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年第一条64K的国际专线接入算起,中国互联网已历经27个年头。起步虽晚,发展却快——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技术、移动支付、直播短视频等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样板”“中国技术”正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中国模式”“中国标准”正在全球范围发挥作用。
“一切在线、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正在走进现实空间,正在成为日常生活。如何构建网络文明新秩序、赋予网络文明新内涵、发挥网络文明新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破题,正在进行——
11月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定位于打造我国网络文明的理念宣介平台、经验交流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和国际网络文明互鉴平台。会议围绕“网上内容建设”“网络生态治理的挑战与应对”“网络法治”等主题举办了多个论坛,相关部门负责人、互联网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发表真知灼见……
网上内容建设 “正能量是总要求”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的“第二生存空间”,深刻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娱乐甚至思维方式。
主流媒体如何快速从“传播层”走向“服务层”?“青年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现在我们常说的‘Z世代’更是‘互联网原住民’。”大会主论坛上,央视网董事长钱蔚表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拥抱互联网,面向青年策划推出《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总台网络春晚》等,通过主流价值“年轻态”创新,“破圈”“破次元”与青年人共同汇聚起网络文明的向上力量。
“我们也在思考,青年人真正的‘刚需’是什么?青年传播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青年传播的内生动力又是什么?”钱蔚特别指出,这些都是建设网络文明需要破解的时代课题,也是主流媒体必须承担的责任。
甚至,每一次点赞、转发都是网络文明的一部分。
“作为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我在贵州、江西等地的支教实践中明显观察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在互联网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网络,他们可以上名师的网课,能够了解世界局势,但网络也带来诸如盲目追星等不好的影响。”清华大学学生韩江月表示,“作为即将上岗的教师,应该关注并把握新形势下学生的新特点和新教育需求,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技术,抵制不良影响,助力青少年网民健康成长。”
越是面对复杂的环境,越是需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定调领航。作为大会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宿华表示,快手自成立以来,就坚持把主流价值融入企业价值,用主流价值指导企业发展,努力为广大网民构建真实、美好、多元、有益的在线社区,打造正能量循环体系,在这里,数亿用户被海量优质内容吸引、感染和影响;在快手,正能量已经成为社区文化中最深刻的印记和最突出的特点。
会议期间,同时进行的还有网上内容建设分论坛。嘉宾围绕中国叙事的“破”与“立”、中国故事的“根”与“魂”、中国发展的“时”与“势”展开讨论。
“西方公众并不是天生仇恨中国,妖魔化中国的浪潮真相大白后,迟早产生出大批当代的‘马可·波罗’,应苦练内功补短板,尽快去储备、培育、翻译一系列跨文化优质产品。”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潘岳强调,要将中国故事用“跨文化”的方式“再翻译”,一个好方法就是文明比较,要敢于并善于正面回答最复杂最尖锐的问题。
发展过程中外界“杂音”在所难免,如何才能把精彩故事讲精彩、真实生活说真切、动人声音打动人?
“首先要看见中国、读懂中国,感受中国社会最新鲜的气息和脉动。”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看来,很多年轻的学子,他们在虚拟世界里能找到许多自己的快乐,但他们减少了跟现实社会的连接,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分享了他的观点。“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要注重把‘陈情’和‘说理’相结合,找准国外网民受众的兴趣点、兴奋点,运用各种真实感人的事例,各种鲜活的网络产品,增强网络传播的效率、效能、效果。”
网络生态治理“管得住是硬道理”
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粗放式发展、散漫式发展、失衡式发展的苗头,隐私泄露、内容变异等问题时有出现。
特别是个人信息,曾经一度是“裸奔”状态,App过度索权、大数据杀熟等问题层出不穷。拥有网民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如何守好“数字大门”?
