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或者说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时代,我们经常说,产品的生产要经久耐用。产品使用的时间越是长久,就越是证明产品质量越好。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几乎就是一个常识。
然而,最近所暴露出来一些国际知名品牌所采取的做法,恰恰与这样的观念背道而驰。他们所做的,不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尽可能延续产品使用的寿命。他们做的恰恰与此相反。2020年8月26日的《中国青年报》在一篇题为《那些九零后如何沦为新穷人》的报道中,就列举了以下的例子:
2014年BBC纪录片《谁在引导消费》解析了几个套路。早在1924年,全球最大的几家灯泡制造商就在日内瓦偷偷签了机密协议:缩短灯泡的寿命,从2500个小时强制缩短到1000个小时的使用寿命。打印机墨盒也是,厂家安装了计数器,提醒你墨水用完了,但如果重置计数器,墨盒还可以多工作三倍的时间。
苹果公司早期曾把iPod的电池使用寿命设计为18个月,为了增加iPhone的维修难度,故意设计了一款新型的五角形螺丝。这被称为商家的“计划式报废”策略,厂家故意生产容易坏的东西,迫使你不得不持续掏腰包重新购买。
当这条策略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时,苹果公司又用了另一招:卖各种颜色的手机和兜售情怀。这来自上世纪20年代的通用汽车总裁斯隆,他为了增加汽车销售量,开创了一种改变人们消费心理的方法——“有序制造不满情绪”。
汽车在性能和技术上没有太大改进时,就换颜色和造型,他让消费者忘了什么对于汽车才是最重要的,新的颜色成为该追捧的时尚。
以上这些案例算是商业欺诈吗?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商业欺诈。但如果从现有法律的角度来说,似乎没有现成的法律来界定这样的欺诈行为,更没有惩罚这类行为的法律条款。所以这些无良的商家就可以继续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
过去,人们崇尚那些质量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的商品,其实都蕴含着一个原则,那就是节约。只有质量高、寿命长的商品符合人们这样的消费原则。同样的价格,购买同类用途的商品,使用时间越长,自然所耗费的成本就越低。而前面提到的无良商家,使用这种有意缩短使用寿命的方法,针对的就是消费者们内心的这种节约的原则。你越是节约,商家能够售卖出的商品数量就越少,商家盈利的数额也将大大地减少。商家要盈利,而且要盈更大的利润,那么消费者的节约原则就成为他们谋取更大利润的天敌。
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本性所致。表面看上去资本主义工商业为消费者提供大量而便利的服务,提供各种花里胡哨的产品,吸引大量的消费者购买和消费。但其行为本质不是以消费者为本,不是以人为本,或者以民为本,而是彻头彻尾地以资为本。什么样的做法有利于资本的盈利,什么样的做法有利于资本获得更大的利润,商家就一定会按照这样的原则来行事。在这个方面,资本是毫不含糊,毫不犹豫的。
在资本以各种广告形式的诱惑下,现在不少消费者,特别是青年消费者,已经对于商品使用寿命这项指标不太感兴趣了。他们要的是不断地更新。所谓喜新厌旧,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时尚,是一种作派。一件消费品,用的时间太久了,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让他们感到无趣,让他们感到没有兴趣。所以在一方面,那些无良商家用所谓时尚观念来拼命地诱惑这些青年消费者,告诉他们只有不断追求新奇,才是真正的时尚,鼓励他们不断地弃旧换新,而另一方面,那些受到诱惑的青年消费者,在观念上已经接受了商家的盅惑,被商家牵着鼻子走,也接受了喜新厌旧的观念与做法。
而在实际情况里,青年消费者中,大多数收入并不高,让他们用自己的财力来追求时尚是有难度的。因此,信用消费以及各种网贷就应运而生,拼命榨取青年消费者们未来的钱财。《中国青年报》的那篇报道说,很多青年人,手里有不少银行的信用卡,这张信用卡消费了不少钱,而另一张信用卡就到取款机提现来偿还前一张卡的债务。这样倒来倒去,最终还是会导致青年消费者们的资金链的断裂,使他们处于破产的状态,成了背负巨额债务的负债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消费水平一定会大幅度下滑,他们的生活必定非常艰难。如果有人为此铤而走险,去走上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并不会让人感到惊讶和奇怪。
那么国家法律能不能通过立法来制止商家的无良行为呢?现在看来,似乎有很大的困难。因为这里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所使用的材料问题,甚至也涉及到产品的设计问题。一系列专业化的领域让立法部门对此都能弄得一清二楚,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国家并不是无所作为,至少可以从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入手,来进行调查。搞清楚一个领域的,就在其中立法,严格禁止与处罚相关的坑害消费者的行为。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效果。但这件事如果持之以恒,坚持做下去,将来一定会产生重要的效果。
另外,对于类似于所谓“你值得拥有”这样的广告词,是不是要加以限制,这也是可以讨论的。更重要的是,对于青年消费者,是不是有必要进行理性的消费观的宣传教育,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是要讲勤俭节约。而目前那些商业资本显然是不喜欢这样的优良传统的。那么,我们是不是有必要与商业资本的这种做法开展必要的争夺,或者必要的抗争?
美国的商业资本长期以来就是在向民众灌输这样的消费理念。所以美国人均储蓄率很低,一旦发生类似新冠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很多美国低收入者根本就无力应对。他们已经习惯了即使没钱,也要提前消费的做法,所以一旦出了突发事件,他们失业了,没有收入了。再加上他们没有储蓄,这就让他们一下子陷入生活的困境。中国人能这样过日子吗?如果中国人也是这样来过日子,那中国还是中国吗?那么在国际垄断资本任何恶意的进攻面前,中国是不是根本就没有任何防卫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