怜虫似的老疯子,不知道应该鄙弃还是应该同情。
“吃饭了,思扬。”成岗在叫他。
刘思扬正要回身离开牢门,忽然看见疯子华子良,从巷道外走过,乎里端了一碗饭。这是给谁的呢?为什么要由疯子单独送饭?刘思扬留在牢门边,仔细望着。过了一会儿,他看见疯子到了平房底下那个隧道口上,接着,电灯闪着光,照亮了黑暗的隧道,疯子钻进去了。刘思扬心底突然出现了一个解不开的疙瘩。难道隧道深处关着人吗?过去,怎么一直没听成岗说过?他固执地守在牢门口,等着直到疯子从隧道里出来;这时,他手上拿的是一只空碗。
刘思扬记得很清楚,疯子拿进去的是白土碗,拿出来的却是蓝花碗。刘思扬明白了,隧道深处关得有人。疯子送饭进去,又把上一次送饭的空碗带了出来。可是,隧道深处,关的什么人呢?刘思扬不知道,也不便马上问成岗或胡浩。他默默地离开牢门,转回来。他看见,成岗已经为能盛好了饭。疯子连饭也没有煮好,有的焦煳,有些又夹生……吃过早饭,刘思扬才把刚才看见的事情,轻声告诉成岗。“成岗,你知道这件事么?”
成岗暂时没有回答,隧道深处的地窖里,关着一个不知名的战友,这事,成岗第一次听到,是从临走的小萝卜头口里。原来,因为情况不明,他觉得不必告诉刘思扬。此刻,刘思扬问起这事,成岗便觉得没有必要再瞒他了。不过他也不了解更多的情况,难于开口。
“我们问问胡浩,看他知道么?”刘思扬征求着意见。成岗迟疑着,没有讲话,他怀疑胡浩也未必了解详情。他在小萝卜头讲了以后,曾向楼下汇报过,没有答复,也没有给他们布置过这方面的任务。
刘思扬把刚才看见的事对胡浩讲了一遍,胡浩摇了摇头,说道:
“关的是谁,我也不知道。”胡浩说,他只知道一些零星的情况。“这个人已经关了几个月了。每天都是单独送饭。过去是特务去送,不久前,改成老疯子送饭了。”
“老厨工呢?”刘思扬突然问。
“不知道。”胡浩深思起来。“老厨工是许多年前被抓进来煮饭的,人很善良,我担心……”
疯老头送完了饭,又独自在院坝里,一声不响地练着跑步。刘思扬看了看,又问胡浩:“华子良在吓疯以前,就是这样的吗?”
“我刚来的第一天,就看到他练跑。听说,他已经被关了十几年,一直都是这样。”
“有熟悉他的人么?”
胡浩摇了摇头,“从来没看见他同谁说过一句话。我们同牢房关了五年,他也没开过日。每天放风,尽在院坝练跑步,天晴是这样,下雨是这样,刮风下雪也是这样。我记得,有一年,下大雨,院坝里积满了水,疯子周身都湿透了,还是踏着积水乱跑。可是一回到牢房,就闭着眼,一动不动地坐着,活像一尊泥塑木雕的怪物。吓疯了以后,连眼神也变了,头几个月,一看见特务就发抖……”
胡浩说完,默默地低下头看书。这时候,刘思扬才发现胡浩手上竟拿着一大本书。他在渣滓洞关了一年,除了自己人编的教材,从未看过报,更没有看过书。到白公馆以后,和成岗在一起,也只是互相讲述学过的东西,从来没有书看。刘思扬情不自禁地从胡浩手上把那本书抓到眼前,定睛细看。“《中国史纲》,第二册,翦伯赞著……”刘思扬惊异极了,“这本书从哪里来的?在外边也是禁书呀!” “怎么?”胡浩也有点奇怪。“你们住了这么久,还不知道图书馆吗?”
“图书馆?真的?”
“真的。”
“公开的?”
“公开的。”
“在哪里?”
