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发现没有,现在的工厂也好,公司也罢,里面干活的都不叫"工人",一律被称为"员工''。
"工人"与“员工”有区别吗?
当然有!
前段时间刷到一条短视频,北京鼓楼一大爷当众讲出了工人与员工的区别。
他说:"什么叫工人?原来工人,我们是工厂的主人,这厂子是我们家的,我给我们自己家里干活,所以工人力量大嘛。什么叫员工,没听说北漂打工吗?员工其头就是给别人打工的。"
大爷的解释可谓一针见血。
那么,"工人”是如何变成“员工”的呢?
答案是:"工人"与"员工"的差异源于社会结构变化和身份认同的演变。
在计划经济下,企业劳动者具有所有者身份,即企业生产资料属于该企业所有劳动者,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属于合作性质,“工人”的称谓,强调了其主人翁的地位。
在市场经济下,即现代企业制度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确立雇佣关系,双方权利义务明确,"员工”的称谓,意在弱化其身份属性,突出其职业属性。
可以说,“工人”与"员工''这一称谓的变化,反映出的是劳动关系的本质差异。
这段时间,平台向笔者推荐了好几篇同一标题的文章——靠工农打天下,本应做主人的工人和农民,却沦为最底层,为什么?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主要依靠工农的力量取得伟大胜利,这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主要依靠工农的力量取得伟大成就,也是毋庸置疑的。
我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足以说明,新中国是由工人和农民当家做主的。
然而,正如上面提到同一标题的文章所言,工人和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沦为社会最底层,这是不争的现实。
为什么会这样呢?
领导阶级和国家主人被演变成了社会最底层,这个社会上的一些人难道不应该扪心自问、深刻反思:这是社会该有的样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