“我们自主发起‘App违规收集与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侵害用户专项权益问题排查’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共清理违法不良信息130余万条,处置评论5万余条。”在数据与算法分论坛上,小米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王海华介绍了小米集团在网络内容安全治理方面的做法,“小米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涵盖手机、IoT设备和互联网服务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机制,建立了专门从事物联网安全的实验室。隐私方面,小米切实遵循隐私保护原则,在产品开发阶段采用隐私设计理念,并持续采用创新技术来保护用户隐私。”
“作为互联网平台,我们应当主动做好‘数字守门人’,携手建设个人信息保护自律体系。”趣头条总裁刘安逸表示,趣头条将个人信息保护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数据和隐私安全委员会,由委员会总体负责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建设工作,以此推动各个产品线有效落实。“我们加强第三方数据共享管理,杜绝敏感权限的不合理、不规范申请,防范私自调用用户数据。并将用户数据的控制权交还给用户自己,尊重用户的人格权。”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空间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如何实现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
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局长华清表示:“近年来,我们推动制定修订了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网络法治建设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完成。”今年9月1日,多部门联合发布《“抵制网络谣言共建网络文明”倡议书》,倡导全社会共管共治网络谣言,共建共享网络文明。
针对“蜡笔小球”等一些网民在网络上诋毁贬损英雄精神,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违法行为,最高检认真贯彻英雄烈士保护法,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责令行为人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用法律手段捍卫英烈尊严,在全社会弘扬英雄文化,筑牢道德底线。
从“清朗”专项行动在全网开展“大扫除”,为管网治网长效机制建设积累经验,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打下坚实基础;到“护苗”专项行动坚决清理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内容,有效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再到“净网”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营造了安全、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针对“饭圈”文化乱象,在“网络生态治理的挑战与应对”分论坛上,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强调,要加大对“饭圈”乱象、算法滥用等行为的打击处置力度,持续巩固深化“清朗”系列专项整治成果。“广大平台企业应当认真履行主体责任,自觉维护网络传播秩序、管好社区规则、流量入口、算法模型等关键环节。管好所属平台上的明星、艺人、经纪公司、粉丝团、应援会的账号,完善内容审核、账号管理、技术研发、风险防范、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机制,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会上,近百家互联网企业现场共同签署了《互联网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设文明网络生态承诺书》,承诺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弘扬健康网络文化、维护网上公序良俗、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遵守网上传播秩序、保障网民合法权益、恪守法律法规底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技术发展“用得好是真本事”
网络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人、作用于人。我国网民规模目前已经超过10亿,形成了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0”和“1”的算法组合,正是以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为支撑的。
“算法治理的着眼点在于规制算法的逻辑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负责任的研发创新价值体系,推动应对技术变革的公共政策创新,建立风清气正的网络文明环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理论中心主任朱军说。
对于网络文明而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用得好将成为守正创新的建设性力量;用不好会带来“信息茧房”“深度伪造”等新问题。
让党的声音成为互联网上的最强音,更好地用新思想团结凝聚亿万网民,这是主流媒体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不忘传播主流声音、弘扬主流价值的初心,各种新技术才能成为网络文明创新的翅膀,否则就会在新技术的丛林中迷失方向。”钱蔚告诉记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构建“5G+4K/8K+AI”全新战略格局,力求用科技赋能网络文明建设。“央视网正积极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不断创新政务与民生服务形式,开发新型场景化的服务产品,在服务用户‘刚需’的过程中,增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算法不是中立的,背后体现的是平台与用户的相处模式。
在宿华看来,数据背后体现的是一次次向上向善连接的价值,而交互背后体现的是在网络文明引导下民众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快手在不断探测用户兴趣边界的基础上,加大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内容的传播,破解‘信息茧房’‘信息孤岛’等问题。”宿华表示,快手作为国内领先的直播短视频平台,牢记“大就要有大的样子”,积极开展互联网领域虚假信息治理,努力练就问题发现力、问题应对力、问题处置力。
“要从人才向善、规制创新两方面落实‘算法向善’。”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呼吁,主动顺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积极抢占算法健康发展的制高点。
怎样占领制高点?首先要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吴建平表示,提升互联网安全可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传统思路,对出现的安全攻击,以打补丁的方式解决单一问题;另一种是创新思路,从体系结构解决互联网安全的体系挑战。
网络IP地址是互联网时代最基础的坐标信息,是寻找网上万物的“门牌号”。“缺乏源地址验证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安全隐患之一。”吴建平介绍,IPv6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全网源地址验证、精确定位和地址溯源。
日前,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以促进IPv6端到端贯通应用为主攻方向,实现IPv6技术、产业、网络、终端、应用与安全协调并进,明确到2023年底,IPv6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如果我们查不到造谣者,防不住黑客,挡不住攻击,再完美的法律法规也形同虚设。”吴建平指出,国家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争取互联网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就是要解决下一代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保障。
(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本报记者崔兴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