“等一会儿,我带你去借书。”
“哦!太好了。”刘思扬差点叫出声来。在这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竟有个图书馆,真是想不到的事。“成岗,你知道么,这里有图书馆!”说完,刘思扬才看见成岗手里也拿着一本书。原来,成岗是从另一个人手中得到的。
成岗微笑着,没有讲话。
坐在旁边的一个人,这时低声插进来说:“这里的图书馆,书很多。”
……牢狱里一片静寂,鸦雀无声,刘思扬缓步走到牢门边,他发现,几乎每个牢房,每个人,都在静静地看书。他立刻醒悟了:这里不仅有复杂的斗争,而且有顽强的学习。在渣滓洞的时候,他就曾经想过,如果在集中营里能够读书,他一定要好好地把自己武装起来。失去自由,但不能失去思想,他深深地觉察到战友们专注的学习,正是一种顽强的战斗。
为什么阴森恐怖的白公馆里,会有图书馆呢?刘思扬不解。但他也初步想到,这一定是战友们多年来斗争的收获。
上午的放风时间终于到了,刘思扬和成岗一先一后地跟着胡浩,用最平静而缓慢的脚步,向图书馆走去。刘思扬发觉自己的心扑通通地直跳,如同去参加一项冒险活动似的,情绪紧张起来。
图书馆设在一间普通的牢房里。光线微弱,仅有一个很小的窗户,这房间在楼房的背面,很不引人注目,门是锁着的,管理图书的人还没有来。
“图书管理员是老袁。”胡浩介绍说:“他马上会来。”
刘思扬记得:老袁是从上饶集中营辗转押来的,但是连他的真实姓名,敌人也还不知道。在楼上,成岗就给他介绍过,但是不知道他是图书管理员。
一会儿,老袁来了,开了门,先走进去,坐在借书登记的桌边,没有说话。
一踏进房间,成岗和刘思扬都嗅到一股霉臭的味道。到处是灰尘,蜘蛛网,仿佛他们不是进入一间图书馆,而是进入一座荒废已久的古堡。满目破旧的书刊废纸,胡乱堆积在摇摇欲坠的书架上。书架大而且多,塞满了房间,叫人连气都喘不过来。书架之间,只留着勉强能过人的通道。通道的地板上,也堆满发黄的陈旧杂志。借书的人,只能置身在书架的挤压之下,站在废纸丛中,勉强寻找自己需要的书。偏偏这些书籍都没有编号和分类,堆在一起,被尘埃盖着,一取书,那厚厚的灰尘就飞扬起来,变得满屋烟尘,灰雾蒙蒙。刘思扬一进屋,就连连打了几个喷嚏,站在门口不知所措。为什么大家让灰尘盖满书架,而不打扫一下?图书管理员为什么不把书籍整理出来,至少也该把乱堆在地下的破书废纸收拾干净呀。
胡浩和成岗,已经挤进书架丛中去了。他们一走动,屋子里便灰尘四起。刘思扬迟疑了一下,但是多时未读书而产生的强烈欲望支持、怂恿着他,使他不顾一切地钻进尘埃中去……
书架上,杂乱的书籍,旧得发黄。刘思扬找了好久,几乎尽是些《世界伟人希特勒》,《墨索里尼自传》,《总裁言论集》,和《特工概论》,《情报学》,《侦察术》,《心理作战精义》,《跟踪方法研讨》,《指纹学》,《爆破讲义》……这些书充塞着书架,也随地抛弃着。刘思扬感到恶心,连摸也没有去摸一下。后来,他找到了一书架英文图书,其中多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中,美军的袖珍本读物,小说为主,但又都是些黄色的西部小说,印着庸俗色情的封面,刘思扬也没有去翻它。
然后,他发现一书架的字典,《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四用英文字典》,法文、德文字典以及一些不认识的文字的字典,紊乱地堆着。刘思扬觉得有点可惜,他想去扶正一下这堆字典和辞源。突然,他看到字典当中夹着一本《简明哲学辞典》,刘思扬高兴了,把这本书取了出来,翻开一看,正是他需要的书。刘思扬把书夹在腋下,决定借这一本。接着,他又在烟尘深处,发现了几本屠格涅夫的著作,随手取下了一本《罗亭》。
刘思扬还想再找一找,可是灰尘使他呛咳得厉害,再也呆不下去,只好退到图书馆门口。他把书交给老袁,对方没有接,只把借书登记册推到他面前,让他自己签名登记,一句话也没有说。
刘思扬这时才看见桌上有一支毛笔和一个硕大无比的铜墨盒。被捕以来,刘思扬还是第一次看到笔墨,他提起笔来,很不灵活地签上名,赶快逃出了霉臭难堪的图书馆。回到阳光底下,刘思扬深深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像从一场沉闷的恶梦中醒来一抨,他简直不相信,世界上竟有这样可怕的图书馆。
成岗也夹着两本书出来,刘思扬看见他的脸上全是灰,头发也弄成黄褐色的了。
回到牢房以后,刘思扬忍不住说:“这图书馆真该扫除一下。”
成岗看了刘思扬一眼,问道:“怎么,你没有感觉出来?”
