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渔民在南海发现无人间谍潜航器 可侦查监听我海军动向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反间谍、防窃密”,在许多人眼里这都是小说和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可实际上维护国家边海防安全、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这样的斗争和考验有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南海的渔民在捕鱼的时候就曾捞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由此引出一起重大安全事件。
今年53岁的黄运来是海南岛上一位靠打渔为生的船老大,三年前在近海打鱼的时候渔网捞到一个怪东西。 起初他以为是大鱼,收网的时候渔网太沉了,黄运来赶忙招呼两个船工来一起帮忙。
就在众人使劲往上捞的时候,似乎那条大鱼还翻了个身,满心欢喜的黄运来和船工们更有劲了,齐心协力把网捞出海面,可仔细一看,根本不是条大鱼,好像是鱼雷。
黄运来当时用手机拍下照片,发给了海南省国家安全厅的工作人员,安全厅立即派人赶到现场,初步判断这不是真鱼雷,怀疑是一个伪装成鱼雷的间谍装置,马上现场对它做了信号屏蔽的安全处置。随即这枚假鱼雷被带回国家安全部门。为了确认这个装置的功能和用途,在第一时间内国家安全部门会同有关的技术权威部门对它进行了技术分析,确定它是一个缆控水下机器人。具有水下照相和光纤通讯,卫星通讯等功能,可以把水下摄取的目标或者其他一些东西通过光纤传输到卫星上。
揽控水下机器人就是我们俗称的海底无人潜航器的一种,经过多方查证,这个海底无人潜航器不是我国制造和使用的装备,应该是某国海军在我海域秘密投放的,专门针对海洋水文环境的一种新型技术窃密装置,造型轻便,性能先进,功能强大,既能搜集我重要海域内各类环境数据,又能探测获取我海军舰队活动动向,实现近距离侦查和情报收集任务。
这个来窥探我海洋军事秘密的海底无人潜航器,尽管现在弄不清楚究竟哪里出了故障才会被渔民的渔网网住,但是专家从它的光缆线长度判断,极有可能它搜集到的信息已经传回去,它基本上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完成了侦查任务。
海水之下的危机国家安全部门早已经察觉到,他们认为在海洋管理、海洋预警、海洋安全方面急需建立自己的情报预警机制和海上人民防线机制。
正因为建立了这样的联络机制,发现异常情况,像黄运来这样的渔民能在第一时间和国家安全部门及时取得联系。
所有公民和组织都应该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这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法律的规定。 2015年7月1 日实施的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无论什么人,违背中国宪法和法律、威胁中国国家安全,都将受到严密防范、坚决制止和依法惩治。
关联阅读:
无人水下潜航器:来自潜艇的海底侦察兵
来源:中国国防报
2005年11月14日,一具无人水下潜航器从美国海军“布法罗”号(SSN715)攻击型核潜艇上成功发射。这是这种无人水下潜航器继在“环太平洋2004”演习中试验之后的又一次新试验。这次成功发射显示美国海军打造新的水下作战平台有了新进展。它引起了国际传媒的特别关注。
军用UUV正成为美军新型水下作战平台
水下作战平台由潜艇独门掌控的局面将被打破。无人水下潜航器作为一种别具特色的作战力量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它正在成为新一类的水下作战平台。无人水下潜航器英文缩写为UUV。它也被人称作无人水下滑行器、无人水下运载器或水下机器人。按用途它可分为无人水下反潜潜航器、无人水下侦察监视潜航器、无人水下反雷潜航器、无人水下机动通信系统和无人水下多用途潜航器等。
