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热孜古丽·尼牙孜,巴州卫生计生委驻焉耆县永宁镇新户村工作队
驻村是成长的过程,所以我愈加珍惜。再回首,一年的驻村生活在四季轮回的更换中匆匆而过,对于每一位扎根基层的驻村干部来说都意义非凡。于我而言,亦是如此。
从城市到农村,走出校园,走进医院,再走进基层,我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应届毕业生转变为医生,再从医生转变为一名光荣的驻村干部。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经历了数次的跌倒和站起来的磨练,我也渐渐地学会了在茫然中找到前进方向,在挫败中迎难而上,在热泪盈眶时对自己说“我能行,一定能行”,依旧可以笑对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要感谢身边的人们,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在岁月里遇见坚强的自己,找到更加成熟的自己。
村里来了“古丽”医生
记得一次走访,我来到村民莱丽汗·买买提家,她的家人正用土方给她包扎胳膊。问起原因,莱丽汗·买买提说:“不小心摔倒,胳膊着地骨折了,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就没有去医院就医。”看着家人很不熟练的手法,曾经是医生的我自然想到这样会延长她伤口的愈合时间,随即回到工作队拿出医药箱,给她处理伤口,包扎胳膊。临走时,莱丽汗眼眶含泪,很激动,“村里来了古丽医生,真好!”然后亲切地握住了我的手。
还有一次下雨天,入户走访回来的路上意外碰到热依汗古丽·阿布都骑着电动车摔倒了,队员们赶紧把她送到家。我的专业优势再次发挥了作用,为她做了详细全面的身体检查,还好,仅是胳膊和小腿皮肤挫裂伤,没有大问题,清理伤口并消毒后,安抚了家人的情绪。
这一年来,我作为医生给村民看病的小插曲挺多的,我很庆幸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很庆幸能在驻村工作中为村民提供不一样的帮助和关怀,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的幸运。
教好普通话,当好“小老师”
驻村这一年,我还负责了“农牧民夜校”和返乡学生管理工作。根据村民的要求开办了“农牧民普通话课堂”,为孩子们开办了“红领巾小课堂”,努力为村民和孩子们的农闲时期和假期增添一抹色彩。
村里条件有限,教室少,设备紧缺,村委会院子,周转房门口的台阶,甚至田间地头,就成了大家的临时小课堂。来学普通话的村民越来越多,最多时达到70多个。
一年过去,村民基本会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自己的名字,会用普通话唱国歌了。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村里特意举办了普通话诗歌朗诵比赛和国歌大合唱比赛。从那以后,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总能听到村民大声唱着国歌,我这小老师也有了成就感。
在教育孩子方面,利用综合才艺课教小朋友们绘画、叠纸、剪纸等技能。通过手脑配合,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很开心,很多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发觉了自身的特长,学习不再是件枯燥的事。
我们是队友,也是一家人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库尔勒工作,2017年年初加入“访惠聚”工作队,来到焉耆回族自治县永宁镇新户村。我们工作队是一个由60后、70后、80后和90后组成的一个多民族大家庭。
作为队伍里的年轻人,这一年我深刻体会到了凝聚力量的含义,我们团结一心,相互合作干好村里的每一项工作。生活中他们就是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工作中他们就是我的老师。
我和家人的合影
我们困难同当,有福同享,每个成员都在村里度过了平凡而又难忘的生日,有了他们的陪伴,驻村生活有了不少难忘的回忆,相信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一家人。
回忆一年驻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不禁落泪,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美好回忆,这一年,让我的心紧紧贴在我热爱与奉献的土地上。
我原本是温室大棚里生长的“花朵”,未曾经历过风吹雨打,更不曾真正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幸运的是,在我工作的第一年,驻村工作给我的人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让我走进了基层,走到了群众的身边,越靠近,越发能感受到那一颗颗滚烫而热忱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动。这一切,都给我们年轻一代注入前行的勇气和向上的力量,让我能在阳光里穿行、在泥泞里跋涉、在梦想里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