“感觉什么?”刘思扬诧异地问。
“你想想,”成岗说道:“像这样美妙的地方,特务愿意进去受罪吗?”
“哦,成岗!”刘思扬闪着目光,忽然笑了。“我真笨,竟没有想到……”
刘思扬翻开《哲学辞典》,愉快地读着那些许久未曾读到的东西,他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之感,就像和多年不见的朋友,在患难中重逢似的。他匆匆地翻阅着,心里很自然地想到,要是渣滓洞的战友们也有这样的书读,那才好咧!一元论,真理,唯物主义世界观,矛盾统一律,质量互变,种族,国家……一连串的术语从眼前飞跃过去。刘思扬放下了书,端坐着。牢房里很安静,大家都在读书。这时,他不禁想起,在刚刚被捕的时候,曾对敌人说过的话:自己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找到革命真理的。
当时,敌人似乎信以为真了;其实,他这些话只是作为一种“口供”来对付敌人的。他虽然喜欢读书,但读书不等于革命,他实际走过的是一条迂回曲折的路——在那动荡变化的年代里,如果没有救亡运动的洗礼,如果没有学生运动的影响,如果没有许许多多火热的斗争实践的考验和锻炼,更主要的,如果没有党的引导和帮助,他将和旁的仅有爱国热情的知识分子一样,难以最后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而为人类的最伟大的理想献身……然而这些,都已过去,作为无产阶级的一名战士,一年多来,他更加迫切地要求自己在斗争中迅速成长起来,一定要经受得住任何考验,永远跟着党。
过了一阵,刘思扬又拿起那本《罗亭》。这本书是土纸印的,灰褐色的封面已经破旧,被补过的。扉页上,有一行楷书的毛笔字:
文优纸劣,特请珍惜是谁的题字?刘思扬诧异起来。他好奇地翻着,翻着,瞥见书页的土纸中夹杂着几页白纸,赶快把白纸翻出来,原来,有人把书上的破损,缺页,全部用蝇头小楷在白纸上补写出来。刘思扬把扉页的字迹和蝇头小楷比较了一下,是同一个人写的。谁这样耐心,这样认真,这样严肃地叮咛别人,又这样以身作则地爱惜书籍?
刘思扬来到胡浩面前,低声问:“你看,这是谁的字?”
胡浩接过刘思扬递给他的书,移近他那近视的眼睛,看了一下。
“车耀先的笔迹。”胡浩低声说道:“图书得来不易,这座图书馆是罗世文、车耀先领导大家斗争的胜利品。”车耀先是1940年被捕的,当时他是中共四川省的军委负责人,和省委书记罗世文关在一起。刘思扬在渣滓洞就知道了,但他没有想到,在这里会看见车耀先同志的亲笔。“罗世文和车耀先在抗战胜利那年,利用了国共谈判的有利形势.组织了斗争,迫使敌人把捕人时没收来的书刊,集中起来,在息烽集中营里办了图书馆,管理员就是车耀先。”胡浩接着又说:“后来,息烽的人搬来白公馆,这些书也搬来了。特务的破书也堆在一起。车耀先每天都在图书馆里,修补图书。所以许多书上,都留下了他的笔迹。他用的那个大铜墨盒,现在还在图书馆里……”
“思扬,你来看,这本书太好了!”
