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良:左翼爱国力量是反对颜色革命的根本力量(特稿)

作者:张宏良  更新时间:2014-07-15 11:17:5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左翼爱国力量是反对颜色革命的根本力量

——张宏良评:我是青年近卫军

 

55bc0a9295e2f027dcad55950691145c.jpg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俄罗斯的强大并非来自于普京,而是来自于普京与民众的直接结合,特别是与青年民众的直接结合。当今中国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的道路是否走得通,关键也取决于党内健康力量与左翼爱国力量的直接结合。
  只是过去我们这种呼吁,一直遭到中国极右汉奸势力的极端仇视和妖魔化,也被党内和体制内各种力量视为极左,结果把共产党和共和国带到了越来越危险的动荡边缘。现在由环球日报万里赴俄报导普京的青年近卫军,表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终于意识到了摆脱危险的出路在哪里,终于开始系统地接受中国左翼力量的政治建议。
  只是在此我们必须强调指出,俄罗斯那什和青年近卫军的强大力量和作用,在于他们是来自于人民大众的民间爱国力量,就其本质而言,与中国文革中的红卫兵完全相同。俄罗斯的青年爱国运动,其实就是俄罗斯的文化大革命,只有文化大革命才能成功战胜颜色革命。这也是普京一再告诫俄罗斯青年不可盲目效法中国红卫兵的原因。如果中国高层看不到这一点,而是由官方机构或半官方机构组建“近卫军”和“网军”,势必会造成东施效颦的相反效果。
  道理很简单,俄罗斯的爱国青年力量,是在官方力量对颜色革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走上历史舞台的。如果官方力量有能力对付颜色革命,俄罗斯的那什和青年近卫军根本就不可能产生,更不可能有存在的余地。所以当今中国,在完成了加强中央集权第一步之后,接下来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与左翼爱国力量的直接结合,如同当年孙中山与共产党相结合、普京与纳什等青年组织相结合一样。通过这种结合,重新恢复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和群众基础,重新占领道义制高点,形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如果中国不是与目前已经存在的左翼力量相结合,不是整合现有的爱国网民作为网军主体力量,而是弄一帮反文革反民主的名利之徒组建网军和近卫军,结果只能把共产党陷入更加被动的道德洼地,甚至会成为打击民间爱国力量的反动力量。这是当今中央必须慎之又慎的一个重大问题。

