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马恩牌”满天飞:马克思诞辰205周年之际的怪异图景

作者:子夜呐喊  更新时间:2023-05-06 21:03:07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今天是马克思诞辰205周年的日子。

  前两天国内媒体报道了英、法、德、西班牙、土耳其等多个欧洲国家爆发“五一”大游行的消息。其中,为了抗议马克龙政府强制推出的延迟退休改革,法国人民的斗争尤其引人注目。

  据法国当局统计的数据,五一当天法国各地的五一抗议活动吸引了80万人参加,而组织者估计实际的参与人数达到了230万人。

  在相关报道的评论区,笔者看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论调:

  这样的论调让笔者想起了某位美籍华人喊出的“警惕境外势力打马恩牌”。

  法国人民的抗议活动的确有着很强的“马恩”色彩。

  关于反对延迟退休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抗议在法国已经持续了四年之久。早在2019年年末的抗议活动中,法国人民就打出了“要么选择马克思,要么死”的标语;

  今年早些时候的抗议过程中,巴黎街头甚至出现了数万人齐唱《国际歌》的震撼场面。

  法国反对马克龙政府延迟退休改革的抗议活动,主要是由法国总工会(CGT)、法国工人力量总工会(FO)等工会组织号召起来的。前者虽然早就脱离了法共,但至今仍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CGT主席索菲·比奈更是一直被法国媒体骂作“极左”;后者则偏向更加激进的托派。实在看不出这两个民间左翼组织会与美国有什么联系。

  关于法国人民反对延迟退休的具体原因参见本号此前文章《只有乏走狗才会嘲笑“革命老区”》,在这篇文章中笔者用数据反驳了关于“法国人懒惰”的污蔑,《欧洲时报》给出的最新统计数据更是令人乍舌,这进一步作证了法国人民当前这场斗争的正义性。

  前不久,国内很多媒体和自媒体都在煞有介事地传播一条劲爆消息:“马克龙涉华言论激怒美国,拜登政府向CIA下达命令,要扰乱法国的国内秩序,向法国抗议者运送武器和成堆的砖头”。这似乎给拜登向马克龙打“马恩牌”提供了佐证。然而,这一消息的“信源”却是自称有七万粉丝的美国脱口秀演员Garland Nixon的一条推文:

  Garland Nixon曾多次发表缺乏具体信源和充满讽刺意味的“突发新闻”,以博取关注,然而这些所谓的“突发新闻”最后经常被证实是Fake News(假新闻)。Garland在上述“爆料”发出不久,又声称援引白宫内部人士消息,拜登曾询问英国军情六处,能否在马克龙的门把手上“抹毒”。这样的消息看起来更是假得离谱。

  其实,真要替法国人民担心“境外势力”,“与境外势力勾连”的最大嫌疑犯,难道不该是一直视美国为最重要盟友,在北约向美帝俯首称臣的法国当局吗?

  如果某些人仅仅是因为近期马克龙展现出来的一些对华友好姿态,就去主动替他“舆论脱困”,其实是大可不必的。

  马克龙临去中国前,专门与拜登通话,协调法美对华立场。路透社4月12日报道,一位法国外交官说,马克龙与美国总统拜登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一致。

  法国前总理菲永因曾在两家俄罗斯巨头公司担任高管,日前在法国国民议会出席听证会,在接受有关涉及外国势力在政治、经济和金融领域干预的调查时,坚称他的任职只是个人工作,完全不涉及所谓的“俄罗斯干预”;菲永反而谈到其在2007至2012年担任法国总理期间,与时任总统萨科齐的谈话内容被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的“秘闻”。虽然表面看来这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独立主权国家都无法容忍的,然而在法国政界高层,这仅是存在多年却心照不宣的事实。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与德法之间也发生了严重分歧,但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有一句生动而形象的名言:“我们是坏天气下的好朋友”。

  马克龙近期展现出来的对华友好姿态,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要应对当前的经济困境。美联储的持续加息举动,导致美元资本回流,是对新兴经济体以及自己盟友的一次“剪羊毛”;在美国经济持续衰退、自顾不暇的局面下,马克龙只能转而希望通过加强对华贸易为同样岌岌可危的法国寻求出路。

  但这样的动机还远不足以让法国背叛美国这个最重要的盟友,在美国霸权还没有衰落到被取代的“临界点”之前,法、德等国即便有让欧洲“自立门户”的野心,也并不敢直接付诸行动。

  作为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美国一直是遏制共产主义运动最顽固的堡垒。它可能对不听话的小弟发动颜色革命,但绝不可能支持任何真正有社会主义倾向“嫌疑”的运动,否则最终会引火烧身。当与自己相邻的盟友加拿大发生卡车司机抗议事件的时候,美国立刻撕去了“人权”和“自由”的伪装,敦促拿大政府采用强硬手段应对,并亲自逮捕了10余名封堵美加通道的卡车司机。