刘思扬回头一看,成岗正被一本书吸引着。
“你看的什么?”
成岗把书一合,封面上的字露出来了:《从一个人看一个新世界》
“看完了给我。”
成岗点头。
“还借了什么书?”
“《读书偶译》。”
“邹韬奋的?”
“嗯。”
“先给我看看。”
刘思扬从成岗手里得到了书,飞快地翻阅起来,他看见这本生活书店战前发行的书籍里,有着好些插图,其中并有一幅精美的马克思的画像。忽然,一个念头涌上心来,刘思扬回头低声说道:
“胡浩,可以找到笔和纸么?”
胡浩点了点头。
下午放风以后,刘思扬偷偷接过胡浩递给他的一支切去了大半截笔杆的毛笔,和一小块墨,还有一张折小了的白纸。
刘思扬躲在房角里,用背掩蔽着自己的动作,牙齿轻轻咬湿笔尖,唾液拌合着墨,在白纸上临摹着那张马克思的像。他慢慢画着,画得相当象。然后,用留下的饭粒,把画像贴在已经破旧的《读书偶译》的封面上。
“成岗,你看!”刘思扬兴奋地问:“画得象么?”
“贴在封面上敌人会发现的。”
“不会,他们认不出来。”刘思扬充满自信地说,“这座图书馆,敌人根本不进去!”
成岗摇摇头,他不赞同刘思扬的作法。
刘思扬十分愉快、兴奋,一种使人陶醉的火热的激情,不断在他心头冲动。因为他几乎从每一件事,都得到启示,这里多年斗争的传统,成了给予他无穷力量的泉源。夜里,刘思扬失眠了。兴奋使他久久地不能睡去,静静地躺着,合上眼,心里却翻开了无穷的回忆,联想,希望……快到半夜,同牢房的人,打着鼾,深深地睡熟了,刘思扬的脑子还十分清醒。下楼来不到两天,他已经看见了,知道了那么多新的事情,真的,就像个才上战场的新战士,他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得眼花缭乱,心潮激荡,不能控制自己了。
旁边,有什么东西窸窸窣窣地响,刘思扬微微张开眼睛,看见身旁的胡浩侧身躺着,两只手在昏暗的光线下摸索。一块地板被胡浩的指尖撬了起来。那块地板竟像奇迹般无声地服从着胡浩的动作。胡浩把手伸进地板的缝隙,摸出一叠纸,取了几页,又把那叠纸放还到地板底下。然后,重新盖好地板。这一切,胡浩做得十分迅速,熟练,几乎没有声音。接着,刘思扬又看见,胡浩仍然侧躺着,仿佛在睡觉。其实,他没有睡,手上握着笔,凑近纸张,在昏暗的光线下,近视的眼睛几乎贴在纸上,一笔不苟地写……刘思扬想问胡浩在做什么,又觉得不便在这时候去惊动他。为着避免惊动正在写着的胡浩,刘思扬默默地躺着,一夜没有睡熟。
胡浩不停地写,直到天快亮了,才把纸、笔放回地板底下,翻身睡去。
新的一天过去了,刘思扬没有机会解开这个心里的疙瘩。
又是晚上,又到了深夜,刘思扬再一次看见胡浩重复着昨夜的活动,一宜写到天亮。仿佛,这在胡浩已不是偶然的事情,而是他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做得那么熟练,那样有规律。刘思扬已经观察清楚,一到天黑,胡浩就睡了,很快就打着鼾睡熟了。可是刚到半夜,鼾声一停,他就醒来,马上开始工作。不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怎能这样准确地按时醒来呢?
早晨,点名回来,刘思扬把两夜来看见的事低声告诉了成岗。
“不要管他。”成岗说。
“但是,”刘思扬问道:“他到底有什么秘密活动呢?他又不是党员。”
“他在写什么东西。”成岗说道:“已经好几年了。”
“这不是很危险吗?”
“他用的大概是代字和符号,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劝过他别写,他不同意。”成岗解释道:“不过他做得很谨慎。” “他一写就被我看见了!”
