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风云突变,又是美国在“拱火”

作者:海镜 焦建伟  更新时间:2023-01-07 09:43:02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不久前,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与科索沃塞族代表会谈后宣布,设置在科索沃北部要道上的多个路障将被拆除。武契奇表示,塞族居民对科索沃当局的不信任并未消失,须通过对话恢复信任。塞族居民坚持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并要求科索沃当局停止对其压迫。

  此前,科索沃当局要求所有持塞尔维亚颁发身份证件的人在进入科索沃时必须获取科索沃所发临时证件、强制要求持有塞尔维亚车牌的居民换发科索沃车牌、以涉嫌参与恐怖活动为由拘留塞族前警察德扬·潘蒂奇等事件,引发局势持续动荡。科索沃塞族居民通过设置路障、游行等方式抗议,并与科索沃警方发生冲突。评论认为,当地局势到了科索沃战争结束20多年来“最危险的时刻”,“已走到爆发战争的边缘”。

  科索沃局势不断趋紧、恶化的背后,是多届美国政府的持续“拱火”。

  通过战争埋下“不定时炸弹”的,正是美国。当年,美国置联合国于不顾、带领北约悍然轰炸南联盟,使本已处于颓势的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分离武装趁机“死灰复燃”,并导致塞阿两族之间的仇恨更难化解,为科索沃地区日后各种分歧乃至冲突的螺旋升级埋下伏笔。

  怂恿科索沃当局撕毁既有协议、粗暴践踏塞尔维亚主权的,又是美国。科索沃战争后签订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南联盟对科索沃地区的领土主权,科索沃则在这个“主权框架”下享有高度自治权。然而,一直被美国以各种名义扶持的科索沃阿族当局,于2008年2月单方面宣布“独立”,并迅速得到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的承认。科索沃当局还自行陆续成立主权国家才会有的各种政府机构,并申请加入有关国际组织。被视为本轮危机导火索的“更换车牌”事件,实质仍是“主权之争”——科索沃当局试图强制本地区塞族居民更换车牌,以体现“主权”。然而,美国却选择性“视而不见”。

  为科索沃当局建立和扩充军力打气撑腰的,还是美国。2017年2月,只有“用警察维持治安”权力的科索沃当局,公然宣布开始正式组建作为国家重要象征的“军队”,并谋求在2028年加入北约这个只接纳主权国家的政治军事组织。对科索沃当局变本加厉地迈向“事实独立”的行径,美国政府不仅第一时间明确表示支持,还向其提供美制“悍马”军车和新式M777型高机动性榴弹炮等武器装备,其威力远超“警察治安”所需。此外,美国还在科索沃“邀请”下,在邦德斯蒂尔设立大型军事基地,占地约900公顷,租期长达75年。这越发助长了科索沃当局的气焰。

  “拉偏架”袒护科索沃当局、致使乱局骤然升温的,仍是美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244号决议的规定,塞尔维亚有权派出1000名军警在科索沃地区维护治安。在科索沃当局与塞族居民矛盾激化后,塞尔维亚政府多次要求派军警进入科索沃地区、保护塞族同胞,却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理拒绝。根据2013年的《布鲁塞尔协定》,除非得到允许,科索沃当局武装人员无权在塞族聚居区活动。然而,美国却指使北约驻科索沃“维和部队”宣布,将在近期举行“例行演习”、以确保在危急情况下有“行动自由”的能力,摆明了为科索沃当局“站台”的架势。科索沃军警随即强行闯入塞族聚居区、频频寻衅滋事。

  不遗余力地推动对抗加剧乃至激化的,更是美国。美国纠合英、法、德、意四个主要欧洲国家一起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塞尔维亚政府授意科索沃地区塞族居民拆除其用以自保的路障,否则北约就要放任甚至伙同科索沃当局“武力清场”。塞尔维亚政府已被逼到墙角,不得不宣布军队进入最高等级戒备状态,以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局势就这样走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美国如此卖力地“拱火”,完全是出于一己之私利:科索沃地区出了麻烦,科索沃当局就会更加依赖美国,美国就可借机渗透,在亚欧大陆交界处的巴尔干地区长期维持政治和军事存在。通过“分而治之”的伎俩寻找借口打压塞尔维亚政权,美国还可固化原南斯拉夫地区“碎片化”的政治格局,使巴尔干继续成为可以随时引爆的“火药桶”。美国操弄俄乌冲突和巴尔干局势,也使欧洲大陆上空的战争阴云久久难散,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欧盟的捆绑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