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搀水拼政绩 数据造假出贪官

作者:记者  更新时间:2018-08-15 23:38:11  来源:东网新闻与时评  责任编辑:石头

  08月13日(周一)

  全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各省份也陆续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GDP数据“成绩单”,自然是形势一片大好。而在中美爆发贸易战之际,所有的经济数据或都将影响中央决策部署,因此有关当局在评估当前经济形势的同时,亦须严防地方政府数据造假。

  事实上,从今次上半年GDP数据亦可以看出端倪,其中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天津市,GDP却被一向落后的江西超过。当局解释原因是天津将以往虚假统计数据“挤水分”,故增速大幅滑落。今年一月,天津滨海新区宣布挤出GDP“水分”,同时将前年的GDP从一万亿馀元调整为六千六百多亿元,以致今年上半年增速仅百分之三点四。

  长期以来,内地GDP“注水”问题一直颇受诟病。社会上曾流传着一些有关统计数字“注水”的顺口熘,例如“统计统计,一半大约,一半估计”、“政绩不够,数字来凑”等等。辽宁、内蒙古、天津等地官方,今年初曾先后公开承认此前的经济数据有“水分”,包括一些地方已经停产、未投产、被兼并甚至连地址都找不到的企业,还在上报“产值”,统计造假的情况可谓触目惊心,这些数据跟实际相差多远恐怕谁都说不清楚。

  事实上,自一九八五年国家和地方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一直高于全国GDP总量。因此,有理由相信,统计数据“注水”现象绝非辽宁、内蒙古、天津等地才有。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今年六月提交的报告曾直言,少数地方搞攀比、争位次,在数据上做文章;有的地方为完成既定目标,要求企业按指定数据填报,有的代替企业报送虚假数据,有的甚至编造虚假企业和投资项目,导致数据“水分”年年增大。

  此外,去年至今年四月底,国家统计局检查和查处七十二宗重大统计造假案件,涉及二十六个省(区、市),以及二千多家企业和近三千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仅GDP增速、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数据“水分”大,甚至连棚户区改造、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也被篡改,其中东北一些县的“经济规模”竟然超过香港。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反映出目前内地官场造假之风依然盛行。而出现这一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干得多不如报得好,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而虚报谎报财政收入,大批官员经济数据造假以“证明”自己领导有方,获提拔升迁,却不顾这些虚增的收入将会影响到民生。另一方面是因为数据核算方式不一致,从而出现了重复统计,导致每年地方与国家的统计数据存在落差。

  再就是,数据造假很难追责。因为数据“注水”存在普遍性,如要追责,就会从上到下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因此一直以来,鲜少有官员因数据造假被处罚,且一般都是行政处罚,对地方政府和官员造假,难有阻吓作用。

  表面上看,经济数据造假的动力来自于政绩考核,实际上还是“瞒上欺下”的官场文化。有媒体调查发现,全国不少市、县、区通过成立“统计改革小组”或印发文件的方式进行数据造假。按以往反腐经验,凡是数据造假地区和部门,不但“水分”多,贪官也多。数据造假实际已超越道德底线,成为中共官场一个政治问题。

  经济数据上弄虚作假,不但是官场腐败源头之一,也对政府的公信力带来极大负面影响,而且危害很大。由于数据会影响决策部门的结论,如果数据不准确,就会直接影响经济决策,还会给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在中美爆发贸易战之际,所有的经济数据都将影响中央最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