“他没有想瞒你。”
“哦——”刘思扬竟没有想到这点。“我去和他谈谈。”
“不,没有必要。”接着,成岗带着严肃的神情,告诉他:“党组织指示我们提高警惕,要减少表面活动。党要我们认真学习《整风文献》……”成岗在刘思扬耳边说,“你是敌人最注意的对象,少出去走动,看书也要谨慎,不能让敌人察觉。”成岗说完,从毯子下面取出一本《整风文献》,交给刘思扬,这本书的封面上贴的是《中国地理》。他告诉刘思扬:“不看的时候,藏在地板下面。”
“是胡浩那儿吗?”
“不。我们住的角落,从内向外数,第二块地板,短的那块,从左边向上一揭就开了。书放在墙角的暗洞里,那里还有《共产党宣言》,《联共党史》……你在墙角搬开砖头,一摸就能找到。”
刘思扬默默地听着成岗的话,没有插嘴。直到放风的时候,他犹自读着手上的书。
所有的人都出去散步了。刘思扬藏好手上的书,慢慢站起来,跨出牢房。他似乎看见成岗在眼前一晃,便独自消失在图书馆那边了。
老齐也出来散步,他缓缓地从刘思扬身边走过,不慌不忙地朝图书馆走去。
刘思扬四面望望,值班的两个特务正在说话,其他看守特务都不在楼下。刘思扬觉得这个机会很好,决定到图书馆去再借几本书。成岗和老齐都在那里,也许会给他介绍几本好书。
刘思扬走到图书馆门口,看见老袁正依着门念一本唐诗,津津有味地,发出咏诵的声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刘思扬走进门去,老袁没有看他,继然朗诵着: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刘思扬从尘埃中,走过书架林立的黑暗而窄小的通道,一个人也没有看见。成岗和老齐没有进来?刘思扬亲眼看见他们向这边来的,可是,才一会儿,他们都不见了。他呆呆地站在书堆之中,惶惑不解。
外边,老袁的声音还在不停地哦咏……刘思扬失望了。从图书馆出来时,走过昨天帮成岗还书的书架,偶然想到看一看那本贴上马克思像的书。他停下来,探手到书架上寻找,可是他发现,那本《读书偶译》不在了。他离开那书架,慢慢走着,忽然想起胡浩说过有些书是堆在破纸堆里的,人们从灰尘中轻轻取出,又轻轻还到灰尘中去。刘思扬找到一大堆零乱堆放的《东方杂志》,他试着翻寻,果然找到几本书。他选择了一下,取了一本已经没有封面的《反杜林论》,又把剩下的几本还回原处。
刘思扬回到借书处,拿起笔正要在借书登记册上登记,可是老袁突然停止朗读,回头说道:“不是书架上取的,用不着登记。”
刘思扬迟疑地放下笔。真怪,老袁一直在念读唐诗,他怎么知道自己拿的不是书架上的书?刘思扬随手翻阅着借书登记册,看出来了,那上面登记的,全是不被敌人注意的书名……
刘思扬放开借书登记册,目光忽然停住。桌上端端正正摆着一本书,正是他昨天归还的那本《读书偶译》。可是,书上已经没有他贴上去的马克思像,连封面也被撕掉了。是谁撕掉的?又是谁把它放在桌上的?刘思扬清清楚楚地记得,他进图书馆时,桌上并没有这本书。没有,当时确实没有。“思扬同志。”刘思扬抬头看见了一对责难他的眼睛。不应该这样毫无必要地,招引敌人的注意。任何时候,任何细小的麻痹轻敌,都会带来血的教训!”老袁冷冷地说:“这不是勇敢。这和蔑视敌人的英雄气概毫无共同之处。”老袁又重新翻开唐诗念起来,仿佛,他一直在朗诵着,并没有和谁说过话似的。
刘思扬红着脸走开了,感到一阵强烈的羞愧。但是他也从内心里发出真诚的感激,只有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才能用这种原则态度,来帮助他在错综复杂的斗争里,克服缺点,不断提高,成为坚定成熟的战士。
在他身后,继续传来缓慢而抑扬顿挫的吟咏声——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