08b2f59cb008a4639d4c14f17941e6bc.jpg

走进普京“青年近卫军”总部

来源:环球时报

8f9317451fe71ba70b76181967314e47.jpg

  本报赴俄罗斯特派记者 王海峰
  “我记着您,我感动着!”在俄罗斯“青年近卫军”领导人办公室墙上的海报中,醒目地写着这句口号。“青年近卫军”曾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青年英勇战斗的象征,凭着“不能忘记历史”的精神,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青年组织2005年也改为这个名字,并在随后的反“颜色革命”等活动中迅速发展,成为俄罗斯最大的青年政治组织。在极具革命气息的“青年近卫军”海报上,高举手枪带领队伍冲锋的指战员站在鲜艳的红五星前。这样带有冲击力的组织,也让俄自由派人士以及西方媒体毫不掩饰对它的恶感,称它为“普京的共产主义青年团”。《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走进“青年近卫军”总部,那些忙碌着的并可能成为俄政坛新鲜力量的青年人说:“如果有人称我们为共青团,我们视之为荣耀。”
  “颜色革命还没结束,值得警惕”
  “青年近卫军”中央总部设在一栋四五层的小楼里,从外面看就像是莫斯科市中心普通的住宅楼。更不起眼的是“青年近卫军”协调委员会主席马克西姆的办公室只有大约10平方米,墙上有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画像以及具有卫国战争风格的“青年近卫军”海报。一见面,马克西姆就向《环球时报》记者娓娓道来:“组织刚成立时正好赶上几场‘颜色革命’,有人想效仿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搞运动,但更多俄罗斯青年反对这种把国家搞乱的‘颜色革命’。所以,我们成立这个组织,把反对‘颜色革命’的青年组织起来,合法地与那些试图用暴力手段推翻政府的人斗争,并让更多青年认识‘颜色革命’的本质。”
  随着美国鼓动和资助的“颜色革命”逐渐逼近,俄罗斯一时呈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在2005年乌克兰“橙色革命”中活跃的“是时候了”组织也在俄罗斯成立,“不与普京同行”等激近青年组织开始活跃,号称要反对“日益猖狂的独裁专制”。“青年近卫军”的组建成为俄罗斯阻挡“颜色革命”重要举措之一。2005年11月16日,“统一俄罗斯”党的青年组织在卫国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沃罗涅日市召开大会,并正式更名为“青年近卫军”。马克西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更名为‘青年近卫军’,是当时的组织领导人图尔恰克提议的,获得大多数成员赞同,普京总统也支持。图尔恰克现在是普斯科夫州州长。”
  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为鼓舞士气,红军开始授予那些战功卓著的部队以“近卫”称号。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小说《青年近卫军》讲述了一批青年参加地下组织,顽强抵抗德国占领的故事。苏联解体后,“青年近卫军”的形象也曾经历波折,但现在又重新激励着很多俄罗斯人的勇气,成为骄傲的象征。马克西姆说:“战争年代青年近卫军不畏牺牲的勇敢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人,我们起这个名字就是要勾起青年的历史怀念,让现在的青年人也拥有近卫军的优秀品质。”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青年近卫军”常被描述成反“颜色革命”急先锋的形象:他们与举行反普京游行的青年发生冲突,抗议爱沙尼亚搬迁苏联红军解放纪念碑、攻击摩门派教堂是美国情报部门的窝点。马克西姆不愿就反“颜色革命”的具体行动谈太多,在他看来,这只是“青年近卫军”使命的一部分。他认为,现在“颜色革命”还没有结束,乌克兰今年发生的事情就是“颜色革命”,亚洲和非洲也有一些苗头。他说,那些搞“颜色革命”的力量很神秘,很多时候你见不到他们的领导人,也看不到他们的纲领,只是一些暴力,然后就把一个合法的政府推翻了,他们的活动值得警惕。
复活的共青团就是荣耀
  在“青年近卫军”总部内,忙碌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年轻,即使马克西姆也只有26岁。他从2012年起担任该组织协调委员会主席,他的几个前任现在是俄罗斯政坛上的精英,有的成为国家杜马代表(议员),有的成为联邦中央选举委员会成员,有的担任总统办公厅对内政治管理局局长。马克西姆从大学三年级开始积极参加“青年近卫军”的活动,对普京充满崇敬。他认为普京能力很强,俄罗斯今年举办的冬奥会以及克里米亚事件都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马克西姆说,普京还能与民众直接对话,增加了国家治理的透明度,所以“颜色革命”在俄罗斯是没有立足点的。这种对普京的崇敬在“青年近卫军”内普遍存在。一名自由派记者2011年在俄新网上撰文,把“青年近卫军”称为“亲克里姆林宫的民族主义暴徒”,说“青年近卫军”脱胎于苏联时期的共青团,普京为防止西方发动的自由主义热潮带坏俄罗斯青年,决定让共青团复活。
“如果有人称我们为共青团,我们视之为荣耀。”针对外界称“青年近卫军”是“普京的共青团”的说法,马克西姆感到自豪。他说,“共青团”是优秀的代名词,现在很多俄罗斯政治人物和知名企业家都曾是共青团员,以前加入共青团或许有强制的成分在内,而现在加入“青年近卫军”完全是自由选择,“俄罗斯还有其他的青年政治组织,我们只是向青年人走向社会提供一种选择”。
苏联时期,共青团成员最多时达到4000万,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而解散。不过,共青团在俄罗斯一直保持着正面形象。莫斯科地铁有共青团站,远东有共青城。普京去年10月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5周年时曾说:“共青团不仅是政治,还象征着真正的友谊和爱情,是学生时代对新道路、共同的目标和梦想的浪漫追求,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我们祖国命运的一部分。”
16万成员代表“国家的现在”
  “青年近卫军”成立前,提到俄罗斯的青年组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嚣张的“光头党”和支持普京的激进组织“纳什”。光头党如今已被遏制在小范围内。“青年近卫军”新闻部门主管特卡切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纳什”作为正式的组织实际上已不存在。“青年近卫军”网站上的自我定义是:“我们的团队成员遍布从堪察加半岛到加里宁格勒的每个地区。我们是俄罗斯最大的青年社会政治组织,代表国家年轻一代与政府和社会进行对话。”
  目前“青年近卫军”有16万成员,其中有1人担任州长,4人为联邦委员会议员,10多人为杜马代表,120多人为立法委员会代表,280多人为各联邦区行政中心和政权代表机构成员。该组织成员还进入执政党的领导机构:5人是“统一俄罗斯”党总委会成员,157人在党的地区政治委员会中工作,50多人进入地区政治委员会主席团,14人担任地区政治委员会中的副书记。马克西姆自信地说:“过去人们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但现在的说法是,青年不仅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国家的现在。我们不仅是“统一俄罗斯”党的后备军,也给俄罗斯政坛带来新鲜力量。”
 “青年近卫军”中央总部的走廊里,挂着该组织的各种活动图片,有他们穿着二战军装游行的活动,更多的是他们对社会多个领域的广泛参与。“青年近卫军”组织的“我是志愿者”项目重点在防止社会重要领域出现违法行为。通过努力,他们发现和帮助关闭了1100多家非法妓院和赌场,制止了8000多起非法出售酒类的行为。“媒体近卫军”网络项目还揭露了1.7万个出售毒品及含有自杀、色情等内容的网站。据特卡切娃介绍,去年他们在俄罗斯启动寻找“我们时代英雄”项目,在“时代英雄”的住所安放专门的标志物。
  更重要的是,“青年近卫军”坚持宣传俄罗斯正统历史。马克西姆说:“谁都不能遗忘,苏联有黑暗的一面,也有辉煌的一面,我们要做的就是继承它的正能量,反思负面的东西。”马克西姆还特意提到,中国在二战中也做出巨大牺牲,希望与中国方面能多一些交流,共同举行庆祝二战胜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