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榘,湖北省荆门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自1927年7月参加革命后,一直在参谋、参谋长、代军长、司令员、副校长和教育长等军事和管理岗位工作。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为保卫和发展晋西南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胸怀全局,多谋善断,果敢坚决,善于攻坚,是深得毛泽东器重和信赖的骁将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显英雄本色
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所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陈士榘在第四军下辖的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担任排长。8月,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会剿”时,红四军主力部队去迎接在湘南行动受挫后转移到桂东的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陈士榘所在的营留守井冈山。负责指挥抗击“会剿”之敌的是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陈士榘所在排的任务是坚守黄洋界哨口阵地。在阵地上,陈士榘带领全排多次打退了国民党军的猛烈进攻,当后来国民党军重新组织进攻时,红军以仅有的1门迫击炮和3发炮弹,轰击其后续部队,来犯的国民党军误以为是红四军主力回山了,害怕被前后夹击,连夜逃离了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为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条件。3年后,陈士榘调任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陈士榘认为只有枪打得准,才能达到既消灭敌人又节约子弹的目的。针对当时部队枪支少、子弹匮乏的实际困难,他通过举办骨干训练班来对指战员重点进行射击科目的训练。事实证明,经过射击训练的骨干们在后来的历次反“围剿”作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红一军团整编后,陈士榘从教育科长改任为作战科长,参与了红一军团第四次反“围剿”作战计划的拟定,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较大贡献。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时,陈士榘在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的指示下,针对这次“围剿”的特点,拟制了“黑虎掏心战术”,即乘敌人立足未稳、工事还没修好之际,直掏国民党军的指挥中心,迅速将其消灭后,再分割围歼其余的敌人。由于当时受“左”倾错误指导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实行了错误的军事战略指导,虽然红一军团在温坊战斗取得了歼敌1个旅又1个团共4000余人的重要胜利,但并未挽回整个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井冈山。在进行战略转移之前,红一军团再次进行了整编,陈士榘任教导营营长。在奉命攻打定番时,陈士榘率领教导营连续奔袭20多公里到达赤城镇附近。此时,国民党军的飞机也飞到了他们的头顶上,但盘旋一阵后却没有扫射就飞走了。陈士榘好生奇怪,经过仔细观察后才明白,原来是赤城镇区公所上方飘着的“青天白日”旗帮了忙。陈士榘于是灵机一动,也令部队打起“青天白日”旗大摇大摆地往前走,行军速度明显加快了不少。教导营就这样快速、隐蔽地接近了定番城,虽然最后被守城的国民党军识破,但还是争取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由于连续行军和气候环境恶劣,陈士榘所在的教导营非战斗减员了20多人,作为营长的陈士榘为此受到了“不准骑马”的处分。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时,一些人因体力不支,加上缺乏经验,倒在地上就再也没有起来。陈士榘在参加革命之初在护士班参加过培训,懂得一些救护常识,便主动教大家在雪山上如何防护并结成互助小组。在他的悉心教导和精心组织下,大家越走越有经验,终于翻过了夹金山。为此,毛泽东见到陈士榘时说:你是下马受罚,但表现不错嘛!并让陈士榘担任军团的“设营司令”,负责打前站、画路标、搞给养等工作。陈士榘受领任务后,根据草地的特点和部队减员较严重的实际,在调查敌、社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没有敌情威胁的情况下,最好能缩短行军距离、增加休息时间”的建议,毛泽东赞同这一做法。在陈士榘及所属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军团主力的生活有所改善、体力逐渐恢复,非战斗减员大为减少,最终走出了茫茫大草地。
