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伍若兰:芬芳不谢井冈兰

作者:江瑞晋   更新时间:2019-03-11 07:56:3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石头

 

  图为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的伍若兰铜像。

  伍若兰,1903年3月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8岁入私塾读书,12岁考进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她经常在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农村进行宣传。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她积极投入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斗争,参与支援上海人民和查抄日货等群众活动。1925年秋,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冬,伍若兰从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耒阳家乡,被当地党组织分配到县女界联合会做宣传工作。不久,就当选为共产主义青年团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妇女部部长。1927年春,农民运动在耒阳城乡普遍发展,她先后来到夏塘、小水铺、上架等地办夜校,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伍若兰善于用通俗易懂和富有激情的语言宣传革命道理、揭发阶级压迫的真实情况,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很受农民欢迎。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等在宜章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湘南暴动。伍若兰和耒阳县委组织农民自卫队积极参与,并配合工农革命军攻占县城,建立了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她在县苏维埃政府中担任妇女界联合会主席。不久,伍若兰又被调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做宣传工作。她组织青壮农民参加暴动,发动妇女打草鞋、抬担架,为湘南暴动做出了积极贡献,耒阳农民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她的名字。

  在工作和斗争中,伍若兰钦佩朱德的崇高品德;朱德称赞伍若兰对革命忠贞不渝。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战斗情谊,使他们惺惺相惜,1928年2月底,伍若兰和朱德在耒阳县结为夫妻。婚后,在朱德的影响下,伍若兰按照革命战士的条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同年4月,蒋介石为了扑灭湘南暴动的革命烈火,纠集了湘粤两省七个师的兵力,以南北夹攻之势,对工农革命军进行“会剿”。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朱德、陈毅决定带着队伍向井冈山地区转移,与毛泽东会师。伍若兰随工农革命军转移到井冈山,并被调到第四军军部政治部宣传队工作。她和宣传队员们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

  伍若兰是军部宣传队干部,又是朱德的妻子,但她从不以军长夫人自居,始终履行着一个宣传员的神圣职责。她经常深入连队基层,给战士们讲课、与战士们谈心,组织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战士们的生活,鼓舞大家的斗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她还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阵地喊话,展开政治攻势。在生活上,她从不以朱德的名义向后勤部门提出非分要求。她和红军战士一样,行军、打仗,吃红米饭、南瓜汤,穿草鞋、睡稻草铺。因为工作需要,军部将一匹马分给她使用,但她自己很少骑,经常让给体弱的女战士或伤病员使用。

  伍若兰不仅是名出色的宣传员,而且也是位杰出的女武将。她和红军指战员一起练习射击、刺杀、投弹,学习军事技术。她还常用左手练习枪法,不久就能左右开弓、双枪并发了。曾有一位战士问她为什么练习左手用枪,她说:“这叫做两手准备,如果右手负了伤,我还有左手能打枪,还可以消灭敌人。”这年6月,伍若兰随着朱德到七溪岭的制高点望月亭,指挥部队抗击湘赣两省向井冈山“会剿”的敌人。伍若兰在指挥所担负指挥传递工作,除此之外,她还为掩护战士奋勇杀敌、为伤员包扎伤口。时至中午,敌军用七八挺机枪作掩护,抢占了望月亭前沿有利地形风车口,严重威胁我军指挥所的安全。在紧急关头,朱德身先士卒,亲自上阵,端起冲锋枪,向敌群扫射。伍若兰也手持双枪,纵身跳出战壕,带领战士猛攻侧翼,阻住了敌人的攻势,为我军战史上有名的龙源口大捷创造了条件。现在,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歌谣:“红军队里多英雄,双枪女将建奇功,横扫敌人如卷席,英雄威震七溪岭。”

  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1929年2月1日,部队在江西寻邬(后改为寻乌)的吉潭镇同尾追的敌人激战后,转移到圳下村修整。不料第二天天还没亮,军部突然被敌军刘士毅部包围。朱德指挥红军与敌军展开激战。为掩护朱德和军部其他首长,危急时刻,伍若兰毅然率领一部分战士向另一个方向袭击敌人,把敌人的火力引向自己。朱德和军部领导在天亮前安全突围,伍若兰却因重伤被俘。刘士毅捉到伍若兰后,一边电告蒋介石邀功请赏,一边对伍若兰严刑拷打,妄图从她口中得到共产党和红军的重要机密、军事行动计划。

  敌人问:“毛泽东、朱德在哪里?”伍若兰答道:“在红军队伍里,在人民心里!”敌人又问:“你为什么要当土匪?”伍若兰怒斥道:“真正的土匪是你们!我是共产党员,是革命者,要消灭你们反动派!”

  敌人用绳子吊、用杠子压、灌辣椒水等种种酷刑,得到的回答却是:“若要我低头,除非赣江水倒流!”

  2月12日,在赣州市卫府里,伍若兰被敌人杀害,刽子手们残忍地砍下她的头颅,悬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

  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6岁,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但是,她就像一支馨香袭人、芬芳不谢的兰花,盛开在井冈山人民的心中。为了纪念这位红军英雄,人民将生长在寻乌、宁冈和赣州的一种兰花,改名为井冈兰,将伍若兰的故乡耒阳金南村改名为金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