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亿养老金空账,其实是“混账”逻辑!
【破土编者按】前脚楼部长表示,养老要延迟,退休人员也要交退休金;后脚统计结果吓死你:我国的养老金空账是3.5万亿!国家穷啊,没钱给老百姓养老啊,要做实,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啊……这是个什么逻辑?有人说空账是“混账”的历史遗留问题,怎么听起来这么像逃避责任……
民族复兴网编者按:私有化改开以来,经济危机就未曾断过,每次都是挖掘毛主席时代积累的红利,货币化后大肆掠夺。工人、农民、资源、环境、人口红利挖无可挖,露馅了。
正文:
财政部的楼继伟部长近期讲话表示:退休人员在退休之后,也要缴纳一部分的退休金。继延迟退休之后,养老也要延迟。楼部长的这番发言并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称,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个人账户的空账额超过3.5万亿元。
3.5万亿是什么概念?!笔者表示数头发丝已经不够用,脑子里只有前几年温总理提出的“4万亿一揽子救市”是一个数量级的概念。但这回,可是实实在在的,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呀!啥是空账,怎么来的?养老怎么办?
“空账”来源于“混账”?!
1993年,在全国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相关代表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由此确立。然而已退休的职工和在实施个人账户制度以前较早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并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但养老金需要支付。因为我国自1997年开始就一直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将两个账户混合管理,所以,在岗职工交付的本在个人账户的养老金,直接混进了社会统筹账户,为已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长期以来,由于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来填补社会统筹资金的不足,于是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
近几年来,我国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在急剧扩大。 去年12月26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称,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个人账户的空账额超过3.5万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用了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这就好比说一个人口袋里有10元钱,,可他还有一张11元的欠条在别人口袋里。”
当市场经济遇到社会主义遗产
李珍教授的研究显示,过去的十几年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3.41%,而个人账户只能按照一年期银行利率计息,计息率仅为2.66%,这就意味着一个按社会平均工资100%缴费18年(1997~2014年)的人,其个人账户只积累了46146元,如果是男职工,此时退休每月从中只能拿到332元;如果是女职工,每月则更是只能拿到236.65元。
按照2014年全国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2061元来计算,每个月能从个人账户中拿到的钱只占到月收入的11%到15%之间,退休人员大部分的收入还是来自统筹资金。也就是说,年轻人每月名义上往自己账户里存的养老金,实际上都在养着退休人员。
目前的退休人员,大多是从老国企退休。因为老国企职工享受着“从摇篮到坟墓”的单位制福利,那时,企业职工不需要缴纳“养老金”养老待遇比较好,但如今,许多国企都引进了许多派遣工,劳动合同不固定、工资低,连“五险一金”都不一定买,更别说能负担之前的高福利了。据笔者数年前曾走访胜利油田,发现油田B钻井一公司,劳务派遣工占主要岗位人员队伍的 25. 69%。退休工人纷纷表示他们每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然而当时一线工人的工资大多也就是2000多元,许多刚进来的劳务派遣工,甚至连2000都没有。年轻的油田后代大多过着不同程度的“啃老”生活。谈及这一点的时候,每个年轻工人都表示羞愧和无可奈何。一位退休工人说:“以前一线工人多好呀,虽然累,但是单位给分了房,福利也好。但现在的职工都必须按市场价格买房,一平米三四千元,孩子就那点工资,怎么买得起!三十多岁了,还跟我挤着当年单位分的老房子呢!
原本,随着通胀加剧,养老金账户就一定存在着收支不平衡。在市场经济的劳动力调配和作为社会主义遗产的退休制度交织之下,养老金的巨额“空账”就更加不奇怪了。
“做空”“做实”都没用,“空账”怎么办?
面对巨额“空账”,地方政府们开始了各种尝试,专家学者们也积极建言。
地方政府想出了“做空”和“做实”两个办法。
什么是“做实”呢?简单说,就是个人账户归个人,不转入社会统筹,在岗职工储蓄的养老金归其退休后领取,实进实出。做空,就是继续这套“混账”方案,让空账继续扩大,把问题拖延,留给下一代。
辽宁省是中国最早进行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省份,它从2001年开始做实,但是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辽宁做实试点的补贴处于暂时中止状态,并特批辽宁省向已经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借支发放养老金,到2014年借款额达到了700多亿。
辽宁省停止“做实”成为个人账户做实试点过程的一次重要事件。虽然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参与做实试点的地区仍然在继续推进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全国做实的累计结余为5001亿元,2014年也达到20%以上的增长率,然而,“做实”已经不是主流。
于是,“做空”的观点开始盛行。简而言之,“做空”就是以后个人账户中没有真实资金,而是对个人缴费进行记账,把缴费和收益都计入账户,作为未来发放的依据。
然而,“做空”的建议并没有被决策层最终采纳。目前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做空”相当于将当代政府的责任推给了未来政府,二是“做空”在一定程度上是养老保险的私有化,将大大削弱养老保险失去社会共济功能。
同时,延迟退休方案出台,而财政部楼继伟部长关于“将研究医保职工退休人员实行退休后继续缴费政策”的提法也就不奇怪了。3.5万亿的压力之下,无论急招慢招,都要上。
专家说:“混账”的“混账逻辑”——政府不负责,何谈“共享”?
就此,笔者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的赵磊教授。赵磊教授认为,无论“做空”和“做实”其实都是逻辑混乱——做空的方法其实就是不负责,把问题留给后人,但矛盾迟早要爆发;而“做实”也不合理,工人的工作本身就是给国家、企业创造财富了,还让他们交一份养老金就算了,还让他们退休以后继续交,以保证“实进实出”,这是自己跟自己打架,公众如何能接受这个逻辑。这种“混账模式”最终就是“混账逻辑”,这会给中国未来的养老公平和改革的信念造成危害。
如果一定要做市场经济下谈出路,赵教授认为,如果一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从公平的角度而言,历史欠债应该由国家和政府来承担。
国家和政府有没有能力承担,“我看了一下相关数据,国家是有能力的,从我们的GDP发展、经济实力速度都可以看出。这个计算非常多。其实跟欧美国家来比,养老资金在整个经济支出的比重是非常小的,但我们政府的财政能力却没有承担。这后面可能就是所谓的‘利益博弈’。”赵教授说。
“习近平主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说到‘共享’很不容易,有些人就是想独占,就是不想共享。”赵教授说。我们改革开放若是真取得这么多成果,为什么就不能中央财政出资,填补历史原因造成的养老金空缺,让老百姓共享发展呢?
本文为破土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