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入党之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
1928年,就义之前,“韶山五杰”之一的钟志申烈士在遗书中这样写道。钟志申烈士这种大无畏的韶山精神,也被韶山人民永久铭记和弘扬,成为韶山人民的精神坐标。
革命战争年代,韶山从来没有停止过革命斗争,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坚贞不屈的烈士,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平凡壮丽的凯歌。中共韶山支部就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时间退回至1925年2月。彼时,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由长沙出发前往故乡韶山。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在韶山建立农村党支部,领导和开展农民运动。
回到韶山后,毛泽东用走亲访友等方式,广泛接触农民、进步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士绅。很快,毛泽东、杨开慧在柳季刚和毛福轩等人的协助下,从创办农民夜校入手,开展农民运动。半年时间内,建立20多个秘密农民协会。
当年6月的一个夏夜,毛泽东在自家的阁楼上主持了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4人的入党仪式。众人紧握右拳,庄严宣誓:“努力革命,牺牲个人;服从组织,阶级斗争;严守秘密,永不叛党。”毛泽东宣布,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福轩任书记,秘密代号“庞德甫”。中共韶山支部从此诞生了,韶山农民有了主心骨。
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在韶山燎原。中共韶山支部是毛泽东亲手创建的我党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韶山也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血脉相通、紧紧相连,与中华大地的革命建设事业生死相依、息息相关。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韶山开展了平粜、阻禁谷米出境和夺取乡村教育权等斗争,使韶山成为全省农民运动开展得最好的地区之一。
1925年8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后,中共韶山支部领导韶山人民继续开展的革命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并迅速辐射到邻近县市及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到1925年底,中共韶山支部的党员发展到110多人,建立了7个支部,特别支部随之升格为中共韶山总支。
1927年“马日事变”后,韶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转入地下。中共韶山支部最早的5位成员,后来都先后惨遭国民党杀害,“韶山五杰”,名垂千古。
中共韶山支部的建立和韶山农民运动的持续开展,锻炼了干部,为湘区委领导农运积累了经验,为毛泽东后来培养全国农运干部准备了感性材料,也为他给党制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