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篇文章被“用户投诉”,原本不打算就墨茶之死再说什么了。然而,在昨天文章被投诉后,就看到了界面新闻抛出的第二篇报道《“饿死的B站UP主”人生另一面:家境尚可,因违法多次被拘留》,还是止不住愤怒,想再多说几句。
前脚是四川在线的一篇“记者实地探访”、却单方面采信与墨茶有“家庭矛盾”的墨茶母亲的陈述,远在上海的界面新闻的这位高级记者连“实地探访”都省去了,就着四川在线的报道、墨茶母亲陈述以及所谓的“知情人士”的话,一篇标题惊爆眼球的“新闻报道”就出笼了。
在界面新闻的报道中,笔者之前的质疑依旧没有得到解答,墨茶父亲带他治病的报道与网友凑医药费、出院还欠上千元的爆料存在根本出入;两篇报道中提及的“家人在出租屋寻找发现其已去世”与“房东发现,通知家属”的另一则报道以及相关当事人的描述完全矛盾,我们到底该信谁?
而关于所谓的“因违法多次被拘留”,界面新闻的报道中只交待了短短一句话:“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在外打工期间,墨茶因参与违法犯罪行为,多次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一篇近1500字的报道,就标题重磅提出的主要内容,却仅有短短40字的交代,真可谓“惜字如金”啊。
对于网友的质疑,界面新闻网站的这篇报道下面置顶了这位“界面高级作者”的回应:
作者声称是“出于为逝者讳,我们隐去了已经被处理的违法行为”。而记者在报道里写道,“因为有糖尿病,按照医嘱,墨茶不能喝饮料,但亲属在他的出租房中发现了大量的饮料瓶。”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墨茶纯粹是自己作死的!还有比这更恶毒的揣测和攻击吗?这就是作者所谓的“为逝者讳”?
饮料瓶是怎么来的姑且不说,就算是墨茶自己喝的,这位记者大约没有营养不良、低血糖的经历。这个笔者有亲身体验,低血糖时心慌、头晕,喝高糖饮料的确能够立刻缓解。对于病人来说这的确是“饮鸩止渴”,但对于因为没钱买药还得一片片买的墨茶,记者大人有什么资格这样去恶意揣测和诋毁呢?
笔者在昨天被删文章里写道:事情还会不会进一步反转笔者不知道,墨茶已经被成功地“反转”成一个“不完美的受害人”,然而,这样的“反转”并未改变墨茶死于贫病交加的事实。
四川在线的报道让墨茶成了有问题的“网瘾少年”,界面新闻的报道进一步让墨茶成了有前犯罪前科、借钱不还、自己作死的有问题的“网瘾少年”。
墨茶身上发生的“前科”似乎远不止这些,还有人扒出他16岁时以“清羽”的网名在QQ群借钱不还的历史。
既然前科被扒出了这么多,墨茶已经被扒得“体无完肤”、他的私德似乎已经亏损得“一塌糊涂”,既然墨茶母亲的两套房产面积可以被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我们还差这一点流量吗?
笔者倒还真好奇墨茶外出打工时到底有怎样的“多次违法被拘留”,唯有如此,网友爆料的墨茶外出打工遭遇黑心老板欠薪、还被老板踩断身份证的事情才能得到还原和一份完整的拼图。
笔者更好奇的是,一个16岁时欠钱不还的“骗子”(知乎匿名用户的称呼),在数年以后以墨茶的身份出现在网络上,在穷到吃不起饭的时候,还要把朋友给的500元剪辑教学费退回,从“清羽”到“墨茶”,这个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如果墨茶就是个大骗子,所有的动态都是为了“卖惨骗钱”伪造的,那么,他为何又要拒绝网友跟他学视频交的学费呢?
笔者还好奇,那个“好吃懒做”“巨婴啃老”的墨茶,为什么还要到处发求职简历、找工作:
笔者的疑问还有非常非常多,只能期待第三方网友的实地调查:
然而,无论关于墨茶种种“前科”的真相为何,都不应该回避墨茶贫病交加致死的事实,这才是重点。
墨茶之死,让立场本不相同的两家媒体站在了同一阵线,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现象:
无论是四川在线的报道,还是界面新闻的报道,显然都回避了这个基本事实以及对于事实的检讨反思,反而着急地将墨茶黑化成一个“不完美的受害者”、甚至是“自害者”,以至于让下图这样冷漠、丑恶的嘴脸充斥于网络:
笔者遥想起当年的女农民工周秀云案,亲眼见证了一群正能量大V的颠倒黑白和某电视台故意打乱时间线的视频剪辑,将讨薪的周秀云硬是打造成了所谓的“泼妇”;幸亏整个事件笔者从头到尾跟了下来,拿到了剪辑前的诸多视频,接触到了受害者的家属,也才对真相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网络上至今还弥漫着对周秀云的污蔑、谩骂与攻击,群众在舆论的塑造下,真的成了“不明真相”的群众。
墨茶之死与周秀云之死引发的争议的情形未必一致,但站在什么立场去看待问题、抓主要矛盾,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关于墨茶之死,笔者只想最后说一句:墨茶之死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私有z的残酷;墨茶之死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每一个人的真实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