  上个月初,美国彭博商业周刊刊登了一篇长篇报道《The Undercover Organizers Behind America’s Union Wins》(美国工会获胜背后的卧底组织者)。

  这篇报道称,“在星巴克、亚马逊和其他大公司,被称为“盐”的积极分子成了工会获胜的关键,而他们说一切才刚刚开始。”文章还特意介绍盐们住的房中有马克思像。

  这里笔者需要简单介绍一下“盐”的一些背景。

  美国劳工联合会曾经是进步的代表,1880年代后美国工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人们的恶劣处境激发了他们的斗争思想。1886年5月1日,在美国劳工联合会的组织下,芝加哥工人们举行支持八小时工作制的游行。这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

  在劳联的组织下,美国早期的工会斗争是果断且卓有成效的,在全国通行了八小时工作制、争取到了劳动节放假的权力、让工人有了社保福利。

  本号此前介绍过罗斯福“逆练马列”(可点击阅读),让工会沦为民主党附庸和票仓的历史。更严重的是,二战后美国工会迅速变色,从一个先进的工人组织蜕变称保守的谈判工具。二战后的“麦卡锡主义”在全美掀起反左浪潮,2000万人遭受迫害,工会中的左倾人士大量遭到非法拘捕,工会管理基本落入中右翼手中。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里根政府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雇主们对工会展开了更强的攻势,公然反对发展工会的组建工作,将工厂搬迁到对工会不友好的地区,甚至随着资本全球化搬到海外;多数工会被迫妥协退让,少数坚持抗争的工会往往遭到破坏。与之同时,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推行,雇主们大量减少了全日制和固定工的劳动岗位,转而使用劳务外包,削弱了工会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资本全球化带来的工厂外迁和工业空心化,产业工人的比例和数量也急剧减少,工会传统的群众基础逐渐消亡。此外,在新自由主义改革推进的过程中,美国的资产阶级逐渐出台了各种限制条款,阻碍工会的成立和发展。

  更重要的是,劳联-产联控制的传统工会越来越“贵族化”、“官僚化”,沦为资产阶级政党的选举机器和谈判工具,代表工人集体协商的这一基本职能往往只能在极其有限的尺度上进行,甚至反过来压制工人的抗争,在工人阶级中逐渐尽失人心。许多地方工会俨然成了一门生意,身着西装的工会领袖们手中攥着千百万工人的会费、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给自己开出巨额工资,对上敲雇主竹杠、同政治机器勾结,对下则罔顾工人的真实诉求,只关注发展了多少会员、收到了多少会费。

  相比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工会囊括了1/3的工人群体,美国劳工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仅有10.5%的美国工人是工会成员,在私企中占的比重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面对这样的状况,美国新生代的进步人士为了开展新的工会运动,把“加盐”当作了一种重要策略:作为“盐”的积极分子经过内部组织培训,被派到那些未建立工会的企业找工作,一旦“盐”被雇佣,他们就开始努力影响和组织企业的其他工人,达到法定人数(60%)之后,就促成目标企业的工人投票选举工会代表、建立工会,他们将影响工人的这个过程称作“加盐”或者“盐渍”(salting)。“盐”的来源主要是青年大学生以及工人中的积极分子。

  本号此前曾经介绍过亚马逊工会运动的斗争(点击阅读),其中便提到了“盐”策略,这是亚马逊及星巴克工会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重要原因。像亚马逊新成立的工会是完全独立且有别于劳联-产联控制的传统工会的,亚马逊工会运动中的先锋战士们用自己的以身作则在工人群体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在为真正的工会,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正名。

  当下的“加盐”运动目前在美国正处在一个灰色地带,代表雇主利益的共和党保守派们正在谋求立法阻止“加盐”运动,或者允许雇主拒绝招聘及解聘“盐”分子。总体而言,“盐”在美国仍然是非常微弱的进步运动。

  而彭博商业周刊的这篇报道,据说是记者卧底“盐”组织一年多写成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笔者当然不认为彭博商业周刊的这篇报道是在替“盐”宣传,它更像是一篇递交给美国资产阶级当局和大企业雇主们的“举报书”,希图将进步运动扼杀于摇篮。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日前再一次发表演说,抨击公立学校正在被左翼激进分子接管,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表达类似意思,在他的任上及卸任后曾多次发表过类似的演说。作为一个快言快语、“嘴上没把门”的资产阶级政客,特朗普又何尝不是在提醒美国的资产阶级谨防“马恩牌”呢?

  这样的情景让笔者想起了《共产党宣言》开篇的话: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低谷走入深渊,全世界资产阶级动用传媒,日复一日地朝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泼脏水,背叛者们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不断地加深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误解和偏见。然而,日益深重的“危机”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越来越逼向了绝境,新生代逐渐从资产阶级的谎言和欺骗中觉醒过来,“马克思主义”甚至登上了美国的趋势榜单(类似国内的热搜榜)。

  马克思205岁了,但马克思主义依旧年轻!

      (文/子午,来源:子夜呐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