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近期,乌克兰问题再度凸显。俄美剑拔弩张,军演轮番登场,英国煽风点火、大肆渲染,美英等国开始从乌克兰撤出外交官。与此同时,西方及欧盟内部密切磋商,俄、美、欧之间也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乌克兰危机将如何演变,是战争还是和平,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乌克兰危机来临,欧洲首当其冲,一招不慎,很可能深陷困局,其自身也有可能爆发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危机。
两个大国决定欧洲事务的时代结束了吗?
当前的乌克兰危机,事实上主要是俄美欧的三方博弈,俄罗斯掌握主动权,美国亦自有操作空间,而欧洲作为当事方之一则处境最为被动。1月9至10日,美俄撇开欧洲,举行直接的双边对话。欧洲虽然也能通过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以及欧安组织参与对话,但很明显,美俄对话才是关键的实质性对话。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对此公开表达了不满,称现在已经不是雅尔塔时代,“两个超级大国瓜分势力范围的时代已经结束”。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宣称,欧洲应该开启与俄罗斯的单独对话渠道。
尽管欧美沟通密切,双方也一再宣称彼此并无分歧、团结一致,但欧洲国家显然有理由对美国感到怀疑。一方面,欧洲担心遭到美国的背叛。美国向来奉行唯我独尊、“美国优先”的政策,极为自私自利。即使是号称重视盟友的拜登政府,对欧洲的背叛也是毫无顾忌,阿富汗撤军是一例,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又是一例。美国国内一直有拉拢俄罗斯以更好应对所谓“中国挑战”的声音,尽管拜登政府看似对俄强硬,但背着欧洲与俄罗斯达成某种程度谅解的可能性无法排除。特别是极为依赖美国、指望美国、仇恨俄罗斯的一些中东欧国家,更是担心美国会对俄罗斯做出让步。哪怕是极小的让步,也会让这些国家害怕。此外,对法国和欧盟来说,过去几年来一直在推进欧洲主权及战略自主建设,现在却是美国代表欧洲、以“西方盟主”的身份与俄就欧洲安全问题进行谈判,看起来就像是对法国和欧盟的公开羞辱。
另一方面,欧洲还担心美国火上浇油。在这方面,法、德等西欧国家有更多的担心。如果俄乌之间爆发战争,双方都会是输家,俄乌之外的欧洲国家无疑也是输家,可能出现包括经济严重受损、与俄罗斯关系彻底崩溃、乌克兰乱局向欧洲外溢等问题。而美国则将是赢家,至少是赢多于输。削弱了俄罗斯,俄可能陷入乌克兰泥潭,同时美国还可借此加强对欧洲的管控,欧盟的战略自主将变得更不可能。美国的军火也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当前,美英大打宣传战,炒作俄罗斯战争威胁,并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将俄罗斯逼到墙角,加大战争爆发的可能——这绝不是西欧国家所乐见的。因此,近来美欧步调出现了明显的不一致:德国坚决拒绝向乌克兰运送武器,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与德国一起,拒绝向乌克兰派出军事训练团,欧盟也拒绝从乌克兰撤回外交人员和家属。
但长期以来,欧洲国家享受美国保护伞提供的和平红利,军事投入严重不足,其军队可能适合对外干预、反恐、打击海盗,但与俄罗斯作战很可能遭碾压,在军事上严重依赖美国。因此,在战争威胁面前,欧洲也只有依靠美国提供的威慑。爱沙尼亚总理就宣称,美国国旗是最大的威慑。所以,尽管不愿将欧洲安全问题交给美国去代理,欧洲还是尽量与美国保持协调,借助美国之威与俄对话。俄罗斯自然也是深明此理,因此对与欧洲对话明显缺乏兴趣,称欧洲“未做好谈判准备”,与欧洲谈判将“湮没于辩论与空谈之中”。这对欧洲来说,真是情何以堪。
欧洲战略自主:奢望还是希望?