平型关战役中巧设伏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救亡图存,国共两党达成了抗日统一战线。根据共同抗日的需要,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陈士榘担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的参谋长。当一一五师向晋东北挺进时,日军第五师团在攻占灵丘后,又企图突破平型关,打开晋北通路,与雁门关以北的日军会合直取太原。为了帮助友军阻滞日军的攻势,八路军总部命令一一五师主力迅速向平型关开进。为了便于统一作战指挥,陈士榘被调到指挥部工作。他到达指挥部仔细阅读完侦察报告后,亲自勘察地形。在勘察中,他发现平型关山高沟深,地势极其险要,沟底的一条公路是唯一通道。其中,从关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的这一地段,沟谷比较深,道路也很窄,沟谷的两侧除了高地还有缓坡。他认为,这样一个既便于观察、隐蔽和部署兵力,又利于发扬火力和展开突击的地方,是打伏击的最理想场所。只要拉好网、张好口袋,就能将日军一网打尽。在指挥部研究作战部署时,陈士榘提出了在该地段伏击日军的建议。林彪、聂荣臻采纳了陈士榘的建议,并致电八路军总部,报告了准备利用平型关以北的险要地形,居高临下伏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批准。按照作战计划,各部队必须连夜进入伏击阵地,并于次日拂晓前完成一切战斗准备。陈士榘带领所属人员不顾天黑路滑、山洪暴发的危险,冒着狂风大雨在崎岖的小道上疾奔,最终提前赶到了战地指挥部。由于道路十分狭窄,雨后路面又很滑,孤军冒进的日军第五师团二十一旅团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后,只能缓慢前行。林彪、聂荣臻当即下达了攻击命令,一一五师指战员们从山坡上、公路旁奋力杀向敌人,激战6个多小时,歼灭了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也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广阳之战突破常规连续三次设伏
1937年11月2日、4日、7日短短几天的时间内,陈士榘协助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突破常规战法,在昔阳境内的黄岩底、广阳等同一个地段,利用有利地形连续打了3次漂亮的伏击战。
1937年10月下旬,东线日军突破娘子关后,沿正太铁路西进,企图与其他日军会攻太原。为了支援国民党军保卫太原,陈士榘协助陈光等率领三四三旅随师部由五台山区南下,协同一二九师侧击西犯的日军。为了赶在日军到达广阳之前设好伏击圈,全旅官兵连续奔袭,于规定的时间之前到达了昔阳县西面的沾尚镇。当日军第二十师团四十旅先头部队向广阳开来的时候,陈士榘协助陈光采取了这样的战术:让六八六团二营采取节节抗击的方式阻滞日军的前进速度,从而掩护全旅迅速占领广阳及其以东道路两侧的有利地形完成作战部署。等日军第二十师团四十旅两个联队通过广阳伏击区,西进至松塔镇,其辎重队和一个大队进入三四三旅的伏击圈时,八路军才对当面日军发起攻击。在我强大的攻势下,被压在山沟里的日军被切成数段,驮运物资的骡马横冲直撞、乱作一团。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这股日军被全歼。
由于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一些日本军人宁愿剖腹自尽也不肯缴械投降,所以在抗战初期虽然有不少日本军人被击毙但没有一人被俘。陈士榘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个活的,为此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日语。11月4日的伏击战胜利后,第六八六团三营攻入了广阳镇,陈士榘也将指挥部移到了广阳镇。当陈士榘走进一个院子时,看到藏在屋子里的日军不停地朝外打枪,战士们准备扔手榴弹炸死对方。陈士榘见此情景马上制止说:“不能炸死他,要抓活的。”随后,他和其他几名战士隐蔽接近窗口,并用日语喊“缴枪不杀,宽待日军俘虏”。可日军仍然不肯出来,还是朝外打枪。稍过一会儿后,陈士榘又开始反复喊话。此时,日军不再开枪了,并用生硬的中国话回答:“明白,明白。”陈士榘等了一会儿,见日军仍然不出来,便趁势冲进屋内,看到一个日军士兵正躲在老乡的粮筐里。没等这个士兵反应过来,陈士榘一把夺下他手中的枪将其俘虏。陈士榘生俘日军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来看稀罕,因为这是八路军抓到的第一个日军俘虏,陈士榘也成了八路军第一个俘虏日军的旅以上指挥员。
攻打赣榆县城彰显高超指挥艺术
1938年12月,三四三旅补充团与晋西的几个游击大队合编为晋西独立支队,陈士榘任支队司令员。1940年3月,八路军总部命令晋西独立支队挺进山东,归建一一五师,陈士榘被任命为师参谋长。在与日伪军斗争中,陈士榘发现山东一些地区的日伪军虽然势力较大,但伪军中的许多成员社会关系非常复杂,而且各有各的打算。于是,他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大家放手开展工作,把情报侦察和对日伪军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争取在关键时刻为我所用。
1940年11月,日军在鲁中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并命令驻赣榆县城的伪军第七十一旅旅长李亚藩出兵向北“蚕食”。为配合鲁中地区的反“扫荡”作战,陈士榘根据山东军区首长的指示,决定乘伪军尚未行动之际,先发制人,攻打赣榆县城。由于是城市攻坚战,罗荣桓特批了3发“九二”步兵炮炮弹给陈士榘。经分析情报,陈士榘得知守城的伪军一四一团团长张星三与一四二团团长黄胜春之间矛盾很深,为了扩大各自势力,彼此都想吃掉对方。陈士榘充分利用这一矛盾。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最后争取到了黄胜春。黄胜春答应在八路军攻击一四一团时按兵不动。同时还争取到了一四一团的团长副官刘宫城,并派人打入一四一团。
赣榆是座老城,城墙既高又厚,环绕四周的护城河壕深水险,而且修有许多坚固工事,如果架桥攀登显然十分困难。陈士榘认为,强攻的话损失肯定会很大,于是决定由刘宫城带着装扮成催粮队的工兵叫门“诓”城。如果“诓”城失败,就强行炸城。11月19日午夜,化装成运粮民工的突击队到达赣榆城东北门时,刘宫城以“出城催粮晚归”为由叫门。由于熟悉刘宫城的声音,守护城门的伪军就打开城门放行。乘此机会,我突击队员以闪电般的动作先将守门卫兵撂倒,然后迅速解决了城门楼上的伪军哨所,大部队随即向内城发起攻击。此时,伪军李亚藩退缩到城北部的核心阵地,企图负隅顽抗,等待日军解围。第二天上午,陈士榘决定先进行政治攻势,写了劝降信由俘虏送给李亚藩,限10分钟内作出答复。可10分钟后,没有人出来谈判。但碉堡里有人高声喊道:八路军兄弟,你们如果有炮,我们就缴枪!陈士榘听后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原来你们以为我们没有炮才不投降的,这好办,那就请你们尝尝罗司令特批给我们的“礼物”吧!人称神炮手的炮兵连长李玉章连发3炮,炸穿了炮楼中层和正中李亚藩的后院中央。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火力打击下,李亚藩乖乖地率残部1600余人缴械投降,而我军仅牺牲3人,伤37人。
