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网编者按:这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真实场景!在这场振兴运动中,一代热血青年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他们吃苦受累是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千年的苦难,这是伟大的,将永远载入中华文明的史册!时光已去,每个亲历的人回想当年应该感到欣慰甚至自豪,可以说,你们是新中国的一代英雄!感谢网友“廊里坊间”提供和整理出这25张照片!这些照片直观地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民族复兴!
与之前提到过的很多生产建设兵团不同,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所在的北大荒农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以说是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从1968年到1976年,30多万兵团知青和军人、农垦职工一起,戍边屯垦,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今天,我们通过25张照片,一起来看一下当时兵团知青们的三夏麦收季。
东风收割机算是当时最先进的大型联合收割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基本上都是由各大型国营农场改制,从种到收除少数工序外,大多数都是机械化完成。
当然也有例外,北大荒本来就是湿地,夏季节又多雨水,有些麦田就会被水淹了,不适合机械化作业。这个时候,知青们手里的镰刀就派上了大用场。
这种在麦田里挥舞着镰刀你追我赶的场景,现在是很难看到了。
麦收时节多雨,为了节省时间尽快完工,知青们选择在田里吃饭,吃完接着干。这是炊事班的女知青到田间给拖拉机手们送饭送水。
文艺宣传队来到田间地头,在劳动的间歇给知青们表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给知青们加油鼓劲!
小学生们组队来拾麦穗来了,要做到颗粒归仓哦。
在麦田里完成脱粒的小麦水分比较大,一辆辆拖拉机把她们被集中运到场院,由卸车组卸到便于摊晒的地方,开始晒场。
如此大的场院,也只有在北大荒才有机会看到。
饱含水分的新麦子被均匀摊在场院上暴晒,不时有人拿着木锨翻动,是它们光照均匀,水分尽快蒸发。
用木锨把晒干的麦子弄成一垄垄的,不断迎着太阳翻动潮湿的麦子,翻场形成一道道麦垄。
起了垄晒干的麦子要迅速起场,为后面不断运来的潮湿新麦腾地方。起场是个力气活,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来完成。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开始使用扬场机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活儿一般都是由女知青来做,扬场机吐出黄澄澄的麦子像一条金龙,甚是好看。
当然,闲暇之余,也少不了体验一把木锨扬场的乐趣。
扬场可以消除大量的麦壳和尘土,但还是会有少量麦壳遗留,所以需要有人拿着扫帚在扬场形成的麦堆边缘来扫场。
如果不随时扫场,那就要在灌带之前再用筛子过一遍,彻底去除杂质。
女同胞们扬场的同时,男知青们就开始准备打撮灌袋了。
小麦晒干以后,要么灌袋外运,要么就要做成粮囤屯起来。茓粮囤绝对是个技术活,少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粮囤不堪称重而“塌方”。
小麦在入囤之前,需要称重。
称完重以后,人们就要扛着装满小麦的麻袋倒入茓起来的囤子里。随着粮囤越来越高,就需要人扛着麻袋上跳板。
入囤的麻袋也是有讲究的,麻袋一律不扎口,立着扛在肩膀上,麻袋口朝上,到了囤顶,手抓住麻袋一角,一弯腰就倒在囤里,拿着空麻袋下来再装袋。
当然,外运的小麦就必须要把麻袋口扎紧了,以免运输过程中遗漏。
外运粮车队。
晒场的时候最怕阴天,天一阴下来,马上所有人都要集中起来起场,堆成堆盖上苫布。
在小麦的收割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选育良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