在乌克兰问题上,欧盟内部的长期分歧进一步加大了其地缘政治困境。欧盟希望避免战争,但不愿意以军事手段遏制战争,剩下的就只有经济和金融制裁。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经济、金融和科技制裁,持续至今。制裁向来是双刃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由于与俄罗斯经济、能源关系紧密度不一,各成员国所承受的后果也有所不同。德国因为其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所受损失无疑最大。如今再制裁俄罗斯,就必须动用“大杀器”了,比如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将俄开除出国际清算体系等,而这很可能是反受其乱的回旋镖,俄罗斯会受多大的损害并不确定,过去几年来,俄一直在为最糟糕的情况做准备,但欧洲这样做肯定是自残。
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超过40%,2020年德国进口的俄罗斯天然气占其消费总量的55%。如此巨量的天然气需求,短期内无法从其他地方筹集。在能源价格飞涨、通胀高企的今天,这无疑会引发灾难性后果,特别是对德国而言。因此德国对制裁表现出很强的抵触态度。美国中情局局长、国务卿相继访问德国,拜登还邀请德国总理朔尔茨赴美面谈,但均未得到想要的结果。1月24日,欧盟召开外长会议,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视频参会。会议结论称,俄入侵乌克兰将面临严重后果,但亦未明言何种后果。
眼下的乌克兰危局再度暴露欧洲的战略盲点、安全困境,进一步恶化了欧洲对俄关系不说,还强化了美国对欧洲安全议题的主导地位,严重损害了欧盟国际形象,其战略自主追求看起来更像是随性的奢望而非严肃的希望。如果俄乌战争爆发,欧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后果。
欧洲是如何一步步深陷困境的?乌克兰是否注定会是问题、危机甚至引发战争?这些问题值得欧洲深入思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欧洲面临的乌克兰困局,其来有自。
一是美国长期对俄实施遏制政策的结果。苏联虽然解体,但俄罗斯依然庞大,特别是其核武库对美国构成强大的威慑。因此,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依然抱持冷战思维,毫不顾及俄罗斯感受,推动北约持续东扩,牵制俄罗斯发展,特别是竭力阻止俄欧经济融合。如果说此前一个虚弱的俄罗斯勉强能容忍北约的多轮东扩(俄认为美国和北约欺骗了俄罗斯,没有兑现不东扩的承诺),一个更有实力和底气的俄罗斯绝对不会吞下乌克兰有朝一日加入北约、成为美国反俄前线的苦果,这也是俄要求美国和北约提供书面保证的原因。
二是欧洲价值观执念使然。西欧对冷战的胜利欢欣鼓舞,推动欧盟东扩,收获胜利果实。不仅如此,欧盟还以入盟前景、经济援助、签证便利化等种种手段,推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民主化改造和“颜色革命”,欲将乌克兰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撬离俄罗斯,甚至还想通过改造乌克兰等国,最终影响、推动俄罗斯发生“颜色革命”。因此,欧盟虽然不以遏制俄罗斯为战略目标,但以意识形态划线,在俄罗斯看来实际上执行的是反俄政策。2004年,欧盟及德国、波兰等国积极介入乌克兰选举,发动“橙色革命”,阻止亲俄的亚努科维齐上台,支持亲西方的尤先科上台,对俄罗斯构成强烈刺激。十年之后的2014年,欧盟及一些欧洲国家再度高调干预乌克兰事务,引发俄罗斯激烈反应,乌克兰危机爆发,欧俄形成对峙,敌意延续至今。乌克兰也从东西摇摆转为彻底倒向西方,并以俄罗斯为最大的敌人。而这正是俄罗斯不安全感、危机感日益增强的重要原因。
三是东扩后遗症。欧盟东扩,在将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等国纳入欧盟的同时,也接纳了这些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与仇恨。这些国家强烈要求美国和北约扩大在其境内的存在,积极支持北约进一步东扩,支持乌克兰融入西方。这些国家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但从对抗性思维出发,一味强调自身安全,强调军事遏制,忽视俄自身不安全感,反而一再强化双方固有的不安全感。由于这些国家的存在,欧盟与俄罗斯很难有积极的对话。马克龙一再呼吁欧盟改变对俄政策,缓和对俄关系,但并无成效。2021年6月,法德两国曾共同提议召开欧俄峰会,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增进彼此互信,但因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等的坚决反对而未能实施。
当前,欧洲已深陷乌克兰困局,延续过去的习惯性思维和做法,只会进一步强化俄乌、欧俄以及俄与北约和西方的敌意,甚至最终引发战争,这不利于乌克兰,不利于欧洲自身利益,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因此,欧洲需要转变思维,调整政策。事实上,欧洲人自己对此也有所反思。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实事求是,欧洲不能总认为自身百分百正确、俄罗斯百分百错误,需要更多从合作而非对抗的角度处理乌克兰问题和欧俄关系,更多从务实角度出发争取相互理解,而不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尺,非黑即白。
美国眼中只有霸权,乌克兰和欧洲的利益随时可能被牺牲,用欧洲人的话来说,乌克兰是欧洲自己的事,现在应该是欧洲拿出自己的“欧洲方案”的时候了,一切都还不是太晚。
(作者:张健,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欧洲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