巧妙地做国民党军官的转化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经共产党的努力,国共两党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但蒋介石背信弃义,继续派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又达成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双方下达命令停止军事对抗,并组成了由国民党、共产党、美国三方代表参加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共产党方面派出的是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为首的代表团,陈士榘调任军调部整军处处长,后任中共方面代表团参谋长。在军调部工作期间,陈士榘不仅是一位谈判高手,还不失时机地做宣传我军的工作,甚至在卫生间的马桶上巧妙地做国民党军官的转化工作。
裴治镕当时在军调部整编科担任科长,他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后考入陆军大学。虽说是蒋介石的嫡系,但他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多少也有些不满。在军调部工作期间,通过跟陈士榘的接触,他对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陈士榘察觉后把他列为转化的对象。在一次上洗手间时,俩人正好并排坐在马桶上。一开始,裴治镕还像在谈判桌上那样继续劝说共产党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交出军队。陈士榘知道裴治镕的父亲裴野堂老先生是陈毅的老师,所以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从陈毅的话题切入跟他聊了起来。他首先用先生不会教自己的学生去干杀人放火、祸害百姓的道理,来佐证陈毅所在的共产党军队是真正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渴望和平、不想内战的,使裴治镕心有所思,情有所动。后来陈士榘又多次主动同裴治镕私聊,使他对我党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为他日后转变立场奠定了思想基础。天津战役时,时任国民党第八十六军少将参谋长的裴治镕毅然投奔了解放区,并历经风险、几经周折,最终见到了陈毅。两人见面亲切交谈后,裴治镕决定弃暗投明,力所能及地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后在陈毅的精心策划下,他接受了一项特殊使命,利用原来的关系,策动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投诚起义。南京狮子山要塞起义就是裴治镕策反成功的典型案例,使我军没费一枪一弹就提前两天突破长江天堑顺利解放了南京。
抓住有利战机果断决定攻打洛阳
1948年3月初,西北战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党西安绥署报请蒋介石同意后,急调主要兵力增防关中和郑州至洛阳的交通线,只剩国民党军一个正规师驻守洛阳。陈赓和谢富治分析形势后认为,可以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兵力并有充裕时间,赶在援军到达之前拿下洛阳。陈赓和谢富治将进攻洛阳的计划和部署上报中央并获得了批准。陈士榘时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攻打洛阳并歼灭援军的作战,是在他和政治部主任唐亮统一指挥下进行的。
在部署作战计划的会议上,陈士榘传达完中央的电报之后,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他认为洛阳已经完全陷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是攻打洛阳的好机会。其次分析了拿下洛阳的可能性。他认为洛阳的守敌不足2万人,如果我们集中4个纵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攻打洛阳,是完全能够速战速决的。他还再次分析了拿下洛阳的意义,认为一旦拿下洛阳,豫陕鄂新区就与相隔不远的老区连成一片,有了深远的后方之后,对于尽早消灭中原的国民党军,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在深入动员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攻打洛阳的基本作战原则,即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采取既有重点,又有宽大正面的原则,实现四面围攻,把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放在主要突击方向上,保证连续的突击、分割、包围,达到全歼敌人的目的。并对兵力配置、承担的任务、完成的时限等作了详细、周密的部署。
我军攻城部队攻入洛阳城后,守军残部退守核心阵地固守待援,攻城部队两次发起攻击均没有效果。陈士榘十分着急,亲自入城组织指挥。他决定集中所有的炮火,采取步炮协同的战法再次攻击,最终一举突破。就这样,在陈士榘的精心策划和全体指战员的勇猛攻击下,全歼国民党洛阳守军2万余人,俘其师长邱行湘,取得了城市攻坚战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后来,为了便于机动作战,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洛阳。当我军撤离后,赶来的国民党援军进入空城洛阳。10天后,只留下一个正规团及一个保安团守备,其余人员全部撤往西安,陈赓遂决定让陈士榘再次组织兵力歼灭洛阳守敌。当敌人发觉我军的意图后,主动弃城东逃,我军则迅速追击并将敌包围直至全部歼灭。从此,洛阳永远回到了人民手中。 |