美国新水下作战平台是美海军新的水下作战思想的载具,亦与美海军“网络中心战”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最早的UUV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但在较长的时间里只见于民用,主要用于代替潜水员进行深水勘探、沉船打捞和水下电缆铺设及维修。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或许是受到美军无人机使用效果的启发,美海军想到了要用无人水下潜航器来解决水下侦察、通信和反潜、反水雷作战中遇到的新问题。1999年,美海军提出第一个UUV发展计划。2002年,美海军要求UUV与无人机具有通用性,提高操作自主性水平。2004年5月,美海军按照新的水面与水下联合作战的思想要求,修订了UUV发展计划,强调提高UUV与潜艇、水面舰艇信息联结的能力。仅仅过去几个月,到今年1月23日,美海军又制定出新的UUV发展规划,明确要发展大型、重型、中型和便携式4类UUV,重点开发UUV的4种能力,即水下侦察能力、搜索测量能力、通信导航能力和对目标跟踪及引导攻击能力。这既表现了美海军对发展新水下作战平台的重视和急切,也反映出美海军唯恐在这个领域让别人领先的心态。
与资历久远的水下作战平台潜艇相比,新水下作战平台显得稚嫩和微小。但它个头不大,本领不小,前程远大,潜力无限。它具有成本低、使用灵活有效和能有效减少人员伤亡的优点,这是促使美海军大力发展它的主要动因。
美军UUV走向显现出“无人”、“模块化”和“智能化” 目前,美海军UUV发展已显现出“无人”、“模块化”和“智能化”三大亮点,也说明新的无人机设计理念和制造技术一起移植到UUV开发上取得了成效。
无人水下侦察监视潜航器被喻为“海底侦察兵”。它是美海军打海洋信息战的一把“快刀”,也是其发展UUV的一个重点。美海军把信息收集、获取与互通、共享当作实施海军“网络中心战”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不断加强水下ISR(情报、侦察、监视)系统建设,不惜耗巨资构建“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水下网络。“布法罗”号核潜艇所发射的那种无人水下潜航器就是它派出的“海底侦察兵”。这种“海底侦察兵”使用电池驱动,配备多种传感器,能够测量不同水深处的盐度和温度,并可以据此计算出不同水深处的声音传播速度。它能为潜艇和水面舰艇提供“水下图像”,为战术决策和提高声呐性能提供帮助。
美海军正在试验的一种智能型“海底侦察兵”叫“海底滑行者”。它体长1.8米,直径300毫米,翼展1米,重52公斤。它体内配置电脑控制/传感器/GPS/卫星通信系统和锂电池组,安装1.5米长的接收GPS和铱卫星通信信号的桅杆。它不用任何燃料,可自主在海中潜行6个月,行程5000公里,最大下潜深度1000米。它可由航空器投放,也可由人工海面投放。“海底滑行者”能担负探测水雷和水面目标的任务。如更换模块,它也可成为水下通信网络的一个移动式自主中继的节点。它自然成了美海军最期望尽快入役的“海底侦察兵”。
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主持研制的“飞行”1型无人水下潜航器计划于2007年装备部队。它具有跟踪潜艇、反水雷和海域监视、侦察等多种功能,靠潜艇鱼雷发射管发射和回收。“飞行”1型直径530毫米,包括航行和任务两个系统,每个系统又有多个模块,配有1米长信号接收桅杆。“飞行”2型预计2009年装备部队。它比“飞行”1型尺寸大,任务载荷多,航程远达280公里,续航时间200小时。
正在研制的大型UUV直径914毫米,排水量约10吨。它难以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只能用“海豹”输送艇发射或潜艇的弹道导弹发射筒发射。它携载更多的传感器,具有更长的续航力,高载荷时可连续工作300小时,低载荷时可连续工作400个小时。大型UUV主要用于反潜战、水雷战和特种作战。
美海军在开发UUV中借鉴了其他国家先进技术,如无人水下潜航器的通信技术就学了澳大利亚。在2001年的美澳海军进行的一次联合演习中,澳海军获取水下信息的速度让美海军惊讶。原来澳海军“科林斯”潜艇上装置了一种叫“声学水下-水声信息链”的水下通信系统,使在水下的潜艇能直接与30公里外的指挥舰通信。美海军随即向澳方订购了6套“声学水下-水声信息链”。之后,美海军又与澳方合作将这种水下通信技术扩延到声呐浮标和无人水下潜航器上。
然而世界UUV发展形势逼人,不时有欧洲发展UUV成果迭出的消息传来,美海军想加快发展UUV的脚步,却又受到缺乏高能长效电池、回收/控制等技术障碍的困扰。欧美在发展UUV竞争上谁个居先,还真有些变数让人等着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