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哲学思维提升需求牵引作用

作者:马胜辉  更新时间:2017-08-03 09:19:16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军事需求论证是军队建设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拓展深化,军事需求论证在推动信息系统建设、武器装备发展、力量结构调整和战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牵引作用。但从目前看,军事需求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不够系统、不够配套、不够深入,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搞清部队能力底数和面临的安全威胁

  开展军事需求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充分搞清部队能力底数和面临的安全威胁等客观情况,确保军事需求建立在对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的准确判断和科学分析基础之上。

  加强一线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开展军事需求调研,既要围绕某类具体项目组织专题调研,实地了解需求项目的历史、现状、能力指标和发展趋势,又要注重结合部队大项演训活动、作战能力检验评估、战场现地勘察等时机,了解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战场环境条件和影响作战行动的关键环节,确保全面掌握部队各层次各领域的作战能力底数。

  加强客观形势预判。形势预判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或然性、不清晰性和不确定性,但它在战争指导中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必须尽量准确地判断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主动构想未来可能打什么仗、与谁打仗、在哪里打仗、什么时间打仗和怎样打仗等问题,细化明确需要具备的能力类别和详细的指标体系。

  加强差距精准比对。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整体与个体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筹的原则,围绕侦察预警、指挥控制、防空反导、信息保障、网电对抗、综合保障等内容,精准比对分析部队现实能力水平与打赢未来战争能力需求,找准二者之间的客观差距,确保军事需求工作有具体的现实针对性、军事需求产品有明确的功能指向性。

  坚持统筹兼顾,成体系推动各领域军事需求协调发展

  军事需求由多种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开展军事需求研究应树立系统思维,统筹各维度、各领域、各层级需求,确保整体协调发展。

  注重系统设计内容。紧紧围绕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科学确定军事需求的内容体系。结构框架不仅包括不同层级,还包括各军兵种;构成要素不仅包括力量规模、武器装备、军事训练、战场建设、综合保障等“硬”需求,还包括军事理论、体制编制、人才培养、信息系统等“软”需求;涵盖领域不仅包括军队建设需求,还要关注地方重大建设项目的军事功能和建设标准。

  注重协调推进落实。坚持以担负的使命任务为牵引,遵循渐进式推进、升级式发展规律,运用工程化思路和路线图方法,既要通盘考虑总体需求,又要高度关注分支需求;既要协调摆布作战体系内部各要素建设需求,又要适度关注配套项目建设需求;既要满足当前履行使命任务亟须,又要注重军事斗争准备长远发展,切实统筹好各领域各层次项目建设,确保军事需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注重综合检验评估。把综合检验评估作为保证军事需求高质量落实的重要手段。根据建设进度和情况变化,特别是在军事需求项目实施的关键节点、阶段转换和项目完成后,加强对需求落实的督察调控、重大专项的检验评估和需求指标的效能测试,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意见建议、调整需求指标,逐步形成“提出需求-制订规划-组织建设-效能评估-调整需求”的闭合回路。

  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集纳军内外各方面智慧力量

  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重要内容。开展军事需求工作,必须尊重包括部队官兵、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群体在内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汇聚多方智慧力量,形成开放包容的军事需求大格局。

  推动需求主体向基层部队延伸。军事需求涉及部队作战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基层部队更是最直接最重要的需求主体。应注重发挥从军种机关到基层营连各个层级的积极性,确保军事需求工作在部队上下落到实处、不挂空挡。

  推动实现主体向军民融合聚焦。高度重视军事需求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牵引作用,与地方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规划计划统筹、需求发布对接、信息共享互通、军地联席协调、联合评估调控等工作机制,借助地方前沿科技和建设能力构建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网络信息、网电对抗、战场建设、作战保障、后装保障等体系,培养联合作战指挥和技术保障人才,逐步形成军民一体、寓军于民的军事需求工作发展局面。

  推动组织主体向多部门参与拓展。军事需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靠军事需求部门牵头挂总、一枝独秀,更需要其他业务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百花齐放。在职责分工上,军事需求部门重点负责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综合评估等牵头工作,相关业务部门要在军事需求部门总体计划安排下,负责本领域军事需求的研究论证、需求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拟建项目提报等具体工作,逐步形成齐抓共管、集智攻关、合力推进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